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卧式炭化转炉及其炭化燃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599发布日期:2018-10-09 22:18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为炭化转炉及其炭化燃烧工艺,特别涉及自动卧式炭化转炉及其炭化燃烧工艺,属于炭化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竹炭是在无氧或限制供氧的高温条件下经过干燥、预炭化、炭化等过程热分解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它具有特殊的吸附能力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窑炉的构型是竹炭生产效率和竹炭品质的决定因素。我国是竹炭的生产大国,土窑是我国烧制竹炭的主要生产方式。一般而言,每窑能容纳4000-5000千克竹材,可出炭600-900千克。每窑烧制时间一般为18-23天,一年可成产竹炭10-15次。

土窑法制备竹炭,产量低、生产周期长,若空气量进入过大,产率会低于20%;竹炭成产各竹炭成产各阶段的温度和炭化速度通过操作者“眼观鼻嗅”来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此外,土窑法的热能利用率较低,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煤等燃料来保持窑内的温度,一方面增大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小号的燃料会产生很多污染气体和废物,不复合现在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竹炭成产效率低、有污染物排放、制备的竹炭产品质量低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自动卧式炭化转炉及其炭化燃烧工艺,可以达到竹材连续炭化,烟气余热利用、炭化周期短、维护简单方便的带有烟气余热利用功能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自动卧式炭化转炉,包括炭化炉、物料输送机构、燃烧机构和炭化产品输出机构,所述炭化炉顶部设置有放空管,所述物料输送机构设置在炭化炉右方,所述物料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支架、主动带轮、从动带轮、若干托轮、输送带、输送电机和料斗;所述输送支架自右向左斜向上设置,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分设在输送支架前端和末端,若干托轮设在输送支架上,所述输送带绕设在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若干托轮上,所述输送电机设置在主动带轮一侧,所述料斗设置在从动带轮下方;

所述炭化炉包括烘干炉窖、绞龙带a、烘干转炉、烘干转炉端盖、阀门a、物料罐a、阀门b、物料罐b、绞龙带b、煤气提纯机构、燃气管道、炭化炉窖、炭化转炉、炭化转炉端盖、阀门c、物料罐c、阀门d和若干个阀门e;所述烘干炉窖与水平方向成1-5度、由右向左下倾斜;所述炭化炉窖与水平方向成1-5度、由左向右下倾斜,横向设置在烘干炉窖正下方;

烘干转炉的中部穿设在烘干炉窖内,烘干转炉的右部自烘干转炉的右端向右侧伸出;所述绞龙带a设置在料斗下方,绞龙带a一端穿过炭化转炉端盖、与烘干转炉连通;在烘干转炉的左边、烘干炉窖的左侧设置有左支撑轴承a,在烘干转炉的右边、烘干炉窖的右侧自左至右设置有右支撑轴承a和转动齿轮a;烘干转炉穿设在转动齿轮a内,转动齿轮a与烘干转炉固定连接,转动齿轮a下方设置有驱动齿轮a,所述驱动齿轮a与驱动电机b转动连接;所述烘干炉窖与烘干转炉之间形成夹层a,所述夹层a供烟气流通用;

所述炭化炉窖包括炭化炉窖a、炭化炉窖b和炭化炉窖c,炭化炉窖a、炭化炉窖b和炭化炉窖c自左至右顺次设置,炭化炉窖a顶部设置有煤气出口;所述炭化转炉穿设在炭化炉窖a、炭化炉窖b和炭化炉窖c内,炭化转炉的长度小于炭化炉窖的总长度,炭化转炉左端在炭化炉窖a左端内,炭化转炉右端在炭化炉窖c右端内;

在炭化炉窖a和炭化炉窖b之间、自左至右设置有转动齿轮b和左支撑轴承b,在炭化炉窖b和炭化炉窖c之间设置有右支撑轴承b;所右述转动齿轮b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b;炭化转炉穿设在转动齿轮b内,转动齿轮b与炭化转炉固定连接,转动齿轮b与驱动电机b转动连接;所述炭化炉窖与炭化转炉之间形成夹层b,所述夹层b供烟气流通用;

