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用芯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6592发布日期:2021-01-05 18:2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用芯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铸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铸造用芯撑。



背景技术:

铸件的加工是将铁水注入铸件结构腔体中,待铁水凝固后打开砂箱,清除附着的树脂砂,形成成品铸件。

在浇铸铁水时,铁水会对砂箱内部组配的砂芯产生一定的浮力,使砂芯的位置发生改变,砂芯位置发生改变则会改变整个铸件结构腔体的形状,从而无法得到合格的产品。因此通常采用芯撑来固定各个砂芯,以使砂芯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

传统的芯撑稳定性差,容易在两个砂芯之间发生移动,从而无法保证其固定效果。因此需要对芯撑的结构做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铸造用芯撑,其能够使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保持固定间距,从而使铸件成型平稳,芯撑不会在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之间坠落,避免了铸件报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造用芯撑,包括:

第一支撑片;

第二支撑片,其与所述第一支撑片平行设置;

支撑杆,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以及

连接片,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片背向所述支撑杆的端面,所述连接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折弯部和至少两个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背向所述第一支撑片延伸,所述第二折弯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片延伸;

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折弯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自其远离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向外倾斜;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折弯部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折弯部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连接片背向所述第一支撑片的端面之间呈60~80°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连接片面向所述第一支撑片的端面之间呈90~110°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芯撑整体为金属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弯部以及各个所述第二折弯部在所述连接片上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各所述第二折弯部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侧壁相抵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弯部、各所述第二折弯部均与所述连接片平滑过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的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铸造用芯撑通过设置连接片提高了芯撑整体的固定性能,使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保持固定间距,从而使铸件成型平稳,芯撑不会在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之间坠落避免了铸件报废。

本实用新型铸造用芯撑横向连接在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之间时,通过将第一折弯部挂设于第一砂芯的上端面,与第一折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折弯部可以对第一支撑片提供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以使钢撑不会掉落。同时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折弯部能够对第一支撑片提供平行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钢撑整体不会前后移动而发生偏移。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芯撑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实施方案中芯撑的安装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砂芯;2-第二砂芯;3-芯撑;301-第一支撑片;302-第二支撑片;303-支撑杆;304-第一折弯部;305-第二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铸造用芯撑3,包括:

第一支撑片301;

第二支撑片302,其与所述第一支撑片301平行设置;

支撑杆303,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片301和所述第二支撑片302之间;以及

连接片,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片301背向所述支撑杆303的端面,所述连接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折弯部304和至少两个的第二折弯部305,所述第一折弯部304背向所述第一支撑片301延伸,所述第二折弯部305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片301延伸;

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折弯部305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305自其远离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向外倾斜;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折弯部304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折弯部305相对设置。

在铸件加工过程中,会采用多个砂芯来形成铸件的内部结构。多个砂芯并不是一体的,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将砂芯按照特定的规律在砂箱中排布好以构成特定的成型腔体。向成型腔体中注入铁水时,铁水会对砂芯产生一定的浮力,因此需要对砂芯加以固定以保证成型腔体的构型。

参考附图1-3,本实施提供了一种铸造用芯撑3,其用于连接在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之间,从而使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之间保持特定的间距。本实施例中芯撑3整体为金属材质,会随铁水凝固而熔接在铸件产品的内部。

本实施的芯撑3包括钢撑和连接于钢撑上的连接片。钢撑包括第一支撑片301、第二支撑片302和支撑杆303。

第一支撑片301和第二支撑片302平行设置。支撑杆303连接于第一支撑片301和第二支撑片302之间。此结构的钢撑可以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但固定效果较差。将钢撑连接于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之间,第一支撑片301和第二支撑片302分别与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相抵接,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钢撑容易在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之间移动至掉落,导致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铸件的成型。

为了使芯撑3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在第一支撑片301背向所述第二支撑片302的端面设置了连接片。连接片的厚度为1~2mm,连接片的厚度太大会使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之间的距离偏大,因此设置连接片的厚度为1~2mm,既能起到进一步固定的作用,又不会使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之间的距离产生较大的误差。

连接片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折弯部304和三个第二折弯部305。一个第一折弯部304和三个第二折弯部305均与连接片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其中两个第二折弯部305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另一个第二折弯部305和第一折弯部304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第一折弯部304背向第一支撑片301延伸,以使得连接片能够挂设于第一砂芯1上。

三个第二折弯部305围设于第一支撑片301的周侧,并且均朝向第一支撑片301延伸,以使三个第二折弯部305的侧壁均能分别与第一支撑片301的边缘相抵接,进而共同作用于第一支撑片301以对其进行限位。

第一折弯部304、三个第二折弯部305在连接片上均匀分布。三个第二折弯部305自其远离连接片的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向外倾斜,从而使各第二折弯部305远离连接片的一端具有一个曲面结构,以避免第二折弯部305的端部对其他构件造成破坏。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304与连接片面向第一支撑片301的端面之间呈60~80°夹角,第一折弯部304用于和第一砂芯1配合安装,设置该角度可以使第一折弯部304能够稳定挂设于第一砂芯1上。

三个第二折弯部305与连接片面向第一支撑片301的端面之间均呈90~110°夹角。从而三个第二折弯部305能共同包裹住第一支撑片301,对第一支撑片301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本实施例中芯撑3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砂芯1设于第二砂芯2的左侧。本实施例将第一折弯部304挂设于第一砂芯1的上端面,从而连接片背向第一支撑片301的端面与第一砂芯1的侧壁相抵接。第二支撑片302背向第一支撑片301的端面与第二砂芯2的侧壁相抵接。由此芯撑3连接在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之间。当第一折弯部304挂设于第一砂芯1的上端面时,与第一折弯部304相对设置的第二折弯部305可以对第一支撑片301提供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以使钢撑不会掉落。同时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折弯部305能够对第一支撑片301提供平行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钢撑整体不会前后移动而发生偏移。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芯撑3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砂芯1设于第二砂芯2的上方。第一折弯部304与第一砂芯1的侧壁连接,连接片背向第一支撑片301的端面与第一砂芯1的下端面相抵接。第二支撑片302背向第一支撑片301的端面与第二砂芯2的上端面相抵接。由此芯撑3连接在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之间。当芯撑3连接在第一砂芯1和第二砂芯2之间时,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折弯部305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对第一支撑片301提供平行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对第一支撑片301起到限位作用,使钢撑整体不会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