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锯带退火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41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金属锯带退火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退火炉,具体涉及一种双金属锯带退火炉装置。



背景技术:

双金属锯带是将两种不同特征的钢材(特种合金弹簧钢带和高速钢丝)通过激光熔焊为一体(形成双金属复合带)-退火-精轧-调平校直-铣齿-分齿及淬火退火处理等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双金属锯带具有柔韧性好、抗疲劳性强、能承受巨大张力,齿部韧度高等诸多机械性能优点,使其无论在切割效率、节能环保、降低料耗及加工精度等方面均较传统的圆盘锯和弓形往复锯存在明显优势。

双金属锯带加工工艺中:在两种不同特征的钢带焊接为一体形成双金属复合带后,需要在退火炉内进行退火;但目前的退火炉内可以放置的双金属复合带有限,导致退火炉对双金属复合带的整体退火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金属锯带退火炉装置,其不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退火炉内的双金属复合带的放置量,从而有效提高退火炉对双金属复合带的整体退火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金属锯带退火炉装置,包括:支撑平台;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底座,底座包括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底板、设在底板上表面的密封垫片、位于底板上方的支撑平板及连接底板与支撑平板的连接件;退火炉内胆,退火炉内胆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退火炉内胆的外侧面的下边缘设有外环形支撑板,退火炉内胆通过外环形支撑板支撑于底板上,且密封垫片位于外环形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套设在退火炉内胆外的退火炉外壳,退火炉外壳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退火炉外壳的内侧面上设有加热装置;以及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包括支撑立柱与若干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支撑立柱上的带盘放置架,支撑立柱的下端设有支撑盘,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通过支撑盘支撑于支撑平板上,且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位于退火炉内胆内。

本方案的双金属锯带退火炉装置不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而且每层带盘放置架都可以放置双金属复合带卷绕成的带盘,从而有效提高退火炉内的双金属复合带的放置量,进而有效提高退火炉对双金属复合带的整体退火效率。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竖直导杆,所述退火炉内胆上设有与竖直导杆配合的内胆导套,内胆导套通过连接件与外环形支撑板相连接。本方案有利于退火炉内胆的安装,并保证退火炉内胆的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退火炉外壳上设有与竖直导杆配合的外壳导套,外壳导套通过连接件与退火炉外壳的外侧面相连接。本方案有利于退火炉外壳的安装,并保证退火炉内胆的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外环形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支撑凸块,退火炉内胆位于环形支撑凸块内;所述退火炉外壳的内侧面下边缘设有内环形支撑板,内环形支撑板上设有往下延伸的限位套,退火炉外壳通过内环形支撑板支撑于环形支撑凸块的顶面上,退火炉外壳位于限位套内,限位套位于环形支撑凸块内。

作为优选,底座上设有风机,风机位于退火炉内胆内。本方案的风机可以使高退火炉内胆内的温度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风机位于底板与支撑平板之间。

作为优选,带盘放置架包括外支撑环、设置在外支撑环内并套设在支撑立柱上的内支撑套及若干连接外支撑环与内支撑套的径向连接杆,相邻两带盘放置架之间设有若干绕支撑立柱的轴线周向分布的放置架外支撑结构,放置架外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位于上方的带盘放置架的外支撑环下表面上的竖直上限位销、设置在位于下方的带盘放置架的外支撑环上表面上的竖直下限位销及竖直支撑套,同一放置架外支撑结构中:竖直上限位销插设在竖直支撑套的上端口内,竖直下限位销插设在竖直支撑套的下端口内。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内支撑套中:位于上方的内支撑套的下端面抵靠在位于下方的内支撑套的上端面上。

作为优选,任意一个放置架外支撑结构中:竖直支撑套的下端面抵靠在位于下方的带盘放置架的外支撑环上表面上,竖直支撑套的上端面抵靠在位于上方的带盘放置架的外支撑环下表面上。

作为优选,外环形支撑板与底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退火炉内的双金属复合带的放置量,从而有效提高退火炉对双金属复合带的整体退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金属锯带退火炉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带盘放置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双金属复合带卷绕成的带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底座1,底板1.1,支撑平板1.2,风机1.3,密封垫片1.4;

退火炉内胆2;退火炉外壳3;

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4,支撑立柱4.1,支撑盘4.2,带盘放置架4.3、内支撑套4.3.1、外支撑环4.3.2、径向连接杆4.3.3,放置架外支撑结构4.4、竖直上限位销4.4.1、竖直支撑套4.4.2、竖直下限位销4.4.3;

外环形支撑板5;环形支撑凸块6;内胆导套7;外壳导套8;竖直导杆9;内环形支撑板10;限位套11;带盘12,内支撑套让位孔1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双金属锯带退火炉装置,包括:支撑平台;退火炉内胆2;套设在退火炉内胆外的退火炉外壳3;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底座1;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4;以及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竖直导杆9。本实施例的竖直导杆为两根,且退火炉外壳位于两根竖直导杆之间。

底座包括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底板1.1、设在底板上表面的密封垫片1.4、位于底板上方的支撑平板1.2及连接底板与支撑平板的连接件。支撑平板呈圆形。底座上设有风机1.3。风机位于底板与支撑平板之间。

