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常压干燥技术快速制备氧化硅气凝胶微球的方法

文档序号:347212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利用常压干燥技术快速制备氧化硅气凝胶微球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常压干燥技术快速制备SiO2气凝胶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在搅拌下,在硅酸水溶液/非极性溶剂反相乳液体系中,加入甲基硅氮烷类改性剂,继续搅拌,静置,形成水-非极性溶剂两相分层体系;B)收集沉积于非极性溶剂相底部的白色沉淀,对该白色沉淀进行洗涤、常压干燥,得到SiO2气凝胶微球粉末。本发明的特点是:以便宜的水玻璃为原料、制备工艺简单、耗时短,能够在5~10小时内制备出SiO2气凝胶微球,且便于规模化生产。利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SiO2气凝胶微球具有很好的球状外形,粒径在5~50μm范围内可控,且内部结构为典型的纳米多孔结构,呈现出良好的疏水特性,可应用于隔热、色谱分离、催化和生物载药等领域。
【专利说明】利用常压干燥技术快速制备氧化硅气凝胶微球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制备氧化硅气凝胶微球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SiO2气凝胶是一类典型的纳米多孔材料。SiO2气凝胶主要由三维多孔网络和纳米颗粒骨架构成,在结构上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等特点。因而,SiO2气凝胶材料在性能上呈现出低密度、低热导率、低介电常数等特性。目前,SiO2气凝胶在隔热、介电层、生物载药以及空间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了材料科研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对SiO2气凝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凝胶块体和无规则形状粉体上。然而,SiO2气凝胶块体存在质脆易碎的缺点,严重影响其实际应用;而无规则形状SiO2气凝胶粉体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流动性差、充填不均匀等缺点,不利于其在隔热、色谱分离和催化等方面的应用。
[0003]SiO2气凝胶微球具有规则的形状,由其组成的粉体气凝胶材料具有较高的表观密度和较好的流动性,有利于其在隔热、色谱分离和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另外,SO2气凝胶微球在药物的可控释放方面也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因此,开发SiO2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4]在SiO2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研究方面,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够开发出成本低、工艺简单、耗时短、且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制备方法。乳液成球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制备SiO2气凝胶微球的方法(Alnaief, M.; Smirnova, 1.Journalof Supercritical Fluids2011,55,1118~1123.Alnaief,M.; Antonyuk, S.; Hentzschelj C.M.;Leopold,C.S.;Heinrich,S.;Smirnova,1.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Materials2012, 160,167~173)。但超临界干燥具有能耗大、成本高、存在潜在危险等缺点,不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相比之下,常压干燥技术在气凝胶的生产制备中更具优势,成本更加低廉。2011年,Sun Ki Hong等人结合乳液法常压干燥技术制备得到了粒径可控的SiO2 气凝胶微球(Hong, S.K.; Yoon, M.Y.; Hwang, H.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Society2011, 94,3198~3201)。然而他们所报道的常压干燥工艺包括4_6次每次长达10小时的表面改性过程。中国专利CN101200293A和中国专利CNlOl 1649881A公开了 2种制备SiO2气凝胶微球的方法,其特点是不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是采用搅拌成球法和液滴成球法获得球形湿凝胶,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制备工艺,但是其常压干燥工艺需经历2次溶剂交换和I次表面改性,整个制备过程耗时5-6天。总体来说,目前SiO2气凝胶微球的常压干燥制备仍然存在工艺复杂、耗时长等缺点,继续研究和开发一种成本低、工艺简单、耗时短且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的常压干燥技术制备SiO2气凝胶微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常压干燥技术制备SiO2气凝胶微球的方法工艺复杂、耗时长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工艺简单、耗时短且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常压干燥技术制备SiO2气凝胶微球的方法。
[0006]本发明的快速制备SiO2气凝胶微球的方法包括:
[0007]A)在搅拌下,在硅酸水溶液/非极性溶剂反相乳液体系中,加入甲基硅氮烷类改性剂,继续搅拌,静置,形成水-非极性溶剂两相分层体系;
[0008]B)收集沉积于非极性溶剂相底部的白色沉淀,对该白色沉淀进行洗涤、常压干燥,得到SiO2气凝胶微球粉末。
[0009]本发明通过乳液成球法和常压干燥技术相结合制备出SiO2气凝胶微球。该方法采用甲基硅氮烷类化合物为表面改性剂,在水/油两相体系中实现了硅酸乳液的胶凝、改性和溶剂交换三个过程的同步进行,简化了工艺步骤、缩短了制备时间。制备得到的SiO2气凝胶微球粒径可控,且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可以满足隔热、生物载药等方面的应用。
