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6052发布日期:2018-10-26 20:03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精密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的功能部件和结构部件都是通过近净成型铸造工艺精密铸造成型,精密铸造的产品在产品轻量化、结构性能、少的加工余量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目前一般在制作铸造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将蜡件组焊到浇道上,经过制壳、干燥、脱蜡、焙烧、浇注、切割、清理等工序完成整个产品的制作。这其中制壳工艺,一般高端产品首选的都是硅溶胶制壳的,主要是因为锆粉锆砂和硅溶胶配浆制壳制作的产品尺寸变化小、表面光洁度好、后处理工序便捷。但是目前制壳工序也存在蒸汽脱蜡过程中容易开裂的问题,在蒸汽脱蜡时,蒸汽热量均匀传导到模壳,再由模壳传导到蜡模,因为蜡模的体膨胀系数远大于模壳的体膨胀系数,会造成蜡模的体积大于模壳的型腔,尽管有浇道的杯口可以让蜡液流出,但是因为产品和流道存在厚度的差异,厚度小的地方会先融化而厚度厚的地方还没有形成开放性流道造成局部蜡液积留,积留的型腔压力很大,未焙烧的模壳强度很低,一旦蜡液的压力超过模壳强度就会形成模壳裂纹,零件本体模壳开裂,导致铸件表面缺陷,直浇道部位模壳开裂,降低模壳强度,导致浇注过程中漏钢水、模壳报废需要后续修整,铸件一次合格率低,严重的直接导致铸件报废。因此需要一种解决模壳裂纹的新型脱蜡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脱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脱蜡结构,包括浇道、蜡件和蜡钉,所述浇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浇杯、主流道和分流道,浇杯的底部连接汇集的多条主流道的一端,多条主流道沿水平方向往四周延伸分布,每条主流道的另一端连接一条竖直向下设置的分流道,每条分流道上至少焊接一蜡件;所述蜡钉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而成,第一部分呈圆柱体状,第二部分呈圆锥台状,该第二部分的底面设置于第一部分一端端面的中心,并且底面的面积小于端面的面积;其中,至少一条主流道的底部、侧面、与所连分流道的连接处中至少一处外接有蜡钉,外接的蜡钉的第二部分通过粘结蜡粘结于主流道的壁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蜡件的壁厚为10-25cm处外接蜡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组树时,在排蜡不畅的主流道的底部、侧面、与分流道的连接处中的至少一处,用粘结蜡粘结有蜡钉,还可在蜡件的壁厚厚大处粘结蜡钉,从而使脱蜡后的模壳上有多个排蜡孔,进而降低模壳排蜡压力,减少脱蜡过程中蜡的膨胀对模壳造成的裂纹;蜡钉成本低廉;整体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可以适用基本所有的精铸制壳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蜡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应用本实用新型脱蜡后的模壳的剖视图。

图中标注如下:

1浇道、11浇杯、12主流道、13分流道、2蜡件、3蜡钉、31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4模壳、5排蜡孔、6陶瓷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实用新型。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2所示,脱蜡结构,包括浇道1、蜡件2和蜡钉3,所述浇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浇杯11、主流道12和分流道13,浇杯11的底部连接汇集的多条主流道12的一端,多条主流道12沿水平方向往四周延伸分布,每条主流道12的另一端连接一条竖直向下设置的分流道13,每条分流道13上至少焊接一蜡件2;所述蜡钉3由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相连而成,第一部分31呈圆柱体状,第二部分32呈圆锥台状,该第二部分32的底面设置于第一部分31一端端面的中心,并且底面的面积小于端面的面积。

其中,至少一条主流道12的底部、侧面、与所连分流道13的连接处中至少一处外接有蜡钉3,外接的蜡钉3的第二部分32通过粘结蜡粘结于主流道12的壁外侧;还可在蜡件2的壁厚为10-25cm处外接蜡钉3,参见图3。上述粘结蜡钉3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大小的蜡钉3。

使用时,先按常规的工艺将压蜡完成后的蜡件2用浇道1进行组树,完成组树后,按照浇道1和蜡件2的大小选用合适的蜡钉3,实际使用时有三种不同型号的蜡钉3,适用于大中小不同的排蜡困难的情况,将蜡钉3用粘结蜡粘结在排蜡不畅的主流道12的底部或者侧面或者与分流道13的连接处,也可以粘结在蜡件2的壁厚厚大处,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脱蜡结构,然后正常进行模组的清洗制壳。在干燥工序中,完成最后一层封浆干燥后,用手工切割机切掉蜡钉3成型模壳4的部分,露出蜡钉3的第一部分31,然后按正常工艺进行脱蜡,脱蜡后,原设有蜡钉3的位置对应地留下排蜡孔5。脱蜡清洗干燥后,用粘合剂均匀涂抹在陶瓷钉6侧面将对应蜡钉3大小的陶瓷钉6塞在在模壳4相应的排蜡孔5中并压紧,模壳4结构可参见图4,等待干燥后焙烧浇注。

这样在组树时,在排蜡不畅的主流道12的底部、侧面、与分流道13的连接处中的至少一处,用粘结蜡粘结有蜡钉3,还可在蜡件2的壁厚厚大处粘结蜡钉3,从而使脱蜡后的模壳4上有多个排蜡孔5,进而降低模壳4排蜡压力,减少脱蜡过程中蜡的膨胀对模壳4造成的裂纹;蜡钉3成本低廉;整体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可以适用基本所有的精铸制壳过程。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