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晶轮及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晶轮及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该结晶轮的侧壁与结晶轮底部形成凹槽,凹槽的底端为平面,凹槽的内壁沿凹槽的开口向凹槽的底端向内倾斜,并与凹槽的底端平面形成过渡圆角结晶轮底部的内冷面的中间部位为平面,并与所述凹槽的底端平面平行,在内冷面的与所述凹槽的过渡圆角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弧面,所述弧面朝向所述凹槽的方向弯曲,以使结晶轮底部与凹槽的过渡圆角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厚度与与结晶轮底部的中间部位的厚度一致,以平均结晶轮底部的厚度,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结晶轮开裂、变形,延长结晶轮的使用寿命;结晶轮底部的厚度均匀能够保证冷却温度均匀,避免铝合金杆材表面开裂,提高铝合金杆材的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结晶轮及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铝合金导体的结晶轮及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输电线路的节能性能要求日益提高,节能导线尤其是铝合金导线在输电线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0003]目前生产新型节能导线类的厂家随着国家电网的需求量的增加也逐渐增加,国内铝合金批量化生产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生产的铝合金的质量稳定性和合格率都不是很高。结晶冷却属于铝合金杆生产的关键工艺控制要点环节,是实现铝合金杆铸锭结晶对温度控制的关键点。
[0004]如图1所示,传统的铝杆连铸连轧设备的结晶轮的截面为H型结构,结晶轮的侧壁11与结晶轮底部12形成凹槽13,凹槽的底端131为平面,凹槽的内壁132沿凹槽的开口 133向凹槽的底端131向内倾斜,并与凹槽的底端平面形成过渡圆角。可以利用钢带将凹槽的开口 133密封,从而在结晶轮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并密封铝液。在结晶轮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用来冷却结晶轮内的铝液。而H型的结晶轮的内冷面与侧冷面所形成的两个角的部位的厚度比其它部位的厚度大,这样就存在冷却温度不均匀的问题。一方面,在应力集中的结晶轮内壁过渡圆角附近易产生微裂纹及刚性差,使得结晶轮易变形,使用寿命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铝合金杆材对结晶铝条温度的均匀性要求比较高,若温度不均匀,则铝液在结晶时晶向组织不均匀,铝合金杆材表面容易出现鱼纹状的裂纹,当温度差异较大时,在铸锭时就会出现断锭的情况。
[0005]另外,由于铝合金杆材对温度控制的要求较高,即生产温度控制范围相比普铝杆材的生产温度控制范围小,就需要严格控制铝合金杆材的结晶冷却温度。而现有的铝杆连铸连轧设备的冷却管的长度较短,结晶冷却效果差,而且冷却管线通常只划分2个分区,结晶轮各个区域的温度控制效果较差,分区逐步冷却的效果不明显,容易造成冷却不均匀,从而导致铸锭结晶不均匀,在后续的拉丝工序易出现断丝无法正常拉制,严重的则出现断锭情况。
[0006]因此,亟需一种结晶轮及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晶轮,用以解决现有的结晶轮使用寿命短,生产出的铝合金杆材表面开裂的问题。
[0008]本地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连铸连轧设备结晶冷却效果差,冷却温度控制不均匀的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晶轮,结晶轮的侧壁与结晶轮底部形成凹槽,凹槽的底端为平面,凹槽的内壁沿凹槽的开口向凹槽的底端向内倾斜,并与凹槽的底端平面形成过渡圆角,结晶轮底部的内冷面的中间部位为平面,并与所述凹槽的底端平面平行,在内冷面的与所述凹槽的过渡圆角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弧面,所述弧面朝向所述凹槽的方向弯曲,用以平均结晶轮底部的厚度。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结晶轮内冷面的与凹槽的过渡圆角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朝向凹槽方向弯曲的弧面,减小结晶轮底部与凹槽的过渡圆角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厚度,令结晶轮底部与凹槽的过渡圆角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厚度与与结晶轮底部的中间部位的厚度一致,以平均结晶轮底部的厚度,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结晶轮开裂、变形,延长结晶轮的使用寿命;结晶轮底部的厚度均匀能够保证冷却温度均匀,避免铝合金杆材表面开裂,提高铝合金杆材的质量。
