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0511发布日期:2018-11-17 00:16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导电塑料领域,具体是一种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是现今社会一种非常常见的制品。

塑料本身是良好的绝缘体,大部分塑料的体积电阻率都超过1015ω.cm,甚至可达到1020ω.cm。其优良的绝缘性能,使塑料在电子电气、机械、化工等行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电线电缆护套、电动工具外壳和电气设备外壳等,都是充分的发挥了塑料的绝缘性能。但是,塑料良好的绝缘性能也使它在某些行业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人们研制出了导电塑料。导电塑料是将树脂和导电物质混合,用塑料的加工方式进行加工的功能型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子、集成电路包装等领域,是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最重要类别。

当导电塑料用于包装时,它的抗菌性能一般,不能保证电子、集成电路的洁净性,影响了电子、集成电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醚醚酮13-24份、abs24-33份、聚醚酰亚胺16-25份、碳纤维7.5-12份、聚氯乙烯38-52份、导电炭黑12-16份、山梨醇2.2-3.8份、填料6-10份、异丙醇18-26份、铜粉4-7.5份、偶联剂0.6-1.5份和纳米银纤维2.4-4.2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碳纤维的粒径为22-58um,纳米银纤维的粒径为30-55n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填料包括硅酸钙、氧化锌、三氧化二锑和滑石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聚醚醚酮、abs、聚醚酰亚胺和聚氯乙烯分别加热至熔融状态,得到熔融状态的聚醚醚酮、熔融状态的abs、熔融状态的聚醚酰亚胺和熔融状态的聚氯乙烯,备用;

步骤二,将碳纤维、导电炭黑和山梨醇置于球磨罐中球磨并且过80-120目筛,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铜粉和纳米银纤维加入异丙醇中并且采用超声波振荡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偶联剂、熔融状态的聚醚醚酮、熔融状态的abs、熔融状态的聚醚酰亚胺和熔融状态的聚氯乙烯在55-68摄氏度下搅拌混合8-13分钟,再向其中加入填料并且在常温下搅拌均匀,然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经过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即得到成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超声波振荡的功率为330-450w,超声波振荡的频率为36-40khz。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通过各种原料的协同作用,制备的成品力学强度和导电性能好,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以满足电子、集成电路包装等领域的使用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醚醚酮13份、abs24份、聚醚酰亚胺16份、碳纤维7.5份、聚氯乙烯38份、导电炭黑12份、山梨醇2.2份、填料6份、异丙醇18份、铜粉4份、偶联剂0.6份和纳米银纤维2.4份。填料包括硅酸钙和三氧化二锑的混合物。

所述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聚醚醚酮、abs、聚醚酰亚胺和聚氯乙烯分别加热至熔融状态,得到熔融状态的聚醚醚酮、熔融状态的abs、熔融状态的聚醚酰亚胺和熔融状态的聚氯乙烯,备用;

步骤二,将碳纤维、导电炭黑和山梨醇置于球磨罐中球磨并且过90目筛,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铜粉和纳米银纤维加入异丙醇中并且采用超声波振荡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偶联剂、熔融状态的聚醚醚酮、熔融状态的abs、熔融状态的聚醚酰亚胺和熔融状态的聚氯乙烯在59摄氏度下搅拌混合12分钟,再向其中加入填料并且在常温下搅拌均匀,然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经过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即得到成品。

对实施例1的产品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参照gb/t21510-2008检测,大肠杆菌aty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对于大肠杆菌的杀菌率达到96.5%,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达到97.2%

实施例2

一种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醚醚酮18份、abs27.5份、聚醚酰亚胺20份、碳纤维8.8份、聚氯乙烯44份、导电炭黑13.6份、山梨醇2.7份、填料7.5份、异丙醇21份、铜粉5.4份、偶联剂1.2份和纳米银纤维3份。填料采用滑石粉。

