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12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磨辊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磨辊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磨辊机的托架一般采用框架结构,其结构比较简单,由于缺少相应的支撑结构,稳定性稍差。磨辊机构一般通过滑轨设置在托架上,使用时,通过人工移动的方式控制磨辊机构在托架上的位置,工作效率低下,且由于人工移动的精度有限,导致磨辊机构在托架上移动的精度较差,造成磨辊机磨削时精度较低,加上现有托架结构简单,也对磨辊机使用时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架稳定性好,采用数控方式控制磨辊机构在托架上的位置,保证使用时磨辊机的高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磨辊机,包括托架、支撑组件、磨辊机构和控制模块,所述托架包括托架框和设置在托架框内的支撑副,所述托架框与支撑副之间的夹角为圆角;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通过第二丝杆组件可滑动设置在托架上,所述上支撑板通过第一丝杆组件可滑动设置在下支撑板上,所述磨辊机构设置在上支撑板上,所述第一丝杆组件和第二丝杆组件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组件和第二丝杆组件的运行方向垂直。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板上端面凸出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磨辊机构包括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架顶部的电机和固定在支撑架内的动力头,所述电机的电机输出轴和动力头的动力头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动力头输出轴上设置有砂轮,所述支撑架的底板侧边上固定有与导向块位置对应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为两根,两根调节杆之间的间距大于导向块的宽度,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调节栓,所述支撑架的底板中部通过旋转件设置在上支撑板上,所述导向块位于两根调节杆之间,通过调整导向块与两根调节杆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磨辊机构与托架之间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导向块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直径大于动力头输出轴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板上端面的中部还设置有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和导向块共用一对称轴;所述支撑架的底板中部设置有与第一旋转件对应的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二旋转件和两根调节杆共用一对称轴,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配合组成所述旋转件。

优选的,所述托架还包括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托架框底部的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托架框靠近固定板一侧上设置有用于将托架固定在压胚机上的紧固件。

优选的,所述托架框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第二丝杆组件的丝杆平行。

优选的,所述滑轨为两条,所述丝杆位于两条滑轨的对称轴上。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板下端面设置有与滑轨对应的滑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托架框与支撑副之间的圆角设计,使得支撑副和托架框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为托架框提供了更好的支撑,使得托架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采用控制模块分别对第一丝杆组件和第二丝杆组件进行数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磨辊机构在托架上移动的精确性,从而保证更好的磨削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磨辊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托架顺时针旋转90°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托架的仰视图;

图5为图1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支撑组件的右视图;

图7为图5中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8为图1中磨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磨辊机构的仰视图;

其中,1为托架、11为托架框、12为支撑副、13为固定板、131为连接杆、14为滑轨、15为第二丝杆组件、151为伺服电机、152为丝杆、153为传动件、16为紧固件、161为紧固板、162为紧固螺栓、2为支撑组件、21为上支撑板、211为导向块、212为第一旋转件、22为下支撑板、221为滑块、23为第一丝杆组件、3为磨辊机构、31为支撑架、311为调节杆、312为调节栓、313为第二旋转件、32为电机、321为电机输出轴、33为动力头、331为动力头输出轴、34为传动带、35为砂轮、4为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磨辊机,包括托架1、支撑组件2、磨辊机构3和控制模块4。托架1包括托架框11和设置在托架框11内的支撑副12,托架框11与支撑副12之间的夹角为圆角。圆角设计使得支撑副12和托架框11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为托架框11提供了更好的支撑,使得托架1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支撑组件2包括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22,下支撑板22通过第二丝杆组件15可滑动设置在托架1上,上支撑板21通过第一丝杆组件23可滑动设置在下支撑板22上,磨辊机构3设置在上支撑板21上,第一丝杆组件23和第二丝杆组件15分别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第一丝杆组件23和第二丝杆组件15的运行方向垂直。控制模块4优选为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控制磨辊机构3在托架1上两个方向的移动,可以保证移动的精确度,从而使得磨削的精度更高。