[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结晶轮、外冷管、内冷管和两个侧冷管,结晶轮呈圆环状,外冷管、内冷管和两个侧冷管呈半圆弧状,且结晶轮、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呈同心圆设置;
[0013]所述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均划分为至少3个分区,每个分区均设置有用于控制本分区的冷却水流量的阀门;
[0014]两个侧冷管分别设置于圆环状的结晶轮的上方和下方,外冷管设置于圆环状的结晶轮的外侧,内冷管设置于圆环状的结晶轮的内侧。
[0015]优选的,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的各个分区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内冷管的弯曲半径比结晶轮的弯曲半径小15% -25%。
[0017]进一步的,在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朝向结晶轮的一侧的管壁上,倾斜设置有多个喷水槽。
[0018]优选的,所述喷水槽呈鱼鳃状,并与所述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的管壁呈25-45。设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还包括:水平微调机构和用于将所述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连接为一体的骨架,所述水平微调机构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能够沿所述结晶轮的圆周方向,水平微调所述外冷管与结晶轮、内冷管与结晶轮以及侧冷管与结晶轮的相对位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还包括竖直微调机构,所述竖直微调机构与所述水平微调机构固定连接,能够带动与所述水平微调机构固定连接的骨架和由骨架连接为一体的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用以在竖直方向上微调所述外冷管与结晶轮、内冷管与结晶轮以及侧冷管与结晶轮的相对位置。
[0021]优选的,所述骨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沿所述结晶轮的直径设置,第二横梁沿所述结晶轮的半径设置,并与第一横梁垂直,第二横梁的一端与第一横梁在所述结晶轮的圆心处固定连接;
[0022]第一横梁的两端以及第二横梁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固定连接。
[0023]优选的,所述水平微调机构包括:第一弧形钢板、第二弧形钢板、螺栓和螺母,第一弧形钢板和第二弧形钢板堆叠设置于所述外冷管的外侧,且第一弧形钢板和第二弧形钢板的弧度与所述外冷管的圆弧度相同;第一弧形钢板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
[0024]第一弧形钢板上设置有第一长槽,第二弧形钢板上设置有第二长槽,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的方向与所述外冷管的圆弧方向一致,且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能够重合并贯通,螺栓和螺母能够在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中滑动,用以在外冷管的圆弧方向调节第一弧形钢板和第二弧形钢板的相对位置。
[002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外冷管、内冷管和两个侧冷管设置为半圆弧状,延长了外冷管、内冷管和两个侧冷管的长度,保证冷却效果,并通过将外冷管、内冷管和两个侧冷管分别划分为至少3个分区,每个分区均设置有用于控制本分区的冷却水流量的阀门,能够按照分区逐步控制冷却温度,冷却温度控制更均匀,冷却效果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现有的结晶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晶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的俯视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晶轮与冷却管线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a、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管线与骨架的连接示意图。
[0032]图例说明:
[0033]1、结晶轮2、外冷管3、内冷管
[0034]4、侧冷管5、喷水槽6、钢带
[0035]7、合叶8、骨架11、结晶轮的侧壁
[0036]12、结晶轮底部13、凹槽21、外冷I区
[0037]22、外冷II区23、外冷III区24、外冷IV区
[0038]31、内冷I区32、内冷II区33、内冷III区
[0039]34、内冷IV区41、侧冷I区42、侧冷II区
[0040]43、侧冷III区44、侧冷IV区121、内冷面
[0041]122、弧面131、凹槽的底端132、凹槽的内壁
[0042]133、凹槽的开口61、第一弧形钢板62、第二弧形钢板
