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滚针生产设备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36231发布日期:2019-01-28 12:38阅读:18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滚针生产设备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轴承滚针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滚针生产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轴承使用大国。而滚针作为轴承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每年的产量需求十分巨大。所以对于一条生产效率高,生产质量好的轴承滚针生产线的需求十分迫切。现有的滚针生产线往往存在着工艺性不合理、工人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能够使本生产线人工参与程度较小、工艺结构合理、工人的工作环境较好且能提高滚针生产加工工艺效率的滚针生产设备具有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轴承滚针生产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轴承滚针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原料断料机构、滚针干窜机构、滚针热处理机构、滚针上料机构、滚针磨床机构、滚针抛光机构、滚针干燥机构和滚针筛选机构,所述原料的断料机构包括断料机,所述断料机的末端设置有断料头,所述断料机内部设置有供原料钢丝通过的原料输送通道,断料头由设置在断料机构中的电机a驱动;

所述干窜机构设置于断料机构的下游,包括支撑底座和固定于其上方的干窜桶,所述干窜桶有设置于干窜机构内的电机b驱动;

所述热处理机构设置于干窜机构的下游,包括热处理传送带和热处理装置,所述热处理传送带贯穿热处理装置,且为耐高温材质;

所述振动上料机构设置于热处理机构的下游,包括振动上料桶和与其连通的上料管,所述振动上料桶由设置于振动上料机构内的电机c驱动;

所述磨床机构设置于振动上料机构的下游,包括若干组砂轮,所述砂轮由设置在磨床机构内部的电机d驱动;

所述干燥机构设置于抛光机构的下游,包括输送带和干燥箱,所述输送带为耐高温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贯穿干燥箱;

所述轴承滚针生产设备的末端为筛选机构,所述筛选机构与干燥机构相连,包括来料接收口和滚针筛选装置,来料接收口设置于筛选装置靠近干燥机构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滚针可以实现一次成型的生产设备,该设备通过传送带将各处理机构连接在一起,依次进行各项处理,简化中间的操作,减少生产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筛选装置包括筛选通道、废料接收盒、振动器和滚针收集盒,所述筛选通道之间的距离与合格滚针的尺寸一致,所述振动器设置于筛选通道下表面,所述筛选通道与筛选装置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滚针实现多次筛选和废料的收集,净化滚针的筛选工作,提高滚针的精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断料头下方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一端连接断料机构,另一端通过滚针提升装置与干窜机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滚针在个机构之间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干燥箱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干燥温度不超过滚针相变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干燥温度过高对滚针内部结构造成损害。

一种如上述所述的轴承滚针生产设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来料初加工

将钢丝原材料插入断料通道,启动断料头,对输送进入的刚才进行切割,使钢丝被切割成等长的滚针;

2)滚针表面初步打磨

将滚针传送至干窜桶内,在干窜装置的作用下,对滚针表面进行初步的打磨,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倒刺;

3)滚针的热处理

由热处理传送带将干窜后的滚针传送如热处理装置中,进行淬火、回火等操作,增强硬度和耐磨性;

4)滚针表面磨床

将热处理后的滚针通过磨床机构的砂轮进行进一步表面处理,是滚针表面更为精细;

5)滚针表面抛光

经磨床处理的滚针在抛光机构中进行抛光处理,细化滚针表面,增强滚针表面光泽度,进一步减小滚针表面的粗糙程度;

6)滚针表面干燥

将抛光后的滚针输送至干燥机构中进行高温风干,提高滚针风干效率;

7)滚针的筛选

将干燥后的滚针输送如筛选机构,经筛选机构的两次筛选,去除超出规格和小于规格的滚针,收集合格滚针,完成整个滚针的生产和加工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设置各加工机构,实现了滚针加工生产的机械化和全自动化生产产线,且该设备对滚针的生产加工操作的工序合理,各项机构有粗加工到精加工依次进行,调理有序;

2)本发明,通过传送带将各机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设备,提高了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且减少了人工操作程度,提高了滚针生产和加工的工作效率;

