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一出二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8908发布日期:2019-01-18 20:19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的一出二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的一出二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中如图1所示为一种单流道方式的对两个零件同时进行压铸,这种方式下两个零件之间的成品效果保持一致,发生意外导致零件压铸失败时,两个零件同时变成次品,降低了成品率,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与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的一出二流道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模具的一出二流道结构,包括模腔、注料口、主流道、第一分流道以及第二分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一端与注料口连接,所述主流道上设置有分流点,所述主流道经过分流点形成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起始端源于分流点且向远离注料口一端延伸,所述第一分流道上与第二分流道上均形成有侧分流道,所述侧分流道与模腔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改变原有的单流道的加工方式采用双流道的方式,形成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分别对零件进行压铸,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之间形成间隙,且两者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分流道的朝向间隙一侧的第一内边缘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分流道朝向间隙一侧的第二内边缘倾斜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之间平行设置保证了在两者对零件压铸的速率一致,能够同时完成压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内边缘从第一分流道的一端延伸至分流点,所述第二内边缘从第二分流道的一端延伸至分流点,所述第一内边缘与第二内边缘汇聚于分流点,所述第一内边缘与第二内边缘形成V形夹角。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内边缘与第二内边缘之间形成夹角,用于控制分流点与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中的流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侧分流道垂直于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形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侧分流道垂直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保证了压铸时流体从固定角度的准确进行,不会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侧分流道包括上流块、下流块以及引流块,所述下流块与引流块之间通过上流块连接,所述下流块的一端与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连接,所述下流块的上表面与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上流块设置在下流块的上方且向引流块一侧延伸,所述引流块与模腔的外表面接触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侧分流道设置为3个部分,引流块用于引流上流块的流体,能够在模腔上快速进行压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注料口的下方设置有与主流道连接的连接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道连接注料口和主流道,通过连接道对从注料口进入的流体进行控制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流块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设置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的横向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上流块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以及横向面实现流体的缓降,减少流体对模腔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前的一种单流道的压铸方式,仅仅采用一条主流道3对两个零件进行压铸,

如图2-3所示,改进之后,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模具的一出二流道结构,包括模腔1、注料口2、主流道3、第一分流道4以及第二分流道5,主流道3的一端与注料口2连接,主流道3上设置有分流点6,主流道3经过分流点6形成第一分流道4与第二分流道5,第一分流道4与第二分流道5起始端源于分流点6且向远离注料口2一端延伸,第一分流道4上与第二分流道5上均形成有侧分流道7,侧分流道7与模腔1连接,改变原有的单流道的加工方式采用双流道的方式,形成第一分流道4和第二分流道5分别对零件进行压铸,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第一分流道4与第二分流道5之间形成间隙,且两者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分流道4的朝向间隙一侧的第一内边缘8倾斜设置,第二分流道5朝向间隙一侧的第二内边缘9倾斜设置,第一分流道4与第二分流道5之间平行设置保证了在两者对零件压铸的速率一致,能够同时完成压铸。

第一内边缘8从第一分流道4的一端延伸至分流点6,第二内边缘9从第二分流道5的一端延伸至分流点6,第一内边缘8与第二内边缘9汇聚于分流点6,第一内边缘8与第二内边缘9形成V形夹角10,第一内边缘8与第二内边缘9之间形成夹角10,用于控制分流点6与第一分流道4和第二分流道5中的流速。

侧分流道7垂直于第一分流道4与第二分流道5形成,侧分流道7垂直第一分流道4和第二分流道5保证了压铸时流体从固定角度的准确进行,不会发生偏移,侧分流道7包括上流块71、下流块72以及引流块73,下流块72与引流块73之间通过上流块71连接,下流块72的一端与第一分流道4和第二分流道5连接,下流块72的上表面与第一分流道4和第二分流道5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上流块71设置在下流块72的上方且向引流块73一侧延伸,引流块73与模腔1的外表面接触设置,侧分流道7设置为3个部分,引流块73用于引流上流块71的流体,能够在模腔1上快速进行压铸,上流块71包括第一斜面711、第二斜面712、设置在第一斜面711和第二斜面712之间的横向面713,上流块71设置有第一斜面711、第二斜面712以及横向面713实现流体的缓降,减少流体对模腔1的冲击。

注料口2的下方设置有与主流道3连接的连接道11,连接道11连接注料口2和主流道3,通过连接道11对从注料口2进入的流体进行控制速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