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铝合金熔炼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06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压铸铝合金熔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准备工作:

检查熔化炉、铝液中转包、中转包预热装置、旋转除气装置、行车,保证各个设备正常工作;铝液中转包使用前先经过烘烤4-5小时,并在中转包预热装置中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400-420℃;与金属液接触的钟罩、打渣勺、热电偶、扒渣勺在使用前要刷涂料,并经过充分的烘烤保温;准备好原材料合金锭、除渣剂、精炼剂,保证质量;

(2)加料:

初次加料前先关闭燃烧机,从熔炼清渣门加入适量小块回炉料铺垫在熔化区底部,以防砸坏炉底;将回炉料和铝锭加入料车,料高比料车的上沿低,打开上料架门,将加满料的小车推进上料架内,关门,自动加料;小车下降到位后,将小车拉出来,装料,再推进去,关门,进行下一个循环;

(3)点火熔化:

检查控制柜电源,控制柜内的开关断路器处于接通状态,温控仪表显示正常,保温炉点火、熔化炉点火,熔化燃烧器开始工作,烟气温度为800-840℃,炉膛温度为760-800℃,铝液温度为710-730℃;

(4)保温区除渣:

待熔化的铝液面升至正常值同时铝液温度达到700℃时,打开保温炉门进行除渣作业,除渣剂用量为5-7包,每包的质量为1kg;

(5)检验:

待熔化的铝液面升至正常值同时铝液温度达到700℃时,从保温炉口舀取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检验频次为1次/炉;

(6)出炉:

当铝液在炉内完成除渣作业、成分检验合格后,并且铝液温度达到720-750℃时,将铝液放出,转入铝液中转包,放入铝液中转包中的铝液的量比铝液中转包上沿要低30cm以上,将铝液中转包运到旋转除气区进行精炼;

(7)铝液转注:

将铝液中转包中的铝液注入压铸机的保温炉内,向压铸机保温炉内转注铝液时,要时时观察保温炉内液面高度情况,防止铝液溢出,铝液的液面高度比保温炉上沿要低30cm以上;

(8)停炉:

停炉时应缓慢降温;将炉膛温控表的定值设定在300℃,待实际温度降至此温度后,按燃气-助燃风-电源的顺序关闭;

(9)氧化物清除:

在长期停炉时,应将附着于炉壁、炉底的氧化物彻底清除,以有效保护炉内耐火材料不受损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铝合金熔炼工艺,其特征在于,保温区除渣过程中,在打开保温室及溶解室炉门时,应先关闭燃烧器,以免炉内火焰串出烧伤操作人员;操作时使除渣剂与表层炉渣充分混合,关闭炉门,打开燃烧机再加热15min后再进行除渣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铝合金熔炼工艺,其特征在于,进行氧化物清除作业时,应将溶解室温度设置在700-750℃,保持室温度设置在600-700℃,连续运行30分钟后,关闭燃烧器,趁炉内温度较高,氧化物软化的时候,用铲子之类的工具,将溶解室炉壁、炉底的氧化物刮下,打开保温室的炉门,将保温室及溶解室内氧化物用工具扒出炉子,操作时要小心,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坏炉壁上的耐火材料。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