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电磁感应加热与电热传导加热两种技术的热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8164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合电磁感应加热与电热传导加热两种技术的热弯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结合电磁感应加热与电热传导加热两种技术的热弯机。



背景技术:

3d玻璃热弯技术大多采用感应加热或者电加热技术。使用感应加热技术对玻璃进行热弯,能耗低,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但热弯的玻璃精度不够好;使用电加热技术热弯玻璃,精度高,玻璃成形好,但加热速度慢,上下加热不够均匀,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电磁感应加热与电热传导加热两种技术的热弯机,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预热阶段使用感应加热,压制阶段和缓冷阶段采用电加热方式,发挥了这两种技术的优点,能有效提高加工效率,提高产品优良率,降低能耗。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合电磁感应加热与电热传导加热两种技术的热弯机,是由:进口推杆a,进口推杆b,感应加热器,卡爪,压制区推杆,冷却区推杆,冷却水套,出口推杆,进出口滑道,压制区过渡工位,后排a压制工位,后排b压制工位,后排c缓冷工位,后排d缓冷工位,后排e缓冷工位,前排a压制工位,前排b压制工位,前排c缓冷工位,前排d缓冷工位,前排e缓冷工位,拨杆,下水盒,下加热板,上加热板,上水盒,下模,玻璃片,上模,变压器组成。

设备左侧为工人工作区,上下料均在此处,该处底架上铺不锈钢台面,台面右侧固定有进出口滑道,用调整地脚固定,可调整水平。进出口滑道右侧固定有进口推杆a驱动机构(为直线模组,直流电机驱动),推动模具向前侧滑动;进出口滑道左前侧为进口推杆b驱动机构(由气缸驱动),推动模具向右侧滑动进入加热区域。加热区域滑道固定于设备底架左前侧的感应加热器加热罩内,与进出口滑道呈“l”型相接,也由调整地脚固定,进口处设置两道门,一道位于进出口滑道前侧,一道位于加热区滑道左侧,也呈“l”型分布,均由气缸驱动其开合。感应加热器是由矩形铜管绕制而成的矩形感应加热器,套在加热区滑道套外面,感应加热器长780mm。变压器位于底架内部。在加热区上面罩体外安装有十字滑台,均由伺服电机驱动。滑台上装有气动手指,带动卡爪夹住被推出感应加热器区域的模具,使其可以前后左右运动,最终移动到压制区过渡工位。压制区过渡工位与加热区滑道相接,呈“l”型分布。压制区整体处于加热区的后右侧。两排压制区左侧分别装有两个气缸,可以推动处于过渡工位平台上的模具进入第一道压制工位。压制架内部对称装有2个直线模组,可以分别由伺服电机驱动拨杆推动两排压制区的模具。模组滑块上装有导柱和气缸,可以驱动拨杆上下运动。拨杆同时拨动四个模具向右侧滑动进入下一工位。压制架上面是两排共十个工位,每个工位上下均为水盒和加热板,加热板与模具接触。压制工位和缓冷工位的压力及加热板温度均可以调节。带动上加热板和水盒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为气缸,并由导柱导套导向。设备的右前侧为压制区推杆,由气缸驱动模具向后侧移动进入冷却过渡区域。设备的右后侧为冷却区推杆,也由气缸驱动模具由冷却过渡区域向冷却区移动,冷却水套为双层结构,内部充氮气,外部充冷却水,保证模具尽快冷却下来。进出口滑道后侧与冷却水套相接,台面上固定有出口推杆(直线模组,伺服电机驱动),出口推杆推动模具推出冷却区域。此处设置一道门,由气缸驱动其开合。模具移动均处于密闭腔内,腔内充氮气保护,防止模具氧化。

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采用以上加热方式,结合电磁感应加热与电热传导加热两种技术的热弯机,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预热阶段使用感应加热,压制阶段和缓冷阶段采用电加热方式,发挥了这两种技术的优点,有效提高加工效率,提高产品优良率,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模具的结构图

