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热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0857发布日期:2018-09-08 01:0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及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热弯机。



背景技术:

手机是人们日常中最常用的电子设备,尤其是触控屏的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习惯,对于触摸屏手机来说,手机屏幕属于手机使用最频繁的部件,对于手机来说,由于现有的尺寸越来越大,屏幕也越来越大,为了保护手机屏幕,手机贴膜产生了,手机贴膜能够有效的对手机屏幕进行保护。

随着手机屏幕的发展,手机屏幕从平面显示屏发展到弧面显示屏,为了适应弧面显示屏的保护,弧面贴膜也出现,弧面贴膜的关键部件为弧面钢化膜,其需要通过热弯机实现钢化膜从平面到弧面的转变,现有的热弯机底架为实体结构,重量重,移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热弯机,其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重量重,移动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所述热弯机包括:进料结构和热弯机底架,所述进料结构固定设置在热弯机底架上部,所述热弯机底架包括:上矩形框和下矩形框,该上矩形框的中空部设置有多个上子矩形框,该下矩形框的对应设置有多个下子矩形框,该上子矩形框和下子矩形框的直角位置固定有多根加强筋,底架的一个侧面设置有多个风扇;

所述底架还包括: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支撑架,第一冷却通道设置有第一上冷却管以及第一下冷却管,第二冷却通道设置有第二上冷却管和第二下冷却管,其中,第一下冷却管与第二下冷却管平行设置,第一下冷却管与第二下冷却管均设置有多个冷却出口,第一上冷却管与第二上冷却管平行设置且位于热弯机的冷却部件的下侧,第一上冷却管与第二上冷却管均设置有多个冷却出口,该支撑架的一端与上矩形框固定,该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第一上冷却管以及第二上冷却管,该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与冷却存储装置连通;

所述进料结构包括:放置架、上料部件、入料部件,其中,

所述放置架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包含多个放置圆杆,热弯模具放置在所述放置圆杆上;

所述上料部件包括:上料板、机头、连接杆、Z轴升降机构和X、Y轴联动机构;其中,所述上料板的一面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头的正面固定,所述机头的顶面与所述Z轴升降机构的移动端连接,所述Z轴升降机构的固定端与所述X、Y轴联动机构的一端固定,所述X、Y轴联动机构带动所述Z轴升降机构在X、Y轴上移动,所述上料板的宽度小于两个相邻放置圆杆之间的距离;

所述入料部件,包括:舱体、Y轴入料通道、X轴入料通道、Y轴挡板、Y轴移动装置和X轴拉升杆,所述Y轴入料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放置架连通,所述Y轴入料通道的出口与所述X轴入料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X轴入料通道的出口连通热弯机的加热仓;所述Y轴挡板的一端与所述Y轴移动装置的丝杆连接,所述Y轴挡板能带动所述热弯模具在所述Y轴入料通道移动,所述X轴拉升杆设置所述舱体的所述X轴入料通道的对应位置。

可选的,所述下矩形框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多个滑轮,下矩形框的下端可拆卸固定有多个固定座,其中固定座的高度高于该滑轮。

可选的,所述底架的正面设置有多个拉门。

可选的,所述底架还包括风扇控制电路,所述风扇控制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风扇,并联连接的多个风扇的一端与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并联连接的多个风扇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开关K1的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还与继电器A1的吸合开关JAK1的一端、继电器B1的吸合开关JBK1的一端、继电器C的吸合开关JCK的一端连接,吸合开关JAK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A的一端,吸合开关JBK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B的一端,吸合开关JCK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C的一端,电阻RA、电阻RB以及电阻RC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

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的1号端口,整流桥的2号端口连接热敏电阻RT的一端,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整流桥的3号端口连接电源负极,4号端口接地;

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B3的吸合开关JBK3的一端、继电器B2的吸合开关JBK2的一端以及比较器C的正向输入端,吸合开关JBK3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A2吸合开关JAK2的一端,吸合开关JAK2的另一端连接比较器A的正向输入端,比较器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源VCC1,比较器C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压源VCC3,吸合开关JBK2连接比较器B的正向输入端,比较器B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压源VCC2;

比较器A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A的基极,三极管QA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压源VCC1,三极管QA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A1的线圈ZA1的一端,线圈ZA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比较器B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B1的基极,三极管QB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压源VCC2,三极管QB1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B1的线圈ZB1的一端,线圈ZB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线圈ZB1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B2的基极,三极管QB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压源VCC2,三极管QB2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A2的线圈ZA2的一端,线圈ZA2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比较器C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C1的基极,三极管QC1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压源VCC3,三极管QC1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C的线圈ZC的一端,线圈ZC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线圈ZC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入端,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C2的基极,三极管QC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压源VCC3,三极管QC2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B2的线圈ZB2的一端,线圈ZB2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B3的线圈ZB3的一端,线圈ZB3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VCC1<VCC2<VCC3。