3)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设计合理,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断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干窜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热处理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磨床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抛光机构和干燥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筛选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1、钢丝原料;2、断料机构;3、干窜机构;4、热处理机构;5、振动上料机构;6、磨床机构;7、抛光机构;8、干燥机构;9、筛选机构21、断料头;23、传送带;31、支撑底座;32、干窜桶;41、热处理传送带;42、热处理装置;51、振动上料桶;52、上料管;61、磨床装置;62、磨床支架;81、输送带;82、干燥箱;91、来料接收口;92、筛选通道;93、废料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轴承滚针生产设备,包括依次排列的原料断料机构2、滚针干窜机构3、滚针热处理机构4、滚针上料机构、滚针磨床机构6、滚针抛光机构7、滚针干燥机构8和滚针筛选机构,所述原料的断料机构2包括断料机,所述断料机的末端设置有断料头,所述断料机内部设置有供原料钢丝通过的原料输送通道,断料头由设置在断料机构2中的电机a驱动,在电机a的驱动下,所述断料头上下往复运动,将由原料输送通道传送过来的原料钢丝切割成等长的滚针,所述断料头下方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一端连接断料机构2,另一端通过滚针提升装置与干窜机构3连接,将切割完成的滚针输送至干窜机构3。

所述干窜机构3设置于断料机构2的下游,包括支撑底座和固定于其上方的干窜桶,所述干窜桶有设置于干窜机构3内的电机b驱动,在电机的驱动下做匀速转动,使里面的滚针进行初步的打磨,去除表面杂质。

所述热处理机构4设置于干窜机构3的下游,包括热处理传送带和热处理装置,所述热处理传送带贯穿热处理装置,且为耐高温材质,所述滚针由干窜机构3输送至热处理传送带,由热处理传送带输送进入热处理装置内部,对滚针进行热处理,使滚针硬度和耐磨性都有显著增强。

所述振动上料机构5设置于热处理机构4的下游,包括振动上料桶和与其连通的上料管,所述振动上料桶由设置于振动上料机构5内的电机c驱动,在电机c的带动下,滚针沿振动上料桶内部的振动轨道向上输送滚针,并最终将滚针输送至上料管,有上料管运送至下一机构。

所述磨床机构6设置于振动上料机构5的下游,包括若干组砂轮,所述砂轮由设置在磨床机构6内部的电机d驱动,在电机d的驱动下做圆周运动,滚针由振动上料机构5输送至磨床机构6的两组砂轮之间,在高速运动的砂轮之间进一步打磨滚针表面,使滚针表面的更为精致。

所述抛光机构7设置于磨床机构6的下游,输送过来的滚针在抛光机构7中进行表面抛光处理,使滚针表面光泽性更好,粗糙度更小。

所述干燥机构8设置于抛光机构7的下游,包括输送带和干燥箱,所述输送带为耐高温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贯穿干燥箱,经过各机构处理的滚针在输送带的作用下传送进入干燥箱内部,在一定温度下进行风干处理,所述温度不超过滚针相变温度,所述干燥箱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便于控制干燥箱中的干燥温度。

所述轴承滚针生产设备的末端为筛选机构,所述筛选机构与干燥机构8相连,包括来料接收口和滚针筛选装置,来料接收口设置于筛选装置靠近干燥机构8的一端,可以将输送过来的滚针经过初步筛选后输送进入筛选装置,所述筛选装置包括筛选通道、废料接收盒、振动器和滚针收集盒,所述筛选通道之间的距离与合格滚针的尺寸一致,所述振动器设置于筛选通道下表面,所述筛选通道与筛选装置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通过振动带动筛选通道的振动,从而进一步筛选除去不合格的滚针,最终实现整个滚针生产加工操作。

实施例2

一种轴承滚针生产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来料初加工

将钢丝原材料插入断料通道,启动断料头,对输送进入的刚才进行切割,使钢丝被切割成等长的滚针;

2)滚针表面初步打磨

将滚针传送至干窜桶内,在干窜装置的作用下,对滚针表面进行初步的打磨,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倒刺;

3)滚针的热处理

由热处理传送带将干窜后的滚针传送如热处理装置中,进行淬火、回火等操作,增强硬度和耐磨性;

4)滚针表面磨床

将热处理后的滚针通过磨床机构6的砂轮进行进一步表面处理,是滚针表面更为精细;

5)滚针表面抛光

经磨床处理的滚针在抛光机构7中进行抛光处理,细化滚针表面,增强滚针表面光泽度,进一步减小滚针表面的粗糙程度;

6)滚针表面干燥

将抛光后的滚针输送至干燥机构8中进行高温风干,提高滚针风干效率;

7)滚针的筛选

将干燥后的滚针输送如筛选机构,经筛选机构的两次筛选,去除超出规格和小于规格的滚针,收集合格滚针,完成整个滚针的生产和加工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