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14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渗碳强化的工件,具体涉及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工件的表面性能,往往对工件进行渗碳处理,渗碳处理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一些外形和机械性能要求较高的,并且厚度比较薄的工件,采用原来的一般的渗碳、淬火、回火工艺时,往往很难控制工件的变形,并且其韧性和疲 劳强度差,导致工件性能无法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结构合理能够起到改善整形效果的等温淬火工件。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其特征在于,由心部向外依次包括基体、渗碳层;上述基体包含有铁素体;上述渗碳层包括与上述基体相接的过渡层、与上述过渡层相接的位于表面的表面层;上述过渡层包含有铁素体,上述表面层包含有残余奥氏体。具体而言,上述基体中还包含有板条马氏体。具体而言,上述过渡层中还包含有贝氏体,该层中的贝氏体为下贝氏体。具体而言,上述表面层中还包含有贝氏体,该层中的贝氏体为下贝氏体。具体而言,上述渗碳层的总厚度范围为大于O. 15mm小于O. 5mm。具体而言,上述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大于Omm小于O. 3mm,上述表面层厚度范围为大于Omm小于O. 15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工件因具有含有下贝氏体的渗碳层,大大的增强了工件表面的韧性和屈服强度,使其更容易和适于进行后期的整形,并且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图I是胚材为德国标准DIN1623中牌号为ST12的钢材时采用一般的渗碳、淬火、回火工艺所加工出的工件表面附近处的金相照片,放大倍数为400倍,腐蚀条件为用质量浓度为3-5%的硝酸乙醇溶液进行侵蚀;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德国标准DIN1623中牌号为ST12的钢材时时采用本发明的加工方法所加工出的工件的金相照片,放大倍数为100倍,腐蚀条件为用用质量浓度为3-5%的硝酸乙醇溶液进行侵蚀。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I、基体,2、渗碳层,201、过渡层,202、表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的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主要包括基体和渗碳层。其中,基体中包含有铁素体,作为优选方案,基体中还包含有板条马氏体组织。渗碳层具体而言包括两个子层与基体相接的过渡层、与过渡层相接的位于表面·的表面层,表面层位于最外侧作为工件的表面结构,过渡层处于基体和表面层之间。过渡层中包含有铁素体,表面层中包含有残余奥氏体。作为优选方案,过渡层中的还包含有贝氏体,该层中的贝氏体为下贝氏体。表面层中还包含有贝氏体,该层中的贝氏体为下贝氏体。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渗碳层的总厚度范围为大于O. 15mm小于O. 5mm。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大于Omm小于O. 3mm,上述表面层厚度范围为大于Omm小于O. 15mm。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我们结合以下的方法对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做详细介绍。我们采用德国标准DIN1623中牌号为ST12的钢材作为胚材来实践本发明的方法a表面处理对上述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清洁,消除油污和氧化皮;b渗碳处理加热至渗碳温度880度后,在碳势为1%的情况下进行60分钟的渗碳处理;c等温淬火待渗碳结束后,立即进行温度为摄氏300度下的等温淬火,淬火时间为20分钟,所用淬火的固体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以质量比一比一混合而成;d清洗表面待上述等温淬火完成后,省略回火直接清洗。我们采用同样胚材,按照一般的加工思路,以摄氏880度作为渗碳温度,在碳势
I.1%的条件下进行60分钟渗碳,然后在100°c淬火油中淬火保持20分钟,再以180度进行回火,持续100分钟,得到如图I所示的工件。经过我们测量,图I和图3所示的工件的表面硬度均在HV720左右,但是对比图I和图3,图I的工件中马氏体结构在提供较高的强度和硬度的同时,也是工件本身的韧性和塑性下降,当工件的结构较薄时,不利于后期的整形,平整度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在对表面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马氏体的脆性使其使用寿命受到影响,而本发明的工件因为在渗碳层形成有下贝氏体,在保证强度和硬度的符合要求的同时,平衡了工件的韧性和塑性,对于较薄的结构的工件,能够适应后期的整形的需要,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寿命。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其特征在于,由心部向外依次包括基体、渗碳层;上述基体包含有铁素体;上述渗碳层包括与上述基体相接的过渡层、与上述过渡层相接的位于表面的表面层;上述过渡层包含有铁素体,上述表面层包含有残余奥氏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基体中还包含有板条马氏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渡层中还包含有贝氏体,该层中的贝氏体为下贝氏体。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表面层中还包含有贝氏体,该层中的贝氏体为下贝氏体。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渗碳层的总厚度范围为大于O. 15mm小于O. 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大于Omm小于O. 3mm,上述表面层厚度范围为大于Omm小于O. 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渗碳强化的等温淬火工件,其由心部向外依次包括基体、渗碳层;上述基体包含有铁素体;上述渗碳层包括与上述基体相接的过渡层、与上述过渡层相接的位于表面的表面层;上述过渡层包含有铁素体,上述表面层包含有残余奥氏体,其更容易和适于进行后期的整形,并且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C21D1/20GK202705401SQ2012203429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6日
发明者明道树 申请人:鑫光热处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