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265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所述渗铜剂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3.6~94.4份,铁2.1~3.5份,碳1.4~2.7份,锰0.7~1.8份,铬0.4~1.5份,硅0.2~0.9份,钼0.3~1.2份,磷0.1~0.8份,钴0.2~0.9份,铋0.5~1.9份。本发明渗铜剂具有成形性好、熔渗效率高、无侵蚀、低残留、显著提高材料密度和力学性能的特点。
【专利说明】_种粉末冶金用)穸铜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粉末冶金烧结钢零部件由于其低成本、易加工的特点在工业生产尤其是汽 车机械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有烧结钢齿轮、凸轮、阀座、排气门座等,这些零部 件在某些恶劣的环境下服役时,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冲击性,又要保持较高的强度和 硬度。但是采用常规压制_烧结工艺制造的粉末冶金烧结钢零部件,压制过程中不可能达 到完全的致密状态,其中残留的孔隙作为一种缺陷影响了它的抗拉强度、冲击韧性、疲劳强 度和硬度等性能,致使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消除或减少其残留孔隙是获得高致密 性、高性能烧结钢的最有效途径,而渗铜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研宄表明,用铜或铜合金粉 末对烧结钢进行熔渗能明显减少或消除烧结钢中的孔隙、提高密度、改善其力学性能和动 力学性能(如冲击韧性、疲劳)等。渗铜较传统的复压复烧、粉末锻造、温压等致密化工艺 具有成本低、工序简单、易调整等优点,因此这种方法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美国问世以来, 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生产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零部件不可或缺的致密化工艺。
[0003] 粉末冶金渗铜工艺是一种在普通压制压力(500?600MPa)下获得高密度乃至致 密的粉末冶金零件的工艺。用此工艺生产的零件的冲击力、密封性、耐磨性以及可加工性等 性能远高于温压、复压复烧等工艺,因此它在高端粉末冶金产品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但由于 粉末冶金的渗铜是在1090?1150°C的温度区间进行,通常取1120°C,而在此温度区间铁在 铜中溶解度约为3. 8?4%,导致了直接用Cu块与粉末冶金零件渗铜,渗铜效率约为85%, 零件的表面与内部会形成腐蚀裂纹,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冲击强度,这导致了大批量(25? 35%)的次品出现。通常采用机加工的方法去除次品,这增加了加工成本。因此有必要开 发一种不腐蚀产品、不影响产品强度的渗铜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该渗铜剂成 形性好、熔渗效率高、无侵蚀、低残留,能显著提高材料密度和力学性能。
[0005] 一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3. 6?94. 4份,铁2. 1?3. 5份, 碳1. 4?2. 7份,锰0. 7?1. 8份,铬0. 4?1. 5份,硅0. 2?0. 9份,钼0. 3?1. 2份,磷 0? 1?0? 8份,钴0? 2?0? 9份,铋0? 5?1. 9份。
[0006]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还包括硼0. 3? 0. 8 份。
[0007]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还包括锡0. 2? 1. 1 份。
[0008]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还包括锌0. 1? 0? 5 份。
[0009]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4. 1份,铁 2. 9份,碳1. 8份,锰1. 4份,铬0. 9份,硅0. 6份,钼0. 8份,磷0. 4份,钴0. 6份,铋1. 5份, 硼0.7份,锡0.6份,锌0.2份。
[0010]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铜、铁、碳、锰、铬、硅、钼、磷、钴、铋、硼、锡和锌 的粒度小于200目。
[0011] 由铁铜相图可知,在1120°C时,铁在铜中的溶解度为3. 8 %,如果渗铜剂中不含 铁,则渗铜时,部分铜会跟烧结钢基体中的铁发生固溶,从而对基体骨架造成侵蚀,产生裂 纹或小孔,使得渗铜烧结钢的冲击韧性明显下降。为了减少铜的侵蚀,在渗铜剂中添加一 定量的铁粉,使铜液在熔渗之前被铁饱和,从而减少铜液对基体中铁的溶解,可在一定程度 上减少侵蚀。碳粉通过扩散可以和铁合金形成钢基体,从而增加材料硬度,易于去除残渣。 锰一方面可以和铜合金化,可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另一方面易于出去渗铜后的残渣,减小侵 蚀,提高渗铜烧结钢的力学性能。适量的硼粉可以提高铁-碳烧结材料的密度、强度、压溃 强度、韧性。铬可与碳形成碳化物和合金渗碳体,从而提高材料硬度。硅可与锰形成高强度 材料,在渗铜时,硅与钴、铬、钼等形成强化颗粒,从而提高材料硬度。磷能提高铜在铁中的 润湿性,有助熔作用。锡不仅能改善熔渗铜的流动性,对开口孔隙的熔渗作用具有明显促进 作用,还能起润滑作用,增加韧性,降低材料的磨损。
