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852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造型区、翻箱合箱区和下泥芯区,所述造型区包括两台设置在导轨上的造型小车,所述翻箱合箱区包括翻箱机、设置在所述翻箱机上方的高架轨道、设置在所述高架轨道上的机械手小车,下泥芯区包括设置在导轨上的转运小车。本发明改变了行车返复调运铸型到不同工位去完成上述任务的传统生产模式,从而提高了生产率,减少了设备在车间的占地面积,使生产紧凑高速运转,不仅节省了劳力,而且大大有利安全生产。
【专利说明】—种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是一种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涉及V法铸造生产中将造型、脱模、翻箱、下泥芯以及最后完成合箱等候调运浇注的全过程。

【背景技术】
[0004]在传统的V法铸造生产现场,无论是上铸型或下铸型,在完成造型任务后,都需要经由行车将其调运到另设的工位去进行翻箱(对下铸型而言),下芯后,再经由行车将上铸型调来合箱后,才算完成造型任务。然后再经由行车吊至浇注工段进行浇注。就这样,经由车间行车的穿梭往返来完成任务,其生产效率和车间的面积使用率都低,劳动成本高,且安全隐患多。
[0005]


【发明内容】

[0006]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变行车返复调运铸型到不同工位去完成传统生产模式,从而提高了生产率,减少了设备在车间的占地面积,使生产紧凑高速运转,不仅节省了劳力,而且大大有利安全生产的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造型区、翻箱合箱区和下泥芯区,所述造型区包括两台设置在导轨上的造型小车,所述翻箱合箱区包括翻箱机、设置在所述翻箱机上方的高架轨道、设置在所述高架轨道上的机械手小车,下泥芯区包括设置在导轨上的转运小车;翻箱合箱区中的铸型提升工位与造型小车的导轨对应连接,所述高架轨道与造型小车的导轨成夹角设置,所述转运小车的导轨与翻箱机相对应,且转运小车的导轨与高架轨道成夹角设置。
[0007]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造型小车上设置有气缸带动的造型小车定位销轴,造型小车轨道上设置有对应的造型小车定位销孔,当造型小车运行到位后,气缸运行,将销轴插入定位销孔中,从而将小车锁定。
[0008]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机械手小车上设置有能上、下升降的的机械手和用以翻箱的机械手翻箱托架。
[0009]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翻箱合箱区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台翻箱机,下泥芯区设置有两台转运小车,每台转运小车各自对应一台翻箱机。
[0010]本发明优选方案中,在I区内,设置了两台相同的,分别在制造上、下铸型时,具有微振、减振功能的造型小车(见图2、4),它可在1、II区间的造型小车轨道上移动。此小车在移动时为使其运行平稳,特在运行轨道上设有一对夹持滚轮(见图3),以防止其运行时左右摆动。在运行到II区时,为使其纵向稳定,还特别设置了定位销孔,即在两条轨道间焊有一钢架,在钢梁正中设一销孔,而在小车架的相应位置设有由气缸带动的定位销轴。当小车运行到位后,气缸运行,将销轴插入销孔,从而将小车锁定在固定位置而不会出现任何异动情况。
[0011]在II区内,一台具有定位功能的机械手小车高架于机械手小车轨道之上(见图2、
3、5)。在机械手小车上,设有可由气缸带动上、下升降的机械手和翻箱用的机械手翻箱托架。此外,在II区的正左、右侧边,与转运小车同轴线处设有翻箱机,如图1、3、5示。在此区的两侧,设有转运小车,小车可以在II区及III区间来回运转。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合箱一次性成功率高,现有技术采用行车吊运,人工辅助合箱,无法确保稳定与平衡,本发明全程机械化操作,杜绝人员因素干扰,有效保证定位精度,确保合箱一次成功;2、运转平稳、可靠,设置了造型小车夹持滚轮和机械手小车夹持滚轮,保证小车直线行驶,不横向游离;并且设置了造型小车定位销轴,造型小车定位销孔,机械手小车定位销轴,机械手小车定位销孔,保证小车纵向定位精确;3、操作安全、简便,现有技术需将铸型吊运至专用翻箱机处进行翻箱,翻箱完毕后再吊运至合箱区,过程中需频繁安装、取下索具,还须保证真空连接管的完好连接,现在机械手直接完成吊运,翻箱合箱动作,整个过程全在II区内完成;4、结构简化,现有技术需在两台造型小车上均安装起模机构,现只需一套机械手即可完成两台造型小车的脱模工作;5、节省操作时间,提高生产率,降低行车等吊运设备的使用率,在II区内即可完成脱模、翻箱、下泥芯、合箱等工作,完成后直接由转运小车将完整铸型从II区转运至III区,然后由行车吊运至浇注工段即可;6、结构紧凑,节省车间占地面积,现有技术需单独设置专用翻箱机,本发明则不需要,在II区内即可完成。
[0012]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机械手自动翻合箱机示意图(俯视图);
图2是机械手自动翻合箱机示意图(正视图);
图3是机械手自动翻合箱机示意图(侧视图);
图4是“V”法造型生产线造型小车示意图;
图5是机械手自动翻合箱机装载工装示意图(侧视图)
图中有:1、砂库;2、造型小车;3、造型小车轨道;4、造型小车定位销轴;5、造型小车定位销孔;6、造型小车夹持滚轮;7、机械手小车;8、机械手;9、机械手小车轨道;10、机械手小车定位销轴;11、机械手小车定位销孔;12、机械手小车夹持滚轮;13、机械手翻箱托架;14、翻箱机;15、转运小车。
