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窑炉螺旋加料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579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窑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窑炉螺旋加料管。



背景技术:

在玻璃基板制造工艺中,首先要将组成配方的原料加入到玻璃窑炉进行熔融。目前,无碱玻璃特别是TFT-LCD玻璃基板窑炉的投料,由于窑炉进料口端温度较高,人工填料的方式不可能实现,一般采用螺旋式投料机。螺旋式投料机靠螺旋轴旋转把物料推入窑炉。投料机螺旋管处于温度梯度最大、化学侵蚀最严重的地方。

公告号为CN20173782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窑炉用的螺旋加料机的螺旋管结构,包括定位设置在螺旋管内的铰龙,螺旋管的出料口端是双层螺旋管结构,在内层管与外层管之间设置带有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这种循环冷却水系统通过在内层管外通水来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其中水的流动性较差,冷却效果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窑炉螺旋加料管,其能够提高水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玻璃窑炉螺旋加料管,包括绞笼、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内层管外套设有螺旋状的冷却水管,其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

通过上述方案,让冷却水在冷却水管内流动,并且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在冷却水管的两端,从而冷却水需沿着整个冷却水管流动并将其充满,从而冷却水在进入到布纹管后不会很快的流出,而要进行循环流动,从而提高了冷却水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和内层管紧贴,并且冷却水管的纵截面为波浪形。

通过上述方案,冷却水管和内层管紧贴,从而让冷却水贴着内层管的管壁流动,从而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设置在靠近窑炉一侧。

通过上述方案,靠近窑炉一侧的温度较高,冷却水在进入冷却水管中后,不断吸收热量,从而逐渐降低了散热效果,因此将进水管设在靠近窑炉的一侧,从而用还未吸热的冷却水集中对窑炉一端进行高效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设有多层,相邻冷却水管之间设置对流口。

通过上述方案,冷却水管设置有多层,从而提高冷却水在冷却水管内的流动时间,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的材料为不锈钢管。

通过上述方案,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冷却水管能够提高其使用寿命,防止锈蚀。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管和外层管之间设置有温度检测器。

通过上述方案,温度检测器用于实时监测水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让冷却水在冷却水管内流动,并且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在冷却水管的两端,从而冷却水需沿着整个冷却水管流动并将其充满,从而冷却水在进入到布纹管后不会很快的流出,而要进行循环流动,从而提高了冷却水的利用率;

2、靠近窑炉一侧的温度较高,冷却水在进入冷却水管中后,不断吸收热量,从而逐渐降低了散热效果,因此将进水管设在靠近窑炉的一侧,从而用还未吸热的冷却水集中对窑炉一端进行高效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用于体现冷却水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绞笼;11、内层管;12、外层管;13、封闭空间;14、冷却水管;141、对流口;142、进水管;143、出水管;15、温度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玻璃窑炉螺旋加料管,如图1所示,包括绞笼1,绞笼1外套设有两端封闭的内层管11和外层管12,内层管11和外层管12之间形成封闭空间13,在内层管11外套设有若干层冷却水管14,冷却水管14采用不锈钢管制成,冷却水管14的纵截面为波浪形,最内层的冷却水管14和内层管11紧贴,相邻冷却水管14均设置有对流口141,冷却水管14上设置有延伸至外层管12外的进水管142和出水管143,进水管142和最内层的冷却水管14连接,出水管143和最外层的冷却水管14连接,在内层管11和外层管12之间设置有温度检测器15。

具体实施说明:

将冷却水从窑炉一端的进水管142输进最内层的冷却水管14中并向另一端螺旋回流,接着通过对流口141向外层的冷却水管14中输送,然后从最外层的冷却水管14上的出水管143中流出。多层冷却水管14极大的延长的冷却水在内层管11外流动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冷却水的冷却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