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铝合金轮毂模具底模的掏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3090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铝合金轮毂模具底模的掏料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铝合金轮毂模具底模的掏料结构。



背景技术:

轮毂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铝合金轮毂具有重量轻、惯性阻力小、制作精度高、散热性能好、美观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减轻轮胎滚动阻力。在铝合金轮毂铸造制造过程中,铸造模具壁厚较厚的位置,冷却速度慢,会造成合金轮毂产生收缩变形、内部气孔以及裂痕等缺陷,影响到轮毂的强度,出现废品,现在制造中采取的是增加保压时间和冷却时间,生产节拍加长,压缩空气所需的成本高,而且压缩空气在工作中噪声非常大,工作环境嘈杂,所以需要一种新型的底模,解决或者改善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铝合金轮毂模具底模的掏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铝合金轮毂模具底模的掏料结构,在底模凸起位置增加掏料,掏料与底模凸起的上表面的壁厚H控制在12-20mm之间,与底模凸起四周面的壁厚D控制在10-15mm之间,掏料四周圆角要大于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压铸生产过程中,此结构能够快速使模具提升温度,打开补缩通道,减少生产中由于模具温度低而产生的冷隔和浇不足等铸造缺陷,而且此结构还能快速冷却,提高了产品性能,缩短了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铝合金轮毂模具底模的掏料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铝合金轮毂模具底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改进前的铝合金轮毂模具底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模,2、掏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应用于铝合金轮毂模具底模的掏料结构,所述的改进铝合金轮毂模具底模1,在底模1背腔凸起位置加工掏料2,按照底模1正面凸起造型随形加工掏料2,保证底模1凸起上表面与掏料2的壁厚H控制在12-20mm之间,底模1凸起四周面与掏料2的壁厚D控制在10-15mm,掏料四周圆角要大于5mm,其目的是当压铸充型时铝液流经轮辐部位时温度损失的少,轮辐温度增加,为筋部根及轮辋部位增加补缩通道。当充型结束,到保压冷却阶段,此结构能够快速冷却,缩短了铝液的结晶速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机械性能,缩断了生产节拍,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