[0010]其中,硅酸水溶液/非极性溶剂反相乳液体系的制备如下:
[0011]首先按V#:V7K5SJg=r3:l的体积比用水将水玻璃稀释成水玻璃水溶液,然后按体积比=旨≤1与强酸性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搅拌混合,静置并移除下层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pH值为2~3的硅酸溶液;最后向硅酸溶液中加入浓酸,调节pH值至0.5-1.5 ;
[0012]按V非极髓剂:V__=1、: I的体积比将pH值为0.5-1.5的硅酸溶液与非极性溶剂混合,再加入浓度为0.1~0.5mol/L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溶剂溶液,搅拌,得到稳定的硅酸水溶液/非极性溶剂反相乳液体系。
[0013]优选地,水玻璃水溶液与强酸性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在60_1800rpm转速下搅拌5~30分钟混合;所述的浓酸为0.05、.1Veigsa的浓硝酸。
[0014]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为司班20、司班40、司班60和/或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可以为0.1~0.5mol/L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极性溶剂溶液,所述的非
极性溶剂可以是环己烧和/或正己烧;优选地,V非极性溶剂:V非离子麵活性剂溶液:V桂酸溶液=10 80:1~4:10 ;其中,硅酸溶液、非极性溶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在100(Tl800rpm下搅拌0.5~10小时。
[0015]其中,步骤A)中,所述的甲基硅氮烷类改性剂可以是六甲基二硅胺烷和/或四甲基~二娃氣烧,加入甲基娃氣烧类改性剂的体积优选为0.1 0.3V1----°
[0016]步骤A)中,优 选地在100(Tl800rpm转速搅拌下加入甲基硅氮烷类改性剂,继续搅拌2飞小时,静置5~20分钟。
[0017]步骤B)中用非极性溶剂对该白色沉淀进行洗涤:Te次以去除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地在17(T250°C温度下干燥0.5~2小时。
[0018]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9]与已有的研究报道相比,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耗时短,能够在5~10小时内制备出SiO2气凝胶微球,且以便宜的水玻璃为源材料,便于规模化工业生产。
[0020]本发明所制备出的SiO2气凝胶微球平均粒径可在10-50μπι范围内调控,且具有典型的纳米多孔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得到的SiO2气凝胶微球,其比表面积达到795.5m2/g,孔容达到3.26m3/g,平均孔径为13.6nm,且呈现出良好的疏水特性,可应用于隔热、色谱分离、催化和生物载药等领域。【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依据实施例1制得的SiO2气凝胶微球的粒径分布曲线;
[0022]图2A和2B是依据实施例1制得的SiO2气凝胶微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0023]图3A和3B是依据实施例1制得的SiO2气凝胶微球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
[0024]图4是依据实施例1制得的SiO2气凝胶微球的N2吸附-解析曲线;
[0025]图5是依据实施例1制得的SiO2气凝胶微球的孔径分布曲线;
[0026]图6是依据实施例1制得的SiO2气凝胶微球的傅里叶-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I)制备硅酸溶液。在IOmL工业级水玻璃(SiO2, 26%)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均匀,得到稀释的硅酸钠水溶液。取40mL强酸性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向其中加入上述稀释的硅酸钠水溶液,搅拌20分钟,静置并移除下层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pH=2的硅酸溶液。随后,在该硅酸溶液中加入2mL浓硝酸,得到pH=l的强酸性硅酸溶液。
[0029]2)制备稳定反相乳液体系。取IOmL pH= I的强酸性硅酸溶液,加入到40mL环己烷中,随后向其中加入3mL0.2mol/L的司班80-环己烷溶液,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在1600转/分钟速度下搅拌30分钟,得到稳定的硅酸溶液/环己烷反相乳液体系。
[0030]3)同步胶凝、改性和溶剂交换。保持1600转/分钟搅拌速度,向步骤2)得到的硅酸溶液/环己烷反相乳液中加入2mL六甲基二硅胺烷,继续搅拌3小时。停止搅拌后静置10分钟,水-环己烷两相出现分层,其中下层为水相,上层为环己烷相,且环己烷相底部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0031]4)洗涤和常压干燥。收集环己烷相底部的白色沉淀,用环己烷洗涤3次,然后放置于鼓风干燥箱内,在200°C干燥30分钟,便得到白色的SiO2气凝胶微球粉末。
[0032]其粒径分布如图1所示,其平均粒径为26 μ m。如图2A、2B、3A、3B和5所示,具有典型的纳米多孔结构,比表面积达到795.5m2/g,孔容达到3.26m3/g,平均孔径为13.6nm。如图4所示,SiO2气凝胶微球能够很好地吸附N2并解析之。如图6所示,SiO2气凝胶微球具有S1-C键和C-H键,表明SiO2纳米粒子表面已被有机硅改性,具有良好的疏水特性。
[0033]实施例2
[0034]1)制备硅酸溶液。在IOmL工业级水玻璃(SiO2, 26%)中加入30mL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均匀,得到稀释的硅酸钠水溶液。取40mL强酸性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向其中加入上述稀释的硅酸钠水溶液,搅拌15分钟,静置并移除下层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pH=2.5的硅酸溶液。随后,在该硅酸溶液中加入2.5mL浓硝酸,得到pH=l.2的强酸性硅酸溶液。
