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通孔铸造的改进工艺及砂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5777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铸件通孔铸造的改进工艺及砂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件通孔铸造的改进工艺及砂芯结构。



背景技术:

厚大铸件的透气孔一般壁厚为300mm-400mm,透气孔直径一般在80mm-120mm之间,浇注的温度在1350℃左右,砂芯容易出现全部烧结,无法清理的现象,解决方法有三种,其一,采用新砂与旧砂配比,该方法无法彻底解决粘砂问题;其二,采用增大紧实度方法,该方法耗时耗力且效果并不明显;最后还可采用涂料在砂芯表面涂刷的方法,该方案涂料常出现涂布不均匀,个别位置仍然会出现粘砂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铸件通孔铸造的改进工艺及砂芯结构,其可达到避免粘砂且散热效果更佳。

为达到上述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出一种铸件通孔铸造的改进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制造直径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直径,且小于待加工通孔直径的支撑管;

步骤2:在所述支撑管外围包裹铸造砂,得到直径等于待加工通孔直径的通孔铸造砂型;

步骤3:在通孔铸造砂型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铺设若干块冷铁;

步骤4:进行浇注。

优选的,所述冷铁铺设与通孔周围。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为芯铁,所述冷铁与所述芯铁接触安放。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铸件通孔铸造的砂芯结构,其包括通孔铸造砂型和若干块冷铁,所述通孔铸造砂型包括支撑管和包裹在支撑管外壁的外壁砂芯,所述支撑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通孔的长度,所述外壁砂芯的长度等于通孔的长度,所述通孔铸造砂型的一端或两端设置若干块冷铁。

优选的,外壁砂芯的外径等于待加工通孔的外径,所述支撑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直径,且小于待加工通孔直径。

优选的,支撑管为带有通孔的管状结构,其为铁管,其两端分别与冷铁接触,其通孔中设置中心砂芯,所述中心砂芯与外围砂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铁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若干块冷铁为一整块环状冷铁,其厚度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的长度,其内环表面与所述支撑管端部外壁紧密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为中空铁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使浇注时通孔处砂芯的温度大大降低,避免了烧结,清理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工冷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铁,2、通孔,3、支撑管,4、外壁砂芯,5、中心砂芯,6、外围砂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出一种铸件通孔铸造的改进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制造直径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2直径,且小于待加工通孔直径的支撑管3;

步骤2:在所述支撑管3外围包裹铸造砂,得到直径等于待加工通孔2直径的通孔铸造砂型;

步骤3:在通孔铸造砂型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铺设若干块冷铁1;

步骤4:进行浇注。

优选的,所述冷铁1铺设与通孔周围。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3为芯铁,所述冷铁1与所述芯铁接触安放。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铸件通孔2铸造的砂芯结构,其包括通孔铸造砂型和若干块冷铁1,所述通孔铸造砂型包括支撑管3和包裹在支撑管外壁的外壁砂芯4,所述支撑管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通孔2的长度,所述外壁砂芯4的长度等于通孔2的长度,所述通孔铸造砂型的两端分别设置若干块冷铁1。

优选的,外壁砂芯4的外径等于待加工通孔2的外径,所述支撑管3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2直径,且小于待加工通孔2直径。

优选的,支撑管3为带有通孔的管状结构,其为铁管,其两端分别与冷铁1接触。中间的支撑管3的通孔可以起到散热作用,之后将热量由铁管逐渐传递到两端的厚大冷铁1,之后把热量逐步消散出去,并且支撑管3能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粘砂现象,即便万一出现粘砂现象,只有外壁砂芯4会过热烧化,而支撑管3和中心砂芯5会完好无损,后续清理只需要敲掉中心砂芯5取出支撑管3即可。

优选的,所述冷铁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2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若干块冷铁1为一整块环状冷铁,其厚度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的长度,其内环表面与所述支撑管3端部外壁紧密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2为中空铁管,其通孔中设置中心砂芯5,所述中心砂芯5与外围砂芯6相连通,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2所示,利用本发明加工冷却孔,改进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制造直径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2(冷却孔)直径,且小于待加工通孔2(冷却孔)直径的支撑管3;

步骤2:在所述支撑管3外围包裹铸造砂,支撑管3中通孔填充铸造砂,得到直径等于待加工通孔2直径的通孔铸造砂型;

步骤3:在通孔铸造砂型的上端铺设若干块冷铁1;

步骤4:进行浇注。

优选的,所述冷铁1铺设与通孔周围。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3为芯铁,所述冷铁1与所述芯铁接触安放。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铸件通孔2铸造的砂芯结构,其包括通孔铸造砂型和若干块冷铁1,所述通孔铸造砂型包括支撑管3和包裹在支撑管外壁的外壁砂芯4还有中心通孔的中心砂芯5,所述支撑管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通孔2的长度,所述外壁砂芯4的长度等于通孔2的长度,所述中心砂芯5与外围砂芯6相连通,所述通孔铸造砂型的上端设置若干块冷铁1。

优选的,外壁砂芯4的外径等于待加工通孔2的外径,所述支撑管3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2直径,且小于待加工通孔2直径。

优选的,支撑管3为带有通孔的管状结构,其为铁管,其两端分别与冷铁1接触。中间的支撑管3的通孔可以起到散热作用,之后将热量由铁管逐渐传递到两端的厚大冷铁1,之后把热量逐步消散出去,并且支撑管3能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粘砂现象,即便万一出现粘砂现象,只有外壁砂芯4会过热烧化,而支撑管3和中心砂芯5会完好无损,后续清理只需要敲掉中心砂芯5取出支撑管3即可。

优选的,所述冷铁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2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若干块冷铁1为一整块环状冷铁,其厚度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待加工通孔的长度,其内环表面与所述支撑管3端部外壁紧密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2为中空铁管,其通孔中设置中心砂芯5,所述中心砂芯5与外围砂芯6相连通,如图1所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件通孔铸造的改进工艺及砂芯结构。包括通孔铸造砂型和若干块冷铁,所述通孔铸造砂型包括支撑管和包裹在支撑管外壁的外壁砂芯,所述支撑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通孔的长度,所述外壁砂芯的长度等于通孔的长度,所述通孔铸造砂型的一端或两端设置若干块冷铁。本发明可使浇注时通孔处砂芯的温度大大降低,避免了烧结,清理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马广华;郑建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金河铸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9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