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冶金类,电缆铜带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尤指一种电缆铜带上引连铸结晶器。
背景技术:
结晶器是一种用于结晶操作的设备,结晶器的类型很多,按溶液获得过饱和状态的方法可分蒸发结晶器和冷却结晶器,按流动方式可分母液循环结晶器和晶浆(即母液和晶体的混合物)循环结晶器,按操作方式可分连续结晶器和间歇结晶器,结晶器一种槽形容器,器壁设有夹套或器内装有蛇管,用以加热或冷却槽内溶液,结晶槽可用作蒸发结晶器或冷却结晶器,为提高晶体生产强度,可在槽内增设搅拌器,结晶槽可用于连续操作或间歇操作,间歇操作得到的晶体较大,但晶体易连成晶簇,夹带母液,影响产品纯度,这种结晶器结构简单,生产强度较低,适用于小批量产品(如化学试剂和生化试剂等)的生产。
在铜带的生产过程中,熔炼炉中使用的结晶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结晶器的结晶效果直接影响拉出的铜带的结晶率,影响电缆铜带的各种操作性能,现有技术使用的结晶器,通常采用水冷夹套对结晶器内腔进行包裹降温,由于结晶器要求温差稳定降低,温差变化过大往往导致铜带发脆,容易拉断,怎样保持结晶器温度稳定的降低一直是行业的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铜带上引连铸结晶器,该设备结构合理规范,通过在结晶器内腔外表面设置内管和夹套对整个结晶器进行降温保护,能有效的形成稳定的温度曲线,保证铜带的结晶性能良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铜带上引连铸结晶器,包括内腔,外套,内管,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内腔外部设置有外套,内腔外表面上螺旋设置有内管,内管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内管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外套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外套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腔底端为楔形结构。
工作原理:
该设备结构合理规范,通过外套的设计能有效将结晶器与熔融的铜水隔离开来,能有效的对结晶器进行保护,结晶器外表面设计的内管为螺旋设计,沿整个结晶器进行包裹,冷却水由上而下的流动,在对结晶器上部进行降温的同时冷却水进行升温,升温后的冷却水对结晶器底端的铜进行冷却结晶,具有稳定的降温曲线,能充分有效的对铜水进行结晶,而且结晶器底端延伸的楔形结构能有效的形成铜水的聚集效果,能有效的增加铜带的连铸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设备结构合理规范,通过外套的设计能有效将结晶器与熔融的铜水隔离开来,能有效的对结晶器进行保护,结晶器外表面设计的内管为螺旋设计,沿整个结晶器进行包裹,冷却水由上而下的流动,在对结晶器上部进行降温的同时冷却水进行升温,升温后的冷却水对结晶器底端的铜进行冷却结晶,具有稳定的降温曲线,能充分有效的对铜水进行结晶,而且结晶器底端延伸的楔形结构能有效的形成铜水的聚集效果,能有效的增加铜带的连铸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缆铜带上引连铸结晶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腔;2-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4-第二出水口;5-外套;6-内管;7-第一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一种电缆铜带上引连铸结晶器,包括内腔1,外套5,内管6,第一进水口2,第二进水口3,第一出水口7,第二出水口4,其特征在于:内腔1外部设置有外套5,内腔1外表面上螺旋设置有内管6,内管6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内管6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4,外套5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2,外套5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7,所述内腔1底端为楔形结构,该设备结构合理规范,通过外套的设计能有效将结晶器与熔融的铜水隔离开来,能有效的对结晶器进行保护,结晶器外表面设计的内管为螺旋设计,沿整个结晶器进行包裹,冷却水由上而下的流动,在对结晶器上部进行降温的同时冷却水进行升温,升温后的冷却水对结晶器底端的铜进行冷却结晶,具有稳定的降温曲线,能充分有效的对铜水进行结晶,而且结晶器底端延伸的楔形结构能有效的形成铜水的聚集效果,能有效的增加铜带的连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