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粘合剂层和剥离层的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903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设置有粘合剂层和剥离层的制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品,该制品设置有粘合剂层和剥离层。



背景技术:

一种制品设置有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包含粘合剂和剥离层,该剥离层以可剥离方式堆叠在粘合剂层上,该制品被称为胶带产品等。例如,jp2003-342533a(权利要求,第0012段、第0014段、第0015段)公开了依次具有基材片、粘合剂层和剥离片的粘合剂片。以下描述在jp2003-342533a中:“本发明的粘合剂片通过例如在具有不平坦剥离表面的剥离片的不平坦剥离表面上堆叠粘合剂层而制成。具有不平坦表面的剥离片可通过例如通过在剥离片基材上涂覆必要的诸如有机硅树脂的剥离剂设置剥离处理过的层并通过诸如压印加工的已知方法对其施加期望的不平坦形状加工来制造”;“通过在具有上述不平坦形状的剥离片上堆叠粘合剂层,该不平坦形状被转印到粘合剂层表面,并且其凹陷部分和凸起部分在粘合剂层中分别形成对应于这些形状的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在剥离上述剥离片之后,粘合剂层与被粘物抵接,并且通过刮板或手指施加压力附贴,从剥离片转印的在粘合剂层中形成的不平坦部分的凸起部分粘结到被粘物,同时保持上述30%至90%接触面积比;此时,因为凹陷部分变成气流通道,空气逸出并且不产生由于空气积聚引起的膨胀,所以可以以良好的粘合性,容易地并且清洁地执行附贴。

wo2009/069445(权利要求,第0007段)公开了剥离片,该剥离片设置有基材;内涂层,该内涂层在基材上形成;和剥离剂层,该剥离剂层在内涂层上形成。以下描述在wo2009/069445中:“如在图2中所示,粘合体20通过固定粘合剂片23到剥离片10上使得粘合剂层22附贴到剥离剂层13的表面13a上来构造,粘合剂片23通过在粘合剂片基材21的一个表面上堆叠粘合剂层22而形成”;“剥离剂层13具有在其表面13a上形成的不平坦物,并且由此,剥离剥离片10时的剥离力可被设定到适当值”;“作为形成粘合剂层22的粘合剂,可使用非有机硅粘合剂,而不受任何特别限制;例如,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等。在本实施方案中,剥离剂层13和内涂层12由聚烯烃树脂形成;此外,由于粘合剂层22由非有机硅树脂形成,所以可以使剥离片10和粘合体20基本上不含有机硅化合物。”此外,jp2003-080638a公开了剥离衬件,该剥离衬件设置有剥离衬件基材和有机硅剥离层,该有机硅剥离层在剥离衬件基材上形成。



技术实现要素:

在通过在包含粘合剂的粘合剂层上堆叠剥离层制成的制品中,期望能够将从粘合剂层剥离剥离层所需要的力(在本申请中称为“剥离力”)调节到期望范围,能够抑制剥离力的时间变化,剥离层能够保护粘合剂层不被污染,能够廉价地制造,能够防止剥离层迁移到粘合剂层等。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一种制品,其配备有:包含粘合剂的粘合剂层;堆叠在粘合剂层上的剥离层;和插置在粘合剂层和剥离层之间的空气层;其中,在与粘合剂层相对的剥离层的表面上,设置使粘合剂层与顶端接触的微突起,并且微突起设置有壁状部分,该壁状部分具有至少部分地包围在粘合剂层和剥离层之间的空气层,并且保护与空气层相邻的粘合剂层的主要部分不被污染的形状。

根据一方面的制品可具有在微突起和粘合剂层之间不存在剥离剂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制品可通过选择由剥离层设置的微突起的形状、维度等(并且因此选择在粘合剂层上微突起的顶端的接触面积)将剥离层的剥离力调节到根据制品的应用适当的期望范围。例如,作为剥离层,因为可使用诸如烯烃的通用材料,而不使用通常与有机硅粘合剂一起使用的诸如氟剥离剂的相对昂贵的材料,可相对廉价地制造制品,而与包含有机硅粘合剂的所设置的粘合剂层无关。此外,制品可以通过微突起所具有的壁状部分保护与空气层相邻的粘合剂层的主要部分不被污染。

此外,由于制品具有在微突起的顶端和粘合剂层之间不存在剥离剂的构造,所以可避免由于剥离剂随时间迁移到粘合剂层引起的剥离力的时间变化,并且还在剥离剥离层之后,可防止由于剥离剂的迁移引起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的减小。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制品的透视图;

图1b为图1a的制品的前视图;

图1c为在图1a中的制品的线i-i处的剖视图;

图2a为图1a中的制品所具有的剥离层的放大透视图;

图2b为图2a中的剥离层的前视图;

图3为描述图2a中的剥离层的制造方法的示例的图;

图4为描述图2a中的剥离层的功能的图;