所述烘干炉窖和炭化炉窖的截面均呈拱形门状,均包括上部的拱形门状炉壁和底部的平面炉壁,所述底部的平面炉壁的厚度大于上部的拱形门状炉壁的厚度;炭化炉窖的拱形门状炉壁下部两侧各设置有若干燃气孔;

所述烘干转炉端盖、阀门a、物料罐a、阀门b、物料罐b、绞龙带b在烘干转炉左方、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烘干转炉端盖右端与烘干转炉密封连接,烘干转炉端盖下端与阀门a连接;所述物料罐a上端与阀门a连接,物料罐a下端与阀门b连接;所述物料罐b上端与阀门b连接,物料罐b下端与绞龙带b左部相连,绞龙带b右部穿过炭化炉窖a左壁、与炭化转炉左端相通连;

所述炭化转炉端盖、阀门c、物料罐c和阀门d在炭化转炉右方、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炭化转炉端盖左端与炭化转炉密封连接,炭化转炉端盖下端与阀门c连接;所述物料罐c上端与阀门c连接,物料罐c下端与阀门d连接;阀门d与炭化产品输出机构连接;

所述煤气提纯机构包括除尘装置、风冷装置、水冷装置、电捕焦油器、风机和捕滴器,所述除尘装置、风冷装置、水冷装置、电捕焦油器、风机和捕滴器顺次设置、并顺次连接,炭化炉窖a顶部的煤气出口与除尘装置以管道连接;

绞龙带b右端伸入炭化炉窖a左端和炭化转炉左端,绞龙带b与炭化炉窖a左端密封连接,绞龙带b与炭化转炉左端为插接连接、不密封;炭化转炉运转时,炭化转炉内产生的煤气、能从炭化转炉到炭化炉窖a与烘干转炉之间的夹层b,再到煤气出口,并继续流向除尘装置;

所述燃气管道包括液化气管道、煤气管道和二次风管道;所述燃烧机构包括若干设置在炭化炉窖的拱形门状炉壁下部两侧的燃烧器,燃烧器与燃气孔的数目相等,一个燃烧器与一个燃气孔对应连接;液化气管道一端和煤气管道一端同时与燃烧器连接;

所述烘干炉窖底部设置有2个以上壁孔a,所述炭化炉窖上部设置有2个以上壁孔b,壁孔a与壁孔b上、下对应;所述阀门e设置在壁孔a与壁孔b之间,壁孔a和壁孔b通过阀门e相通连;夹层b通过壁孔b、阀门e和壁孔a与夹层a相通连;

当炭化炉夹层b内的热气到达温度450-550°后,向上通过阀门e,到达烘干炉夹层a,温度控制在250-300度;炭化转炉端盖上端设置有热气排放口,多余热气自热气排放口排出,到冷却塔,产生竹醋液。

所述烘干炉窖与水平方向成2度,所述炭化炉窖与水平方向成2度。

所述烘干转炉和炭化转炉的长度和直径均相等,烘干转炉和炭化转炉的长度均为9m,烘干转炉和炭化转炉的直径均为1.6m。

所述炭化炉窖的拱形门状炉壁下部两侧各设置有11个燃气孔和11个燃烧器,11个燃气孔和11个燃烧器对应设置、分别连接。

所述绞龙带a、绞龙带b一端均设置有驱动电机a。

所述液化气管道包括液化气源、液化气主管、三通a、2根液化气分管、若干液化气支管和若干液化气阀门;所述液化气源与液化气主管连接,液化气主管通过三通a与2根液化气分管连接,2根液化气分管分设在炉窖两侧,互为并联关系;若干液化气支管分设在炉窖两侧,液化气支管一端与液化气分管连接,液化气支管另一端与燃烧器连接;若干液化气阀门分设在若干液化气支管上;

