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深层液态发酵生产樟芝菌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360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利用深层液态发酵技术生产真菌菌丝体的方法,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快速深层液态发酵生产樟芝菌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发酵可分为分批、补料分批、半连续、连续等多种模式。分批发酵的人力、物力消耗较大,每批发酵都需要进行装料、灭菌、接种、放料、清洗等操作,工序繁琐,发酵周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补料分批发酵虽可通过补料补充养分或前体的不足,但是由于有害代谢产物的不断积累,产物合成最终难免受到阻遏;连续发酵较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生产强度大大提高,但容易遭受杂菌的污染,菌种易退化,设备投资较大,且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半连续发酵过程中,通过放掉部分发酵液再补入新鲜培养基,不仅可以补充养分和前体,而且代谢有害物被稀释,从而有利于产物的继续合成。半连续发酵工艺的应用可以起到缓解产物抑制和避免代谢副产物积累的作用,改善了微生物的培养环境,有助于保持菌体活力的稳定,并且对于某些次级代谢产物,其最高的生产速率仅在某些瞬态条件下才能达到。采用半连续发酵工艺不仅可以使这种瞬态条件反复出现,而且还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因此半连续发酵工艺在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樟芝又名樟生薄孔菌,牛樟菇,牛樟芝,红樟芝,樟菇等,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薄孔菌属多年生蕈类,是中国台湾特有一种珍稀、尚未开发的名贵食、药用真菌。只生长在中国台湾山区海拔450~2000公尺间特有的牛樟树树干腐朽之心材内壁,或枯死倒伏之牛樟木材阴暗潮湿之表面,发现着实不易。樟芝作为中国台湾特有的菌种,自然环境中牛樟树是其唯一的寄主,一般真菌不能在其上生长。由于樟芝可造成牛樟树中心空洞腐朽,加上人对牛樟树乱砍乱伐,致使牛樟树数量相当稀少,目前已被列为一级保育树种。近百年来,牛樟树难得一见,而能够长出牛樟芝的牛樟树则更少,其结果导致野生樟芝资源严重短缺。因此樟芝十分珍贵,在港澳台被称为“神芝”,中国台湾民间则称樟芝为“森林中的红宝石”。樟芝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超氧歧化酶(SOD)腺苷、蛋白质(含免疫蛋白)、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磷、楮)、核酸、凝集素、氨基酸、胆固醇、木质素、血压稳定物质等。其具备的生理活性功能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过敏、抗高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压、降胆固醇、抗细菌、保护肝脏等。传统樟芝液态发酵工艺多为间隙性的分批发酵工艺,而分批发酵工艺的人力、物力消耗较大,每批发酵都需要进行装料、灭菌、接种、放料、清洗等操作,工序繁琐,非发酵周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而后续的分离工艺传统多用离心机进行分离,该方式因受制于离心机分离因子影响,分离过程中菌丝体遭到剪切力破坏,部分有效成分流失到滤液中导致产品质量和收率下降,分离所得滤液较浑浊,里面含有较多的碎菌丝,导致外排滤液COD偏高,该滤液若达到污水排放标准,需要经过复杂的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系统工作量太大,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樟芝菌粉生产的不足,从而设计了一种快速深层液态发酵生产樟芝菌粉的绿色新工艺,该工艺采用半连续发酵工艺既能减少了工艺环节,缩短了非发酵时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采用高效的陶瓷膜过滤,提高菌丝体的收率,减少进入滤液的菌丝体,降低滤液的COD,降低污水处理量;又不破坏细胞本身,保证胞内有效成分的全部回收。该发明不但能快速得到高品质的樟芝的菌丝体,又提高了分离过程中菌丝体的收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废水中COD,减轻了污水处理系统压力,增加了社会效益。