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29058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的主要成分为Cu46-73wt%,Ni13-26wt%,Mn13-26wt%,Zr0.5-1.0wt%,Co0.5-1.0wt%,其中Ni/Mn为0.8-1.2。本发明通过添加Zr、Co等微合金元素,控制Ni/Mn比为0.8-1.2,细化时效析出相,改善合金时效析出相的分布,减少晶界上的不连续析出相,获得高强度高弹性的Cu-Ni-Mn合金。该合金的屈服强度可达1000-1200MPa,拉伸强度可达1100-1500MPa,弹性模量可达132-140GPa。
【专利说明】一种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铜合金材料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Cu-Ni-Mn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弹性铜合金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弹性、高工作温度、 抗应力腐蚀性能好、导电导热性好、无磁性、无毒性、成本低等性能特点。Cu-Ni-Mn合金是析 出强化型合金,其热处理敏感性较低,固溶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即可。在时效处里过程中, 该合金通过溶质原子的周期性偏聚首先形成调幅结构。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调幅结构逐 渐演变成主要由Ni、Mn原子组成的面心四方结构的析出相。这些难变形析出相的存在,使 该合金在时效初期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迅速增加。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强度和硬度的增加 速度变慢并且最终到达峰值。有研究表明,Cu-Ni-Mn合金的时效过程存在一个临界温度, 低于这一温度时,更容易在晶界上优先形成析出相,高于这一温度时则更易获得均匀分布 的析出相。对于这种合金的时效强化效应和工艺,已有很多研究见诸报道。但是,对于析出 相的组成、形成过程、强化机理等方面,仍然没有明确和统一的认识。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基于Cu-Ni-Mn合金的成分特点,在大量基础研究的指导下,通过采用微合 金化并控制Ni/Mn比的方法,改善Cu-Ni-Mn合金的时效析出相的析出形式、分布规律,并且 细化析出相,从而获得更高强度的合金。同时,本发明中还描述了基于冷轧+时效的进一步 提高合金强度的工艺方法。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通过添 加Zr、Co等微合金元素,控制Ni/Mn比为0. 8-1. 2,细化时效析出相,改善合金时效析出相 的分布,减少晶界上的不连续析出相,并且结合冷变形+时效工艺,获得一种高强度高弹性 的Cu-Ni-Mn合金。
[0005] -种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该合金的主要成分为:Cu元素为46-73wt%,Ni 元素为 13_26wt%,Mn元素为 13-26wt%,Zr元素为 0? 5-1. 0wt%,Co元素为 0? 5-1.Owt%,其中 Ni/Mn(重量比)为 0? 8-1. 2。
[0006] 经过冷变形及时效处理后,该合金的屈服强度可达1000_1200MPa,拉伸强度可达 1100-1500MPa,弹性模量可达 132-140GPa。
[000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通过添加Zr、Co微 合金元素,细化时效析出相,改善合金时效析出相的分布,减少晶界上的不连续析出相,获 得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
[0008] -种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工艺步骤包括:
[0009] (1)坯料熔铸:以纯度大于99. 9%的纯镍、纯锆、纯钴、纯锰金属为原料,按照主要 成分:Cu元素为 46-73wt%,Ni元素为 13-26wt%,Mn元素为 13-26wt%,Zr元素为 0. 5-1.Owt%, Co元素为0. 5-1.Owt%,Ni/Mn为0. 8-1. 2,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进行熔炼,在金属模中浇铸 成合金坯料;
[0010] (2)变形工艺:将合金坯料进行总变形量为80-90%的热轧变形;热轧后的合金再 进行固溶处理;
[0011] (3)固溶处理后的合金经过表面清理,在室温下进行冷轧变形,总变形量为 70-80%,获得厚度为l-3mm的冷轧合金板;
[0012] (4)时效热处理:将固溶处理并且冷轧后的合金板加热到400-450°C,保温5-10h, 空冷至室温。
[0013] 步骤(1)中,进行熔炼时,需要在1250-1300°C下保温15-20min,以确保其中的溶 质原子充分溶解并且扩散均匀;合金坯料的厚度为50mm,宽为80-100mm。
