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圆磨床冷却排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7671发布日期:2020-06-05 19:4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圆磨床冷却排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圆磨床冷却排屑装置。



背景技术:

钕铁硼磁铁是目前为止具有最强永久磁力的磁铁材料,钕铁硼磁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外圆磨床进行磨削。

外圆磨床主要用于加工柱状类零件的端面、外圆和圆锥面等,大多数的外圆磨床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对被三爪卡盘夹紧的工件进行磨削加工,外圆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

但是,在工件被磨削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喷头向工件表面喷射磨削液用于工件的冷却,部分废屑将漂浮在磨削液液面上。为节约冷却成本且保证喷头的正常使用,需要先过滤掉磨削液内的废屑才可进行再回收利用,若人为对这部分废屑进行分离过滤,则工作强度较大,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圆磨床冷却排屑装置,便于对废屑进行清理并节约了冷却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外圆磨床冷却排屑装置,包括设于砂轮正下方且开口朝上的收集箱、连通于收集箱的水泵和通过管道连接于水泵的冷却喷头,收集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封闭于收集箱开口的滤板,滤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收集环,收集环与滤板共同围成了用于收集废屑的收集腔,收集环靠近于滤板转动处的一侧设有供废屑排出的缺口和用于封闭缺口的封闭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磨削液在对工件进行冷却后将落入到收集腔内,磨削液将穿过滤板流入到收集箱内,废屑将残留在滤板上;水泵可将收集箱内的磨削液抽取至冷却喷头内,使得磨削液可被循环利用,从而节约了冷却成本;当收集腔内堆积有较多废屑时,可转动滤板至倾斜状态,再取消封闭件对缺口的封闭作用,此时工人可使用毛刷将滤板上的废屑从缺口扫出,从而便于对收集腔内的废屑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件为转动连接于缺口口壁的封闭板,缺口内设有带动封闭板转动封闭于缺口的第一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动封闭板使得缺口露出时,第一弹性件将处于形变状态,此时即可将滤板上的废屑从缺口扫出;当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封闭板将封闭于缺口,使得废屑不易从缺口滑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的外壁上固定有支架,支架上放置有用于收纳从封闭板上滑落废屑的收纳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封闭板转动至倾斜状态时,缺口将露出,此时工人将先把滤板上的废屑扫落至封闭板上,再将封闭板上的废屑扫落至收纳盒内,从而实现了对废屑的收集,便于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喷头滑动嵌设在管道内,管道上设有用于将冷却喷头锁紧固定的锁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过滤后的磨削液内仍可能含有少量废屑,当水泵抽取收集箱内的磨削液进入到冷却喷头内后,这部分废屑将粘附在冷却喷头内,冷却喷头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将被堵塞,此时取消锁紧组件对冷却喷头的锁紧固定,即可将冷却喷头从管道内滑出,以便喷头的清理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若干呈周向设置的转动板,所有转动板均呈“l”形设置并转动连接于管道的外壁,管道的外壁上周向开设有若干供对应的转动板转动穿过的贯穿槽,管道上设有推动所有转动板转动穿过对应的贯穿槽并共同抵紧于冷却喷头的推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喷头嵌设在管道内时,推动件将推动所有转动板转动穿过对应的贯穿槽并抵紧于冷却喷头的外壁,使得冷却喷头被抵紧固定在管道内,保证了冷却喷头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件为滑动套设在管道外的推动环,推动环朝向转动板的一端上设有朝冷却喷头倾斜的推动面,推动面抵触于所有转动板,管道上设有用于将推动环锁紧固定的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推动环使得推动面抵紧于所有转动板并通过锁紧件将推动环锁紧固定时,所有转动板均将发生转动并抵紧于冷却喷头的外壁,使得冷却喷头被抵紧固定在管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有所述转动板抵触于冷却喷头的一端上均固定有弹性垫,冷却喷头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所有弹性垫卡接的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件推动所有转动板同步转动时,所有弹性垫均将卡接在同一环形槽内,进一步提高了冷却喷头在管道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道上设有若干带动对应的转动板转动从而促使对应的弹性垫脱离于环形槽的第二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取消推动件对所有转动板的推动时,所有第二弹性件均将回复至自然状态并带动对应的转动板转动,从而促使对应的弹性垫脱离于环形槽,以便将冷却喷头从管道内滑出进行更换或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收集箱、冷却喷头、滤板、收集环、缺口和封闭板的设置,可将收集箱内的磨削液抽取至冷却喷头内,使得磨削液可被循环利用,且工人可使用毛刷将滤板上的废屑从缺口扫出,从而便于对收集腔内的废屑进行清理;