所述煤气管道包括加压风机、煤气主管、三通b、2根煤气分管、若干煤气支管和若干煤气阀门;所述加压风机与煤气主管连接,煤气主管通过三通b与2根煤气分管连接,2根煤气分管分设在炉窖两侧,互为并联关系;若干煤气支管分设在炉窖两侧,煤气支管一端与煤气分管连接,煤气支管另一端与燃烧器连接;若干煤气阀门分设在若干煤气支管上;

所述二次风管道包括高压风机、二次风主管、三通c、2根二次风分管、若干二次风支管和若干二次风阀门;所述高压风机与二次风主管连接,二次风主管通过三通c与2根二次风分管连接,2根二次风分管分设在炉窖两侧,互为并联关系;若干二次风支管分设在炉窖两侧,二次风支管一端与二次风分管连接,二次风支管另一端与燃烧器连接;若干二次风阀门分设在若干二次风支管上。

所述液化气管道包括22个液化气支管和22个液化气阀门,22个液化气支管分设在炉窖两侧,22个液化气阀门分设在22个液化气支管上;

所述煤气管道包括22个煤气支管和22个煤气阀门,22个煤气支管分设在炉窖两侧,22个煤气阀门分设在22个液化气支管上;

所述二次风管道包括22个二次风支管和22个二次风阀门,22个二次风支管分设在炉窖两侧,22个二次风阀门分设在22个二次风支管上;

所述燃烧器包括燃气管和燃烧管,所述燃气管为通孔管,燃气管一端为燃气入口,另一端为燃气出口;燃气管直径小于燃烧管直径,燃烧管靠燃气入口一端底部设置有底孔,燃气管套接在燃烧管中、与燃烧管的底孔密封连接;燃烧管靠燃气出口一端为烧嘴,所述烧嘴为通孔;燃烧管一侧设置有二次风道口;

所述燃气入口后端设置有三通d,所述三通d一端通过球阀b与煤气支管相通,三通d另一端通过异径三通与球阀a连接,球阀a与液化气支管连接;二次风道口通过球阀c与二次风支管连接。

所述烘干炉窖底部设置有4个壁孔a,所述炭化炉窖底部设置有4个壁孔b;还包括4个阀门e,4个阀门e分别设置在4个壁孔a与4个壁孔b之间。

所述炭化产品输出机构设置在炭化炉下方,炭化产品输出机构包括绞龙带c和绞龙带d,所述绞龙带c和绞龙带d自右向左顺次设置,绞龙带c一端与阀门d连接、另一端与绞龙带d一端连接,绞龙带d另一端为物料输出端。绞龙带c和绞龙带d一端均设置有驱动电机a。

自动卧式炭化转炉的炭化燃烧工艺:

(1)先把液化气管道(图中未显示)打开,22个燃烧器最开始先与液化气管道连通,通过烧嘴、以液化气燃烧进行加热;

(2)当温度450-550度、炭化炉内部产生大量煤气,煤气输出通过除尘装置、风冷装置、水冷装置、电捕焦油器、风机、捕滴器变为纯净煤气,输入到烧嘴,此时关闭液化气管道,打开煤气管道,通过烧嘴、使用煤气燃烧进行加热;

(3)二次风阀门c一直打开状态,二次风管与燃烧器的二次风道口相通,燃烧器燃烧时,二次风起助燃作用。

(4)同时炭化炉夹层b内的热气到达温度450-550度后,向上通过4个阀门e,到达烘干炉夹层a,温度控制在250-300度,废气从放空管排出;多余热气排出到冷却塔,产生竹醋液;

工作过程:

(1)输送电机启动,物料通过输送带进入料斗;

(2)物料通过料斗,经过绞龙带a、烘干转炉端盖进入烘干转炉,阀门1打开状态、阀门2关闭状态;

(3)温度到达250-300度后,阀门1关闭、阀门2打开、物料通过物料罐1、阀门2、物料罐2,到绞龙带b,进入炭化转炉;