图5a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b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c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d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e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f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g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h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i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a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b为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所有图中,对应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记。图1a至1c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制品10。图2a和2b示出制品10所具有的剥离层12。

如图1a至1c中所示,制品10设置有粘合剂层14,该粘合剂层14包含粘合剂;剥离层12,该剥离层12以可剥离方式堆叠在粘合剂层14上;和空气层16,该空气层16插置在粘合剂层14和剥离层12之间。在粘合剂层14中使用的粘合剂的组成不受特别限制,但是例如可使用已知的压敏粘合剂,诸如有机硅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或橡胶粘合剂。粘合剂可包含如在调节粘合力时必要的增粘剂。此外,必要时可包含诸如填料和紫外吸收剂的各种添加剂。

制品10还设置有基材层18,该基材层18堆叠在粘合剂层14上在与剥离层12相对的相对侧上。基材层18可由塑料膜、非织造织物、织造织物、其堆叠体等形成。粘合剂层14沿基材层18的一个表面18a设置为具有基本上均匀的厚度t的粘合剂层(图1c)。基材层18支撑具有粘合性以保持基本上均匀的厚度t的粘合剂层14。尽管没有示出,但为了增加在粘合剂层14和基材层18之间的锚固效果(粘结强度),必要时,可在粘合剂层14和基材层18之间进一步设置底漆层。

剥离层12具有与粘合剂层14相对的表面12a,并且在表面12a上,微突起20使粘合剂层14与顶端20a接触。空气层16在粘合剂层14和剥离层12的表面12a及微突起20之间形成。微突起20设置有壁状部分22,该壁状部分具有至少部分地包围在粘合剂层14和剥离层12之间的空气层16的形状。壁状部分22通过至少部分地包围空气层16而保护与空气层16相邻的粘合剂层14的主要部分14a不被污染。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壁状部分22具有基本上完全包围在粘合剂层14和剥离层12之间的空气层16的形状并且被构造成使得空气层16不暴露于制品10的外侧。

如图2a和2b中所示,微突起20的壁状部分22具有彼此相交的多个壁部分24、26。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多个第一壁部分24沿表面12a以基本上平行的方式直线延伸并且以基本上相同的间隔隔开,并且多个第二壁部分26中的每一个沿表面12a以基本上平行的方式直线延伸并且在与多个第一壁部分24基本正交的方向上以基本上相同的间隔隔开。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多个第一壁部分24具有彼此基本上相同的维度和形状,多个第二壁部分26具有彼此基本上相同的维度和形状,并且第一壁部分24和第二壁部分26具有在竖直横截面上彼此基本上相同的维度和形状(图2a)。此外,相邻第一壁部分24的间隔总体上基本均匀,相邻第二壁部分26的间隔总体上基本均匀,并且第一壁部分24的间隔和第二壁部分26的间隔彼此基本上相同。微突起20设置有这种壁状部分22,所述壁状部分22具有构造成绘制在图2b的平面图中的正方格图案的其顶端20a。注意,微突起20的构造不限于图1a至2b中所示的构造,并且多个壁部分24、26也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维度或间隔。下文描述微突起20的各种修改示例。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包括微突起20的壁状部分22的整个剥离层12一体成形;多个第一壁部分24和多个第二壁部分26在其相交部位彼此一体连接。这一剥离层12可由期望的材料通过例如热成形、压印工艺、压延工艺、挤塑等制造。可以根据需要在用于各种模制工艺的浇铸辊上执行诸如喷砂或蚀刻的处理;通过这种处理,可以产生期望形状的微突起20。剥离层12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但是例如可采用热塑性树脂;优选地可采用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的烯烃。作为烯烃,例如,可采用均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90/10至10/90共混物。

图3示意性地示出剥离层12的制造工艺的示例。在所示的示例中,准备挤出熔融状态的剥离层12的材料的喷嘴28;在外周表面上具有微突起20的凹模30a的浇铸辊30;与浇铸辊30协作地形成辊隙32的橡胶辊34;和连续地卷绕通过辊隙32并凝固的网状材料36的卷绕器38。熔融状态的剥离层12的材料通过从喷嘴28中连续地挤出而提供到辊隙32并且通过在连续旋转的浇铸辊30的外周表面上冷却模制成网形状。在冷却的同时,在网状材料36的一个表面上,微突起20通过凹模30a连续地模制。通过将由卷绕机38卷绕的网状材料36切割成期望的形状和维度,获得剥离层12。

在制品10中,由于粘合剂层14在微突起20的顶端20a上表现出粘合作用,所以保持剥离层12以可剥离方式安装到粘合剂层14上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c中所示,空气层16被多个第一壁部分24和多个第二壁部分26分成多个空气层部分40。单个空气层部分40在四个侧面上被一对第一壁部分24和一对第二壁部26包围;与每个空气层部分40相邻的粘合剂层14的主要部分14a受到保护以不被粉末和液体污染。

