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玻璃及树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7109发布日期:2019-06-21 23:5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片状玻璃及树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片状玻璃以及包含其的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就树脂成形品而言,以降低翘曲及变形、和/或、提高机械强度等为目的,一般已知:将玻璃纤维、碳纤维等、云母、玻璃珠及片状玻璃等作为填充材料而配合到基质树脂中。

以往,在将片状玻璃作为填充材料使用的情况下,从生产率和成本的观点出发,一般使用的是平均厚度为数μm的片状玻璃(例如专利文献1及2)。另外,近年来,为了提高关于包含片状玻璃作为填充材料的树脂成形品的尺寸稳定性,以及提高抗拉强度及弯曲强度等强度特性,也开始使用平均厚度为1μm以下的片状玻璃(例如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2010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3-2255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7/11122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使用平均厚度为1μm以下的薄的片状玻璃作为树脂成形品用的填充材料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的抗拉强度及弯曲强度等强度特性提高。可是,在使用具有这样的平均厚度的片状玻璃作为填充材料的情况下,产生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的耐冲击特性下降、特别是带缺口的冲击强度显著下降这样的新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片状玻璃,其在作为用于增强树脂成形品的填充材料来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在不会使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的抗拉强度及弯曲强度等强度特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使耐冲击特性提高。进而,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之一是提供配合有那样的片状玻璃的、能够实现具有优异的强度特性和优异的耐冲击特性这两者的树脂成形品的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片状玻璃是包含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片状玻璃,上述片状玻璃满足以下的(a)及(b)的条件中的至少任一者:

(a)上述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为0.05~2μm的范围内,上述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为2~20μm的范围内,并且上述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上述平均厚度为上述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上述平均厚度的3倍以上。

(b)上述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1为0.03~2.5μm的范围内,上述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2为1.5~25μm的范围内,并且上述厚度d2为上述厚度d1的2倍以上。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上述本发明的片状玻璃和基质树脂。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片状玻璃在作为用于增强树脂成形品的填充材料来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在不会使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的抗拉强度及弯曲强度等强度特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使耐冲击特性提高。另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包含这样的本发明的片状玻璃,因此能够实现具有优异的强度特性和优异的耐冲击特性这两者的树脂成形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片状玻璃基材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片状玻璃基材的制造装置的其它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包含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满足以下的(a)及(b)的条件中的至少任一者。

(a)上述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为0.05~2μm的范围内,上述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为2~20μm的范围内,并且上述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上述平均厚度为上述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上述平均厚度的3倍以上。

(b)上述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1为0.03~2.5μm的范围内,上述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2为1.5~25μm的范围内,并且上述厚度d2为上述厚度d1的2倍以上。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可以满足上述条件(a)及(b)中的仅任一个条件,但是优选满足条件(a)及(b)这两者。

在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满足上述条件(a)的情况下,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为0.05~2μm的范围内,优选为0.1~1μm的范围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满足上述条件(b)的情况下,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1为0.03~2.5μm的范围内,优选为0.05~1.5μm的范围内。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包含具有如上所述的范围的平均厚度或厚度d1的第1片状玻璃基材,从而在该片状玻璃为了增强树脂成形品而被添加到树脂(基质树脂)中作为填充材料来使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的抗拉强度及弯曲强度等强度特性提高。另外,该第1片状玻璃基材也有助于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的尺寸稳定性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是指,从片状玻璃基材中抽选100片以上的片状玻璃基材,对这些片状玻璃基材来说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测定厚度,将其厚度合计除以测定片数而得到的值。对于后述的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来说,也同样。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是指,通过从片状玻璃基材中抽选300片以上的片状玻璃基材,对这些片状玻璃基材来说使用干涉相位差显微镜测定厚度而求出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在此,对使用了干涉相位差显微镜的试样(在此为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测定进行说明。由于透过试样后的光与透过试样的周围的介质后的光产生光路差,所以一边观察使用干涉装置而得到的干涉条纹的偏移一边测定该光路差,由以下的式(1)求出试样的厚度。对于后述的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来说,也同样。