2.锁紧组件的设置,可将冷却喷头从管道内滑出,以便喷头的清理或更换;

3.环形槽和弹性垫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冷却喷头在管道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示滤板、收集环和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示锁紧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箱;11、水泵;12、冷却喷头;13、管道;2、滤板;21、收集环;22、收集腔;23、缺口;24、封闭板;25、支架;26、收纳盒;27、第一扭簧;3、锁紧组件;31、转动板;32、贯穿槽;33、弹性垫;34、环形槽;35、推动环;36、推动面;37、螺纹段;38、第二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外圆磨床冷却排屑装置,包括设于砂轮正下方且开口朝上的收集箱1、连通于收集箱1的水泵11和通过管道13连接于水泵11的冷却喷头12,收集箱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滤板2,滤板2封闭于收集箱1的开口。

如图1所示,滤板2的上表面固定有收集环21,收集环21与滤板2共同围成了收集腔22,磨削液在对工件进行冷却后将落入到收集腔22内,磨削液将穿过滤板2流入到收集箱1内,废屑将残留在滤板2上。

如图2所示,收集环21靠近于滤板2转动处的一侧设有缺口23,将滤板2转动至至倾斜状态后,工人可使用毛刷将滤板2上的废屑从缺口23扫出;缺口23处设有封闭件,封闭件为转动连接于缺口23口壁的封闭板24,从缺口23扫出的废屑将落至封闭板24上;收集箱1的外壁上固定有呈“u”形设置的支架25,支架25上插接有开口朝上的收纳盒26,封闭板24上的废屑将被扫落至收纳盒26内,从而便于对废屑进行清理。

如图2所示,缺口23处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为第一扭簧27,第一扭簧2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封闭板24和缺口23口壁。当第一扭簧27处于自然状态时,封闭板24将封闭于缺口23,使得废屑不易从缺口23滑出。

如图1所示,冷却喷头12滑动嵌设在管道13内,以便喷头的清理或更换;管道13上设有锁紧组件3。如图3所示,锁紧组件3包括若干呈周向设置的转动板31,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板31的数量为两组;所有转动板31均呈“l”形设置并转动连接于管道13的外壁,管道13的外壁上周向开设有若干供对应的转动板31转动穿过的贯穿槽32;所有转动板31抵触于冷却喷头12的一端上均固定有弹性垫33,弹性垫33的材质为橡胶,冷却喷头12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所有弹性垫33卡接的环形槽34。

如图3所示,管道13上设有推动件,推动件为套设在管道13外的推动环35,推动环35朝向转动板31的一端上设有朝冷却喷头12倾斜的推动面36,推动面36抵触于所有转动板31;管道13上设有锁紧件,锁紧件为设于管道13外壁上的螺纹段37,推动环35的内壁上设有螺纹配合于螺纹段37的螺纹槽。通过旋转推动环35即可使得推动面36压紧于所有转动板31,所有转动板31均将转动穿过对应的贯穿槽32并使得所有弹性垫33均卡接在同一环形槽34内,从而保证了冷却喷头12在管道13内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管道13上设有若干对应于转动板31的第二弹性件,所有第二弹性件均为第二扭簧38,所有第二扭簧38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于管道13外壁和对应的转动板31。当将推动环35旋转远离于转动板31后,所有第二扭簧38均将回复至自然状态并带动对应的转动板31转动,从而促使对应的弹性垫33脱离于环形槽34,以便将冷却喷头12从管道13内滑出进行更换或清理。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磨削液在对工件进行冷却后将落入到收集腔22内,磨削液将穿过滤板2流入到收集箱1内,废屑将残留在滤板2上;水泵11可将收集箱1内的磨削液抽取至冷却喷头12内,使得磨削液可被循环利用,从而节约了冷却成本。

当收集腔22内堆积有较多废屑时,可转动滤板2至倾斜状态,再将封闭板24转动至倾斜状态使得缺口23露出,此时工人可使用毛刷将滤板2上的废屑从缺口23扫落至封闭板24上,再将封闭板24上的废屑扫落至收纳盒26内,从而实现了对废屑的收集,便于清理。

当冷却喷头12在长时间的使用下被堵塞时,先将推动环35旋转远离于转动板31,所有第二扭簧38均将回复至自然状态并带动对应的转动板31转动,从而促使对应的弹性垫33脱离于环形槽34,此时即可将冷却喷头12从管道13内滑出进行更换或清理。

然后将冷却喷头12滑动嵌设到管道13内,再旋转推动环35使得推动面36压紧于所有转动板31,所有转动板31均将转动穿过对应的贯穿槽32并使得所有弹性垫33均卡接在同一环形槽34内,从而保证了冷却喷头12在管道13内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