[0035]2)制备稳定反相乳液体系。取IOmL步骤I)中制备得到的硅酸溶液,加入到40mL正己烷中,随后向其 中加入4mL0.2moI/L的司班80-正己烷溶液,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在1800转/分钟速度下搅拌30分钟,得到稳定的硅酸溶液/正己烷反相乳液体系。
[0036]3)同步胶凝、改性和溶剂交换。保持1800转/分钟搅拌速度不变,向步骤2)得到的硅酸溶液/正己烷反相乳液中加入2mL六甲基二硅胺烷,继续搅拌3小时。停止搅拌后静置10分钟,水-正己烷两相出现分层,其中下层为水相,上层为正己烷相,且正己烷相底部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0037]4)洗涤和常压干燥。收集步骤3)得到的白色沉淀,用正己烷洗涤5次,然后放置于鼓风干燥箱内,在200°C干燥30分钟,便得到白色的SiO2气凝胶微球粉末。其平均粒径为18 μ m,具有典型的纳米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711.4m2/g,孔容为2.70m3/g,平均孔径为
12.6nm,且呈现出良好的疏水特性。
[0038]实施例3
[0039]I)制备硅酸溶液。在IOmL工业级水玻璃(SiO2, 26%)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均匀,得到稀释的硅酸钠水溶液。取50mL强酸性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向其中加入上述稀释的硅酸钠水溶液,搅拌15分钟,静置并移除下层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pH=2.5的硅酸溶液。随后,在该硅酸溶液中加入2.5mL浓硝酸,得到pH=l的强酸性硅酸溶液。
[0040]2)制备稳定反相乳液体系。取IOmL步骤I)中制备得到的硅酸溶液,加入到80mL环己烷中,随后向其中加入3mL0.2moI/L的司班60-环己烷溶液,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在1800转/分钟速度下搅拌30分钟,得到稳定的硅酸溶液/环己烷反相乳液体系。
[0041]3)同步胶凝、改性和溶剂交换。保持1800转/分钟搅拌速度不变,向步骤2)中得到的硅酸溶液/环己烷反相乳液中加入2mL六甲基二硅胺烷,继续搅拌4小时。停止搅拌后静置15分钟,水-环己烷两相出现分层,其中下层为水相,上层为环己烷相,且环己烷相底部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0042]4)洗涤和常压干燥。收集步骤3)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用环己烷洗涤5次,然后放置于鼓风干燥箱内,在200°C干燥I小时,便得到白色的SiO2气凝胶微球粉末。其平均粒径为14 μ m,具有典型的纳米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715.2m2/g,孔容为2.58m3/g,平均孔径为11.8nm,且呈现出良好的疏水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常压干燥技术快速制备SiO2气凝胶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在搅拌下,在硅酸水溶液/非极性溶剂反相乳液体系中,加入甲基硅氮烷类改性剂,继续搅拌,静置,形成水-非极性溶剂两相分层体系; B)收集沉积于非极性溶剂相底部的白色沉淀,对该白色沉淀进行洗涤、常压干燥,得到SiO2气凝胶微球粉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硅酸水溶液/非极性溶剂反相乳液体系的制备如下: 首先按V# =Vm=I~3:1的体积比用水将水玻璃稀释成水玻璃水溶液,然后按体积比V水玻璃水溶*: V卩日离子交换树腊≤1与强酸性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搅拌混合,静置并移除下层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pH值为2~3的硅酸溶液;最后向硅酸溶液中加入浓酸,调节pH值至 0.5-1.5 ; 按V非极性溶剂:V硅酸溶液=1~8:1的体积比将pH值为0.5-1.5硅酸溶液与非极性溶剂混合,再加入浓度为0.1~0.5mol/L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溶剂溶液,搅拌,得到稳定的硅酸水溶液/非极性溶剂反相乳液体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玻璃水溶液与强酸性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在60-1800rpm转速下搅拌5~30分钟混合;所述的浓酸为0.05~0.1Vffl8s液的浓硝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司班20、司班40、司班60和/或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为0.1~0.5mol/L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非极性溶剂溶液,所述的非极性溶剂是环己烷和/或正己烷鎌性溶剂非离子表面活性麵液=VeSgjga=1O~80:1~4:10(此处,非极性溶剂不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非极性溶剂);其中,硅酸溶液、非极性溶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在1000~1800rpm下搅拌0.5~10小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甲基硅氮烷类改性剂为六甲基二硅胺烷和/或四甲基二硅氮烷,加入甲基硅氮烷类改性剂的体积为0.1~0.3Ve酸溶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在1000~1800rpm转速搅拌下加入甲基硅氮烷类改性剂,继续搅拌2~5小时,静置5~20分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用非极性溶剂对该白色沉淀进行洗涤3~6次,在17(T250°C温度下干燥0.5~2小时。
【文档编号】C01B33/16GK103964449SQ201310046976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高相东, 何朋, 李效民, 甘小燕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