[0043]63、螺栓64、螺母611、第一长槽
[0044]621、第二长槽81、第一横梁82、第二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晶轮,以下结合图2详细说明该结晶轮的结构。如图2所示,结晶轮的侧壁11与结晶轮底部12形成凹槽13,凹槽13的底端131为平面,凹槽的内壁132沿凹槽的开口 133向凹槽的底端131向内倾斜,并与凹槽的底端平面形成过渡圆角,结晶轮底部12的内冷面121的中间部位为平面,并与凹槽的底端平面平行,在内冷面121的与凹槽的过渡圆角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弧面122,弧面122朝向凹槽13的方向弯曲。
[0047]从图2中可以看出,为了保证铝合金液体在凹槽13内均匀流动不出现死角,凹槽的内壁132沿凹槽的开口 133向凹槽的底端131向内倾斜设置,且与凹槽的底端平面形成过渡圆角,而凹槽13的这种结构导致结晶轮底部12的厚度不均匀,即两端厚度大、中间厚度小。通过在凹槽底端的内冷面121的两端,即与凹槽13的过渡圆角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向凹槽13的方向弯曲的弧面122,可以减小结晶轮底部两端的厚度,使得结晶轮底部两端的厚度与结晶轮中间部位的厚度接近,从而使整个结晶轮底部12的厚度均匀,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结晶轮开裂、变形,延长结晶轮的使用寿命,并能够保证冷却温度均匀,避免铝合金杆材表面开裂,提高铝合金杆材的质量。
[00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以下结合图3至图6b详细说明该设备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设备包括:结晶轮1、外冷管2、内冷管3和两个侧冷管4,其中结晶轮I的结构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图3为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的俯视图,因此,在图3中,只能示出一个侧冷管4。结晶轮I呈圆环状,外冷管2、内冷管3和两个侧冷管4呈半圆弧状,且结晶轮1、外冷管2、内冷管3和两个侧冷管4呈同心圆设置。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均划分为至少3个分区,每个分区均设置有用于控制本分区的冷却水流量的阀门(图中未绘示)。两个侧冷管4分别设置于圆环状的结晶轮I的上方和下方,外冷管2设置于圆环状的结晶轮I的外侧,内冷管3设置于圆环状的结晶轮的内侧。
[0049]优选的,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可以划分为3-4个分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均划分为4个分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外冷管2可以划分为:外冷I区21、外冷II区22、外冷III区23和外冷IV区24,内冷管3可以划分为:内冷I区31、内冷II区32、内冷III区33和内冷IV区34,侧冷管4可以划分为:侧冷I区41、侧冷II区42、侧冷III区43和侧冷IV区44。
[0050]上述每个分区各配置有一个阀门,用于控制本分区的冷却水的流量,以便分段控制各冷却管线的冷却温度。具体的,每个分区可以由单独的管路供水,并配备有压力表,可通过监测冷却水的水压来控制各个分区的阀门的开启程度,从而控制冷却温度,其中,水压越大,冷却温度下降越快。以外冷管2为例,可以将外冷I区21的温度控制在315°C,将外冷II区22的温度控制在305°C,将外冷III区23的温度控制在300°C,将外冷IV区24的温度控制在295°C。为了保证铝合金液体在结晶过程中结晶粒均匀,对同一冷却管线分区控制冷却温度,实现逐渐冷却,并提高冷却温度的控制精度。
[0051]通过为各冷却管线的每个分区配置单独的阀门,可以节省用于密封结晶轮的钢带的更换时间,减少高温对结晶轮的损伤,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052]优选的,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的各个分区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例如,同一冷却管线的各个分区可以通过螺丝连接。当需要检修某一分区的冷却管线时,可将该分区的冷却管线单独拆解,更为实用且维护更便捷。
[0053]现有的用于向结晶轮I喷洒冷却水的喷头突出设置于冷却管线上,铝合金液体经常溢出到喷头上并结块,造成堵塞,运转的结晶轮I会将喷头损伤或刮擦脱落,造成无法喷水,从而无法起到冷却的作用。
[0054]本实用新型采用非突出的喷水槽代替喷头,以解决喷头损伤的问题,如图4所示,在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朝向结晶轮I的一侧的管壁上,倾斜设置有多个喷水槽5。
[0055]参见图5,以外冷管2为例说明外冷管2上的喷水槽5的结构。喷水槽5呈鱼鳃状,并与外冷管2的管壁呈25-45°设置。优选的,喷水槽5可以与外冷管2的管壁呈3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内冷管3和侧冷管4上的喷水槽5的结构及设置方式与外冷管2上的喷水槽5及其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6]倾斜设置在各个冷却管线上的喷水槽5,可以使冷却水能够迅速脱离结晶轮I和钢带6的表面,冷却效果好,延长结晶轮I和钢带6的使用寿命。而且鱼鳃状的喷水槽5开设在冷却管线的管壁上,并未突出于冷却管线上,即使铝合金液体溢出粘连到冷却管线上,不但易于清理,不会出现喷水槽堵塞情况,也不会对喷水槽造成损伤。