本发明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快速深层液态发酵生产樟芝菌粉的方法,该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1)樟芝半连续发酵液制备::将樟芝种子液接种到灭菌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深层液态发酵得到樟芝发酵培养液,接种量为体积含量的10~20%,通风比为1:0.1-1.0vvm,罐压0.02~0.05Mpa,在25~30℃下发酵培养4-8天后,放出培养器容积的10-50%的发酵液,补入同等体积的灭菌后的发酵培养基,继续发酵1-3天;如此不断放料、补料,每次补料继续发酵1-3天,反复多次,得到樟芝发酵液,操作周期可以根据次数调整为6-20天;在种子液接种到灭菌后的发酵培养基之前可以将樟芝菌株以常规方法活化后制备得到樟芝种子液;优选发酵条件为通风比为1:0.5vvm,罐压0.04Mpa,在27℃下发酵培养7天;2)樟芝发酵液陶瓷膜过滤:将步骤1)中所得的樟芝发酵液通过微滤膜得到发酵液的微滤透析液和菌丝体,收集得到菌丝体;3)低温真空烘干:将步骤2)中所得的菌丝体在真空度为-0.065~-0.095Mpa,70~85℃条件下进行干燥,所得干燥物即为樟芝菌丝体。所述的樟芝种子液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采用的樟芝种子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3%、蛋白胨0.1-1%、酵母粉0.5-2%、磷酸二氢钾0.1-0.5%、七水硫酸镁0.1-0.5%、豆油0.01-0.05%;调节pH值4.0-5.0;培养条件为:通风比为1:0.1-1.0vvm,罐压0.02~0.05Mpa,培养温度25~30℃,培养周期4-8天。优选樟芝种子液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采用的樟芝种子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蛋白胨0.3-0.4%、酵母粉1.3-1.8%、磷酸二氢钾0.3%、七水硫酸镁0.15-0.2%、豆油0.02%;调节pH值4.8-5.0;培养条件为:通风比为1:0.4vvm,罐压0.03Mpa,培养温度26~28℃,培养周期7天。所述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3%、蛋白胨0.1-1%、酵母粉0.5-2%、磷酸二氢钾0.1-0.5%、七水硫酸镁0.1-0.5%、豆油0.01-0.05%;调节pH值4.0-5.0。优选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5%、蛋白胨0.6-1%、酵母粉1.8-2%、磷酸二氢钾0.3-0.5%、七水硫酸镁0.2-0.5%、豆油0.03-0.05%;调节pH值4.7-4.8。该方法所述的微滤膜为陶瓷膜或有机膜,其孔径在0.05~0.5μm,操作温度为50~60℃,工作压力:进压为2~4bar,出压为0~5bar。优选微滤膜为陶瓷膜或有机膜,其孔径在50nm,操作温度为50~60℃,工作压力:进压为3bar,出压为1bar。本发明适用于任何樟芝菌种(Antrodiacamphorata),如保藏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编码CGMCCNO.0543)等均可以使用。本发明所采用的樟芝菌株不限于某个具体生产厂家,市售均可使用。本发明为快速深层液态发酵生产樟芝菌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发酵周期短:传统的分批发酵工艺,每批发酵都需要进行装料、灭菌、接种、放料、清洗等操作,工序繁琐,非发酵周期长,而采用半连续发酵工艺减少了工艺环节,缩短了非发酵时间和发酵时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发酵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2、提高收率:采用微滤膜孔径0.05~10μm,显著提高了菌丝体得率。3、提高产品质量:传统离心机分离过程中虫草头孢菌丝体遭到剪切力破坏,部分有效成分流失到滤液中导致菌丝体有效成分降低,该工艺采用微滤膜过滤,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剪切力,有效保证菌丝体有效成分。3、降低滤出液COD,减轻环保压力:传统卧螺分离由于菌丝体截留率低,部分菌丝体进入滤液,导致滤液中COD含量增高,本方法分离因子高,对菌丝体截留率大大增加,滤液澄清,滤液中菌丝体少,得到的透析液COD大大降低,其COD指标可以达到直接排放标准,仅污水处理每天就为企业减少30吨处理量,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4、清洁连续生产,能耗低:本发明方法可连续生产,膜及其配套设备使用寿命长,装置维护方便,投资少,操作过程无噪声污染,易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所述传统工艺路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的具体细节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总的技术方案的限定。实施例11)樟芝菌株(Antrodiacamphorata)保藏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编码CGMCCNO.0543)。