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材定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8292阅读:2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材定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材定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材加工中,工艺最后需要对石材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在抛光处理前,应当根据工艺要求将石材打磨成特定厚度,此时会用到定厚机。

现有的定厚机多为圆盘状或带状,将石材放置在移动的平台上,并利用平台上方的砂轮对石材上表面进行打磨。

但是,现有的定厚机只能加工一种厚度,如需改变石材加工厚度,只能改变平台的高度,操作十分复杂,加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缩短加工周期的石材定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材定厚装置,包括:

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固定于生产车间内,且所述加工平台上设置有运输辊,所述加工平台用以放置待加工的石材,所述石材通过所述运输辊沿所述加工平台的轴向由加工平台一端运动至另一端;

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设置于所述加工平台的中部,所述打磨装置具有位于下部的用以石材通过的石材门,以及安装于所述石材门上方的打磨机,所述打磨机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砂轮;

定厚尺,所述定厚尺设置于所述石材的四周,用以石材打磨厚度限位及标记;

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安装于所述打磨机的上方,所述升降油缸的缸杆向下,且所述缸杆的端部与所述打磨机固定,所述升降油缸带动所述打磨机在所述石材门内上移或下移。

进一步的,所述打磨装置的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立杆,两个所述立杆分别固定于所述加工平台的两侧面,所述立杆的上端部安装有一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所述升降油缸,所述打磨机设置于所述升降油缸的下方,所述立杆与所述外壳组成所述石材门。

进一步的,所述加工平台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活动尺架,所述定厚尺活动安装于所述活动尺架上;

所述加工平台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尺架的下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活动尺架沿所述滑槽滑动;

所述活动尺架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挡板,相邻所述挡板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定厚尺的固定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定厚尺的数量为四个,其呈L型结构,且所述L型定厚尺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

沿所述石材的长度方向,所述定厚尺的第一边均贴靠所述石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且相邻所述定厚尺的第一边的端部相互接近;

沿所述石材的宽度方向,所述定厚尺的第二边均贴靠所述石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且相邻所述定厚尺的第二边的端部相互接近。

进一步的,所述加工平台上至少部分为镂空板,所述镂空板置于所述石材门的下方,且所述加工平台的下方开设有清扫门,所述清扫门置于所述镂空板的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材定厚装置,利用定厚尺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调节需要打磨的厚度,并利用升降油缸以定厚尺的上边缘为基准线调整打磨机的高度,从而实现不同厚度要求打磨的操作,简单快捷、节约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材定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石材定厚装置的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石材定厚装置的活动尺架与定厚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石材定厚装置的定厚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加工平台;2、运输辊;3、打磨装置;4、外壳;5、升降油缸;6、打磨机;7、立杆;8、石材;9、活动尺架;10、定厚尺;11、镂空板;12、清扫门;13、砂轮;14、石材门;15、挡板;16、滑槽;17、滑块;18、第一边;19、第二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材定厚装置,包括:

加工平台1,加工平台1固定于生产车间内,且加工平台1上设置有运输辊2,加工平台1用以放置待加工的石材8,石材8通过运输辊2沿加工平台1的轴向由加工平台1一端运动至另一端;

打磨装置3,打磨装置3设置于加工平台1的中部,打磨装置3具有位于下部的用以石材8通过的石材门14,以及安装于石材门14上方的打磨机6,打磨机6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砂轮13;

定厚尺10,定厚尺10设置于石材8的四周,用以石材8打磨厚度限位及标记;