退火炉内胆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退火炉内胆的横截面呈圆形。退火炉内胆的外顶面中部设有倒V形的内胆吊装挂件。退火炉内胆的外侧面的下边缘设有外环形支撑板5。外环形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支撑凸块6。退火炉内胆位于环形支撑凸块内。退火炉内胆通过外环形支撑板支撑于底板上,且密封垫片位于外环形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外环形支撑板与底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退火炉内胆上设有与竖直导杆配合的内胆导套7。内胆导套通过连接件与外环形支撑板相连接,该连接件位于外环形支撑板的上表面上。风机位于退火炉内胆内。支撑平板位于退火炉内胆内。支撑平板的外径小于退火炉内胆的内径。

退火炉外壳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退火炉外壳的外顶面中部设有倒V形的外壳吊装挂件。退火炉外壳的横截面呈圆形。退火炉外壳的内侧面上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退火炉外壳的内侧面上的电加热丝或电加热棒。退火炉外壳的内侧面下边缘设有内环形支撑板10。内环形支撑板上设有往下延伸的限位套11。退火炉外壳通过内环形支撑板支撑于环形支撑凸块的顶面上。退火炉外壳位于限位套内,限位套位于环形支撑凸块内。退火炉外壳上设有与竖直导杆配合的外壳导套8。外壳导套通过连接件与退火炉外壳的外侧面相连接。

如图1、图2所示,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包括支撑立柱4.1与若干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支撑立柱上的带盘放置架4.3。支撑立柱为圆柱。支撑立柱的上端面设有倒V形的立柱吊装挂件。支撑立柱的下端设有支撑盘4.2,支撑盘水平设置。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通过支撑盘支撑于支撑平板上,且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位于退火炉内胆内。

如图2、图3、图4所示,带盘放置架包括外支撑环4.3.2、设置在外支撑环内并套设在支撑立柱上的内支撑套4.3.1及若干连接外支撑环与内支撑套的径向连接杆4.3.3。外支撑环呈圆形。外支撑环的外径小于退火炉内胆的内径。外支撑环的圆心与内支撑套的轴线重合。支撑立柱与内支撑套同轴。位于最下方的带盘放置架的内支撑套的下端面支撑于支撑盘上。相邻两个内支撑套中:位于上方的内支撑套的下端面抵靠在位于下方的内支撑套的上端面上。

如图2、图5所示,相邻两带盘放置架之间设有若干绕支撑立柱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的放置架外支撑结构4.4。放置架外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位于上方的带盘放置架的外支撑环下表面上的竖直上限位销4.4.1、设置在位于下方的带盘放置架的外支撑环上表面上的竖直下限位销4.4.3及竖直支撑套4.4.2。

同一放置架外支撑结构中:竖直上限位销插设在竖直支撑套的上端口内,竖直下限位销插设在竖直支撑套的下端口内。

任意一个放置架外支撑结构中:竖直支撑套的下端面抵靠在位于下方的带盘放置架的外支撑环上表面上,竖直支撑套的上端面抵靠在位于上方的带盘放置架的外支撑环下表面上。

本实施例的双金属锯带退火炉装置的具体使用如下:

第一,如图6所示,将双金属复合带卷绕成带盘12的形状,该带盘的中心留出一个内支撑套让位孔12.1,内支撑套让位孔的孔径大于内支撑套的外径,且带盘的外径小于外支撑环的内径。

第二,在支撑立柱上留下位于最下方的带盘放置架(其余的带盘放置架取下);接着,将带盘放置在该带盘放置架上,带盘的内支撑套让位孔套在该带盘放置架的内支撑套上。

第三,将另一个带盘放置架安装到支撑立柱上(即将带盘放置架的内支撑套套在支撑立柱上即可);接着,将带盘放置在该带盘放置架上,带盘的内支撑套让位孔套在该带盘放置架的内支撑套上。

第四,返回第三步骤操作,直至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结构的带盘放置架上均安装到支撑立柱上为止。

由于每个带盘含有大量的双金属复合带,并且每个带盘放置架上都放置由一个带盘,这样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上可以放置大量的双金属复合,从而有效提高退火炉对双金属复合带的整体退火效率,进而提高双金属锯带的生产效率。

第五,通过吊机(例如行吊)的吊钩与立柱吊装挂件配合将整个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吊起,然后,放置到底座的底板上,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通过支撑盘支撑于支撑平板上。

第六,通过吊机(例如行吊)的吊钩与内胆吊装挂件配合将退火炉内胆吊起,并放置到底座上。退火炉内胆通过外环形支撑板支撑于底板上,密封垫片位于外环形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位于退火炉内胆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内胆导套与竖直导杆配合对退火炉内胆进行限位,使退火炉内胆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

接着,通过螺栓连接外环形支撑板与底板,从而使退火炉内胆的内腔处于密闭状态。

第七,通过吊机(例如行吊)的吊钩与内胆吊装挂件配合将退火炉外壳吊起,并放置到底座上。退火炉外壳通过内环形支撑板支撑于环形支撑凸块的顶面上。退火炉内胆位于退火炉外壳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外壳导套与竖直导杆配合对退火炉外壳进行限位,使退火炉外壳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

如图1所述,由于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退火炉内胆与退火炉外壳层层相套,使得整个退火炉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第八,退火炉外壳的加热装置工作,对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上的双金属复合带进行退火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风机工作,通过风机搅动退火炉内胆的内腔的气流,使退火炉内胆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提高双金属复合带放置架上的双金属复合带的退火一致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