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磷肥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1752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具体的说是一种微生物磷肥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种植户为了保证粮食增产需求,种植户过量施入磷肥和无机养分,造成土壤中无效肥料残留过多,导致重金属严重超标。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容性磷酸盐,大量有害物质、农药残留控制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养分、水分的吸收、生长不良,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严重下降,既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重金属的超标,导致人类身体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在农业上种植户不断增加磷和无机养分使用量,产不出高品质作物,使大棚作物从第二年的产量每年每亩地500斤-1000斤产量不等下降至到大棚盐渍化、绝收。随着我国对环境、安全食品越来越重视,提出舌尖工程的要求,进而需要提供一种能使作物进一步增产、稳产、抗重茬、抗倒伏、抗旱、抗涝、抗病害,而且更深入解决土壤板结的微生物磷肥。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磷肥及其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生物磷肥,微生物磷肥按重量百分比计,50%-60%吸附菌株的载体、30%-40%磷酸一铵和10%过磷酸钙;所述载体吸附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根瘤菌和硅酸盐细菌中任意三种菌株分别吸附于载体,而后按质量比为1:1:1的比例混合;其中,每克微生物磷肥含1.0-1.2×108个菌细胞。所述载体上各种菌株的吸附量相同;根瘤菌为大豆或花生根瘤菌。所述分别吸附菌株后载体按1:1:1的重量份数混合在溶氧量为1:0.5的通气量、30-40℃下震荡培养,直至培养物无味。所述载体为秸秆、腐植酸或农家肥。进一步的说是,所述秸秆是经酿酒酵母菌发酵后,粉碎过筛后待用;腐植酸为粉碎过80目筛;农家肥是经酿酒酵母菌发酵,发酵后粉碎过筛,再经球形红假单胞菌分解,待用。所述接种于秸秆上的酿酒酵母菌接种量为0.5%;所述接种于农家肥的酿酒酵母菌接种量为0.5%,发酵后再按5%的接种量接种球形红假单胞菌。一种微生物磷肥的应用,施入作物生长所需其它营养肥料,再将所述微生物磷肥施入土壤基质,而后种植作物;其中,每亩土壤基质中施入5-10kg微生物磷肥。或,将所述微生物磷肥与各种作物种子混合,而后施入土壤基质中并 配以作物生长所需其它营养肥料,每亩土壤基质中施入5-10kg微生物磷肥。进而减少磷肥施用量,为国家节约磷矿资源50-65%。所述种植的作物为大田作物、蔬菜、花草树木、药材、果树等经济作物。所述施入作物所需其它营养肥料为微生物复合肥;其中,微生物复合肥的制备参见申请号为ZL200910219977.1的记载,制备获得。其中,菌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淀粉7g、磷酸二氢钾1g、蔗糖1g、酵母膏1g、蛋白胨0.2g、豆饼粉4g、硫酸铵1.5g、氯化钠1.5g、玉米粉0.2g,PH7.0-7.2。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cumBeijerinck):磷酸二氢钾1g、CaCO32g、三氯化铁0.1g、硫酸镁0.2g、Nac10.2g、钼酸钠0.005g、蔗糖10g溶于水,PH7.0。大豆或花生根瘤菌:蔗糖6g、淀粉8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2g、碳酸钙1g、氯化钠0.2g、酵母膏0.4g,PH6.8-7.0。硅酸盐细菌(Silicatebacteria):蔗糖10g、Nacl10g、磷酸氢二钾2g、硫酸镁0.5g、硫酸铵1g、CaCO33g溶于水中,PH=7.2。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将100g黄豆芽加入1000ml水中煮沸30分钟,取100ml豆芽汁加入4g酵母膏、15g蔗糖2gNacl、1g蛋白胨,PH=6.5-6.7。球形红假单胞菌(Rps.globiformis):1g硫酸铵、2gNacl、0.5g磷酸氢二钾、0.2g硫酸镁、0.05g三氯化铁、0.05mg硫酸铜、0.05mg硫酸镁、1mg硫酸锌、2g蛋白胨、0.1g酵母膏,PH=7.5,光照30-35℃。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1.