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5322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具体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新型发电技术,由于这种技术清洁而无污染,所以从能源安全和能源战略的角度来看,太阳能光伏发电无疑是一种理想的替代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现有技术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件组成,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太阳能光电转换一般都是通过硅片对太阳能光谱的吸收实现的。以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为例,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一般为91.6%,其单表面反射率约4%。若在太阳能玻璃表面涂覆可见光波长四分之一厚度的减反射膜,可使单表面反射率降低到1%以下,增加可见光透过率2.5%-3.5%,在峰值波长下的可见光透过率可达95.5%。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实验室中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25.0%,产业化应用中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20%左右,国内外科研机构都在致力于探寻提高光电转化率的方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光谱响应特性与太阳光谱分布的不匹配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的透光率,可以通过在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表面镀增透膜,以减少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表面对太阳光的反射损失,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利用率,则可以在低成本下进一步提高太阳能产品的能量转化效率,这无疑具有现实而积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镀膜液的制备方法不仅操作复杂,周期较长,而且成膜性能较差、硬度性能和耐盐雾等性能也还待提高,此外,在户外长期暴露下,采用上述镀膜液镀制的增透膜的附着力、硬度、耐盐雾等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降低,无法承受长期恶劣的环境。

中国专利CN103183479(2013-07-03)公开一种具有光转化作用的减反射薄膜的制备方法,将稀土铕离子掺杂到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旋涂在玻璃表面形成减反射膜,经过高温处理后,减反射膜在393nm光源激发下,在570nm-600nm范围内有明显尖锐的特征峰,透光率提高0.5%-4.0%。中国专利CN103058529(2013-04-24)公开一种光波转换-减反射双功能溶胶材料及其薄膜的制备方法,将稀土铽或铕离子掺杂到纳米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溶胶中,提拉法涂覆在玻璃表面形成膜,经过550℃退火处理后得到双功能复合薄膜,使光电转换效率提高2.5%-7.4%。

以上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用的稀土转光组分与减反射组分的配伍性差,导致复合薄膜的减反射效果下降,光转换功能产生的太阳光增透部分抵消了原来减反射功能产生的太阳光增透。此外,稀土转光组分的引入影响了减反射涂料的可涂覆性,膜层致密性变差和产生微开裂,不仅镀膜玻璃的外观不能达到质量要求,而且严重影响其耐候性,很难通过湿热-湿冻老化试验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稳定性好、膜层致密性好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由水、稳定剂、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吸收剂及含硅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且按照重量份各组分分别为:水15-20份、稳定剂1-5份、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5-10份、吸收剂1-5份、含硅高分子聚合物25-3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由水、稳定剂、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吸收剂及含硅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且按照重量份各组分分别为:水18份、稳定剂2份、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8份、吸收剂2份、含硅高分子聚合物3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含硅高分子聚合物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纳米级水性硅丙乳液中的一种或者任意组合。

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的制备方法,将含硅高分子聚合物、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置入水中,加热至50-55℃,搅拌1-2h,再加入稳定剂,升温至60-65℃,搅拌0.5-1h,降温至35-40℃,加入吸收剂,搅拌1-2h,静置2-3h即得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将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有害的紫外光有效利用,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本发明生产方法简单,不使用机溶剂和有毒有害原料,环保健康,能耗少,稳定性好,膜层致密性好、不开裂。采用该镀膜液在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表面形成的增透膜具有均匀性好、硬度大、附着力好、防刮擦、易清洁特点,而且在户外长期暴露下,增透膜的附着力、硬度、耐盐雾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满足太阳能产品在多种环境气候下的使用要求,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量大,便于工业化大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由水、稳定剂、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吸收剂及含硅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且按照重量份各组分分别为:水15份、稳定剂1份、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5份、吸收剂1份、含硅高分子聚合物25份。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含硅高分子聚合物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

将含硅高分子聚合物、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置入水中,加热至50℃,搅拌1h,再加入稳定剂,升温至60℃,搅拌0.5h,降温至35℃,加入吸收剂,搅拌1h,静置2h即得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由水、稳定剂、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吸收剂及含硅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且按照重量份各组分分别为:水20份、稳定剂5份、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10份、吸收剂5份、含硅高分子聚合物35份。吸收剂为红外线吸收剂。含硅高分子聚合物为有机硅树脂、纳米级水性硅丙乳液的混合物。

将含硅高分子聚合物、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置入水中,加热至55℃,搅拌2h,再加入稳定剂,升温至65℃,搅拌1h,降温至40℃,加入吸收剂,搅拌2h,静置3h即得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由水、稳定剂、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吸收剂及含硅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且按照重量份各组分分别为:水18份、稳定剂2份、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8份、吸收剂2份、含硅高分子聚合物30份。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的混合物。含硅高分子聚合物为有机硅树脂。

将含硅高分子聚合物、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置入水中,加热至51℃,搅拌1.2h,再加入稳定剂,升温至61℃,搅拌0.6h,降温至36℃,加入吸收剂,搅拌1.2h,静置2.3h即得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由水、稳定剂、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吸收剂及含硅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且按照重量份各组分分别为:水16份、稳定剂2份、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6份、吸收剂2份、含硅高分子聚合物28份。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含硅高分子聚合物为纳米级水性硅丙乳液。

将含硅高分子聚合物、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置入水中,加热至51℃,搅拌1.4h,再加入稳定剂,升温至62℃,搅拌0.6h,降温至36℃,加入吸收剂,搅拌1.5h,静置2.5h即得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由水、稳定剂、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吸收剂及含硅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且按照重量份各组分分别为:水19份、稳定剂4份、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9份、吸收剂4份、含硅高分子聚合物32份。吸收剂为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的混合物。含硅高分子聚合物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纳米级水性硅丙乳液的混合物。

将含硅高分子聚合物、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置入水中,加热至52℃,搅拌1.5h,再加入稳定剂,升温至62℃,搅拌0.7h,降温至37℃,加入吸收剂,搅拌1.5h,静置2.5h即得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用镀膜液。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