升降油缸5,升降油缸5安装于打磨机6的上方,升降油缸5的缸杆向下,且缸杆的端部与打磨机6固定,升降油缸5带动打磨机6在石材门14内上移或下移。

本实用新型的石材定厚装置也适用于其他种类的材料的打磨,具体的,其包括用以固定并运输材料的加工平台1,而本实用新型将以石材8为例子进行分析和阐述,加工平台1上设置有运输辊2,将石材8放置在加工平台1的运输辊2的输入端一侧,启动装置后,运输辊2会带动石材8朝加工平台1的另一端运动,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平台1的中部位置安装有上述的打磨装置3,打磨装置3上设置有多个砂轮13,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砂轮13对石材8的上表面进行粗加工,即打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打磨装置3不限于使用砂轮13打磨,对于个别材料可以使用刀具等。石材8通过运输辊2沿加工平台1运动,首先,本装置的打磨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石材门14,其主要是为了在加工中供石材8通过,石材门14的上部为打磨机6,打磨机6用以加工石材8的上表面,当石材8一端进入上述石材门14时,打磨机6开始工作,对石材8的上表面进行粗加工,随着石材8的运动,砂轮13对石材8的上表面实现了整体的打磨,对于打磨后的灰尘的处理,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吹扫机对加工平台1上残留的灰尘进行吹扫,另外,由于本装置在工作中有大量的烟尘,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口罩或面罩。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定厚装置相比现有的定厚机可以根据工艺要求的不同调节需要打磨的厚度,具体是通过升降油缸5和定厚尺10来实现的,其中,定厚尺10固定于石材8的四周,其主要是起到标定作用,定厚尺10根据工艺要求确定石材8上表面需要打磨的厚度,然后调整升降油缸5,使打磨机6中的砂轮13的下表面与定厚尺10的上表面齐平,此时,对位完成,可以进行打磨工作。

优选的,打磨装置3的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立杆7,两个立杆7分别固定于加工平台1的两侧面,立杆7的上端部安装有一外壳4,外壳4内安装有升降油缸5,打磨机6设置于升降油缸5的下方,立杆7与外壳4组成石材门14。其中,外壳4的下部为镂空状或至少预留有缸杆的伸缩运动空间。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加工平台1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活动尺架9,定厚尺10活动安装于活动尺架9上;加工平台1的两侧开设有滑槽16,活动尺架9的下端设置有滑块17,滑块17置于滑槽16内,活动尺架9沿滑槽16滑动;活动尺架9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挡板15,相邻挡板15之间的空间为定厚尺10的固定空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四个活动尺架9,其中两两一组,对称安装于加工平台1的两侧,其主要是为了固定定厚尺10用,同时,为了可以方便调节打磨厚度,即改变定厚尺10上下位置,本实用新型在活动尺架9的外侧间隔设置了多个挡板15,其中,相邻挡板15之间为固定定厚尺10的空间,操作人员在石材8打磨前,根据工艺要求手动调节定厚尺10的位置,并在活动尺架9上固定好定厚尺10,即可进行后续打磨作业。操作十分便捷,一名工作人员即可完成,节约人力物力,方便调节厚度就可以节约打磨作业周期,节约了时间成本。

其中,具体的,上述方案中定厚尺10的数量为四个,其呈L型结构,且L型定厚尺10包括第一边18和第二边19,第一边18的长度大于第二边19的长度;沿石材8的长度方向,定厚尺10的第一边18均贴靠石材8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且相邻定厚尺10的第一边18的端部相互接近;沿石材8的宽度方向,定厚尺10的第二边19均贴靠石材8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且相邻定厚尺10的第二边19的端部相互接近。本实用新型利用定厚尺10对石材8进行打磨定厚的标定,其具体是利用L型的定厚尺10的两边,分别为第一边18和第二边19对石材8进行夹持,从而起到砂轮13限位和厚度标记作用,具体操作为,将四个定厚尺10分别固定在四个活动尺架9的相同高度的尺槽内,尺槽为相邻挡板15之间的空间,定厚尺10放入哪个尺槽具体根据工艺要求而定,利用定厚尺10的第一边18对石材8的长度方向上的侧边进行贴靠固定,领用定厚尺10的第二边19对石材8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进行贴靠固定,随后根据定厚尺10的上边缘的位置,调整砂轮13的下边缘的位置即可。结构简单,但是实用性强,标记效果明显。

由于在石材8加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灰尘,为了确保装置的安全运行,在灰尘最为集中的打磨装置3的下方加设灰尘处理的机构,具体为,加工平台1上至少部分为镂空板11,镂空板11置于石材门14的下方,且加工平台1的下方开设有清扫门12,清扫门12置于镂空板11的下方。其次,其他位置的灰尘可以利用吹扫机运行吹扫,停机后,在清扫门12中将装置下部的灰尘清扫干净,以备后期作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材定厚装置,利用定厚尺10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调节需要打磨的厚度,并利用升降油缸5以定厚尺10的上边缘为基准线调整打磨机6的高度,从而实现不同厚度要求打磨的操作,简单快捷、节约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加工成本。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