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113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带钢连续热镀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合金化热镀锌板以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由于高级别汽车用镀锌钢带不允许有亮点缺陷,因此,合金化热镀锌板生产时需要对冷却塔顶辊进行包布包裹以消除亮点缺陷,满足合金化热镀锌板的高表面质量要求。合金化镀锌板生产中,通常在顶辊安装包布来避免合金化亮点的产生,但包布的连接部分存在异常超厚区域,容易造成带钢表面硌印,影响表面质量。而现有工艺技术缺乏相关降低顶辊包布连接区域厚度的连接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能够降低顶辊包布连接区域厚度,避免顶辊包布超厚连接区域硌伤带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包括一缝合针、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缝合针。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针的前端呈弧形弯曲。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针前端的弧形角度为15-20°。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针前端长度为为40mm。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针中部和/或末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缝合针的前端。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针中部和/或末端的长度为90mm。 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为编织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直径为O. 3-0. 6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降低顶辊包布连接区域的厚度,避免超厚区域硌伤带钢表面。且操作方便,操作方法容易掌握,连接效果好。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的缝合针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使用效果图;附图标记I、缝合针前端,2、缝合针中部,3、缝合针前端角度,4、顶辊包布头部,5、顶辊包布尾部末端,6、缝合线,7、顶辊包布头部末端,8、顶辊包布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使用效果图,该装置包括一缝合针、缝合线6,缝合线6穿过缝合针。[0019]参见图I,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的缝合针示意图,缝合针的前端I呈弧形弯曲,缝合针前端角度3为15-20° ,长度约40mm,缝合针前端弧形弯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缝合针插入包布进行缝合时针头易于翘起穿出包布,角度太小容易造成缝合不便,角度太大容易造成缝合时缝合针行程深度过短;缝合针前端长度约40mm,主要是考虑缝合时方便操作人员控制缝合深度,操作人员根据缝合针前端弯曲长度来控制缝合针行程,确保反复缝合时每次缝合深度一致、均匀。其中,缝合针中部2和/或末端的长度大于缝合针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缝合针中部2和末端长度均约90mm,主要是考虑操作人员缝合时需要戴手套,90mm左右的长度比较方便握住缝合针末端进行缝合作业。其中,在实施例中,缝合线6为编织结构,直径为O. 5mm,但直径在O. 3-0. 6mm之间均可。 操作人员进行缝合操作前,顶辊包布尾部8搭在顶辊包布头部4,形成如图2中顶辊包布尾部末端5和顶辊包布头部末端7之间的搭接区域,开始缝合作业时操作人员按照如图2中所示的路线开始缝合作业,单次缝合长度约40mm,缝合长度通过缝合针头部弯曲部分进行控制,缝合时必须保证图2中顶辊包布头部末端7和顶辊包布尾部末端5在缝合区域之内,防止包布头尾末端翘起硌伤带钢。在本实用新型中,缝合针构造设计中关键在于缝合针前端的角度和长度,15-20°的弯曲角度设计和40mm的长度设计既方便了缝合操作,有解决了多次缝合时缝合深度一致性、均匀性的技术问题。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缝合针、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缝合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的前端呈弧形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前端的弧形角度为15-20°。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前端长度为为40_。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中部和/或末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缝合针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中部和/或末端的长度为90mmo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为编织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直径为O.3-0. 6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辊包布连接装置,属于带钢连续热镀锌技术领域,包括一缝合针、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缝合针。本实用新型能降低顶辊包布连接区域的厚度,避免超厚区域硌伤带钢表面。
文档编号C23C2/40GK202717831SQ20122029276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
发明者贾松, 孔凡庆, 娄德诚, 李勇, 段晓东 申请人:首钢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