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轮毂铸造缺陷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180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轮毂铸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轮毂铸造缺陷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铸铁件铸造缺陷经验知识是广大铸造工作者的实践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在预防和处理相应铸造缺陷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指导价值。铝合金轮毂在低压铸造过程中陶瓷保温套设置在升液管上方,浇口设置在陶瓷保温套的上端口。按照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铝溶液顺序凝固程序,上轮辋由上而下逐步凝固,下轮辋由下而上凝固,轮辐由外向内逐步凝固,然后安装面处凝固,最后浇口处凝固。整个低压铸造过程确保浇口处最后凝固是整个轮毂补缩的关键,也是确保铸件内在品质的关键因素,在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生产过程中,如果浇口与陶瓷保温套区域温度过低,将导致铝溶液在此处的提前凝固,一方面将导致轮毂局部补缩不足,热节点处、轮辋、轮辐、斜安面、安装面形成缩孔或疏松等铸造缺陷;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铝液在陶瓷保温套内凝固堵塞,造成铸造过程堵浇口现象,导致模具下机台,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程序。目前,对该铸造缺陷的改善措施是靠铁浇口喷涂保温涂料、使用保温性较好的陶瓷保温套、使用保温耐火材料加以保护、加大升液管和浇口直径的比例等措施,但是在低压铸造生产过程对于轮型较大、保压周期较长的产品仍然存在因浇口提前凝固而产生缩孔、疏松、甚至浇口堵塞而停止生产等异常现象,而且温度控制的精准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的精准度极高,有效解决浇口提前凝固而产生缩孔、疏松、甚至浇口堵塞而停止生产等异常现象的铝轮毂铸造缺陷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轮毂铸造缺陷控制装置,包括陶瓷保温套、升液管、浇口,陶瓷保温套设置在升液管的上方,浇口设置在陶瓷保温套的上端口上,陶瓷保温套的侧壁内设有由控制器控制加热的加热丝,在陶瓷保温套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热敏电阻,或者是在陶瓷保护套的侧壁内设有热敏电阻,在陶瓷保护套侧壁内的热敏电阻靠近或者紧贴于加热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丝设于陶瓷保温套的侧壁内且靠近陶瓷保温套的内腔壁一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液管内沿其内管壁上设有由下管口螺旋向上至上管口的螺旋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陶瓷保温套的内腔由下至上内径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口的下端口与陶瓷保温套的上腔口连接且内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口的内径由下端口至上端口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将加热丝直接设置在陶瓷保温套内,能够更快更精准的对陶瓷保温套做到更好的加热和温度控制,而且通过热敏电阻的设置,就进一步的使得温度控制的精准度更好,有效解决浇口提前凝固而产生缩孔、疏松、甚至浇口堵塞而停止生产等异常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铝轮毂铸造缺陷控制装置,包括陶瓷保温套10、升液管11、浇口12,陶瓷保温套10设置在升液管11的上方,浇口12设置在陶瓷保温套10的上端口上,陶瓷保温套10的侧壁内设有由控制器控制加热的加热丝13,在陶瓷保温套10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热敏电阻14,或者是在陶瓷保护套10的侧壁内设有热敏电阻14,在陶瓷保护套10侧壁内的热敏电阻14靠近或者紧贴于加热丝13。其中,加热丝13优选设于陶瓷保温套10的侧壁内且靠近陶瓷保温套10的内腔壁一侧的位置;升液管11内沿其内管壁上设有由下管口螺旋向上至上管口的螺旋槽15。另外,陶瓷保温套10的内腔由下至上内径逐渐减小,浇口12的下端口与陶瓷保温套10的上腔口连接且内径相等,浇口12的内径由下端口至上端口逐渐增大。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