所述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聚醚醚酮、abs、聚醚酰亚胺和聚氯乙烯分别加热至熔融状态,得到熔融状态的聚醚醚酮、熔融状态的abs、熔融状态的聚醚酰亚胺和熔融状态的聚氯乙烯,备用;

步骤二,将碳纤维、导电炭黑和山梨醇置于球磨罐中球磨并且过120目筛,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铜粉和纳米银纤维加入异丙醇中并且采用超声波振荡均匀,超声波振荡的功率为380w,超声波振荡的频率为38khz,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偶联剂、熔融状态的聚醚醚酮、熔融状态的abs、熔融状态的聚醚酰亚胺和熔融状态的聚氯乙烯在57摄氏度下搅拌混合10分钟,再向其中加入填料并且在常温下搅拌均匀,然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经过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即得到成品。

对实施例2的产品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参照gb/t21510-2008检测,大肠杆菌aty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对于大肠杆菌的杀菌率达到95.3%,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达到94.2%

实施例3

一种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醚醚酮22.5份、abs31份、聚醚酰亚胺23份、碳纤维9.6份、聚氯乙烯47份、导电炭黑15.2份、山梨醇3.3份、填料9.1份、异丙醇24.8份、铜粉6.8份、偶联剂2.3份和纳米银纤维4份。碳纤维的粒径为35um,纳米银纤维的粒径为44nm。填料包括硅酸钙、氧化锌和滑石粉的混合物。

所述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聚醚醚酮、abs、聚醚酰亚胺和聚氯乙烯分别加热至熔融状态,得到熔融状态的聚醚醚酮、熔融状态的abs、熔融状态的聚醚酰亚胺和熔融状态的聚氯乙烯,备用;

步骤二,将碳纤维、导电炭黑和山梨醇置于球磨罐中球磨并且过100目筛,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铜粉和纳米银纤维加入异丙醇中并且采用超声波振荡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偶联剂、熔融状态的聚醚醚酮、熔融状态的abs、熔融状态的聚醚酰亚胺和熔融状态的聚氯乙烯在65摄氏度下搅拌混合10分钟,再向其中加入填料并且在常温下搅拌均匀,然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经过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即得到成品。

对实施例3的产品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参照gb/t21510-2008检测,大肠杆菌aty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对于大肠杆菌的杀菌率达到98.7%,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达到99.3%

实施例4

一种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醚醚酮24份、abs33份、聚醚酰亚胺25份、碳纤维11份、聚氯乙烯52份、导电炭黑16份、山梨醇3.8份、填料10份、异丙醇26份、铜粉7.5份、偶联剂1.5份和纳米银纤维4.2份。碳纤维的粒径为44um,纳米银纤维的粒径为50nm。填料包括硅酸钙、氧化锌、三氧化二锑和滑石粉的混合物。

所述抗菌性能好的导电塑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聚醚醚酮、abs、聚醚酰亚胺和聚氯乙烯分别加热至熔融状态,得到熔融状态的聚醚醚酮、熔融状态的abs、熔融状态的聚醚酰亚胺和熔融状态的聚氯乙烯,备用;

步骤二,将碳纤维、导电炭黑和山梨醇置于球磨罐中球磨并且过90目筛,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铜粉和纳米银纤维加入异丙醇中并且采用超声波振荡均匀,超声波振荡的功率为400w,超声波振荡的频率为40khz,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偶联剂、熔融状态的聚醚醚酮、熔融状态的abs、熔融状态的聚醚酰亚胺和熔融状态的聚氯乙烯在60摄氏度下搅拌混合9分钟,再向其中加入填料并且在常温下搅拌均匀,然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经过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即得到成品。

对实施例4的产品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参照gb/t21510-2008检测,大肠杆菌aty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对于大肠杆菌的杀菌率达到97.8%,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达到98.4%

本产品通过在原料中添加导电炭黑、铜粉和碳纤维可以保证产品的导电性能以及使用强度,还在原料中添加了纳米银纤维,使得产品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