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黄金针菇的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1843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黄金针菇的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金针菇色泽金黄,产量高,富含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糖,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适宜鲜食及加工罐头。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基质中要提供足够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黄色金针菇常规栽培使用棉籽皮为主料,随着棉花栽培面积减少,原料逐年匮乏,价格上升,栽培成本升高,菇农效益下降,影响了黄金针菇的生产。

杏鲍菇栽培料适合的碳氮比为30-33:1,含有大量的棉籽皮、麦麸、豆粕和玉米粉等营养物质,工厂化栽培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只出一茬菇,菌糠碳氮比降为20-25:1,依然含有大量营养。黄金针菇对营养的分解、吸收能力强,最适的碳氮比为30-40:1,可以充分利用杏鲍菇菌糠中的剩余氮源和部分碳源。但菌糠栽培金针菇也存在碳源不足、营养不均衡等问题,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可以实现黄金针菇的高产栽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黄金针菇的栽培料并提供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可减少现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可利用杏鲍菇菌糠的营养物质替代部分棉籽皮,节约生产成本,应用前景广阔。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黄金针菇的栽培料,其按照重量配比包括以下组分: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31-42份,玉米芯25-33份,棉籽皮20-30份,麸皮10-15份,生石灰1份。

优选地,所述栽培料按照重量配比包括以下组分: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37份、玉米芯30份、棉籽皮20份、麸皮12份、生石灰1份。

所述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按照重量配比包括以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原料1000份、黄豆粉5-10份、磷酸一铵3-5份、硝酸钾1-2份、硫酸镁0.2-0.5份、氯化钙3-6份、硫酸亚铁0.2-0.4份。

所述杏鲍菇菌糠原料为采用碳氮比30-33:1(w/w)的杏鲍菇栽培料(主要原料为棉籽皮、杂木屑和玉米芯等)采摘一茬菇后的无霉变菌棒,经打碎、自然晾干后制得。

所述玉米芯是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晒干后打碎成粒径为0.5-0.6cm的颗粒备用,也可选择市售打碎好的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

优选地,所述黄金针菇的菌种为黄金针菇杂19。

所述的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黄金针菇的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玉米芯晒干后粉碎至粒径0.5-0.6cm,按照料水比为1:1.2-1.3(w/w),加水堆积24小时;

(2)将杏鲍菇采摘一茬后的菌棒,搅拌打碎机打碎,自然晾干,得到杏鲍菇菌糠原料;

(3)按比例取黄豆粉、磷酸一铵、硝酸钾、硝酸镁、氯化钙和硫酸亚铁,用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到相应重量份数的所述杏鲍菇菌糠原料上,搅拌均匀,静置30-60min,得到含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

(4)将准备好的含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玉米芯、棉籽皮、麸皮和生石灰按照重量份数进行配比,调整栽培料含水量为62-68%(w/w),拌料机拌料既得所述栽培料,按常规方法装袋、灭菌后即可进行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1)磷元素是食用菌生长需要最多的元素之一,营养辅助剂以磷酸一铵为磷元素补充剂,加热灭菌过程中可以产生偏磷酸铵,同时放出的氨气中和菌糠中含有的有机酸,偏磷酸铵具有缓释作用,可以增加营养后劲;

(2)添加硝酸钾、氯化钙等营养元素,可以满足生长的短期和长期营养需要,营养辅助剂与菌糠混合,更有利于营养元素发挥作用;

(3)本发明可解决现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并利用菌糠的营养物质替代部分棉籽皮,节约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栽培料重量比配方:

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玉米芯:棉籽皮:麦麸:生石灰为42:25:20:12:1。

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按照重量配比包括以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原料1000份、黄豆粉8份、磷酸一铵4份、硝酸钾1.5份、硫酸镁0.3份、氯化钙5份、硫酸亚铁0.2份。

具体制备方法为:

(1)玉米芯晒干后粉碎至粒径0.5-0.6cm,按料水比1:1.2加水堆积24小时;

(2)将杏鲍菇采摘一茬后的菌棒,搅拌打碎机打碎,自然晾干,得到杏鲍菇菌糠原料;

(3)按比例取黄豆粉、磷酸一铵、硝酸钾、硝酸镁、氯化钙和硫酸亚铁等营养辅助剂,用50倍于营养辅助剂总质量的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到相应重量份数的杏鲍菇菌糠原料上,搅拌均匀,堆置30min,得到含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

(4)将准备好的含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玉米芯、棉籽皮、麸皮和生石灰按照重量份数进行配比,调整栽培料含水量为65%,拌料机拌料既得所述栽培料。

实施例2

黄金针菇栽培料重量比配方:

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玉米芯:棉籽皮:麦麸:生石灰为37:30:20:12:1。