(4)炭化1小时,阀门3打开状态、阀门4关闭状态;

(5)温度到达450-550度,阀门3关闭、阀门4打开,物料通过物料罐3、阀门4,到绞龙带c和绞龙带d,由绞龙带d输出;

(6)废气从放空管排出;多余热气自热气排放口排出,到冷却塔,产生竹醋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窑炉的烟气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整体上大大缩短了竹炭生产周期,提高竹炭生产量。将多个燃烧器通过燃气管道连接在一起,充分利用烟气的余热对另外的烘干转炉进行预热,两组烧制组交替工作,省去了预热工序加热所需要的燃料,节能降耗效果好;优选方案通过设定特别的工艺,使竹材蒸馏过程中最大限度的生成可燃性气体,用于后续的加热,同时避免了溜出物的后处理,只需要在装置开工时使用少量的燃料加热到蒸馏工序产出可燃性气体后,即可通过自身所产生的燃气维持整个烧制流程的进行,不再需要使用外界的燃料,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图1的c部放大图;

图6是:图2的d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主视图(主体部分);

图8是:炭化炉窖和炭化转炉组合主视图(无放空管);

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图10是:液化气管道、煤气管道和二次风管道连接图;

图11是:燃烧器结构图;

图12是:液化气管道、煤气管道和二次风管道与燃烧器连接图。

附图标记说明:炭化炉1、烘干炉窖101、绞龙带a102、烘干转炉103、烘干转炉端盖104、阀门a105、物料罐a106、阀门b107、物料罐b108、绞龙带b109、煤气提纯机构1010、除尘装置10101、风冷装置10102、水冷装置10103、电捕焦油器10104、风机10105、捕滴器10106、热气排放口1011、炭化炉窖1012、炭化炉窖a10121、炭化炉窖b10122、炭化炉窖c10123、炭化转炉1013、炭化转炉端盖1014、阀门c1015、物料罐c1016、阀门d1017、阀门e1018、支撑轴承a1019、转动齿轮a1020、驱动齿轮a1021、驱动电机b1022、夹层a1023、转动齿轮b1024、支撑轴承b1025、夹层b1026、壁孔a1027、壁孔b1028、物料输送机构2、输送支架201、主动带轮202、从动带轮203、托轮204、输送带205、输送电机206、料斗207、燃烧机构3、炭化产品输出机构4、绞龙带c401、绞龙带d402、放空管5、拱形门状炉壁6、平面炉壁7、燃气孔8、煤气出口9、驱动电机a10、燃烧器11、燃气管1101、燃烧管1102、燃气入口1103、燃气出口1104、烧嘴1105、二次风道口1106;液化气管道12、液化气源1201、液化气主管1202、三通a1203、液化气分管1204、液化气支管1205、液化气阀门1206;煤气管道13、加压风机1301、煤气主管1302、三通b1303、煤气分管1304、煤气支管1305、阀门b1306、二次风管道14、高压风机1401、二次风主管1402、三通c1403、二次风分管1404、二次风支管1405、二次风阀门c1406、三通d15、球阀b16、球阀a17、球阀c18、异径三通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至图12所示,自动卧式炭化转炉,包括炭化炉1、物料输送机构2、燃烧机构3和炭化产品输出机构4,所述炭化炉1顶部设置有放空管5,所述物料输送机构2设置在炭化炉1右方,所述物料输送机构2包括输送支架201、主动带轮202、从动带轮203、若干托轮204、输送带205、输送电机206和料斗207;所述输送支架201自右向左斜向上设置,所述主动带轮202和从动带轮203分设在输送支架201前端和末端,若干托轮204设在输送支架201上,所述输送带205绕设在主动带轮202、从动带轮203和若干托轮204上,所述输送电机206设置在主动带轮202一侧,所述料斗207设置在从动带轮203下方;

