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3683152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及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如式(I)或式(II)所示。其制备方法为:在无水条件下,式(IV)或式(V)所示的聚乙烯亚胺与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如式(I)或式(II)所示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所述硫脲结构的引入,使得所述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具有较低的电荷密度,从而降低了聚乙烯亚胺因高电荷密度所引起的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好。同时,所述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作为基因载体使用时,能够与基因物质通过非电荷吸引的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纳米颗粒结构略微松弛,该纳米颗粒能够进入细胞后更有效地将基因物质释放至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提高转染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共聚物领域,特别涉及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类从分子水平上治疗疾病逐渐成为可能。基因药物作为一种下一代药物的候选者,已经开始在肿瘤、组织工程及其他基因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其前景。为了实现高效的基因治疗,需要使用高效低毒性的基因载体。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病毒类基因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等),而病毒类载体在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已造成了患者死亡及法国“气泡婴儿”事件等不良后果。与之相比,人工合成的阳离子聚合物型基因载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无免疫源性、分子结构易于控制等优势,成为了该领域的一个热点。
[0003]在众多已经报道的聚阳离子载体中,聚乙烯亚胺(PEI)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具有高的电荷密度而赋予了其强的DNA复合能力及独特的“质子海绵效应”,帮助其实现高效的基因传递而倍受关注[参见 Boussif O, Zanta M.A, Behr J.P.et al.A Versatile Vectorfor Gene and Oligonucleotide Transfer into Cells in Culture and in Vivo -Polyethylenimine.PNAS, 1995;92:7297-7301]。但是均聚物PEI的高电荷密度也制约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其高的电荷密度能导致极大的细胞毒性,同时导致其与基因物质通过静电吸引所形成的纳米颗粒过于紧密,在进入细胞以后不能有效地将基因物质传递至细胞质及细胞核中,限制了其达到更好的基因转染效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为基因载体时具有较高的基因转染效率。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如式(I)或式(II)所示:
[0006]
【权利要求】
1.一种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如式(I)或式(II)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为Cl~ClO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l~ClO的环烷基或Cl~ClO的芳香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60000。
4.一种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无水条件下,式(IV)或式(V)所示的聚乙烯亚胺与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如式(I)或式(II)所示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I或式IV所示的聚乙烯亚胺中的氨基与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0:(0.01~10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时间为20~30小时。
8.—种权利要求1~2所述的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或权利要求4~7所述方法制备的硫脲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共`聚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
【文档编号】C08G73/04GK103554492SQ201310571280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田华雨, 李钰策, 陈学思, 林琳, 陈杰, 郭兆培, 焦自学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