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达O型口蹄疫包涵体工程菌的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7386发布日期:2019-03-02 00:4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达o型口蹄疫包涵体工程菌的培养基。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制药的发展,利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大肠杄菌制得的工程菌,生产生物药物数量越来越多,为生物技术获得生物药物产品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生物药物的产率与大肠杆菌发酵密度密切相关,大肠杆菌的收率直接关系到生物药物的产率。所以在菌体表达蛋白效率相当的情况下,大肠杆菌的发酵密度直接影响到生物药物的效率和成本。特别是在同样的纯化技术条件下,不断有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根据化学计量模式(stoichiometricmode1)的方法重新对培养基配方进行设计和优化。在发酵策略方面,为了提高细菌发酵密度,发酵工艺普遍采用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的方式提高菌体生长密度和目标产物的表达总量。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培养的培养基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培养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表达o型口蹄疫包涵体工程菌的培养基。

一种表达o型口蹄疫包涵体工程菌的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及补料培养基;

所述基础培养基每升包含下列配比组分:酵母提取物2~6g/l,胰蛋白胨1~4g/l,七水硫酸镁0.5~1.5g/l,六水氯化钴0.1~0.3g/l,四水氯化锰0.1~0.2g/l,磷酸二氢钾0.3~0.6g/l,磷酸氢二钾1.2~1.6g/l,泛酸钙0.1~0.4g/l,生物素0.05~0.15g/l,叶酸0.05~0.15g/l;

所述补料培养基每升包含下列配比组分:酵母提取物30~50g/l,胰蛋白胨20~30g/l,磷酸二氢钾4~5g/l,磷酸氢二钾13~16g/l,天冬酰胺4~7g/l,丝氨酸4~7g/l,甘氨酸1.5~2.2g/l,谷氨酸3~4g/l,丙氨酸3~4g/l,精氨酸1.5~2.1g/l,亮氨酸1.5~2.1g/l,赖氨酸1.1~1.8g/l,l-甲硫氨酸0.5~1.2g/l,l-异亮氨酸0.5~1.2g/l,l-缬氨酸0.5~1.2g/l,组氨酸0.2~0.6g/l。

一种表达o型口蹄疫包涵体的工程菌制的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摇瓶培养:所用培养基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培养基,用冻存菌种于摇瓶培养基中,在摇床中37℃,180~220rpm条件下培养6~10h至对数生长期;

(2)基础培养阶段:取500ml菌液接种到发酵罐的发酵培养基中,温度控制在37℃;通过流加60%葡萄糖控制ph在7.2;溶氧控制在30%,开始阶段搅拌速度为40~60rpm,通气量为4~6l/min;当溶氧水平低于阈值30%时,搅拌速度和溶氧与溶氧30%偶联,发酵阶段转速设为400~600rpm,通气量设为80~100l/min;

(3)补料培养阶段:当a600值达到15时,基础培养基营养快消耗完,开始进入补料培养阶段,根据菌量和生长速度,呈指数增加变化流加权利要求1所述补料培养基,当菌生长到预定的密度时开始加入诱导剂进行诱导,诱导4~6小时后进行收菌。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培养基成分较为明确,不含速效碳源,通过流加60%葡萄糖来缓慢补充碳源,能够降低乙酸的产生,也防止了氨水调节ph导致活菌数下降的发生。本培养基补料培养基通过菌体合成所需氨基酸比例,合理添加不同种类氨基酸,避免了营养过剩的浪费。本培养基能显著提高大肠杆菌工程发酵密度,同时保证高密度下有高的活菌数,不降低每单位菌体蛋白表达量。提高目的蛋白表达总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不仅限于此。

下述实施例所用o型口蹄疫包涵体工程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构建表达。菌种形态:在含75μg/ml卡那霉素的lba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应为圆凸起、光滑、边缘整齐的灰白色菌落。菌体培养物结晶紫染色后,呈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无芽孢的直杆菌,两端钝圆。生化特性:可发酵乳糖和山梨醇;吲哚和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均为阴性。