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将本发明微生物磷肥施用于大田中配合作物所需要的复合肥使用,能够使作物增产5-20%,同时能增加坐果率,减少落果,使果实饱满,成熟提前3-10天,增产效果明显,改善品质外观、口感、色泽,品质提高1-2个等级,同时是绿色有机生态食品首选的磷肥,延长产品保鲜期7-15天。2.提高磷利用率,减少磷肥施用量,为国家节约磷矿资源50-65%本发明磷肥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后,活性微生物菌株的大量繁殖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土壤中的氮素;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残体及作物不能利用的磷和矿物质,转化作物可利用的养分,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成本降低。3.改良土壤,本发明微生物磷肥中的微生物菌种的大量繁殖,极大的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系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了深层次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解除常年大量施入无机肥造成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活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微生物磷肥,微生物磷肥按重量百分比计,50%吸附菌株的载体、40%磷酸一铵和10%过磷酸钙混合,混合后按常规方式造粒,造粒机进口温度60℃,出口温度40℃~50℃,低温烘干至含水分5~8%,筛分80目,既得微生物磷肥。所述载体吸附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和花生根瘤菌,载体为秸秆;每克微生物磷肥含1.0×108个菌细胞。其中,磷酸一铵中氮含11%、磷含40%;过磷酸钙,含有效P2O514%。吸附菌株的载体为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和花生根瘤菌分别吸附于秸秆上,载体上各种菌株的吸附量相同,而后按质量比为1:1:1的比例混合,在溶氧量为1:0.5的通气量、30-40℃下震荡培养,直至培养物无味。所述载体秸秆是将酿酒酵母菌按0.5%的接种量接种于秸秆,室温下发酵,发酵后粉碎过80目筛,待用。上述菌株分别复壮过程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培养:培养基的制备:淀粉7g、磷酸二氢钾1g、蔗糖1g、酵母膏1g、蛋白胨0.2g、豆饼粉4g、硫酸铵1.5g、氯化钠1.5g、玉米粉0.2g,PH7.0-7.2,灭菌、冷却后于摇床30℃/200转培养20小时,待用。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cumBeijerinck)的培养:培养基的制备:磷酸二氢钾1g、CaCO32g、三氯化铁0.1g、硫酸镁0.2g、Nac10.2g、钼酸钠0.005g、蔗糖10g溶于水,PH7.0,灭菌、冷却后接种于摇床30℃/200转培养48小时,待用。大豆或花生根瘤菌的培养:培养基的制备:蔗糖6g、淀粉8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2g、碳酸钙1g、氯化钠0.2g、酵母膏0.4g,PH6.8-7.0,灭菌,冷却后于摇床30℃/200转培养20小时,待用。硅酸盐细菌(Silicatebacteria)的培养:培养基的配制:蔗糖10g、Nacl10g、磷酸氢二钾2g、硫酸镁0.5g、硫酸铵1g、CaCO33g溶于水中,PH=7.2入三角瓶121℃、30分钟灭菌,冷却后接种,上摇床28℃/200转培养48小时,待用。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培养基的制备:将100g黄豆芽加入1000ml水中煮沸30分钟,取100ml豆芽汁加入4g酵母膏、15g蔗糖2gNacl、1g蛋白胨,PH=6.5-6.7,灭菌121℃,30分钟冷却后接种,并在摇床28℃/200转培养16-20小时,待用。球形红假单胞菌(Rps.globiformis)培养基的制备:1g硫酸铵、2gNacl、0.5g磷酸氢二钾、0.2g硫酸镁、0.05g三氯化铁、0.05mg硫酸铜、0.05mg硫酸镁、1mg硫酸锌、2g蛋白胨、0.1g酵母膏,溶于水中PH=7.5,灭菌115℃,15分钟冷却至30℃接种,光照30-35℃,72-120小时至深红色菌液。以上个菌种培养液均以1000ml的培养液待用。实施例2一种微生物磷肥,微生物磷肥按重量百分比计,60%吸附菌株的载体、 30%磷酸一铵和10%过磷酸钙混合,混合后按常规方式造粒,造粒机进口温度60℃,出口温度40℃~50℃,低温烘干至含水分5~8%,筛分80目,既得微生物磷肥。所述载体吸附的菌株为硅酸盐细菌、固氮菌和大豆根瘤菌,载体为腐植酸;每克微生物磷肥含1.2×108个菌细胞。其中,磷酸一铵中氮含11%、磷含40%;过磷酸钙,含有效P2O514%。