图1、2、3中:1-进口推杆a,2-进口推杆b,3-感应加热器,4-卡爪,5-压制区推杆a,6-1-压制区推杆b1,6-2-压制区推杆b2,7-冷却区推杆,8-冷却水套,9-出口推杆,10-进出口滑道,11-压制区过渡工位,12-后排a压制工位,13-后排b压制工位,14-后排c缓冷工位,15-后排d缓冷工位,16-后排e缓冷工位,17-前排a压制工位,18-前排b压制工位,19-前排c缓冷工位,20-前排d缓冷工位,21-前排e缓冷工位,22-拨杆,23-下水盒,24-下加热板,25-上加热板,26-上水盒,27-下模,28-玻璃片,29-上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所示:在模具内放置好玻璃片28,置于进口推杆a1处,进口门开启,由进口推杆a1把模具推入,到达进口推杆b2处,进口推杆b2将模具推入加热区感应加热器3内,感应加热器3电流50-60a,频率10-20khz,直流电压600v,将模具由环境温度逐步加热到580-800度,每隔30s重复以上程序,依次放入模具,每块模具进入感应加热器3,其加热过程都是从入口到出口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加热到580-800度。当放入第7块模具时,第一个放入的模具被推到感应加热器3末端,由卡爪4将模具送入压制区过渡工位11,两排工位分别依次间隔送入,间隔时间30s。压制区推杆b1将模具推入后排a压制工位12,上加热板25压下,压力50公斤,上加热板25和下加热板24均保持590-810度的温度,保证在压制过程中,模具温度损失尽量小。压力保持60s。

30s后,压制区推杆b2将模具推入前排a压制工位17,上加热板25压下,压力50公斤,上加热板25和下加热板24均保持590-810度的温度,保证在压制过程中,模具温度损失尽可能的小。压力保持60s。

然后拨杆22将后排a压制工位12的模具推入后排b压制工位13,上加热板25压下,压力100公斤,同样上加热板25和下加热板24均保持590-810度的温度,压力保持60s;

30s后,拨杆22将前排a压制工位17的模具推入前排b压制工位18,上加热板25压下,压力100公斤,同样上加热板25和下加热板24均保持590-810度的温度,压力保持60s。

下一步,拨杆22将后排b压制工位13的模具推入后排c缓冷工位14,上加热板25压下,压力为1公斤,上下加热板温度为300度,保持60s,在热量的传导下,缓慢降低模具温度;30s后,拨杆22将前排b压制工位18的模具推入前排c缓冷工位19,上加热板25压下,压力为1公斤,上下加热板温度为300度,保持60s,在热量的传导下,缓慢降低模具温度,压力保持60s。

下一步,拨杆22将后排c缓冷工位14的模具推入后排d缓冷工位15,上加热板25压下,压力为1公斤,上下加热板温度为200度,保持60s,在热量的传导下,缓慢降低模具温度;30s后,拨杆22将前排c缓冷工位19的模具推入前排d缓冷工位20,上加热板25压下,压力为1公斤,上下加热板温度为200度,保持60s,在热量的传导下,缓慢降低模具温度,压力保持60s。

下一步,拨杆22将后排d缓冷工位15的模具推入后排e缓冷工位16,上加热板25压下,压力为1公斤,上下加热板温度为100度,保持60s,在热量的传导下,缓慢降低模具温度;30s后,拨杆22将前排d缓冷工位20的模具推入前排e缓冷工位21,上加热板25压下,压力为1公斤,上下加热板温度为100度,保持60s,在热量的传导下,缓慢降低模具温度,压力保持60s。

下一步,压制区推杆a5将模具推入冷却区域,冷却区推杆7将其推入冷却水套8内进行冷却,冷却水套8内通18度循环水,带走模具散发的热量,直到模具行进到冷却区末端,将模具冷却到环境温度。出口门开启,出口推杆9将模具推出,完成整道工艺。打开模具,取出压制好的玻璃片28,放入平板玻璃片,开始下一个工艺循环。重复上述动作。

以上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具采用石墨材质,模具预热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具有节能、高效的优点;压制成型工位共4个,缓冷工位共6个,采用电热棒加热方式;冷却工位采用气、水交换冷却方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模具均处于氮气保护空间内,防止模具氧化。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