所述炭化炉1包括烘干炉窖101、绞龙带a102、烘干转炉103、烘干转炉端盖104、阀门a105、物料罐a106、阀门b107、物料罐b108、绞龙带b109、煤气提纯机构1010、燃气管道、炭化炉窖1012、炭化转炉1013、炭阿化转炉端盖1014、阀门c1015、物料罐c1016、阀门d1017和若干个阀门e1018;所述烘干炉窖101与水平方向成2度、由右向左下倾斜;所述炭化炉窖1012与水平方向成2度、由左向右下倾斜,横向设置在烘干炉窖101正下方;

烘干转炉103的中部穿设在烘干炉窖101内,烘干转炉103的右部自烘干转炉103的右端向右侧伸出;所述绞龙带a102设置在料斗207下方,绞龙带a102一端穿过炭化转炉端盖1014、与烘干转炉103连通;在烘干转炉103的左边、烘干炉窖101的左侧设置有左支撑轴承a1019,在烘干转炉103的右边、烘干炉窖101的右侧自左至右设置有右支撑轴承a1019和转动齿轮a1020;烘干转炉103穿设在转动齿轮a1020内,转动齿轮a1020与烘干转炉103固定连接,转动齿轮a1020下方设置有驱动齿轮a1021,所述驱动齿轮a1021与驱动电机b1022(型号yct180-4a-4kw)转动连接;所述烘干炉窖101与烘干转炉103之间形成夹层a1023,所述夹层a1023供烟气流通用;

所述炭化炉窖1012包括炭化炉窖a10121、炭化炉窖b10122和炭化炉窖c10123,炭化炉窖a10121、炭化炉窖b10122和炭化炉窖c10123自左至右顺次设置,炭化炉窖a10121顶部设置有煤气出口9;所述炭化转炉1013穿设在炭化炉窖a10121、炭化炉窖b10122和炭化炉窖c10123内,炭化转炉1013的长度小于炭化炉窖1012的总长度,炭化转炉1013左端在炭化炉窖a10121左端内,炭化转炉1013右端在炭化炉窖c10123右端内;

在炭化炉窖a10121和炭化炉窖b10122之间、自左至右设置有转动齿轮b1024和左支撑轴承b1025,在炭化炉窖b10122和炭化炉窖c10123之间设置有右支撑轴承b1025;所右述转动齿轮b1024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b1022;炭化转炉1013穿设在转动齿轮b1024内,转动齿轮b1024与炭化转炉1013固定连接,转动齿轮b1024与驱动电机b1022转动连接;所述炭化炉窖1012与炭化转炉1013之间形成夹层b1026,所述夹层b1026供烟气流通用;

所述烘干炉窖101和炭化炉窖1012的截面均呈拱形门状,均包括上部的拱形门状炉壁6和底部的平面炉壁7,所述底部的平面炉壁7的厚度大于上部的拱形门状炉壁6的厚度;炭化炉窖1012的拱形门状炉壁6下部两侧各设置有11个燃气孔8;

所述烘干转炉端盖104、阀门a105、物料罐a106、阀门b107、物料罐b108、绞龙带b109在烘干转炉103左方、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烘干转炉端盖104右端与烘干转炉103密封连接,烘干转炉端盖104下端与阀门a105连接;所述物料罐a106上端与阀门a105连接,物料罐a106下端与阀门b107连接;所述物料罐b108上端与阀门b107连接,物料罐b108下端与绞龙带b109左部相连,绞龙带b109右部穿过炭化炉窖a10121左壁、与炭化转炉1013左端相通连;

所述炭化转炉端盖1014、阀门c1015、物料罐c1016和阀门d1017在炭化转炉1013右方、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炭化转炉端盖1014左端与炭化转炉1013密封连接,炭化转炉端盖1014下端与阀门c1015连接;所述物料罐c1016上端与阀门c1015连接,物料罐c1016下端与阀门d1017连接;阀门d1017与炭化产品输出机构4连接;