[00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0016]本发明的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造型区1、翻箱合箱区I1、下泥芯区III。造型区I中,造型小车2负责制作上、下铸型,再通过造型小车轨道3将铸型运至翻箱合箱区II,运行过程中依靠造型小车定位销轴4、造型小车定位销孔5、造型小车夹持滚轮6,保证小车平稳运行,精确定位;在翻箱合箱区II中,设置在机械手小车7上的机械手8,负责对铸型进行脱模、合箱工作,机械手翻箱托架13及翻箱机14负责下铸型的翻箱工作,机械手小车7则将铸型移动至各工位,运行过程中,通过机械手小车定位销轴10、机械手小车定位销孔11实现精确定位,机械手8下降抓住铸型并提升,同时也完成了铸型脱模的工作,抓取了铸型的机械手8,通过机械手小车7移动至翻箱机14正上方,通过机械手小车定位销轴10、机械手小车定位销孔11精确定位,机械手8下降,与翻箱机14对接,在机械手翻箱托架13的配合作用下,实现铸型的翻箱动作(仅对下铸型而言),翻箱完成后,机械手8再下降,将铸型放置到停在翻箱合箱区II的转运小车15上,转运小车15移动至下泥芯区III,在完成下泥芯操作后再返回翻箱合箱区II。同样,机械手8在抓取另一铸型(上铸型)后,机械手小车7移动至载有下铸型并完成下泥芯操作的转运小车15上方,机械手8下降,完成上、下铸型的合箱工作;转运小车15将合箱完成合箱的铸型运至下泥芯区III,由行车将铸型吊运至浇注工段,至此,造型工作完成。
[0017]本发明生产线应用在“V”法造型中的工艺流程如下:
首先,将模板及砂箱置于造型小车2上加砂、微振、抽气造型。造型结束后,令造型小车2沿造型小车轨道3移至第II区后定位,小车定位后令机械手下降,并通过机械手将铸型抓住后上升,这时同时起着脱模功能。当提升到位后,令机械手小车向右移动至设有翻箱机14的一侧。当移至翻箱中心线位置时,令机械手8下降,及翻箱托架旋转30°角,后复位。然后将下铸型放置在机械手翻箱托架8上,再令翻箱托架下降,将下铸型的契型耳轴与翻箱机的翻转导向套自动联结,后令翻箱机旋转180°,便完成了下箱的翻箱任务。
[0018]完成翻箱的下铸型,被机械手放置在一辆转运小车15上。转运小车15由气缸驱动,将载有下铸型的转运小车15移至第III区的下泥芯及待运区,在这里下泥芯。当泥芯下好后,令气缸运作,将转运小车15送回II区的翻箱工位,等待合箱,铸造下铸型的工序即全部完成。
[0019]上铸型的制造,则是始于I区左侧的造型工位,此时将上铸型的模板及砂箱放置在左侧造型小车上加砂、微振、抽气造型。同下铸型的运行程序一样,造型小车2被移至第II区,由机械手8抓着提升脱模,然后机械手小车7向右运行,至转运小车15中心位置后定位,下降与下箱完成合箱任务。完成合箱任务后的整体铸型被转运小车15再移动至第III区,待运浇注工段浇注。
[0020]本发明生产线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第II区的左侧,同样具有转运小车和第III区的下泥芯及待运工段,其目的在于解决当所下泥芯多,而工时超过下铸型的造型及脱模翻箱工时的总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将下一轮的下箱铸型,在翻箱后,由机械手将其送至II区的左端,再运至左端的III区下泥芯及待运。
[0021]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如各小车移动的动力可以使气动、电动、液压等动力装置,这些对本发明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该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造型区、翻箱合箱区和下泥芯区,所述造型区包括两台设置在导轨上的造型小车(2),所述翻箱合箱区包括翻箱机(14)、设置在所述翻箱机(14)上方的高架轨道、设置在所述高架轨道上的机械手小车(7),所述下泥芯区包括设置在导轨上的转运小车(15); 所述翻箱合箱区中的铸型提升工位与造型小车(2)的导轨对应连接,所述高架轨道与造型小车(2)的导轨成夹角设置,所述转运小车(15)的导轨与翻箱机(3)相对应,且转运小车(15)的导轨与高架轨道成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型小车(2)上设置有气缸带动的造型小车定位销轴(4),造型小车轨道(3)上设置有对应的造型小车定位销孔(5),当造型小车(2)运行到位后,气缸运行,将销轴插入定位销孔中,从而将小车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小车(7)上设置有能上、下升降的的机械手(8)和用以翻箱的机械手翻箱托架(13)。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V法造型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箱合箱区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台翻箱机(14),下泥芯区设置有两台转运小车(15),每台转运小车(15)各自对应一台翻箱机(14)。
【文档编号】B22C25/00GK104139166SQ201410397199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夏汝明, 巫启泉, 周重光, 夏新海 申请人:夏汝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