光路差r=dλ/d=(n-n)×z...(1)

d:干涉条纹的偏移

d:干涉条纹的间隔

λ:测定波长(白色光:0.55μm)

n:试样的折射率

n:周围的介质的折射率

z:试样的厚度

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树脂成形品的增强效果,优选为10~2000μm。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粒径是指,在基于激光衍射散射法而测定的粒度分布中相当于累积质量百分率为50%的粒径(d50)。对于后述的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粒径来说,也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满足上述条件(a)的情况下,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为2~20μm的范围内,优选为3~15μm的范围内。第2片状玻璃基材具有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的3倍以上的平均厚度,优选具有4倍以上的平均厚度,进一步优选具有5倍以上的平均厚度。另外,第2片状玻璃基材具有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的400倍以下的平均厚度,优选具有100倍以下的平均厚度,进一步优选具有30倍以下的平均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满足上述条件(b)的情况下,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2为1.5~25μm的范围内,优选为2.5~20μm的范围内。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2为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1的2倍以上,优选为3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倍以上。另外,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2优选为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1的400倍以下,更优选为10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倍以下。

通过将具有如上所述的范围的平均厚度或厚度d2的第2片状玻璃基材与上述的第1片状玻璃基材组合使用,从而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在为了增强树脂成形品而被添加到树脂中作为填充材料来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在不会使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的强度特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使耐冲击特性提高。

作为通过将第2片状玻璃基材与第1片状玻璃基材组合而得到上述效果的理由之一,可考虑如下所述的理由。若使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变薄,则片状玻璃基材的长厚比(平均粒径÷平均厚度)变大,因此其结果是,在被添加到树脂中的情况下,树脂成形品的抗拉强度及弯曲强度等强度特性提高。其另一方面,可认为:若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变薄,则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自身所带来的应力松弛效果变小,若进一步变薄,则在掺入到树脂中时容易开裂,残存粒径变小,因此,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的耐冲击特性容易下降。与此相对,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而言,可认为:在平均厚度薄的第1片状玻璃基材中并用了具有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的3倍以上的平均厚度的第2片状玻璃基材,因此发挥出由第1片状玻璃基材所带来的强度特性的提高效果,并且还可得到由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自身所带来的应力松弛效果、以及即使被添加到树脂中后也能够保持较大粒径的效果,因此也能够实现耐冲击特性的提高。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而言,优选:以质量基准计,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含有比例小于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含有比例。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中,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含有比例优选设定为超过0质量%且40质量%以下、优选超过0质量%且2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超过0质量%且10质量%以下。利用这样的片状玻璃,能够将因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含有比例过高而导致的树脂成形物的强度特性的下降抑制得较小,同时对树脂成形品赋予优异的强度特性和优异的耐冲击特性这两者。

在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满足上述条件(b)的情况下,可认为:在将第1片状玻璃基材与第2片状玻璃基材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至少出现2个峰,该2个峰中的厚度较小的峰存在于厚度为0.03~2.5μm的范围内,另1个厚度较大的峰存在于1.5~25μm的范围内。即,可认为:将第1片状玻璃基材与第2片状玻璃基材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在其厚度分布中具有相当于第1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d1的峰和相当于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d2的峰。因此,若换而言之,则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的一个例子能够特定为:在其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具有至少2个峰,其中的1个峰存在于厚度为0.03~2.5μm的范围内,另1个峰存在于厚度为1.5~25μm的范围内。

作为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组成,可以使用一般已知的玻璃的组成。具体而言,可适合使用e玻璃等碱金属氧化物少的玻璃。以下示出e玻璃的代表性组成。下述的组成的单位为质量%。

sio2:52~56

al2o3:12~16

cao:16~25

mgo:0~6

na2o+k2o:0~2(优选为0~0.8)

b2o3:5~13

f2:0~0.5

另外,作为碱金属氧化物少的玻璃,可以使用以质量%表示而含有:

59≤sio2≤65、

8≤al2o3≤15、

47≤(sio2-al2o3)≤57、

1≤mgo≤5、

20≤cao≤30、

0<(li2o+na2o+k2o)<2、

0≤tio2≤5、的成分且实质上不含有b2o3、f、zno、bao、sro、zro2的玻璃组成。该玻璃组成通过本申请人而被公开于国际公开2006/068255号中。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实质上不含有”是指,例如除了由工业用原料而不可避免地被混入的情况以外,不主动使其包含。具体而言,是指b2o3、f、zno、bao、sro及zro2各自的含有率低于0.1质量%(优选低于0.05质量%,更优选低于0.03质量%)。

