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剩余极化的铁电薄膜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69869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PCZT2/IT0/玻璃上用磁控溅射ITO导电层,形成IT0/PCZT2/IT0/玻 璃结构,即包含高剩余极化的铁电薄膜的太阳能电池。
[0021] 实施例二 在玻璃上沉积ITO导电层,构成ITO导电玻璃,其透光率大于85%,表面电阻率为 90 Ω/ □左右,形成导电透明的导电ITO/玻璃;在ITO/玻璃上用sol-gel法沉积400nm厚 的Cr3+掺杂浓度为5%的PZT薄膜(高剩余极化的铁电薄膜),经过520°C空气下退火,形成 多晶Cr3+掺杂的PZT薄膜(PCZT5);接着,在PCZT5/IT0/玻璃上用磁控溅射ITO导电层2, 形成IT0/PCZT5/IT0/玻璃结构,即包含高剩余极化的铁电薄膜的太阳能电池。
[0022] 实施例三 在玻璃上沉积ITO导电层1,构成ITO导电玻璃,其透光率大于85%,表面电阻率为 90 Ω/ □左右,形成导电透明的导电ITO/玻璃;在ITO/玻璃上用sol-gel法沉积400nm厚 的Cr3+掺杂浓度为10%的PZT薄膜(高剩余极化的铁电薄膜),经过520°C空气下退火,形成 多晶Cr3+掺杂的PZT薄膜(PCZTlO);接着,在PCZT10/IT0/玻璃上用磁控溅射ITO导电层 2,形成IT0/PCZT10/IT0/玻璃结构,即包含高剩余极化的铁电薄膜的太阳能电池。
[0023] 对比例一 在玻璃上沉积ITO导电层1,构成透明的ITO导电玻璃(ΙΤ0/玻璃),其透光率大于85%, 表面电阻率为90 Ω / □左右;在ITO/玻璃上用sol-gel法沉积400nm厚的PZT薄膜(铁电 薄膜),经过520°C空气下退火,形成多晶的PZT薄膜(PCZTO);接着,在PCZT0/IT0/玻璃上 磁控溅射ITO导电层,形成IT0/PCZT0/IT0/玻璃结构,即包含高剩余极化的铁电薄膜的太 阳能电池。
[0024] 对比例二 在玻璃上沉积ITO导电层,构成ITO导电玻璃,其透光率大于85%,表面电阻率为 90 Ω/ □左右,形成导电透明的导电ITO/玻璃;在ITO/玻璃上用sol-gel法沉积400nm厚 的Cr3+掺杂浓度为0. 5%的PZT薄膜,经过520°C空气下退火,形成多晶Cr3+掺杂的PZT薄 膜(PCZT0. 5);接着,在PCZTO. 5/IT0/玻璃上用磁控溅射ITO导电层2,形成IT0/PCZT0. 5/ ITO/玻璃结构,即铁电薄膜太阳能电池。
[0025] 对比例三 在玻璃上沉积ITO导电层,构成ITO导电玻璃,其透光率大于85%,表面电阻率为 90 Ω/ □左右,形成导电透明的导电ITO/玻璃;在ITO/玻璃上用sol-gel法沉积400nm厚 的Cr3+掺杂浓度为1%的PZT薄膜(铁电薄膜),经过520 °C空气下退火,形成多晶Cr3+掺杂 的PZT薄膜(PCZT1);接着,在PCZT1/IT0/玻璃上用磁控溅射ITO导电层2,形成IT0/PCZT1/ ITO/玻璃结构,即包含高剩余极化的铁电薄膜的太阳能电池。
[0026] 附图1为上述铁电薄膜的XRD曲线图,可以看出上述PZT薄膜以及Cr3+掺杂PZT 薄膜为纯铁电相,没有明显杂相。
[0027] 根据XRD中的特征峰的位置,计算的PZT薄膜以及Cr3+掺杂PZT薄膜的晶格常数 和晶胞体积参数,见表2 ;可以看出实施例薄膜的晶胞体积比对比例薄膜的晶胞体积要小; 对比例三薄膜的晶格参数晶胞体积与PCZTO薄膜的晶胞体积几乎没有差别,说明PZT薄膜 中的Cr3+取代不同。
[0028] 表2薄膜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参数
附图2为局部放大的XRD图,与对比例薄膜相比,实施例薄膜的(200)和(002)特征峰 的之间的距离变小,说明随着Cr3+掺杂离子浓度的提高,PCZT薄膜有从四方相向立方相转 变的趋势。
[0029] 附图3为PZT薄膜以及Cr3+掺杂PZT薄膜的漏电流,实施例的PZT薄膜的漏电流 比对比例的薄膜的漏电流要小,说明本发明的产品中Cr3+作为施主离子,产生的电子中和 (或补偿)了氧空位,使得空间电荷减少;同时PCZTl薄膜、PCZT0. 5薄膜的漏电流比PCZTO 薄膜的漏电流要大很多,特别是掺杂1%的漏电流最大;说明对比例二、三中Cr3+作为受主 离子产生了多余的空穴,使得空间电荷增加。
[0030] 附图4为电池样品测试的电滞回线,表现为铁电材料典型的电滞回线;可以看出 对比例一样品的剩余极化为43. 8 μ C/cm2,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样品的剩余极化 为102.1以0/〇112、124.4 4 0/〇112、98.8 4 0/〇112;分别比对比例一中的样品提高了2.3倍、 2. 8倍、2. 2倍,主要是由于部分被空间电荷屏蔽的自发极化得到释放;同时可以看出对比 例二、对比例三样品的剩余极化为32. 8 yC/cm2、28. 6 yC/cm2,比对比例一中的样品要低, 主要是由于部分自发极化被空间电荷屏蔽,而且1%的掺杂结果较〇. 5%的掺杂更低,与现有 技术的认知一致。
