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微生物肥料菌剂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36554发布日期:2019-09-21 01:1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菌剂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微生物肥料菌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农作物的种植已经使用化学农药多年了,包括化学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以及化肥等。农民的受益逐渐下降,农作物减产且质量下降,农民使用越来越多的化学农药直到作物由于土壤退化(有机质含量降低,酸化,板结等)而不能正常生长。农民希望作物能够高产而尝试使用更多农药,但仍然低产。同时,化学农药对人畜有毒、残留于农产品中且破坏环境(土壤、水、空气),最终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不平衡。

近几年,已有报道指出生物制剂的功效完全可替代化学农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控制一般常见病虫害。因此,如何制造生物制剂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备微生物肥料菌剂的方法,粉剂制备简单,粉剂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抵抗多种植物病原菌的免疫力;通过使用粉剂,而减少有毒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持环境;改良土壤生物结构,降解动植物残体为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微生物肥料菌剂的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各毛壳菌菌株,经过筛选以及独立测试,选出毛壳菌活性菌株;

S2:将毛壳菌活性菌株培养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培养;

S3:将毛壳菌菌丝及孢子从培养基表面刮下,培养在马铃薯葡萄糖液态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置于摇床;

S4:过滤菌落,将菌落放于搅拌机中,加无菌水搅拌,得到菌液;

S5:将菌液烘干后,配制成粉剂。

优选的,S2中,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长为7天。

优选的,S3中,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长为3周。

优选的,S5中,烘干温度为50-60℃。

优选的,S5中,烘干干燥48小时。

优选的,S5中,粉剂为300目,白色至灰色,活性成分含量为2x108 CFU/g。

本发明中,粉剂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且粉剂使用效果好。毛壳菌活性菌株:螺卷毛壳菌和角毛壳菌是从自然资源中分离得到,农作物生产中可用于促进作物生长、防治植物病害;螺卷毛壳菌和角毛壳菌是从自然森林土壤,农田土壤以及广西、江苏等地种植园中分离得到的活性菌株,并未修改基因序列,获取方式简单,成本低。螺卷毛壳菌和角毛壳菌其可以产生天然抗生物质,用以促进植物生长以及保护植物免受病害侵染,防治效果好。

本发明中,粉剂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抵抗多种植物病原菌的免疫力,可以诱导植保素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免疫病害;如:柑橘根腐病菌棕榈疫霉,烟草黑胫病菌寄生疫霉,马铃薯晚疫病菌,尖孢镰刀菌,胶孢炭疽菌等。同时,通过使用粉剂,而减少有毒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持环境;改良土壤生物结构,降解动植物残体为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制备微生物肥料菌剂的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各毛壳菌菌株,经过筛选以及独立测试,选出毛壳菌活性菌株;

S2:将毛壳菌活性菌株培养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培养;

S3:将毛壳菌菌丝及孢子从培养基表面刮下,培养在马铃薯葡萄糖液态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置于摇床;

S4:过滤菌落,将菌落放于搅拌机中,加无菌水搅拌,得到菌液;

S5:将菌液烘干后,配制成粉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S2中,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长为7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S3中,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长为3周。

本发明中,粉剂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且粉剂使用效果好。毛壳菌活性菌株:螺卷毛壳菌和角毛壳菌是从自然资源中分离得到,农作物生产中可用于促进作物生长、防治植物病害;螺卷毛壳菌和角毛壳菌是从自然森林土壤,农田土壤以及广西、江苏等地种植园中分离得到的活性菌株,并未修改基因序列,获取方式简单,成本低。螺卷毛壳菌和角毛壳菌其可以产生天然抗生物质,用以促进植物生长以及保护植物免受病害侵染,防治效果好。其中,角毛壳菌可以产生Rotiorinol;毛壳菌属真菌可以产生麦角固醇。

本发明中,粉剂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抵抗多种植物病原菌的免疫力,可以诱导植保素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免疫病害;如:柑橘根腐病菌棕榈疫霉,烟草黑胫病菌寄生疫霉,马铃薯晚疫病菌,尖孢镰刀菌,胶孢炭疽菌等。同时,通过使用粉剂,而减少有毒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持环境;改良土壤生物结构,降解动植物残体为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本发明中,粉剂用于防治炭疽病,稻瘟病,纹枯病,叶斑病,叶枯病,落花,果腐等。每20升水加入30-50克粉剂,每15-20天喷施一次,直到植物收获,保护地上部植株免受病害侵染,使用效果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S5中,烘干温度为50-60℃,再保证粉剂不失活的前提下,有效烘干,提高烘干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S5中,烘干干燥48小时,保证烘干的质量,便于后期长时间存储,保证使用质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S5中,粉剂为300目,白色至灰色,活性成分含量为2x108 CFU/g,保证粉剂的使用效果达到最好。

研究表明,毛壳菌于1817年首先被Gustav Kunze确立,其种的鉴定已日益详细明确。它是寄生子囊菌中最大属之一,已有超过300多种被鉴定描述,仅有个别种变成同种或转变成其它属。在毛壳菌的相关专著中,Ames(1950) 接受了85个毛壳菌种,Seth (1970) 接受150个种,von Arx et al. (1986) 接受了约92个种。

毛壳菌属于毛壳菌科,炭角菌目,核菌纲,层囊菌亚纲- II(炭角菌类核心组织)。此属真菌均为腐生真菌,大多可降解纤维素,嗜粪;部分常见于植物残渣如水稻秸秆或纸上。

目前已有很多关于毛壳菌用于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报道。例如,螺卷毛壳菌可用于拮抗植物病原菌长孺孢,镰刀菌,链格孢,丝核菌及苹果黑星菌;角毛壳菌已报道过可以拮抗拟茎点霉。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