可选的,所述放置架为多层结构,每层结构均包括多个放置圆杆。

可选的,所述节能热弯机的进料结构还包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设置在所述放置架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底架设置为中空结构,首先其重量轻,另外,中空结构的底架也有利于热弯机的散热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弯机底架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节能热弯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风扇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进料结构中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进料结构中入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进料结构中的上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节能热弯机包括:热弯机底架及进料结构。

参阅图1为热弯机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上矩形框80和下矩形框81,该上矩形框80的中空部设置有多个上子矩形框90,该下矩形框81的对应设置有多个下子矩形框,该上子矩形框90和下子矩形框的直角位置固定有多根加强筋92,底架的一个侧面82设置有多个风扇84。该底架还包括:第一冷却通道85、第二冷却通道86和支撑架87,第一冷却通道85设置有第一上冷却管851以及第一下冷却管852,第二冷却通道86设置有第二上冷却管861和第二下冷却管862,其中,第一下冷却管852与第二下冷却管862平行设置,第一下冷却管852与第二下冷却管862均设置有多个冷却出口,第一上冷却管851与第二上冷却管861平行设置且位于热弯机的冷却部件6的下侧,第一上冷却管851与第二上冷却管861均设置有多个冷却出口,该支撑架87的一端与上矩形框80固定,该支撑架87的另一端固定第一上冷却管851以及第二上冷却管861,该第一冷却通道85和第二冷却通道86与冷却存储装置100(如图2所示)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可以为,将底架设置成上下矩形框架,并且设置多个子矩形框,中间还设置有加强筋,这样提供稳定的机械支撑,并且有效的降低了重量。另外,增加了冷却通道,并将冷却通道设置为多个冷却通道,在工作时,一个为主用,一个为备用,这样能够保证其供应的冷却介质不出现问题,因为对于热弯机来说,如果冷却介质供应不上,那么冷却部分无法冷却,弧面膜的温度无法降低导致损坏,从而影响良品率。另外,这里的冷却通道上下设置分别对冷却通道的上部即弧面膜的上部以及弧面膜的下部分别冷却,具有冷却效果好,冷却时间短,效率高的优点。

可选的,该下矩形框81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多个滑轮78,下矩形框81的下端可拆卸固定有多个固定座79,其中固定座79的高度高于该滑轮78。这里设置固定座是方便在工作时热弯机移动,在需要移动时,将该固定座79拆卸下来,这样滑轮78就会接触地面,从而方便滑动。

可选的,该底架的正面88设置有多个拉门77,设置多个拉门77能够充分利用该底架的内部空间,增加底架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该底架还包括风扇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该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风扇84,并联连接的多个风扇84的一端与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并联连接的多个风扇8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开关K1的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加热圈1202的另一端连接,R1的一端还与继电器A1的吸合开关JAK1的一端、继电器B1的吸合开关JBK1的一端、继电器C的吸合开关JCK的一端连接,吸合开关JAK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A的一端,吸合开关JBK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B的一端,吸合开关JCK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C的一端,电阻RA、电阻RB以及电阻RC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

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的1号端口,整流桥的2号端口连接热敏电阻RT的一端,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整流桥的3号端口连接电源负极,4号端口接地。

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B3的吸合开关JBK3的一端、继电器B2的吸合开关JBK2的一端以及比较器C的正向输入端,吸合开关JBK3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A2吸合开关JAK2的一端,吸合开关JAK2的另一端连接比较器A的正向输入端,比较器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源VCC1,比较器C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压源VCC3,吸合开关JBK2连接比较器B的正向输入端,比较器B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压源VCC2;

比较器A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A的基极,三极管QA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压源VCC1,三极管QA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A1的线圈ZA1的一端,线圈ZA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比较器B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B1的基极,三极管QB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压源VCC2,三极管QB1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B1的线圈ZB1的一端,线圈ZB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线圈ZB1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B2的基极,三极管QB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压源VCC2,三极管QB2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A2的线圈ZA2的一端,线圈ZA2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比较器C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C1的基极,三极管QC1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压源VCC3,三极管QC1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C的线圈ZC的一端,线圈ZC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线圈ZC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入端,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C2的基极,三极管QC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压源VCC3,三极管QC2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B2的线圈ZB2的一端,线圈ZB2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B3的线圈ZB3的一端,线圈ZB3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上述VCC1<VCC2<VCC3。

