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取物分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9585发布日期:2020-05-20 02:4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取物分离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菌奶牛乳房炎核酸提取物分离管。



背景技术:

在奶牛乳房炎核酸提取过程中,需要将牛奶中的脂肪除去。常规的方法是使用高速离心法使得核酸提取物与脂肪分层(高速离心后核酸提取物沉淀在管底,脂肪等在上层,用棉签将上层脂肪擦去。若棉签力度不当容易将下层沉淀物擦去,并且这一过程较为耗时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提取物分离管,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取物分离管,包括:上管1、下管2和上盖3,所述上管1为圆管状且上下开口连通;下管2为上部开口的下部封口的圆管状;

上管1的下开口内壁设有螺纹,下管2的上部开口外壁设有螺纹接口,上管1和下管2通过螺纹与螺纹接口螺纹连接;

上管1的上开口设有上盖3,用于盖住上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管1、下管2和上盖3材料均为聚丙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一次性两段式管身结构能够有效地简化脂肪清除过程提高核酸提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离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离管分离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并列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提取物分离管,包括上管1、下管2和上盖3,所述上管1为圆管状且上下开口连通;下管2为上部开口的下部封口的圆管状;

上管1的下开口内壁设有螺纹,下管2的上部开口外壁设有螺纹接口,上管1和下管2通过螺纹与螺纹接口螺纹连接;

上管1的上开口设有上盖3,用于盖住上开口。

所述上管1、下管2和上盖3材料为聚丙烯。

上述分离管使用方法如下:

(1)将上管1与下管2从无菌包装中取出,通过螺纹无缝连接;

(2)取1ml待检测的牛奶从上管1注入,然后盖上上盖3,将分离管置于高速离心机12000r/min离心5min;

(3)打开上盖3使用移液枪头或者其他工具将上层脂肪层打散(以免步骤4倒置后液体流出),后盖上盖;

(4)将分离管倒置,一手固定上管1另一手旋动下管2,使得下管2与上管1分离,丢弃上管1;

(5)将下管2与新的上管1通过螺纹接口连接完成后续的提取步骤。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提取物分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1)、下管(2)和上盖(3),所述上管(1)为圆管状且上下开口连通;下管(2)为上部开口的下部封口的圆管状;

上管(1)的下开口内壁设有螺纹,下管(2)的上部开口外壁设有螺纹接口,上管(1)和下管(2)通过螺纹与螺纹接口螺纹连接;

上管(1)的上开口设有上盖(3),用于盖住上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取物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1)、下管(2)和上盖(3)材料均为聚丙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取物分离管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上管、下管和上盖,所述上管为圆管状且上下开口连通;下管为上部开口的下部封口的圆管状;上管的下开口内壁设有螺纹,下管的上部开口外壁设有螺纹接口,上管和下管通过螺纹与螺纹接口螺纹连接;上管的上开口设有上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一次性两段式管身结构能够有效地简化脂肪清除过程提高核酸提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闫磊;赵玉玺;闫跃飞;薛永康;刘晓曼;皇超英;李静茹;王利宁;刘文静;刘向寰;刘长磊;连真真;刘欢;潘磊;白雪丽;任小丽;王康斌;耿宽;姚晓雨;栗敏杰;陈军慧;张林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河南乾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0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