[0012] 本发明的渗铜剂在整个渗铜温度范围(1090?1150°C)内,渗铜效率> 98%,生 产的粉末冶金渗铜零件表面无腐蚀,无残留铁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1
[0014] -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3. 6份,铁2. 1份,碳1. 4份,锰0. 7 份,铬0. 4份,硅0. 2份,钼0. 3份,磷0. 1份,钴0. 2份,铋0. 5份。
[0015] 所述原料的粒度小于200目。
[0016] 将上述原料在双锥混合器内以19?21tpm的转速混合30?35min即得。
[0017] 实施例2
[0018] -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4. 1份,铁2. 8份,碳1. 9份,猛1. 2 份,铬0. 9份,硅0. 5份,钼0. 8份,磷0. 4份,钴0. 7份,铋1. 4份。
[0019] 所述原料的粒度小于200目。
[0020] 将上述原料在双锥混合器内以19?21tpm的转速混合30?35min即得。
[0021] 实施例3
[0022] -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4. 4份,铁3. 5份,碳2. 7份,锰1. 8 份,铬1. 5份,硅0. 9份,钼1. 2份,磷0. 8份,钴0. 9份,铋1. 9份。
[0023] 所述原料的粒度小于200目。
[0024] 将上述原料在双锥混合器内以19?21tpm的转速混合30?35min即得。
[0025] 实施例4
[0026] -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4. 4份,铁3. 5份,碳2. 7份,锰1. 8 份,铬1. 5份,硅0. 9份,钼1. 2份,磷0. 8份,钴0. 9份,铋1. 9份,硼0. 7份。
[0027] 所述原料的粒度小于200目。
[0028] 将上述原料在双锥混合器内以19?21tpm的转速混合30?35min即得。
[0029] 实施例5
[0030] 一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4. 1份,铁2. 8份,碳1. 9份,锰1. 2 份,铬0. 9份,硅0. 5份,钼0. 8份,磷0. 4份,钴0. 7份,铋1. 4份,锡0. 6份。
[0031] 所述原料的粒度小于200目。
[0032] 将上述原料在双锥混合器内以19?21tpm的转速混合30?35min即得。
[0033] 实施例6
[0034] -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4. 1份,铁2. 8份,碳1. 9份,猛1. 2 份,铬0. 9份,硅0. 5份,钼0. 8份,磷0. 4份,钴0. 7份,铋1. 4份,锌0. 3份。
[0035] 所述原料的粒度小于200目。
[0036] 将上述原料在双锥混合器内以19?21tpm的转速混合30?35min即得。
[0037] 实施例7
[0038] -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4. 1份,铁2. 9份,碳1. 8份,猛1. 4 份,铬0. 9份,硅0. 6份,钼0. 8份,磷0. 4份,钴0. 6份,铋1. 5份,硼0. 7份,锡0. 6份,锌 0? 2 份。
[0039] 所述原料的粒度小于200目。
[0040] 将上述原料在双锥混合器内以19?21tpm的转速混合30?35min即得。
[0041] 将实施例1至7所得渗铜剂与市售产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0042]

【权利要求】
1. 一种粉末冶金用渗铜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3. 6?94. 4份,铁2. 1? 3. 5份,碳1. 4?2. 7份,锰0. 7?1. 8份,铬0. 4?1. 5份,硅0. 2?0. 9份,钼0. 3?1. 2 份,磷0. 1?0. 8份,钴0. 2?0. 9份,铋0. 5?1. 9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冶金用渗铜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还包括硼 0? 3 ?0? 8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冶金用渗铜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还包括锡 0? 2 ?1. 1 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冶金用渗铜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还包括锌 0? 1 ?0? 5 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冶金用渗铜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铜94. 1 份,铁2. 9份,碳1. 8份,锰1. 4份,铬0. 9份,硅0. 6份,钼0. 8份,磷0. 4份,钴0. 6份,铋 1. 5份,硼0. 7份,锡0. 6份,锌0. 2份。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末冶金用渗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铁、碳、锰、铬、硅、 钼、磷、钴、铋、硼、锡和锌的粒度小于200目。
【文档编号】B22F3/26GK104439251SQ201410577691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刘莉, 王爽, 刘晓东 申请人: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