实施例1

按照本发明配方配制的培养基大规模发酵工艺研究实验

(1)发酵采用fed-batch模式,发酵罐50l(沃力信),配制20l基础培养基,发酵罐原位灭菌后备用,配制补料培养5l,灭菌备用。

基础培养基按如下配方配制:酵母提取物4g/l,胰蛋白胨2.5g/l,七水硫酸镁1g/l,六水氯化钴0.2g/l,四水氯化锰0.15g/l,磷酸二氢钾0.45g/l,磷酸氢二钾1.45g/l,泛酸钙0.25g/l,生物素0.1g/l,叶酸0.1g/l,培养基用naoh等碱性溶液调至合适ph值。

补料培养基按如下配方配制:酵母提取物40g/l,胰蛋白胨25g/l,磷酸二氢钾4.5g/l,磷酸氢二钾14.5g/l,天冬酰胺5.4g/l,丝氨酸5.4g/l,甘氨酸1.62g/l,谷氨酸3.6g/l,丙氨酸3.6g/l,精氨酸1.89g/l,亮氨酸1.89g/l,赖氨酸1.35g/l,l-甲硫氨酸0.96g/l,l-异亮氨酸0.96g/l,l-缬氨酸0.72g/l,组氨酸0.47g/l。

(2)实验过程:

(1)摇瓶培养:所用培养基为所述的基础培养基,用冻存菌种于摇瓶培养基中,在摇床中37℃200rpm条件下培养8h至对数生长期;

(2)基础培养阶段:取500ml菌液接种到发酵罐的发酵培养基中,温度控制在37℃;通过流加60%葡萄糖控制ph在7.2;溶氧控制在30%,开始阶段搅拌速度为50rpm,通气量为5l/min;当溶氧水平低于阈值30%时,搅拌速度和溶氧与溶氧30%偶联,发酵阶段转速设为500rpm,通气量设为90l/min;

(3)补料培养阶段:当a600值达到15时,基础培养基营养快消耗完,开始进入补料培养阶段,根据菌量和生长速度,呈指数增加变化流加补料培养基,当菌生长到预定的密度时开始加入诱导剂进行诱导,诱导5小时后进行收菌。

(4)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h取样,检测菌量。主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600nm波长的a值,同时测量菌的湿重和cfu进行辅助分析。

表达产物的sds-page电泳图谱表明,所有的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且经westernblot分析证实,重组蛋白能够与口蹄疫o型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传代稳定性实验表明传代代次限定在9代以内。

实施例2

在变指数流加补料策略培养大肠杆菌工程菌时,采用葡萄糖溶液和氨水两种方式调节ph值实验。

1.发酵参数控制

a罐和b罐都是2l基础培养基+1l补料培养基,流加补料培养基的策略也一样,不同的是,a罐在发酵罐中糖不够时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再通过25%氨水来调控ph;b罐通过60%葡萄糖溶液来调节ph,具体发酵参数如表1、表2所示:

表1a罐发酵控制参数

表2b罐发酵控制参数

说明:1.a罐和b罐都是2l基础培养基+1l补料培养基。

2.a罐和b罐流加补料培养基的策略完全一样。

3.a罐分多次在当发酵罐中糖不够时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再通过25%氨水来调控ph;b罐通过60%葡萄糖溶液来调节ph。

2.检测od600、菌体湿重、活菌数(cfu)、乙酸、血糖,实验数据如表3、表4所示:

表3a罐实验数据

表4b罐实验数据

由实验结果可知,采用60%葡萄糖溶液调控ph值的方法能取得较高生物量的同时保证较高的活菌数。

c罐是2l基础培养基+1l补料培养基,流加补料培养基的策略也同b罐一样,所不同的是c罐的补料培养基中还加入扭口藓提取物2g/l;所述扭口藓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扭口藓晒干,磨成粉末,加3-8被重量份数的水回流提取3次,合并滤液,蒸干制成。检测od600、菌体湿重、活菌数(cfu)、乙酸、血糖,实验数据如表5所示。

表5c罐实验数据

由表5可以看出,加入扭口藓提取物后,可以显著提高发酵菌体的湿重,活菌数,降低乙酸含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