[0031] 在AML 5光照射下,光从ITO导电层1 (玻璃这一侦U)入射,测试铁电薄膜太阳能 电池的光电流-电压曲线(见附图5),可以看出对比例一产品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分别为 0. 011mA/cm2和0. 13V,填充因子为0. 34,光伏发电效率为0. 004% ;实施例二产品短路电流 和开路电压分别为〇. 〇14mA/cm2和0. 38V,填充因子为0. 45,光伏发电效率为0. 024%,光电 转换效率比对比例一中的样品提高了 6倍。
[0032] 同样测试了其余产品的光电流-电压性能。实施例一产品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分别为〇. llmA/cm2和0. 32V,填充因子为0. 42,光伏发电效率为0. 015%,光电转换效率比 对比例一中的样品提高了 3. 8倍;实施例三产品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分别为0. 013mA/cm2 和0. 26V,填充因子为0. 40,光伏发电效率为0. 014%,光电转换效率比对比例一中的样品提 高了 3. 5倍。对比例二产品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分别为0. 009 mA/cm2和0. 10V,填充因子 为0. 32,光伏发电效率为0. 003% ;对比例三产品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分别为0. 01mA/cm2和 〇. 11V,填充因子为0. 28,光伏发电效率为0. 002%。
[0033] 由上可见,与对比例一相比,本发明的铁电薄膜具有较高的剩余极化,实施例二的 剩余极化提高了 2. 8倍,漏电流小很多,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效率提高了 6倍,克服 了现有技术认为Cr3+掺杂PZT薄膜会导致其剩余极化降低的技术偏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
【主权项】
1. 一种高剩余极化铁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剩余极化铁电薄膜为Cr3+掺杂PZT 薄膜;所述Cr3+掺杂PZT薄膜中,Cr3+的摩尔百分比为2%~1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剩余极化铁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Cr3+掺杂PZT薄膜的 厚度为400 nm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剩余极化铁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Cr3+掺杂PZT薄膜中, Cr3+的摩尔百分比为5%。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剩余极化铁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将醋酸铅、钛酸丁酯、错酸 丁酯、铬盐溶解在醋酸和乙二醇甲醚混合液中,形成溶胶;再经溶胶凝胶法甩膜制备得到 Cr3+掺杂PZT薄膜。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剩余极化铁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铬盐为硝酸铬或醋酸 铬。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剩余极化铁电薄膜,其特征在于:醋酸和乙二醇甲醚的体积 比为I : (1~4)。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剩余极化的铁电薄膜,为Cr3+掺杂PZT薄膜。本发明首次在PZT薄膜层引入摩尔百分比为2%~10%的Cr3+掺杂离子,构成了Cr3+掺杂PZT薄膜本;在较低的退火温度下,得到了具有较高剩余极化的铁电薄膜;相比普通的PZT/ITO结构的铁电薄膜,本发明的剩余极化提高了2-3倍,构成的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6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IPC分类】C04B35/491
【公开号】CN104987067
【申请号】CN201510288063
【发明人】郑分刚, 古寿林, 吴星波
【申请人】常熟苏大低碳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