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玻璃微珠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3420发布日期:2018-06-18 12:4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苯并噁嗪树脂作为一种新型酚醛树脂,不仅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阻燃性,而且固化过程中没有小分子释放,固化收缩率几乎为零,模量大,强度高,在制备高性能材料方面已引起广泛关注。

空心玻璃微珠是一种微米级粒径、密度为0.125~0.6g/cm3、中空结构的无机材料,具有质量轻、粒径和壁厚可控,抗压强度、熔点及电阻率高,热导系数和热收缩系数小等优点,在石油工业、航空航天、新型高速列车、汽车轮船、隔热涂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树脂体系的密度,增加隔音、隔热、阻尼减阻等特性,成为一种轻质高强的新型材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质量份计,将50~100份苯并噁嗪树脂在50~150℃下搅拌,待完全转化为液态后,加入5~30份空心玻璃微珠,0.01~0.1份催化剂,0.5~20份触变剂,搅拌熔解,得到空心玻璃微珠改性的苯并噁嗪树脂。

所述的苯并噁嗪树脂为苯并噁嗪树脂或预聚体。

所述的空心玻璃微珠粒径为微米级,密度为0.125~0.6g/cm3

所述催化剂为三乙基胺、三丁基胺、二甲基胺乙醇、苯甲基二甲基胺、三苯基膦、四甲基溴化铵、四甲基氯化铵、四甲基碘化铵、四丁基氯化鳞、四丁基溴化鳞、四苯基碘化鳞、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1-氰乙基-2-甲基咪唑、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铜、乙酰丙酮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中的一种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触变剂为气相二氧化硅、有机膨润土、氢化蓖麻油、聚酰胺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降低树脂体系的密度,增加隔音、隔热、阻尼减阻等特性,成为一种轻质高强的新型材料。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光学显微镜300倍率图。

图2光学显微镜500倍率图。

图3光学显微镜1000倍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设计和制备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按下述配方备料

苯并噁嗪树脂80质量份

空心玻璃微珠5质量份

气相二氧化硅1质量份

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0.05质量份

将苯并噁嗪树脂在100℃下搅拌,1小时,待树脂完全转化成液态后,加入空心玻璃微珠,继续搅拌1小时,待空心玻璃微珠分散均匀,加入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和气相二氧化硅,继续搅拌1小时,得到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改性的苯并噁嗪树脂。

实施例2:

按下述配方备料

苯并噁嗪树脂90质量份

空心玻璃微珠8质量份

有机膨润土2质量份

乙酰丙酮钴0.03质量份

将苯并噁嗪树脂在90℃下搅拌,1小时,待树脂完全转化成液态后,加入空心玻璃微珠,继续搅拌1小时,待空心玻璃微珠分散均匀,加入乙酰丙酮钴和有机膨润土,继续搅拌1小时,得到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改性的苯并噁嗪树脂。

实施例3:

按下述配方备料

苯并噁嗪树脂65质量份

空心玻璃微珠8质量份

聚酰胺蜡3质量份

2-甲基咪唑0.08质量份

将苯并噁嗪树脂在90℃下搅拌,1小时,待树脂完全转化成液态后,加入空心玻璃微珠,继续搅拌1小时,待空心玻璃微珠分散均匀,加入2-甲基咪唑和聚酰胺蜡,继续搅拌1小时,得到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改性的苯并噁嗪树脂。

经测定,本实施例所得空心玻璃微珠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拉伸强度为88MPa、弯曲强度为140MPa、密度为0.78g/cm3。

实施例4:

按下述配方备料

苯并噁嗪树脂54质量份

空心玻璃微珠18质量份

气相二氧化硅1质量份

三苯基膦0.02质量份

将苯并噁嗪树脂在110℃下搅拌,1小时,待树脂完全转化成液态后,加入空心玻璃微珠,继续搅拌1小时,待空心玻璃微珠分散均匀,加入三苯基膦和气相二氧化硅,继续搅拌1小时,得到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改性的苯并噁嗪树脂。空心玻璃微珠在苯并噁嗪树脂中的分布情况,如图1、2、3。

经测定,本实施例所得空心玻璃微珠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拉伸强度为92MPa、弯曲强度为136MPa、密度为0.76g/cm3。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