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式双面抛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0246发布日期:2018-10-02 18:5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除锻压成形件表面氧化层的装置,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抛丸装置,特别是一种步进式双面抛丸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箱内置的齿轮直接用于传递扭矩,此类高强度齿轮普遍采用模锻成形,锻压成形的齿坯以及经热处理的齿坯表面均残留氧化层。附着在齿坯表面上的氧化层按照齿轮加工工艺要求必须清除掉,否则影响后续工序加工质量,因此,生产过程中必须及时清除齿坯表面上的氧化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抛丸工艺是清除齿坯表面氧化层的最有效技术措施之一。可是,汽车变速箱内置的齿轮多数为联体结构,特别是内档结合齿轮由数只不同结构形式的齿轮联体而成。联体齿轮的结构存在凹槽或背面,这些位置在结构中被称之为死角位置,常规抛丸工艺难以清除死角位置的氧化层。现实中,双联或多联齿轮经一次安装,不能全面完成清除氧化层的任务,往往在停机条件下作齿坯翻转安装,然后再作一次抛丸处理才能达到生产预期质量。这种齿坯翻转安装并重复抛丸工艺尽管实施不难,但不能做到连续生产。此种生产形式除了生产效率较低外,抛丸设备利用率也不高,而且易因操作者一时工作疏忽漏翻部分齿坯,造成这些齿坯氧化层清除不清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现有技术靠人工翻转齿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高效清除齿坯正反两面氧化层的步进式双面抛丸装置。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步进式双面抛丸装置,它包括清理室、导轨、轴架、挂架、减速机、电机、框架和内撑。所述框架是一种无底边的矩形架,在框架的横梁下方安装清理室,框架与清理室之间由竖置的内撑相隔,在预留的空隙处平放导轨。所述导轨为圆环形轨道,它与清理室的圆心同轴定位安装,朝下一面设有内凹轨道槽。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清理室是一种具有内容积的双层半圆形壳体,它由同轴但不同半径的双层圆弧槽组成,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抛丸器,两端径向截面是矩形敞口,该矩形敞口配置由销轴铰连接的闸门控制开或关,清理室顶层板面上设有与导轨底面配套的圆弧形轨道槽。所述轴架为一根两端设有榫结构的直杆轴,轴架上端榫段伸入导轨的圆弧轨道槽中,轴架下端榫段插入减速机内置的乙星轮轴孔中,轴架两端内侧分别各设一只有钩的横担,相间的两只横担处在同一平面上,在两只横担之间轴段的左右侧等间距错位连接挂钩,径向外伸的挂钩与横担相垂直。所述挂架是轴架的配套件,它是一根靠两端圆环与轴架的横担钩部相挂的杆件,两圆环之间的杆壁上左右侧等间距错位连接钩件,径向外伸的钩件与两端的圆环处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减速机安置在清理室下部,它由圆盘状的壳体,以及内置的太阳轮、甲星轮、齿圈、大齿轮和乙星轮组成行星减速机构,其中同轴的太阳轮和大齿轮由电机直接驱动,太阳轮以外齿与两只对称安置的甲星轮啮合,甲星轮的轴孔用于安插销轴,销轴随甲星轮转动带动闸门的开合。大齿轮处在齿圈中央,两只齿轮之间通过均布的四只乙星轮啮合,从而实现四只乙星轮差速传动,构成四只乙星轮在齿圈内边转动边挪位结构,即通过乙星轮联动轴架和挂架沿导轨内凹轨道槽边转动边挪位。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清理室外壁上至少设有两组抛丸器,每组为两只,同一组两只抛丸器安置在同一圆周上,两者相距90°,相邻两组抛丸器除上下错开一个身位外,圆周上也相互错开安置,错开量h至少2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清理室两端径向截面上设有绕竖置销轴转动的闸门,闸门为角弯板件,一边为矩形板块,另一边为圆弧形板块,其圆弧的半径r等于清理室内壁的半径。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机为步进式电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半圆形清理室结构简单、合理,该结构在清理室内作抛丸的同时,可在清理室外装卸工件,两工序相互不干扰,因此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的利用率;

2、轴架随乙星轮在清理室内自转和公转,便于轴架及配套挂架上悬挂的齿坯得到双面抛丸处理,完全克服人为疏忽产生漏翻部分齿坯的问题;

3、减速机与清理室分开设置,作业时高速抛出的丸粒碰不到减速机,从而提高了减速机的使用寿命;

4、由同一台减速机控制闸门和轴架动作,协调性好,传动平稳、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去除图1中清理室、框架、内撑和壳体后的剩余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减速机内置行星齿轮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轴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挂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清理室主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1中所示闸门主视示意图。