吸附菌株的载体为硅酸盐细菌、固氮菌和大豆根瘤菌分别吸附于秸秆上,载体上各种菌株的吸附量相同,而后按质量比为1:1:1的比例混合,在溶氧量为1:0.5的通气量、30-40℃下震荡培养,直至培养物无味。所述载体腐植酸是粉碎过80目筛,待用。实施例3一种微生物磷肥,微生物磷肥按重量百分比计,55%吸附菌株的载体、35%磷酸一铵和10%过磷酸钙混合,混合后按常规方式造粒,造粒机进口温度60℃,出口温度40℃~50℃,低温烘干至含水分5~8%,筛分80目,既得微生物磷肥。所述载体吸附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和硅酸盐细菌,载体为农家肥;每克微生物磷肥含1.1×108个菌细胞。其中,磷酸一铵中氮含11%、磷含40%;过磷酸钙,含有效P2O514%。吸附菌株的载体为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和硅酸盐细菌分别吸附于秸秆上,载体上各种菌株的吸附量相同,而后按质量比为1:1:1的比例混合,在溶氧量为1:0.5的通气量、30-40℃下震荡培养,直至培养物无味。所述农家肥是将酿酒酵母菌按0.5%的接种量接种于农家肥,室温下发酵,发酵后在按5%的接种量接种球形红假单胞菌进行分解经酿酒酵母发酵的农家肥,而后粉碎过80目筛,待用。应用例施种作物为大田作物和蔬菜经济作物;大田作物为玉米,蔬菜经济作物为草莓;以下亩以小亩计(667㎡)。对照组为CK1为常规的一次性复合肥,其中:N18:P18:K18,总养分54%,50kg/亩;CK2为常规的复合肥,其中:N15:P15:K15,总养分45%,50kg/亩;CK3为常规的复混肥,其中:N15:P15:K15,总养分45%,50kg/亩;上述对照组CK1、CK2和CK3施用时每亩土壤中需追15~20kg的常规施用口肥的磷酸二胺;同时CK2和CK3每亩土壤中再追10~25kg的尿素;实验对照组为:实验对照组为在上述对照组CK1、CK2和CK3施用时每亩土壤中需口肥5-10kg的本发明实施例微生物磷肥(即SCK1、SCK2和SCK3);同时SCK2和SCK3每亩土壤中再追15~20kg的尿素;实验组为:SK为一次性微生物复合肥,其中:N18:P6:K8总养分32%,50kg/亩; 一次性微生物复合肥的制备参见申请号为ZL200910219977.1的记载,制备获得。上述一次性微生物复合肥施用时每亩土壤中需追5kg的本发明实施例微生物磷肥。将上述各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肥料施入666.7m2的大田作物或蔬菜经济作物的土壤基质中,而后种植作物,再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追磷肥和尿素。施肥时施在种子下部、侧部的与作物种子有5-8cm的隔离土层,或采用将肥料与种子分离的播种机械进行施肥播种,作物的产量、以及P的利用量(参见表1和2)。表1玉米产量P的利用量CK11200-140033CK21200-140035CK31200-140035SCK11400-155020SCK21400-150019SCK31400-150019SK1450-18008表2草莓产量(吨)作物品质(糖份)P的利用量CK12-3.5938CK22-3.5935-40CK32-3.5935-40SCK13.5-41119.8SCK23.5-411.518.6SCK33.5-411.518.6SK4-5139.6由上述表1和2可见采用本发明微生物磷肥的SCK1、SCK2、SCK3和SK组,苗期根系发达,增产明显,据有抗旱,抗倒伏,解决了大田作物重茬问题。同时按照上述实验组的方式,对大田作物如玉米连续施用三年(或连续三茬),蔬菜等经济作物连续施用3~5茬(包括大棚),而后检测土壤基质恢复原生态土壤,将彻底解决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重金属超标、药物残留,解决土壤板结、盐渍化使作物彻底达到绿色生态安全食品标准。并且提高磷利用率,减少磷肥施用量,为国家节约磷矿资源50-65%本发明磷肥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后,活性微生物菌株的大量繁殖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土壤中的氮素;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残体及作物不能利用的磷和矿物质,转化作物可利用的养分,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成本降低。另外,采用本发明实验组与种植作物的专用微生物叶面肥(叶面肥购自于辽宁盛德源微生物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结合使用,长期施用可控制土传病害和叶、茎病原菌,微生物磷肥所含的微生物菌结合有机、无机平衡 的养分,给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作物全生长过程中得到合理微生物菌的保护,使作物达到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效益,解决安全食品难,成本高的问题。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