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按照重量配比包括以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原料1000份、黄豆粉5份、磷酸一铵5份、硝酸钾1份、硫酸镁0.4份、氯化钙6份、硫酸亚铁0.4份。

具体制备方法为:

(1)玉米芯晒干后粉碎至粒径0.5-0.6cm,按料水比1:1.3加水堆积24小时;

(2)将杏鲍菇采摘一茬后的菌棒,搅拌打碎机打碎,自然晾干,得到杏鲍菇菌糠原料;

(3)按比例取黄豆粉、磷酸一铵、硝酸钾、硝酸镁、氯化钙和硫酸亚铁等营养辅助剂,用10倍于营养辅助剂总质量的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到相应重量份数的杏鲍菇菌糠原料上,搅拌均匀,堆置60min,得到含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

(4)将准备好的含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玉米芯、棉籽皮、麸皮和生石灰按照重量份数进行配比,调整含水量为65%,拌料机拌料既得所述栽培料。

实施例3

黄金针菇栽培料重量比配方:

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玉米芯:棉籽皮:麦麸:生石灰为31:28:30:10:1。

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按照重量配比包括以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原料1000份、黄豆粉10份、磷酸一铵3份、硝酸钾1份、硫酸镁0.5份、氯化钙4份、硫酸亚铁0.3份。

具体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黄金针菇栽培料重量比配方:

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玉米芯:棉籽皮:麦麸:生石灰为31:33:20:15:1。

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按照重量配比包括以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原料1000份、黄豆粉5份、磷酸一铵3份、硝酸钾2份、硫酸镁0.4份、氯化钙5份、硫酸亚铁0.3份。

具体制备方法同实例1。

实施例5(对照)

黄金针菇栽培料重量比配方:

棉籽皮:麦麸:葡萄糖:生石灰为86:12:1:1,料水比1:1.3,拌料。

栽培试验:

按照实施例1、2、3、4所述的菌糠黄金针菇栽培料配方,以实施例5为对照试验。采用黄色金针菇品种金杂19作为试验材料,在平山县孟家庄村大棚中进行栽培出菇试验。采用17×33cm耐压聚乙烯袋,每袋装350g干料,每处理200袋,按常规装袋、灭菌、接种,接种后1周,每处理挑选无污染的150袋,分3组,每组50袋随机排放进行发菌,随后每5天一次菌丝生长速度测量,统计第一茬和第二茬菇产量。

结果:

与棉籽皮原料配方(实例5)比,本发明黄金针菇栽培料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出菇产量都无明显差异,而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对照。以产量最高的配方2为例,每100kg料较实例5(对照)降低原料成本107.1元。

表1 不同原料配方对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单位:mm/d)

表2 不同原料配方出菇产量的影响(单位:g/袋)

表3不同原料配方成本结构(单位:元/100kg料)

注:菌糠由于自产自销,而且减少了运输成本,成本为0;玉米芯0.9元/kg,棉籽皮2.2元/kg,麦麸1.6元/kg,生石灰0.4元/kg,营养辅助剂按照最高5元成本计算。

实施例6:

黄金针菇栽培料重量比配方: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玉米芯:棉籽皮:麦麸:生石灰为37:30:20:12:1。

配方A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按照重量配比包括以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原料1000份、黄豆粉5份、磷酸一铵4份、硝酸钾2份、硫酸镁0.4份、氯化钙5份、硫酸亚铁0.3份。

配方B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按照重量配比包括以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原料1000份、黄豆粉5份、磷酸二氢钾4份、硫酸铵2份、硫酸镁0.4份、氯化钙5份、硫酸亚铁0.3份。

具体操作同实例1。菌种采用黄色金针菇杂19。

实施例7:

栽培料重量比配方:

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玉米芯:棉籽皮:麦麸:生石灰为37:30:20:12:1。

含有营养辅助剂的杏鲍菇菌糠按照重量配比包括以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原料1000份、黄豆粉5份、磷酸一铵4份、硝酸钾2份、硫酸镁0.4份、氯化钙5份、硫酸亚铁0.3份。

具体操作同实例1。菌种采用白金针菇F21。

结果:

在杏鲍菇菌糠栽培黄金针菇过程中,营养辅助剂A(实施例6-A)较营养辅助剂B(实施例6-B)增产23g/袋,尤其在二茬菇增产明显,说明营养辅助剂A较营养辅助剂B具有更强的营养缓释作用。实例6采用黄金针菇杂19总产量平均422g/袋,实例7采用日金21产量371g/袋,实例6较实例7增产51g/袋,说明黄金针菇杂19更适合菌糠栽培。

表4 菌糠栽培香菇比较(单位:g/袋)

本发明解决现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利用菌糠的营养物质降低棉籽皮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