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97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轮毂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轮穀转运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轮毂铸造过程中需要将其从低压机托盘转运至提升机进行淬水,常规采用手工钳子或自制叉子依靠工人臂力转运,由于轮毂重量较大,工人长期进行转运作业容易疲劳或造成伤痛,而且根据轮型的不同需要,部分轮毂铸造后正、反面均需要淬水,翻转轮毂的难度较大,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毂转运装置,减少人工转运轮毂造成的变形,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方便进行轮毂两面淬水的翻转操作。[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毂转运装置,包括一固定在立柱上的轴承,轴承设置在轴承座内,轴承上安装一伸出的杆臂,杆臂末端连接一钢丝绳,钢丝绳上端嵌入杆臂并设有锁扣使其可相对杆臂转动,钢丝绳下端穿过一吊环并锁死,吊环下部为设有安装孔的连接部,两侧连接部与一套管端部对应扣合,连接部和套管贯穿一螺栓且螺栓末端采用螺母锁紧,套管设置在一叉子上,叉子包括手柄、杆部和叉部,所述套管焊接在杆部,杆部前、后端分别设有叉部和手柄,叉部为适应轮毂外径尺寸的U型结构;转运轮毂时,用叉子的叉部夹住轮毂外缘,压住手柄即可利用杠杆原理将轮毂抬起,将手柄在水平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即实现轮毂的位置转移,需要翻转轮毂时,使叉子手柄在竖直方向转过一定角度即可。[0005]作为优选,所述套管在叉子杆部上平行排列设置有3根,可根据轮毂托盘和机台的距离调整吊环的固定位置,以充分利用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可知:该轮毂转运装置包括一固定在立柱上的轴承,轴承设置在轴承座内,轴承上安装一伸出的杆臂,杆臂末端连接一钢丝绳,钢丝绳下端穿过一吊环并锁死,吊环下部为设有安装孔的连接部,两侧连接部与一套管端部对应扣合,连接部和套管贯穿一螺栓且螺栓末端采用螺母锁紧,所述套管焊接在夹持轮毂的叉子杆部,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且操作方便,利用杠杆原理转运和翻转轮毂,可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传统形式的人工转运轮毂造成的变形。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装置结构示意图;[0008]图中标记:1、立柱;2、轴承座;3、轴承;4、杆臂;5、钢丝绳;6、叉子;7、吊环;8、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毂转运装置,包括一固定在立柱上的轴承3,轴承3设置在轴承座2内,轴承3上安装一伸出的杆臂4,杆臂4末端连接一钢丝绳5,钢丝绳5上端嵌入杆臂4并设有锁扣使其可相对杆臂4转动,钢丝绳5下端穿过一吊环7并锁死,吊环7下部为设有安装孔的连接部,两侧连接部与一套管8端部对应扣合,连接部和套管8贯穿一螺栓且螺栓末端采用螺母锁紧,套管8设置在一叉子6上,叉子6包括手柄、杆部和叉部,所述套管8焊接在杆部,杆部前、后端分别设有叉部和手柄,叉部为适应轮毂外径尺寸的U型结构;所述套管8在叉子6杆部上平行排列设置有3根,可根据轮毂托盘和机台的距离调整吊环7的固定位置,以充分利用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0011]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轮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在立柱上的轴承,轴承设置在轴承座内,轴承上安装一伸出的杆臂,杆臂末端连接一钢丝绳,钢丝绳上端嵌入杆臂并设有锁扣使其可相对杆臂转动,钢丝绳下端穿过一吊环并锁死,吊环下部为设有安装孔的连接部,两侧连接部与一套管端部对应扣合,连接部和套管贯穿一螺栓且螺栓末端采用螺母锁紧,套管设置在一叉子上,叉子包括手柄、杆部和叉部,所述套管焊接在杆部,杆部前、后端分别设有叉部和手柄,叉部为适应轮毂外径尺寸的U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在叉子杆部上平行排列设置有3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毂转运装置,包括一固定在立柱上的轴承,轴承上安装一杆臂,杆臂末端连接一钢丝绳,钢丝绳上端嵌入杆臂可相对杆臂转动,钢丝绳下端穿过一吊环并锁死,吊环两侧与一套管端部扣合,吊环和套管贯穿一螺栓且用螺母锁紧,套管焊接在一叉子杆部,杆部前、后端分别设有叉部和手柄,叉部为适应轮毂外径尺寸的U型结构;转运轮毂时,用叉子的叉部夹住轮毂外缘,压住手柄即可利用杠杆原理将轮毂抬起,将手柄在水平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即实现轮毂的位置转移,需要翻转轮毂时,使叉子手柄在竖直方向转过一定角度即可。该装置可减少人工转运轮毂造成的变形,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方便进行轮毂两面淬水的翻转操作。
文档编号B22D29/04GK202984643SQ2012206977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马大龙, 王建华, 李昌 申请人:滨州盟威戴卡轮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