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可以由相同的玻璃组成的玻璃形成,也可以由彼此不同的玻璃组成的玻璃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中使用的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可以从市售的片状玻璃基材中适当地选择满足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所要求的平均厚度或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的片状玻璃基材,也可以通过例如日本特公昭41-17148号公报及日本特公昭45-3541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所谓的吹制法、日本特开昭59-21533号公报及日本特表平2-50366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所谓的旋转法来制作。

在吹制法中,可以使用图1中所示的玻璃制造装置。该玻璃制造装置具备耐火窑槽12、吹制喷嘴15及按压辊17。在耐火窑槽12(熔解槽)中熔融了的玻璃坯料11通过被送入吹制喷嘴15的气体而膨胀成气球状,成为中空状玻璃膜16。将中空状玻璃膜16通过按压辊17进行粉碎,得到片状玻璃基材1。通过调节中空状玻璃膜16的拉伸速度、从吹制喷嘴15送入的气体的流量等,从而能够控制片状玻璃基材1的厚度。

在旋转法中,可以使用图2中所示的玻璃制造装置。该玻璃制造装置具备旋转杯22、1组环状板23及环状旋流器型捕集机24。熔融玻璃坯料11流入旋转杯22中,通过离心力而从旋转杯22的上缘部以放射状流出,并穿过环状板23之间而被空气流抽吸,从而被导入至环状旋流器型捕集机24中。在通过环状板23的期间,玻璃以薄膜的形式发生冷却及固化,进而被破碎成微小片,由此得到片状玻璃基材1。通过调节环状板23的间隔、空气流的速度等,从而能够控制片状玻璃基材1的厚度。

相对于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中的至少任一者,也可以通过包含结合剂成分的表面处理剂来实施表面处理。即,若换而言之,则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中的至少任一片状玻璃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被包含结合剂成分的被覆膜而被覆。

被覆膜中所包含的结合剂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地使用片状玻璃基材的表面处理中所使用的公知的结合剂成分。例如,作为有机系的结合剂成分,可列举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淀粉、羧甲基淀粉、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酚树脂、醋酸乙烯酯及聚氨酯树脂等。另外,作为无机系的结合剂成分,可例示出水玻璃、胶体二氧化硅及胶体氧化铝等。

被覆膜也可以进一步包含用于提高玻璃表面与基质树脂的亲和性的偶联剂成分。作为偶联剂成分,适合使用硅烷偶联剂,也可以使用钛系偶联剂、铝系偶联剂及氧化锆系偶联剂等。另外,偶联剂也可以将多种组合使用。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例示出例如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被覆膜也可以根据需要包含结合剂成分及偶联剂成分以外的其它成分、例如交联剂等。

形成被覆膜的方法、即片状玻璃基材的表面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表面处理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将预先利用乳化剂等使作为结合剂成分的树脂等均匀分散到水中而得到的物质与使偶联剂成分水解而得到的物质混合;或者在常温大气压下将作为结合剂成分的树脂及偶联剂成分等适宜添加到有机溶剂中并搅拌至变得均匀。通过将所得到的表面处理剂添加到例如片状玻璃基材中进行搅拌并使其干燥,由此能够形成将片状玻璃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覆的被覆膜。表面处理剂的添加、搅拌及干燥的具体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在以下说明其例子。

例如,在旋转圆盘混合机、混合容器内具备旋转式刀片的亨舍尔混合器等混合机中,在使片状玻璃基材流动的同时利用喷雾器等添加规定量的表面处理剂,并进行混合搅拌。接着,在混合机中一边搅拌一边使片状玻璃基材干燥;或者从混合机中取出片状玻璃基材并使其干燥。通过该方法,能够在片状玻璃基材的表面形成被覆膜。

另外,作为另一例子,即使使用如日本特开平2-124732号公报中记载那样的转动造粒方式,也能够在片状玻璃基材的表面形成被覆膜。即,通过向具备搅拌叶片的水平振动型造粒机内投入片状玻璃基材,对其喷雾表面处理剂并进行造粒,从而也能够在片状玻璃基材的表面形成被覆膜。