[0014] 步骤(2)中,首先将合金坯料加热到650-700°C下保温2-4h,使各溶质元素充分扩 散均匀,随后在该温度下进行总变形量为80-90%的热轧变形;固溶处理为将热轧后的合金 再加热到600-650°C,保温2h,空冷至室温。
[0015] 步骤(3)中,固溶处理后的合金经过表面清理,在室温下进行8-10道次的冷轧变 形。
[0016] 本发明的优点:
[0017] 1)采用控制Ni/Mn比例以及添加Zr、Co微量元素,控制Ni/Mn比为0. 8-1. 2,细化 时效析出相,改善合金时效析出相的分布,减少晶界上的不连续析出相,从而提高合金的强 度;
[0018] 2)由于本发明中所涉及的Cu-Ni-Mn合金溶质元素含量较高,本发明还提供了冷 变形+时效的制备方法,以进一步改善析出相的分布,缩短时效处理的时间;
[0019] 3)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屈服强度可达1000-1200MPa,拉 伸强度可达1100_1500MPa,弹性模量可达132-140GPa。
[0020] 本发明在Cu-Ni-Mn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弹性模量、较低的成本的基础上,进一 步提高了其力学性能,并且大大缩短其时效时间,降低其热处理工艺的难度,具有明显的技 术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 1 :Cu-13Ni-13Mn-0. 5Zr-0. 5Co合金
[0022] 制备Cu-13Ni-13Mn-0. 5Zr-0. 5Co合金,包括如下步骤:
[0023] (1)坯料熔铸:以纯度大于99. 9%的纯镍、纯锆、纯钴、纯锰金属为原料,按照主要 成分:Cu元素为73wt%,Ni元素为13wt%,Mn元素为13wt%,Zr元素为0. 5wt%,Co元素为 0. 5wt%,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进行熔炼,并且在1250°C下保温15min,以确保其中的溶质原 子充分溶解并且扩散均勻,最后在金属模中烧铸成厚度为50mm,宽100mm的合金述料。
[0024] (2)变形工艺:将合金坯料首先加热到650°C下保温3h,使各溶质元素充分扩散均 匀,随后在该温度下进行总变形量为80%的热轧变形。热轧后的合金再加热到600°C,保温 2h,空冷至室温,完成固溶处理。
[0025] (3)固溶处理后的合金经过表面清理,在室温下进行8道次的冷轧变形,总变形量 为70%,最终获得厚度为3mm的冷轧合金板。
[0026] (4)时效热处理:将固溶处理并且冷轧后的合金板加热到400°C,分别保温5h、 7. 5h、10h,空冷至室温。合金的性能见下表1。
[0027]表lCu-13Ni-13Mn-0. 5Zr-0. 5Co合金的力学性能
[0028]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主要成分为Cu46-73wt%, Nil3-26wt%,Mnl3-26wt%,ZrO. 5-1. Owt%,CoO. 5-1. Owt%,其中 Ni/Mn 为 0? 8-1. 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的屈服 强度为1000_1200MPa,拉伸强度为1100-1500MPa,弹性模量为132-140GPa。
3. -种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坯料熔铸:以纯度大于99. 9%的纯镍、纯锆、纯钴、纯锰金属为原料,按照主要成分: Cu46-73wt%,Nil3-26wt%,Mnl3-26wt%,ZrO. 5-1. Owt%,CoO. 5-1. Owt%,Ni/Mn 为 0? 8-1. 2,在 真空感应熔炼炉中进行熔炼,在金属模中浇铸成合金坯料; (2) 变形工艺:将合金坯料进行总变形量为80-90%的热轧变形;热轧后的合金再进行 固溶处理; (3) 固溶处理后的合金经过表面清理,在室温下进行冷轧变形,总变形量为70-80%,获 得厚度为l-3mm的冷乳合金板; (4) 时效热处理:将固溶处理并且冷轧后的合金板加热到400-450°C,保温5-10h,空冷 至室温。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 熔炼时,在1250-1300°C下保温15-20min。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合金述料的厚度为50mm,宽为80-100mm。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合金坯料加热到650-700°C下保温2-4h,然后在该温度下进行热轧变形。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固溶处理为将热轧后的合金加热到600-650°C,保温2h,空冷至室温。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高弹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冷轧变形的道次为8-10。
【文档编号】C22C1/02GK104342579SQ201310326043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王强松, 解国良, 米绪军, 熊柏青 申请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