所述煤气提纯机构1010包括除尘装置10101、风冷装置10102(型号g-3000/n)、水冷装置10103(型号g-φ1200-3000/n)、电捕焦油器10104(型号g-φ1600-3000/n)、风机10105和捕滴器10106(型号g-φ2000-4500/n),所述除尘装置10101、风冷装置10102、水冷装置10103、电捕焦油器10104、风机10105和捕滴器10106顺次设置、并顺次连接,炭化炉窖a10121顶部的煤气出口9与除尘装置10101以管道连接;

绞龙带b109右端伸入炭化炉窖a10121左端和炭化转炉1013左端,绞龙带b109与炭化炉窖a10121左端密封连接,绞龙带b109与炭化转炉1013左端为插接连接、不密封;炭化转炉1013运转时,炭化转炉1013内产生的煤气、能从炭化转炉1013到炭化炉窖a10121与烘干转炉103之间的夹层b1026,再到煤气出口9,并继续流向除尘装置10101;

所述燃气管道包括液化气管道12、煤气管道13和二次风管道14;所述燃烧机构3包括22个设置在炭化炉窖1012的拱形门状炉壁6下部两侧的燃烧器11,燃烧器11与燃气孔8的数目相等,一个燃烧器11与一个燃气孔8对应连接;液化气管道12一端和煤气管道13一端同时与燃烧器11连接;

所述烘干炉窖101底部设置有4个壁孔a1027,所述炭化炉窖1012上部设置有4个壁孔b1028,壁孔a1027与壁孔b1028上、下对应;所述阀门e1018设置在壁孔a1027与壁孔b1028之间,壁孔a1027和壁孔b1028通过阀门e1018相通连;夹层b1026通过壁孔b1028、阀门e1018和壁孔a1027与夹层a1023相通连;

当炭化炉1夹层b1026内的热气到达温度450-550°后,向上通过阀门e1018,到达烘干炉夹层a1023,温度控制在250-300度;炭化转炉端盖1014上端设置有热气排放口1011,多余热气自热气排放口1011排出,到冷却塔(图中未显示),产生竹醋液。

所述烘干转炉103和炭化转炉1013的长度和直径均相等,烘干转炉103和炭化转炉1013的长度均为9m,烘干转炉103和炭化转炉1013的直径均为1.6m。

所述绞龙带a102、绞龙带b109一端均设置有驱动电机a10(型号yct160-4b-3kw)。

所述液化气管道12包括液化气源1201、液化气主管1202、三通a1203、2根液化气分管1204、22根液化气支管1205和22个液化气阀门1206;所述液化气源1201与液化气主管1202连接,液化气主管1202通过三通a1203与2根液化气分管1204连接,2根液化气分管1204分设在炉窖两侧,互为并联关系;22根液化气支管1205分设在炉窖两侧,液化气支管1205一端与液化气分管1204连接,液化气支管1205另一端与燃烧器1连接;22个液化气阀门1206分设在22根液化气支管1205上;

所述煤气管道13包括加压风机1301、煤气主管1302、三通b1303、2根煤气分管1304、22根煤气支管1305和22个阀门b1306;所述加压风机1301与煤气主管1302连接,煤气主管1302通过三通b1303与2根煤气分管1304连接,2根煤气分管1304分设在炉窖两侧,互为并联关系;22根煤气支管1305分设在炉窖两侧,煤气支管1305一端与煤气分管1304连接,煤气支管1305另一端与燃烧器1连接;22个阀门b1306分设在22根煤气支管1305上;

所述二次风管道14包括高压风机1401、二次风主管1402、三通c1403、2根二次风分管1404、22根二次风支管1405和22个二次风阀门c1406;所述高压风机1401与二次风主管1402连接,二次风主管1402通过三通c1403与2根二次风分管1404连接,2根二次风分管1404分设在炉窖两侧,互为并联关系;22根二次风支管1405分设在炉窖两侧,二次风支管1405一端与二次风分管1404连接,二次风支管1405另一端与燃烧器1连接;22个二次风阀门c1406分设在22根二次风支管1405上。