除了上述以外,通过应用一般被称为搅拌造粒法、流动层造粒法、喷射造粒法及旋转造粒法的公知的方法,也能够在片状玻璃基材的表面形成被覆膜。

干燥工序例如通过将片状玻璃基材加热至表面处理剂中使用的溶剂的沸点以上的温度,使其干燥至溶剂挥发为止来进行。

片状玻璃中的被覆膜的含有比例可以通过例如调整所添加或喷雾的表面处理剂中的固体成分的浓度来控制。

在对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实施上述的表面处理的情况下,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混合可以在表面处理前,也可以在表面处理后。即,可以在将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混合后,在该混合后的片状基材中添加表面处理剂并搅拌,之后使其干燥,也可以将预先分别经表面处理的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混合。但是,在将预先分别经表面处理的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混合的情况下,例如在表面处理时还进行了用于制成颗粒的处理的情况下,由于片状玻璃基材分别成为颗粒状态,所以根据输送中、使用条件等而有可能由颗粒的粒径的不同而产生偏颇。因此,表面处理优选在将第1片状玻璃与第2片状玻璃混合后进行。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包含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和基质树脂。

作为基质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丁烯、聚丙烯及聚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热塑性聚酯树脂等聚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或它们的共聚物、聚苯硫醚、聚苯醚、聚醚醚酮、以及液晶聚合物(i型、ii型及iii型)等,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酚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硅树脂等。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特别是在将热塑性树脂作为基质树脂来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于树脂成形品的较高的增强效果,特别是在使用了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更高的增强效果。

树脂组合物中的片状玻璃的含有率优选为5~70质量%。通过设定为5质量%以上,能够充分地发挥出片状玻璃的作为增强材料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设定为70质量%以下,能够使片状玻璃在树脂组合物中均匀地分散。为了将成形收缩率进一步抑制得较低,更优选将片状玻璃的含有率设定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组合物可以根据其用途而含有玻璃纤维等片状玻璃以外的增强材料。例如,在电器/电子设备部件的用途中要求非常高的强度,因此,可以混合与片状玻璃等量程度的玻璃纤维。

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而制作的树脂成形品通过包含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玻璃而能够实现较高的抗拉强度及弯曲强度等优异的强度特性与优异的耐冲击特性这两者。

实施例

以下,对于本发明而使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片状玻璃)

首先,作为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准备以下的两种片状玻璃基材。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示的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平均厚度为从各片状玻璃基材中抽选100片,对于这100片的片状玻璃基材,使用sem来测定厚度,求出其平均值而得到的值。另外,以下所示的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厚度分布(个数基准)中的最大频度的厚度d1及d2是从各片状玻璃基材中抽选300片,对于这300片的片状玻璃基材,使用干涉相位差显微镜来测定厚度,由该厚度分布(个数基准)求出最大频度的厚度而得到的值。

第1片状玻璃基材: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microglasfineflake(注册商标)meg160fy”(e玻璃、平均厚度为0.7μm、厚度d1为0.7μm±25%、平均粒径为160μm)

第2片状玻璃基材: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microglas(注册商标)glasflake(注册商标)ref-160”(e玻璃、平均厚度为5μm、厚度d2为5μm±25%、平均粒径为160μm)

将第1片状玻璃基材与第2片状玻璃基材以以下的质量比均匀地混合。

第1片状玻璃基材:第2片状玻璃基材=25.8:4.2

接着,将所得到的片状玻璃基材的混合物5kg投入亨舍尔混合器中,一边将包含结合剂成分和偶联剂成分的表面处理剂利用喷雾器添加到混合器内,一边进行15分钟混合及搅拌。这里所使用的表面处理剂是将作为硅烷偶联剂的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chissocorporation制、sila-aces330)、作为结合剂成分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乳液以实际固体成分换算计以10:90(质量比)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到的物质。

之后,从混合器中取出片状玻璃(未干燥),并利用干燥机在125℃下进行8小时干燥,得到实施例1的片状玻璃。

通过强热减量法考查了所得到的片状玻璃中的被覆膜(表面处理剂的固体成分)的附着率。具体而言,将适量的片状玻璃在110℃下干燥后,在625℃的气氛下加热而将结合剂从片状玻璃的表面除去。由加热前的片状玻璃的质量与加热后的片状玻璃的质量之差来算出片状玻璃中的被覆膜的附着率。将结果示于表1中。

(树脂成形品)

将实施例1的片状玻璃与聚碳酸酯(mitsubishiengineering-plasticscorporation制、iupilons3000f)利用挤出成型机(technovelcorporation制、kzw15-30mg、成形温度:约270~280℃)进行混炼,得到包含作为基质树脂的聚碳酸酯和作为增强用的填充材料的片状玻璃的树脂组合物。将该树脂组合物利用注塑成型机(nisseiplasticindustrialco.,ltd.制、hm7)成形,得到树脂成形品。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中的片状玻璃的含有率为30质量%。