将培养好的樟芝菌株种子液种到种子培养基,接种量是10%,种子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蛋白胨0.3%、酵母粉1.3%、磷酸二氢钾0.3%、七水硫酸镁0.15%、豆油0.02%;调节pH值4.8。培养条件为:通风比为1:0.4vvm,罐压0.03Mpa,培养温度26-28℃,培养7天左右即可得到种子液。将培养好种子液接种到灭菌后50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15%,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5%、蛋白胨0.5%、酵母粉1.5%、磷酸二氢钾0.3%、七水硫酸镁0.2%、豆油0.03%;调节pH值4.8;通风比为1:0.5vvm,罐压0.04Mpa,在27℃下发酵培养7天后,放出20L的发酵液,补入20L灭菌后的发酵培养基,继续发酵2.5天;如此不断放料、补料,反复3次,发酵结束可得发酵液115L,发酵周期为14.5天。2)微滤过滤:分别将四次发酵后的樟芝发酵液20L、20L、20L和55L通过微滤过滤,分别得到樟芝湿菌丝体0.83kg、0.828kg、0.824kg、2.288kg(含水量76%左右),微滤透析液19.17Kg、19.172Kg、19.176Kg和52.712Kg,透析液的透光率为84-87%,COD为30-60mg/L。微滤过滤所用的膜材料是孔径为50nm的陶瓷膜,具体工艺条件是:操作温度为50~60℃,进压为3.0bar,出压为1.0bar,压力差为2.0bar。3)低温干燥:将步骤2得到的0.83kg、0.828kg、0.824kg、2.288kg樟芝湿菌丝体进入真空烘箱进行烘干,得到0.206kg、0.2kg、0.194kg和0.564kg水分含量3.8%左右的樟芝菌丝体,该菌丝体多糖含量3-6%,总三萜含量2-4%。依据Q/JSFF0012S-2013标准方法检验。具体干燥工艺条件是:干燥温度65℃,真空度为-0.085Mpa。传统生产工艺与本发明实施例1工艺产品产量、质量对比表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采用传统工艺16天发酵2个批次,可获得菌丝体1.048kg;而采用本发明工艺总发酵周期为14.5天,可获得4个批次的菌丝体1.164kg,获得菌丝体产量是传统的110.1%,并且菌丝体产品质量要高于传统工艺生产。因此采用本发明工艺既可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例21)樟芝菌株(Antrodiacamphorata)保藏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编码CGMCCNO.0543)。将培养好的樟芝菌株种子液种到种子培养基,接种量是10%,种子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蛋白胨0.4%、酵母粉1.8%、磷酸二氢钾0.3%、七水硫酸镁0.2%、豆油0.02%;调节pH值4.8。培养条件为:通风比为1:0.4vvm,罐压0.03Mpa,培养温度26-28℃,培养7天左右即可得到种子液。将培养好种子液接种到灭菌后100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15%,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5%、蛋白胨0.6%、酵母粉1.8%、磷酸二氢钾0.3%、七水硫酸镁0.2%、豆油0.03%;调节pH值4.7;通风比为1:0.5vvm,罐压0.04Mpa,在27℃下发酵培养7天后,放出20L的发酵液,补入40L灭菌后的发酵培养基,继续发酵2.5天;如此不断放料、补料,反复3次,发酵结束可得发酵液232L,发酵周期为14.5天。2)微滤过滤:分别将四次发酵后的樟芝发酵液40L、40L、40L和112L通过微滤过滤,分别得到樟芝湿菌丝体2.0kg、1.96kg、1.92kg、5.58kg(含水量80%左右),微滤透析液38Kg、38.04Kg、38.08Kg和106.42Kg,透析液的透光率为82-85%,COD为25-60mg/L。微滤过滤所用的膜材料是孔径为50nm的陶瓷膜,具体工艺条件是:操作温度为50~60℃,进压为3.0bar,出压为1.0bar,压力差为2.0bar。3)低温干燥:将步骤2得到的2.0kg、1.96kg、1.92kg、5.58kg樟芝湿菌丝体进入真空烘箱进行烘干,得到0.410kg、0.406kg、0.402kg和1.152kg水分含量3.5%左右的樟芝菌丝体,该菌丝体多糖含量3-6%,总三萜含量2-4%。依据Q/JSFF0012S-2013标准方法检验。具体干燥工艺条件是:干燥温度65℃,真空度为-0.085Mpa。传统生产工艺与本发明实施例2工艺产品产量、质量对比表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采用传统工艺16天发酵2个批次,可获得菌丝体2.038kg;而采用本发明工艺总发酵周期为14.5天,可获得4个批次的菌丝体2.37kg,获得菌丝体产量是传统工艺的116.3%,并且菌丝体产品质量要高于传统工艺生产。因此采用本发明工艺既可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