[0057]由于喷水槽5并未突出于内冷管3的表面,使得内冷管3与结晶轮I之间的距离可以进一步缩小,相应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冷管3的弯曲半径比现有的连铸连轧设备中的内冷管的弯曲半径更大,因此,在相同弧度范围内,内冷管3的长度更长,冷却效果更好。
[0058]优选的,内冷管的弯曲半径可以比结晶轮的弯曲半径小15% -25%。
[0059]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还可以包括:水平微调机构和用于将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连接为一体的骨架8,水平微调机构与骨架8固定连接,能够沿结晶轮I的圆周方向,水平微调外冷管2与结晶轮1、内冷管3与结晶轮I以及侧冷管4与结晶轮I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对结晶轮I上的冷却起始点的位置进行微调。
[0060]如图3所示,优选的,水平微调机构可以包括:第一弧形钢板61、第二弧形钢板62、螺栓63和螺母64,第一弧形钢板61和第二弧形钢板62堆叠设置于外冷管2的外侧。第一弧形钢板61和第二弧形钢板62的弧度与外冷管2的圆弧度相同。
[0061]第一弧形钢板61上设置有第一长槽611,第二弧形钢板62上设置有第二长槽621,第一长槽611和第二长槽的方向与外冷管2的圆弧方向一致,且第一长槽611和第二长槽621能够重合并贯通,螺栓63和螺母64能够在第一长槽611和第二长槽621中滑动,用以在外冷管2的圆弧方向调节第一弧形钢板61和第二弧形钢板62的相对位置。
[0062]第二弧形钢板62固设于该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上,第一弧形钢板61与骨架8固定连接,而骨架8又将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连接为一体,因此,通过在外冷管2的圆弧方向调节第一弧形钢板61与第二弧形钢板62的相对位置,可以沿结晶轮I的圆周方向,水平微调外冷管2与结晶轮1、内冷管3与结晶轮I以及侧冷管4与结晶轮I的相对位置。
[0063]需要说明的是,水平微调机构不限于上述所例举的结构,任何能够实现沿结晶轮I的圆周方向,水平微调外冷管2与结晶轮1、内冷管3与结晶轮I以及侧冷管4与结晶轮I的相对位置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4]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还可以包括竖直微调机构,该竖直微调机构与所述水平微调机构固定连接,能够带动与水平微调机构固定连接的骨架8和由骨架8连接为一体的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微调外冷管2与结晶轮1、内冷管3与结晶轮I以及侧冷管4与结晶轮I的相对位置。
[0065]优选的,竖直微调机构可以为合叶7,包括:作为活动端的第一折板(图中未绘示)和作为固定端的第二折板(图中未绘示),第一折板与第一弧形钢板61固定连接,第二折板固定连接在该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上。第一折板的开合能够带动第一弧形钢板61、骨架8和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
[0066]需要说明的是,竖直微调机构不限于上述所例举的合叶,任何能够实现在竖直方向上带动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产生位移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7]由于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架空设置在结晶轮I的四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的位置会下沉,这样就无法与结晶轮I对准,通过上述合叶7,即可方便地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外冷管2与结晶轮1、内冷管3与结晶轮I以及侧冷管4与结晶轮I的相对位置。
[0068]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骨架8可以包括:第一横梁81和第二横梁82,第一横梁81沿结晶轮I的直径设置,第二横梁82沿结晶轮I的半径设置,并与第一横梁81垂直,第二横梁82的一端与第一横梁81在结晶轮I的圆心处固定连接。第一横梁81的两端以及第二横梁82的另一端分别与外冷管2、内冷管3和侧冷管4固定连接。