另外,考查了树脂成形品的特性。最大抗拉强度按照jisk7113来测定。最大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按照jisk7171来测定。艾氏冲击强度按照jisk7111-1来测定。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2~8]

(片状玻璃)

作为第1片状玻璃基材及第2片状玻璃基材,准备以下这2种片状玻璃基材(经表面处理的玻璃基材)。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示的2种片状玻璃的平均厚度是在表面处理前所测定的厚度。

第1片状玻璃基材: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microglasfineflake(注册商标)meg160fy-m01”(e玻璃、平均厚度为0.7μm、平均粒径为160μm、被覆膜(表面处理剂的固体成分(结合剂成分:(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附着率为0.7质量%)

第2片状玻璃基材: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microglas(注册商标)fleka(注册商标)refg-301”(e玻璃、平均厚度为5μm、平均粒径为160μm、被覆膜(表面处理剂的固体成分(结合剂成分:(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附着率为0.6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中使用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meg160fy-m01及refg-301的结合剂成分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相同的环氧树脂。

将第1片状玻璃基材与第2片状玻璃基材以表1中所示的质量比均匀地混合,得到各实施例的片状玻璃。

(树脂成形品)

对于所得到的实施例2~8的片状玻璃,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树脂成形品,测定它们的各种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1]

仅使用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的“microglasfineflake(注册商标)meg160fy-m01”(e玻璃、平均厚度为0.7μm、平均粒径为160μm、被覆膜(表面处理剂的固体成分(结合剂成分: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附着率为0.7质量%)这1种作为片状玻璃。除了使用该1种片状玻璃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树脂成形品,测定其各种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2]

仅使用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的“microglas(注册商标)fleka(注册商标)refg-301”(e玻璃、平均厚度为5μm、平均粒径为160μm、被覆膜(表面处理剂的固体成分(结合剂成分: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附着率0.6质量%)这1种作为片状玻璃。除了使用该1种片状玻璃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树脂成形品,测定其各种特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比较例1的树脂成形品仅包含对平均厚度为0.7μm的片状玻璃基材实施了表面处理而得到的玻璃基材作为片状玻璃。比较例1的树脂成形品虽然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高且强度特性优异,但是艾氏冲击强度低,耐冲击特性变差。另外,比较例2的树脂成形品仅包含对平均厚度为5μm的片状玻璃基材实施了表面处理而得到的玻璃基材作为片状玻璃。比较例2的树脂成形品虽然艾氏冲击强度高且耐冲击特性优异,但是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变低,强度特性变差。相对于这些比较例,包含平均厚度不同的2种片状玻璃基材的实施例1~8的树脂成形品实现了高于比较例1的树脂成形品的艾氏冲击强度和高于比较例2的树脂成形品的强度,具有优异的强度特性和优异的耐冲击特性这两者。

[实施例9]

将表面处理剂的结合剂成分变更为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pe-gma),将片状玻璃中的被覆膜的附着率设定为0.6质量%,进一步将第1片状玻璃基材与第2片状玻璃基材的质量比如表2中所示的那样变更,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树脂成形品,测定其各种特性。将结果示于表2中。

[比较例3]

除了仅使用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的“glasflake(注册商标)meg160fy”(e玻璃、平均厚度为0.7μm、平均粒径为160μm)这1种作为片状玻璃这一点以外,通过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作树脂成形品,测定其各种特性。将结果示于表2中。

[表2]

※1:有缺口※2:无缺口

比较例3的树脂成形品仅包含对平均厚度0.7μm的片状玻璃基材实施了表面处理而得到的玻璃基材作为片状玻璃。比较例3的树脂成形品虽然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高且强度特性优异,但是艾氏冲击强度低,耐冲击特性变差。与此相对,对于在比较例3中使用的片状玻璃中进一步添加了对平均厚度为5μm的片状玻璃基材实施了表面处理而得到的玻璃基材的实施例9的树脂成形品而言,虽然比比较例3的树脂成形品的强度稍差,但是维持了优异的强度特性并且耐冲击特性得到了提高。像这样,包含平均厚度不同的2种片状玻璃基材的实施例9的树脂成形品具有优异的强度特性和优异的耐冲击特性这两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片状玻璃具有优异的强度特性和优异的耐冲击特性这两者,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包含本发明的片状玻璃的树脂组合物适合在汽车的领域以及电气及电子部件的领域等中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