下面对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解释。对于热敏电阻,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则第二电阻R2的电压U2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U2位于VCC1与VCC2之间时,由于U2小于VCC3,比较器C输出低电平,QC1关闭,继电器ZC的吸合开关JCK断开,QC2导通,继电器B2的吸合开关JBK2和继电器B3的吸合开关JBK3均闭合,同理,对于比较器B来说,继电器ZB1的吸合开关JBK1断开,继电器ZA2的吸合开关JAK2闭合,由于U2大于VCC1,则比较器A输出高电平,继电器ZA1的吸合开关JAK1闭合,此时电阻RA为并联的电阻。

当U2位于VCC2与VCC3之间时,对于由于U2小于VCC3,比较器C输出低电平,QC1关闭,继电器ZC的吸合开关JCK断开,QC2导通,继电器B2的吸合开关JBK2和继电器B3的吸合开关JBK3均闭合,对于比较器B来说,由于此时U2大于VCC2,比较器B输出高电平,继电器ZB1的吸合开关JBK1闭合,继电器ZA2的吸合开关JAK2断开,对于比较器A来说,由于吸合开关JAK2断开,所以其不工作,所以此时并联的电阻为RB。

当U2大于VCC3时,比较器C输出高电平,QC1导通,继电器ZC的吸合开关JCK闭合,QC2断开,继电器B2的吸合开关JBK2和继电器B3的吸合开关JBK3均断开,此时并联的电阻R3,所以该温控电路可以依据具体的温度来选择并联何种电阻,由于并联电阻的阻值不同,会对并联连接的多个风扇的电压以及电流产生影响,进而自动调整风扇的转速,所以其具有自动实现温度控制的风扇转速的优点。

参阅图4、图5,图6在节能热弯机的进料结构中,包括:放置架、上料部件、入料部件,其中,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放置架,该放置架可以放置热弯模具,该放置架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内包含多个放置圆杆201,热弯模具放置在放置圆杆201上部,该上料部件如图6所示,包括:上料板301、机头302、连接杆303、Z轴升降机构304和X、Y轴联动机构10;其中,上料板301的一面与连接杆303的一端固定,连接杆303的另一端与机头302的正面固定,该机头302的顶面与Z轴升降机构304的移动端连接,Z轴升降机构304的固定端与X、Y轴联动机构10的一端固定,X、Y轴联动机构10带动该Z轴升降机构304在X、Y轴上移动,上料板301的宽度小于两个相邻放置圆杆201之间的距离。该入料部件如图5所示,包括:舱体210、Y轴入料通道211、X轴入料通道(图中未画出)、Y轴挡板212、Y轴移动装置213和X轴拉升杆214,Y轴入料通道211的入口与放置架连通,Y轴入料通道211的出口与X轴入料通道的入口连通,该X轴入料通道的出口连通热弯机的加热仓;Y轴挡板的一端与Y轴移动装置的丝杆连接,X轴拉升杆设置在X轴入料通道的对应位置。

上述进料结构的实现原理为,对于热弯模具放置在放置架后,上料部件的上料板301移动至热弯模具位置,然后上料板移动将该热弯模具推至入料部件的Y轴入料通道上,然后由Y轴挡板带动热弯模具在Y轴入料通道211上移动至X轴入料通道入口,X轴拉升杆将X轴入料通道入口的热弯模具推至加热仓,整个进料过程完成,由于该设备通过设置放置架,所以其可以一次放置很多个热弯模具,从而无需一个一个的放置热弯模具,提高了效率,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可选的,上述放置架为多层结构,每层结构均包括多个放置圆杆201。设置多层结构能够更多的放置热弯模具,使得效率更高。

可选的,上述节能热弯机的进料结构还可以包括:升降台,该升降台设置在该放置架下面。对于设置升降台的作用是为了让放置架上的热弯模具的高度适应入料部件的高度。

可选的,上述机头302的底面还设置摄像头,该Y轴入料通道211的入口还设置有旋转平台,该摄像头用于拍摄热弯模具的图像,依据该图像识别该热弯模具的角度,如该角度与Y轴入料通道非正交,启动旋转平台调整热弯模具在Y轴入料通道的角度使得该热弯模具与该Y轴入料通道正交。此技术方案是为了实现对于热弯模具的角度不正影响后续加工的问题,因为对于热弯模具来说,如果其角度不正确,那么在后续加热工序中有可能因为加热的角度不同影响弧形模的成品率。所以这里设置一个摄像头拍摄热弯模具,对热弯模具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图像来检测角度,依据角度以及旋转平台实现对热弯模具的角度的调整。

可选的,上述舱体210还设置有透明窗口。为了便于用户观察热弯模具的位置。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