[0069]图6a和图6b为外冷管2与骨架8的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外冷管2与骨架8之间可以通过筋板83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焊接连接。图6a和图6b中所指的骨架8可以是第一横梁81,也可以是第二横梁82。内冷管3和侧冷管4与骨架8的连接方式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70]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外冷管、内冷管和两个侧冷管设置为半圆弧状,延长了外冷管、内冷管和两个侧冷管的长度,保证冷却效果,并通过将外冷管、内冷管和两个侧冷管分别划分为至少3个分区,每个分区均设置有用于控制本分区的冷却水流量的阀门,能够按照分区逐步控制冷却温度,冷却温度控制更均匀,冷却效果更好。通过平均结晶轮的内冷面的厚度,增加冷却水管线的长度和分区、以及采用鱼鳃状喷水槽喷洒冷却水,能够使铝合金杆的产品合格率达到99%,并将钢带的使用寿命延长40%。
[0071]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结晶轮,结晶轮的侧壁与结晶轮底部形成凹槽,凹槽的底端为平面,凹槽的内壁沿凹槽的开口向凹槽的底端向内倾斜,并与凹槽的底端平面形成过渡圆角,其特征在于,结晶轮底部的内冷面的中间部位为平面,并与所述凹槽的底端平面平行,在内冷面的与所述凹槽的过渡圆角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弧面,所述弧面朝向所述凹槽的方向弯曲,用以平均结晶轮底部的厚度。
2.—种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轮、外冷管、内冷管和两个侧冷管,结晶轮呈圆环状,外冷管、内冷管和两个侧冷管呈半圆弧状,且结晶轮、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呈同心圆设置; 所述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均划分为至少3个分区,每个分区均设置有用于控制本分区的冷却水流量的阀门; 两个侧冷管分别设置于圆环状的结晶轮的上方和下方,外冷管设置于圆环状的结晶轮的外侧,内冷管设置于圆环状的结晶轮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的各个分区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管的弯曲半径比结晶轮的弯曲半径小15% -2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朝向结晶轮的一侧的管壁上,倾斜设置有多个喷水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槽呈鱼鳃状,并与所述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的管壁呈25-45°设置。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水平微调机构和用于将所述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连接为一体的骨架,所述水平微调机构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能够沿所述结晶轮的圆周方向,水平微调所述外冷管与结晶轮、内冷管与结晶轮以及侧冷管与结晶轮的相对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竖直微调机构,所述竖直微调机构与所述水平微调机构固定连接,能够带动与所述水平微调机构固定连接的骨架和由骨架连接为一体的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用以在竖直方向上微调所述外冷管与结晶轮、内冷管与结晶轮以及侧冷管与结晶轮的相对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沿所述结晶轮的直径设置,第二横梁沿所述结晶轮的半径设置,并与第一横梁垂直,第二横梁的一端与第一横梁在所述结晶轮的圆心处固定连接; 第一横梁的两端以及第二横梁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冷管、内冷管和侧冷管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合金连铸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微调机构包括:第一弧形钢板、第二弧形钢板、螺栓和螺母,第一弧形钢板和第二弧形钢板堆叠设置于所述外冷管的外侧,且第一弧形钢板和第二弧形钢板的弧度与所述外冷管的圆弧度相同;第一弧形钢板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 第一弧形钢板上设置有第一长槽,第二弧形钢板上设置有第二长槽,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的方向与所述外冷管的圆弧方向一致,且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能够重合并贯通,螺栓和螺母能够在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中滑动,用以在外冷管的圆弧方向调节第一弧形钢板和第二弧形钢板的相对位置。
【文档编号】B22D11/06GK204159830SQ201420462428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4日
【发明者】陈卫, 段国权, 熊晖, 邓辉, 阿布都热依木·塔西 申请人: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