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及其制作的复色瓷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69123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窑变产生复色瓷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复色瓷器有以下几种:1.单色瓷器烧制完成后,再二次加工(比如绘画等),这样复色与底色的结合不自然,审美情趣较差;2.单色瓷器烧制完成后,在二次涂釉、二次烧制,复色与底色的结合较为自然,但是成本加大;3.单色瓷器烧制过程中产出窑变,这类复色与底色的结合最为自然,审美情趣也最好,但是,众所周知,窑变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窑变的成功概率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窑变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窑变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窑病(陶瓷缺陷),二是窑宝(陶瓷精品),但成功率在现代科技水平下也不高。窑变产生的机理在于:窑炉内温度不均匀(窑炉左右温差,上下温差),造成釉烧结时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后的性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釉的颜色可能会有差异。为此,为了使窑变发生的概率大一些,就故意使窑炉燃料(或者电)输送的变化幅度较大,这样能使窑变发生概率加大,但是温度变化过大,也会导致不良作用:窑内温差大,釉料熔融温度范围较窄,烧成时欠火或过火。欠火时会产生大块鳞片状波纹,釉面光泽不良,会产生细小鳞片状波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其在节约能源的同时,提高窑变发生概率,提高陶瓷作品的成功率;还可以结合现有诸多传统瓷种,一次直接烧出类似窑变的复色瓷器,从而推动创烧出更多具有创新时代特色的现代新宋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复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胚体;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该面釉的浓度为45%-85%;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上述第三步中,该面釉的浓度为50%-80%。

一种如上述复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制作的复色瓷器,它为钧瓷、汝瓷、龙泉、建窑、官瓷、哥瓷或者定瓷。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在底釉上巧妙喷、涂具有窑变成分的面釉,可以人为控制瓷器的复位位置与大小。本方法烧造的瓷器能达到窑变的审美情趣,同时比传统烧制窑变更容易控制,解决了复色瓷器“可遇不可求”的难题,降低的烧造难度和烧造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复色瓷器的制作方法:

制作胚体,这点与现有技术相同;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这点与现有技术相同,现有技术会将施过釉胚体直接在窑炉中烧造;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就是上能产生窑变效果的釉),一般釉料配置加水基本上是一边加水一边搅拌,直到釉液成酸奶状为止。该面釉的浓度为45%-85%(质量比),也就是说,该面釉含水率为55-15%,本工艺技术面釉比一般的釉浓度高,目的为了防止釉面在烧制过程中熔融挥发,发生脱色;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该复色瓷器可以为钧瓷、汝瓷、龙泉、建窑、官瓷、哥瓷、定瓷等传统瓷种。烧造时,各品类按照各自的烧结温度略加调整烧结即可。改变上述瓷种传统的单一色彩的形式,从而开拓出此类瓷种的新式样。

其工作原理为:

在已完成的底釉上施加相对高浓度的面釉,使之与底釉结合。可以防止釉面在烧制过程中过度熔融挥发,发生失色。这样,该复色瓷器就能达到窑变的效果了。

下面以钧瓷为例,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样品为10个钧瓷的胚体,具体为:

制作胚体;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该面釉的浓度为45%-46%(质量比),;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出窑后,合格的钧瓷为3个,该3个全部为产生复色的瓷器。

实施例2

样品为10个钧瓷的胚体,具体为:

制作胚体;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该面釉的浓度为50%-51%(质量比),;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出窑后,合格的钧瓷为6个,该6个全部为产生复色的瓷器。

实施例3

样品为10个钧瓷的胚体,具体为:

制作胚体;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该面釉的浓度为55%-56%(质量比),;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出窑后,合格的钧瓷为8个,该8个全部为产生复色的瓷器。

实施例4

样品为10个钧瓷的胚体,具体为:

制作胚体;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该面釉的浓度为60%-61%(质量比),;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出窑后,合格的钧瓷为8个,该8个全部为产生复色的瓷器。

实施例5

样品为10个钧瓷的胚体,具体为:

制作胚体;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该面釉的浓度为65%-66%(质量比);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出窑后,合格的钧瓷为7个,该7个全部为产生复色的瓷器。

实施例6

样品为10个钧瓷的胚体,具体为:

制作胚体;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该面釉的浓度为70%-71%(质量比),;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出窑后,合格的钧瓷为6个,该6个全部为产生复色的瓷器。

实施例7

样品为10个钧瓷的胚体,具体为:

制作胚体;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该面釉的浓度为75%-76%(质量比),;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出窑后,合格的钧瓷为6个,该6个全部为产生复色的瓷器。

实施例8

样品为10个钧瓷的胚体,具体为:

制作胚体;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该面釉的浓度为80%-81%(质量比),;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出窑后,合格的钧瓷为5个,该5个全部为产生复色的瓷器。

实施例9

样品为10个钧瓷的胚体,具体为:

制作胚体;

在胚体表面喷、涂底釉;

在底釉的局部喷、涂面釉,该面釉的浓度为84%-85%(质量比),;

将胚体放在窑炉中烧造,烧造温度为1100-1380℃。

出窑后,合格的钧瓷为5个,该5个全部为产生复色的瓷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