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171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热风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的热风炉。



背景技术:

高炉热风炉是冶炼厂高炉主要配套的设备之一,为高炉持续不断的提供高温热风,高炉热风炉作用是把鼓风加热到要求的温度,用以提高高炉的效益和效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301298 U公开了一种热风炉。这种结构的热风炉通过延长换热接触时间从而使换热更充分,提高换热效率,但由于灰尘累计等原因,其换热效率仍不理想,从而限制了其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热风炉,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更好的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热风炉,包括炉身,炉身的下方设有燃烧炉,炉身的侧面设有送风风机和过滤箱,所述炉身的内部还设有换热腔,换热腔的一侧通过冷风进风管与过滤箱连接,换热腔的另一侧设有出风管,所述换热腔的内部还设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进风侧通过烟气进风管与燃烧炉连接,第一管道出风侧垂直连接有若干条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连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互相平行,第一管道的外侧还设有圆环形的汇风部,第三管道通过第四管道与汇风部连接,汇风部的上方设有烟气排气管,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还通过轴承安装有两个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的侧面固定有滚刷轴,滚刷轴上设有圆柱形的滚刷,滚刷与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互相接触,所述换热腔的底部还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通过链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腔的顶部还设有抽风风机,抽风风机与烟气排气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管道的外侧还均匀设有若干条凸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换热腔用于冷风和高温烟气的热交换,送风风机用于冷风送给,冷风进风管用于进风,出风管用于热交换后的冷风出风,第一管道用于高温烟气的输送,第二管道用于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三管道在第一管道外侧呈圆周形分布并与第一管道互相平行,第三管道的烟气输送方向与第一管道相反,汇风部用于汇总各条第三管道,并通过烟气排气管排出,上述结构下,送风风机带动冷风进入换热腔,冷风与各管道接触换热,而高温的烟气通过烟气进风管进入第一管道,在第一管道的尾侧,烟气通过第二管道进入第三管道,并通过第四管道返回第一管道进风侧的汇风部处排出,该结构能使高温烟气的流通路径加倍,使其散热的时间更久,散热也会更充分,从而提升换热腔内烟气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进一步的,由于灰尘累计在管道上,会造成管道的导热率下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个滚刷用于清洁主要热交换部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两个第一齿轮的侧面用于固定滚刷轴,滚刷轴用于连接滚刷,轴承可以保证第一齿轮可以在第一管道上转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通过链条带动第一齿轮随之转动,而第一齿轮间的滚刷,则进行圆周运动,从而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行清扫,保证灰尘不会累计,保证导热率,进一步提升换热腔内烟气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换热腔顶部抽风风机,用于连接烟气排气管,防止烟气在排风处累积,第三管道外侧的凸槽,可以增加第三管道的散热表面积,进一步提升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风管与第三风管连接部位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汇风部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管道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机和链条的结构图。

图中:1、燃烧炉;2、送风风机;3、过滤箱;4、炉身;5、换热腔;6、出风管;7、冷风进风管;8、烟气进风管;9、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11、第三管道;12、汇风部;13、第四管道;14、烟气排气管;15、抽风风机;16、棍刷;17、第一齿轮;18、电机;19、混刷轴;20、轴承;21、链条;22、第二齿轮;23、凸槽;24、散热环;25、第一散热片;26、第二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炉身4,炉身4的下方设有燃烧炉1,炉身4的侧面设有送风风机2和过滤箱3,所述炉身4的内部还设有换热腔5,换热腔5的一侧通过冷风进风管7与过滤箱3连接,换热腔5的另一侧设有出风管6,所述换热腔5的内部还设有第一管道9,第一管道9的进风侧通过烟气进风管8与燃烧炉1连接,第一管道9出风侧垂直连接有若干条第二管道10,第二管道10的一端与第一管道9连接,第二管道10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三管道11,第三管道11与第一管道9互相平行,第一管道9的外侧还设有圆环形的汇风部12,第三管道11通过第四管道13与汇风部12连接,汇风部12的上方设有烟气排气管14,所述第一管道9的两端还通过轴承20安装有两个第一齿轮17,两个第一齿轮17的侧面固定有滚刷轴19,滚刷轴19上设有圆柱形的滚刷16,滚刷16与第一管道9和第三管道11互相接触,所述换热腔5的底部还固定有电机18,电机18的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22,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17通过链条21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换热腔5用于冷风和高温烟气的热交换,送风风机2用于冷风送给,冷风进风管7用于进风,出风管6用于热交换后的冷风出风,第一管道9用于高温烟气的输送,第二管道10用于连接第一管道9和第三管道11,第三管道11在第一管道9外侧呈圆周形分布并与第一管道9互相平行,第三管道11的烟气输送方向与第一管道9相反,汇风部12用于汇总各条第三管道11,并通过烟气排气管14排出,上述结构下,送风风机2带动冷风进入换热腔5,冷风与各管道接触换热,而高温的烟气通过烟气进风管8进入第一管道9,在第一管道9的尾侧,烟气通过第二管道10进入第三管道11,并通过第四管道13返回第一管道9进风侧的汇风部12处排出,该结构能使高温烟气的流通路径加倍,使其散热的时间更久,散热也会更充分,从而提升换热腔5内烟气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进一步的,由于灰尘累计在管道上,会造成管道的导热率下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个滚刷16用于清洁主要热交换部第一管道9和第三管道11,两个第一齿轮17的侧面用于固定滚刷轴19,滚刷轴19用于连接滚刷16,轴承20可以保证第一齿轮17可以在第一管道9上转动,电机18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2转动,从而通过链条21带动第一齿轮17随之转动,而第一齿轮17间的滚刷16,则进行圆周运动,从而对第一管道9和第二管道11进行清扫,保证灰尘不会累计,保证导热率,进一步提升换热腔5内烟气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所述换热腔5的顶部还设有抽风风机15,抽风风机15与烟气排气管14连接。换热腔5顶部抽风风机15,用于连接烟气排气管14,防止烟气在排风处累积,所述第三管道11的外侧还均匀设有若干条凸槽23。第三管道11外侧的凸槽23,可以增加第三管道11的散热表面积,进一步提升热交换效率。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换热腔5内的热交换效率,所述第二管道10的外侧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片26,所述若干个第三管道11在第一管道9外侧呈圆形均匀分布,第三管道11与第二管道10的连接部位设有圆环形的散热环24,散热环24与每条第三管道11互相接触,散热环24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片25。通过上述结构,第一散热片25用于第二管道10的热量散发,散热环24用于第三管道11的热量散发,第二散热片26用于散热环24的热量散发,该结构位于第一管道9的尾侧,也就是冷风的进风端,能使冷风在刚进入换热腔5后,即可能尽大的提升冷风与管道的接触面积,使冷风温度尽快尽早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腔内的热交换效率。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燃烧炉等器件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