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的液态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1154发布日期:2021-02-23 16:5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的液态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毛栓菌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的液态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毛栓菌子实体小至中等大,一年生,无柄侧生,木栓质;菌盖1.5-7.5
×
2-13.5cm,厚5-25mm,半圆形,鹿茸平近薄片状,密被黄白色、黄褐色或深栗褐色粗毛束,有同心环带,老时褪为灰白色或浅灰褐色,边缘较薄而锐,菌肉白色,木材色至浅黄褐色,干时变轻,厚2.5-10mm。
[0003]
现有的发酵装置在制作时需要通过玻璃棒对原料进行搅拌,人工的搅拌效果较差,搅拌的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对毛栓菌的培养效果。
[0004]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的液态发酵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培养液原料的搅拌效果较差,搅拌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的液态发酵装置。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的液态发酵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横板,所述竖板上设有用于对横板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底板上放置有烧杯,所述烧杯内盛装有培养液,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对烧杯和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横板上设有用于对培养液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
[0008]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竖板上的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内竖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上端转动贯穿竖板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柄,所述第一螺纹杆外螺纹套设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与横板固定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端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外螺纹套设有两块第二螺纹块,两块所述第二螺纹块的上端均延伸至凹槽外并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贯穿底板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柄。
[0010]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上下贯穿横板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转动贯穿转动块设置,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用于对电机的驱动轴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
[0011]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第二通孔内侧壁水平转动连接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外螺纹套设有第三螺纹块,所述第三螺纹块与第二通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螺纹块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偏转板,所述电机的驱动轴外转动套设有转环,所述偏转板的下端与转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贯穿横板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
柄。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3]
通过设置搅拌机构,通过电机的驱动轴带动多个搅拌叶转动,即可对培养液进行搅拌,无需人工手动对培养液进行搅拌,搅拌的效果较好,搅拌的效率较高。
[0014]
本实用新型对培养液的混合效果较好,混合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的液态发酵装置的正面结构透视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的液态发酵装置的侧面结构透视图。
[0017]
图中:1底板、2竖板、3横板、4升降机构、5烧杯、6固定机构、7搅拌机构、8条形通孔、9第一螺纹杆、10第一转柄、11第一螺纹块、12凹槽、13双向螺纹杆、14第二螺纹块、15夹板、16第二转柄、17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19转动块、20电机、21搅拌叶、22转动机构、23第二螺纹杆、24第三螺纹块、25偏转板、26转环、27第三转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
参照图1-2,一种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的液态发酵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竖板2,底板1的上方设有横板3,竖板2上设有用于对横板3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4,值得一提的是,升降机构4包括设置在竖板2上的条形通孔8,条形通孔8内竖直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第一螺纹杆9的上端转动贯穿竖板2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柄10,第一螺纹杆9外螺纹套设有第一螺纹块11,第一螺纹块11与横板3固定连接。
[0020]
本实用新型中,底板1上放置有烧杯5,烧杯5内盛装有培养液,底板上设有用于对烧杯和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6,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机构6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端的凹槽12,凹槽12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3,双向螺纹杆13外螺纹套设有两块第二螺纹块14,需要说明的是,两块第二螺纹块14上均贯穿设有与双向螺纹杆13相匹配得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的螺纹旋向相反,两块第二螺纹块14的上端均延伸至凹槽12外并固定连接有夹板15,双向螺纹杆13的一端转动贯穿底板1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柄16,横板3上设有用于对培养液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7,需要注意的是,搅拌机构7包括上下贯穿横板3设置的第一通孔17和第二通孔18,第一通孔17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9,转动块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0,需要说明的是,电机20可采用型号为y315m-10的驱动电机,且已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做赘述。
[0021]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20的驱动轴转动贯穿转动块19设置,电机20的驱动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21,第二通孔18内设有用于对电机20的驱动轴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22,需要说明的是,转动机构22包括与第二通孔18内侧壁水平转动连接的第二螺纹杆23,第二螺纹杆23外螺纹套设有第三螺纹块24,第三螺纹块24与第二通孔18内侧壁滑动连接,第
三螺纹块2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偏转板25,电机20的驱动轴外转动套设有转环26,偏转板25的下端与转环26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23的一端转动贯穿横板3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柄27。
[0022]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盛装有培养液的烧杯5放置于底板1上,然后转动第二转柄16,第二转柄16带动双向螺纹杆13转动,双向螺纹杆13带动两块第二螺纹块14相对移动,两块第二螺纹块14带动两块夹板15相对移动,直至两块夹板15均与烧杯5相抵接触并夹紧,然后转动第三转柄27,第三转柄27带动第二螺纹杆23转动,第二螺纹杆23带动第三螺纹块24移动,第三螺纹块24通过偏转板25带动转环26转动,转环26带动转动块19转动,转动块19带动电机20转动,直至电机20的驱动轴呈垂直状态即可,此时转动第一转柄10,第一转柄10带动第一螺纹杆9转动,第一螺纹杆9带动第一螺纹块11升降,第一螺纹块11带动横板3升降,横板3带动电机20升降是,直至搅拌叶21移动至烧杯5内即可,开启电机20,电机20的驱动轴带动搅拌叶21转动,即可对培养液进行搅拌。
[00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