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砂型浇口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50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浇口杯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砂型浇口杯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代铸造业尤其是大批量生产的大型企业大量采用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作业,在DISA垂直造型线上安装自动随流孕育添加器后,往往会发生随流孕育剂喷射到砂模上造成实际随流孕育量比设定值要低,导致产品出现孕育不良以及白口现象;而目前DISA垂直造型线的浇注杯无对金属液净化、整流处理的作用,而只靠浇注系统设计往往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金属液中的杂质无法完全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及金属液紊流造成产品出现大量的砂渣眼及气孔缺陷。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4842866 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新型砂型浇口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浇口部、金属熔融液过渡区、过滤片放置腔及浇注整流区,所述浇口部、金属熔融液过渡区、过滤片放置腔及浇注整流区中相邻连接处设为圆弧内部斜壁,通过圆弧内部斜壁连接,所述金属熔融液过渡区边沿设有圆滑的台肩,台肩上设置用于过滤金属熔融液的过滤网。但是现有新型砂型浇口杯结构存在着不能有效防止金属熔融液溅出,对杂质过滤不彻底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砂型浇口杯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砂型浇口杯结构,以解决现有新型砂型浇口杯结构存在着不能有效防止金属熔融液溅出,对杂质过滤不彻底的问题。一种改进型砂型浇口杯结构,包括本体,入口,防溅部,浇口部,过渡区,出口,台肩,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的入口设置在本体的最上部;所述的防溅部,浇口部,过渡区和出口从上面下依次设置在入口下方,本体的内部;所述的台肩设置在浇口部和过渡区的结合部;所述的第一过滤网设置在台肩处;所述的第二过滤网设置在过渡区的中部。

所述的防溅部,浇口部和过渡区的内壁具体采用磨光面。

所述的入口的直径与与浇口部的最大直径相等。

所述的防溅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浇口部的最大直径2-5cm,使防溅部内壁弧线弯曲向入口处,飞溅出的金属融溶液大部分会碰到防溅部的内壁重新回到浇口部,防止了金属融溶液的浪费。

所述的台肩为圆弧形,减小金属融溶液对内壁的冲击力度,以免使得砂子脱落,而使产品出现砂眼。

所述的第二过滤网的网眼直径比第一过滤网的网眼直径小0.2-0.5mm,可以对金属融溶液里面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使里面的杂质更少,工件的质量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砂型浇口杯结构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防溅部的设置,防溅部内壁弧线弯曲向入口 处,飞溅出的金属融溶液大部分会碰到防溅部的内壁重新回到浇口部,防止了金属融溶液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过滤网的设置,可以对金属融溶液里面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使里面的杂质更少,工件的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本体,2-入口,3-防溅部,4-浇口部,5-过渡区,6-出口,7-台肩,8-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砂型浇口杯结构,包括本体1,入口2,防溅部3,浇口部4,过渡区5,出口6,台肩7,第一过滤网8和第二过滤网9,所述的入口2设置在本体1的最上部;所述的防溅部3,浇口部4,过渡区5和出口6从上面下依次设置在入口2下方,本体1的内部;所述的台肩7设置在浇口部4和过渡区5的结合部;所述的第一过滤网8设置在台肩7处;所述的第二过滤网9设置在过渡区5的中部。

所述的防溅部3,浇口部4和过渡区5的内壁具体采用磨光面。

所述的入口2的直径与与浇口部4的最大直径相等。

所述的防溅部3的最大直径大于浇口部4的最大直径2-5cm,使防溅部3内壁弧线弯曲向入口处,飞溅出的金属融溶液大部分会碰到防溅部3的内壁重新回到浇口部4,防止了金属融溶液的浪费。

所述的台肩7为圆弧形,减小金属融溶液对内壁的冲击力度,以免使得砂子脱落,而使产品出现砂眼。

所述的第二过滤网9的网眼直径比第一过滤网8的网眼直径小0.2-0.5mm,可以对金属融溶液里面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使里面的杂质更少,工件的质量更好。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金属融溶液从入口2进入,落到浇口部4内,溅起的溶液由防溅部3防止溅出,通过第一过滤网8和第二过滤网9的过滤,使金属融溶液中的杂质减少。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