图9是图8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步进式双面抛丸装置,它包括清理室1、导轨2、轴架3、挂架4、减速机5、电机6、框架7和内撑8。所述框架7是一种无底边的矩形架,在框架7的横梁下方安装如图6、图7所示的清理室1、框架7与清理室1之间由竖置的内撑8相隔,在预留的空隙处平放导轨2。所述导轨2为圆环形轨道,它与下方安置的清理室1的圆心同轴定位安装,导轨2朝下一面设有内凹的轨道槽。如图6和图7所示的清理室1是一种具有内容积的双层半圆形壳体,它由同轴但不同半径的双层圆弧槽组成。清理室1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抛丸器1.1,本实施例用于汽车变速箱内档结合齿轮的抛丸处理,因工件是多联结构的齿轮,结构中存在死角和背面,为了改善抛丸效果,本实施例在清理室1外壁上设有两组共四只抛丸器1.1。同一组两只抛丸器1.1安置在同一圆周上,两者相距90°。相邻两组抛丸器1.1除上下错开一个身位外,圆周上也相互错开安置,本实施例因齿坯尺寸相对较小,相邻两组抛丸器1.1在圆周上错开量h定为30mm。半圆形的清理室1有两个轴向截面,该截面是矩形敞口,该敞口供轴架3和配套的挂架4载着齿坯进出清理室1。抛丸作业时,为了防止抛出的丸粒溅出伤人,在清理室1的两个截面上设有闸门1.2,角形的闸门1.2通过销轴1.3铰连接在清理室1两个截面内边上,形成开合结构。闸门1.2如图8和图9所示,与清理室1截面配合的一面为矩形板块,另一边为圆弧形板块,该圆弧的半径r等于清理室1内壁的半径。清理室1顶层板面上设有与导轨2底面配套的圆弧形轨道槽。所述轴架3和配套的挂架4均用于悬挂工件,图4所示的轴架3是一种两端设有榫结构的直杆轴,安装时轴架3上端榫段伸入导轨2的圆弧形轨道槽中,轴架3下端榫段插入减速机5内置的乙星轮5.6轴孔中。为了便于挂架4悬挂更多的齿坯,在轴架3两端内侧分别各设一只有钩的横担3.1,相间的两只横担3.1处在同一平面上,在两只横担3.1之间轴段的左右侧等间距错位连接挂钩3.2,径向外伸的挂钩3.2与横担3.1相垂直,挂钩3.2用于悬挂齿坯。所述挂架4是轴架3的配套件,它是一根靠两端圆环4.1与轴架3的横担3.1钩部相挂的杆件。图5所示的挂架4两圆环4.1之间的杆壁上左右侧等间距错位连接钩件4.2,径向外伸的钩件4.2与两端的圆环4.1处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轴架3配置的挂钩3.2间距和挂架4配置的钩件4.2间距相等,该间距以齿坯尺寸而定。所述减速机5是本装置的传动机械,安装在清理室1下部的减速机5与电机6连接。如图3所示的减速机5由圆盘状的壳体5.1,以及内置的太阳轮5.2、甲星轮5.3、齿圈5.4、大齿轮5.5和乙星轮5.6组成行星减速机构。结构中同轴的太阳轮5.2和大齿轮5.5由电机6直接驱动,本实施例应用的电机6是一种步进式电机。太阳轮5.2以外齿与两只对称安置的甲星轮5.3啮合,甲星轮5.3的轴孔用于安插销轴1.3,销轴1.3随甲星轮5.3转动带动闸门12开合。大齿轮5.5处在齿圈5.4中央,两只齿轮之间通过均布的四只乙星轮5.6啮合,从而实现四只乙星轮5.6差速传动,构成四只乙星轮5.6在齿圈5.4内边转动边挪位结构。因乙星轮5.6的轴孔插装轴架3,每只轴架3还悬挂两只挂架4,所以乙星轮5.6联动轴架3和挂架4沿导轨2内凹轨道槽边转动边挪位,在此结构条件下,轴架3和挂架4载着齿坯进入清理室1内腔后接受喷丸处理,由于齿坯随轴架3及挂架4自转和公转,使得悬挂的齿坯两面得到均匀的抛丸处理,此技术既能得到一致的清除氧化层的技术效果,又可克服现有技术因人为疏忽产生漏翻部分齿坯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轮换作业模式,即位于半圆形清理室1内的两个轴架3及挂架4上悬挂的齿坯被抛丸处理,而处在清理室1外的两个轴架3及挂架4则用于齿坯装卸作业,这种轮换作业模式确保抛丸工序与装卸工序互不干扰,因此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的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