可以理解的,控制模块4也可以选择分体设置在支撑组件2之外,控制模块4可以选用电控柜形式设置在磨辊机旁。

进一步的,托架1还包括通过连接杆131固定在托架框11底部的固定板13,可固定在压胚机。

进一步的,托架框13靠近固定板1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托架11固定在压胚机上的紧固件16,紧固件16包括固定在托架框11上的紧固板161和活动设置在紧固板161上的紧固螺栓162,紧固件16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性,保证托架1与压胚机结合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上支撑板21的上端面凸出设置有导向块211,磨辊机构3包括支撑架31,固定在支撑架31顶部的电机32和固定在支撑架31内的动力头33;电机32的电机输出轴321和动力头33的动力头输出轴331通过传动带34连接,动力头输出轴331上设置有砂轮35,支撑架31的底板侧边上固定有与导向块211位置对应的调节杆311,调节杆311为两根,两根调节杆311之间的间距大于导向块211的宽度,调节杆311上设置有调节栓312,支撑架31的底板中部通过旋转件设置在上支撑板21上,导向块211位于两根调节杆311之间,通过调整导向块211与两根调节杆311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磨辊机构3在托架1上的角度。电机32旋转,通过传动带34带动的动力头33,由于电机输出轴321和动力头输出轴331分别位于电机32和动力头33的前端,因此,采用动力传动前置,可以更好的保证动力传输的稳定性,且动力头33旋转时精度远高于电机32,满足了砂轮35旋转时精度的要求。利用调节栓312调节导向块211与两根调节杆311之间的距离,可以实现磨辊机构3整体在托架1上角度的微调,使其适用于不同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导向块211为正方体,规则的外形使调节过程更加稳定。

可以理解的,导向块211可以为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的,电机输出轴321的直径大于动力头输出轴331的直径,通过传动带34带动,为砂轮35提供更快的转速。

进一步的,第二丝杆组件15固定在托架框11上,托架框11上设置有滑轨14,第二丝杆组件15包括伺服电机151、与伺服电机151连接的丝杆152以及设置在丝杆152上的传动件153,丝杆152和滑轨14平行。下支撑板22下端面设置有与滑轨14对应的滑块221。下支撑板22底部与传动件153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51带动丝杆152转动,驱动传动件153在丝杆152上直线移动,带动磨辊机构3在托架1上的滑动。

可以理解的,第一丝杆组件23和第二丝杆组件15结构相同,均可采用滚珠丝杆滑轨,以保证更高的移动精度,通过控制模块4的控制,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更好的使用精度。

进一步的,滑轨14为两条,丝杆152位于两条滑轨14的对称轴上。双滑轨可以保证托架上的磨辊机构3的稳定性,丝杆152位于两条滑轨14的对称轴上,使得伺服电机151驱动时,支撑组件2受力更均匀。

进一步的,上支撑板21上端面的中部还设置有第一旋转件212,第一旋转件212和导向块211共用一对称轴。支撑架31的底板中部设置有与第一旋转件212对应的第二旋转件313,第二旋转件313和两根调节杆311共用一对称轴,第一旋转件212和第二旋转件313配合组成所述旋转件。第一旋转件212可以为凹槽,第二旋转件313可以为旋转轴,第二旋转件313套设在第一旋转件212上形成所述旋转件。第一旋转件212和导向块211共用一对称轴以及第二旋转件313和两根调节杆311共用一对称轴的设置,保证磨辊机构3整体在托架1上进行调整角度时,角度可调范围最大,且调整好后稳定更高。

可以理解的,第一旋转件212也可以为旋转轴,第二旋转件313对应的为凹槽,第二旋转件313套设在第一旋转件212上形成所述旋转件,或者第一旋转件212和第二旋转件313均为凹槽,通过套设在二者内部的旋转轴配合形成旋转件。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