所述三通a1203的型号为三通dn15,所述三通b1303和三通c1403的型号为三通dn40,所述液化气阀门1206的型号为阀门dn15,所述阀门b1306和二次风阀门c1406的型号为阀门dn40。所述燃气管道为紫铜管道。

所述燃烧器11包括燃气管1101和燃烧管1102,所述燃气管1101为通孔管,燃气管1101一端为燃气入口1103,另一端为燃气出口1104;燃气管1101直径小于燃烧管1102直径,燃烧管1102靠燃气入口1103一端底部设置有底孔,燃气管1101套接在燃烧管1102中、与燃烧管1102的底孔密封连接;燃烧管1102靠燃气出口1104一端为烧嘴1105,所述烧嘴1105为通孔;燃烧管1102一侧设置有二次风道口1106。

所述燃气入口1103后端设置有三通d15,型号为三通dn40;所述三通d15一端通过球阀b16与煤气支管1305相通,三通d15另一端通过异径三通19与球阀a17连接,球阀a17与液化气支管1205连接;二次风道口1106通过球阀c18与二次风支管1405连接。

22个液化气阀门1206打开,22个阀门b1306关闭时,液化气管道2与22个燃烧器1相通,通过烧嘴1105、以液化气燃烧进行加热;22个阀门b1306打开,22个液化气阀门1206关闭时,煤气管道3与22个燃烧器1相通,通过烧嘴1105、以煤气燃烧进行加热;22个二次风阀门c1406打开,二次风管与22个燃烧器1的二次风道口1106相通,燃烧器1燃烧时,二次风起助燃作用。

所述炭化产品输出机构4设置在炭化炉1下方,炭化产品输出机构4包括绞龙带c401和绞龙带d402,所述绞龙带c401和绞龙带d402自右向左顺次设置,绞龙带c401一端与阀门d1017连接、另一端与绞龙带d402一端连接,绞龙带d402另一端为物料输出端。所述绞龙带c401和绞龙带d402一端均设置有驱动电机a10。

自动卧式炭化转炉的炭化燃烧工艺:

(1)先把液化气管道12打开,22个燃烧器11最开始先与液化气管道12连通,通过烧嘴1105、以液化气燃烧进行加热;

(2)当温度450-550度、炭化炉1内部产生大量煤气,煤气输出通过除尘装置10101、风冷装置10102、水冷装置10103、电捕焦油器10104、风机10105、捕滴器10106变为纯净煤气,输入到烧嘴1105,此时关闭液化气管道12,打开煤气管道13,通过烧嘴1105、使用煤气燃烧进行加热;

(3)二次风阀门c1406一直打开状态,二次风管与燃烧器1的二次风道口1106相通,燃烧器1燃烧时,二次风起助燃作用。

(4)同时炭化炉1夹层b1026内的热气到达温度450-550度后,向上通过4个阀门e1018,到达烘干炉夹层a1023,温度控制在250-300度,废气从放空管5排出;多余热气排出到冷却塔,产生竹醋液;

工作过程:

(1)输送电机206启动,物料通过输送带205进入料斗207;

(2)物料通过料斗207,经过绞龙带a102、烘干转炉端盖104进入烘干转炉103,阀门1打开状态、阀门2关闭状态;

(3)温度到达250-300度后,阀门1关闭、阀门2打开、物料通过物料罐1、阀门2、物料罐2,到绞龙带b109,进入炭化转炉1013;

(4)炭化1小时,阀门3打开状态、阀门4关闭状态;

(5)温度到达450-550度,阀门3关闭、阀门4打开,物料通过物料罐3、阀门4,到绞龙带c401和绞龙带d402,由绞龙带d402输出;

(6)废气从放空管5排出;多余热气自热气排放口1011排出,到冷却塔(图中未显示),产生竹醋液。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