认为例如在粘合剂层14上堆叠不具有微突起20的剥离层的构造,通过附贴铺展在整个剥离层上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到粘合剂层14,保持剥离层以可剥离方式安装到粘合剂层14上的状态。与在该构造中的剥离层的预测的剥离力相比较,在制品10中的剥离层12的剥离力小于对应粘合剂层14上的剥离层12的接触面积减小到仅铺展在剥离层12的一部分上的微突起20的顶端20a的程度的量。此外,通过适当地选择在粘合剂层14上微突起20的顶端20a的接触面积,剥离力可被调节到期望范围。因为剥离力可通过选择微突起20的形状、维度等来调节,所以制品10可被制成在微突起20的顶端20a和粘合剂层14之间不存在剥离剂的构造。

这样,根据上述实施方案的制品10可通过选择由剥离层12设置的微突起20的形状、维度等(并且因此选择在粘合剂层14上微突起20的顶端20a的接触面积)将剥离层12的剥离力调节到根据制品10的应用适当的期望范围。因为可调节剥离层12的剥离力,例如,可放大在包含有机硅粘合剂的粘合剂层14上堆叠的剥离层12的材料的选择宽度。例如,作为剥离层12,因为可使用诸如烯烃的通用材料,而不使用通常与有机硅粘合剂一起使用的诸如氟剥离剂的相对昂贵的材料,即使在设置包含有机硅粘合剂的粘合剂层14的情况下,也可相对廉价地制造制品10。

此外,因为制品10可以通过微突起20所具有的壁状部分22保护与空气层16相邻的粘合剂层14的主要部分14a不被污染,所以其可以作为例如诸如医用胶带的医学制品实现。然而,由于制品10具有在微突起20的顶端20a和粘合剂层14之间不存在剥离剂的构造,所以可防止由于在剥离层12被剥离后剥离剂的转移(例如,氟剥离剂或有机硅剥离剂迁移到粘合剂表面)而引起的粘合剂层14的粘合力(粘结强度)减小。此外,因为如果不存在剥离剂,可防止由于剥离剂随时间而迁移到粘合剂层14引起的剥离力的时间变化,所以制品10可抑制剥离力的时间变化。

例如,为了将剥离力调节到期望范围,已知使用有机硅作为剥离剂的有机硅剥离衬件和使用氟作为剥离剂的氟剥离衬件。在用有机硅剥离衬件的情况下,如在半导体和其它精密电子器件(例如,硬盘驱动器(hdd))的工业领域中已知,存在由于有机硅剥离剂迁移到粘合剂层或混合(即,二维迁移)迁移的有机硅剥离剂和电子部件或电子设备而出现例如hdd等的头部破碎或接触故障的情况。此外,在用氟剥离衬件的情况下,存在当它们被焚烧时出现毒性气体的情况。与此相反,制品10由于具有在微突起20的顶端20a和粘合剂层14之间不存在剥离剂的构造而可以避免剥离剂迁移到粘合剂层14;因此,也可以在精密电子器件等中有利地使用。此外,制品10由于在微突起20的顶端20a和粘合剂层14之间使用有机硅剥离剂而可以避免在被焚烧时出现毒性气体。

在制品10中,剥离层12的剥离力(初始剥离力)可通过适当地选择各种参数如微突起20的以下参数来调节。

i)微突起20自表面12a的突起高度h(图1c):

例如,这可以使得h≥50μm,h≥0.50×t,h≤120μm,或者h≤2,000μm。优选地,这可以使得h≥0.75×t或者h≥t。

ii)相邻壁部分24、26的节距p1、p2(图2b):

例如,这些可以使得p1≥200μm,p1≥400μm,p2≥200μm,p2≥400μm,p1≤4,000μm,p1≤1,000μm,p2≤4,000μm,p2≤1,000μm,或者p1=p2。

iii)微突起20的顶端20a(壁部分24、26)的宽度w1、w2(图2b):

例如,这些可以使得w1>0μm,w2>0μm,w1≤100μm,w2≤100μm,或者w1=w2。

iv)在微突起20和粘合剂层14之间的接触表面和粘合剂层14的整个表面的面积比r:

例如,这可以使得r>0%或r≤50%(假定微突起20和粘合剂层14均为刚性体)。

v)微突起20的两个侧表面20b的相交角度θ(图4):

例如,这可以使得θ≥0°,θ≤90°,或θ≤60°。

通过适当地选择上述参数i至v中的若干实现的剥离层12的剥离力f可以使得,在粘合剂层14和基材层18沿180度方向从剥离层12剥离的情况下,例如,f≥10n/25mm,f≥0.15n/25mm,f≥0.20n/25mm,f≤2.0n/25mm,f≤1.5n/25mm,或者f≤1.0n/25mm。

图4为描述剥离层12的功能的图并且以剖视图机构示意性地示出,其中参数i至v影响剥离力f。在该图中,在左端的微突起20使得θ=0°,并且其基本上仅以顶端20a接触具有粘合性的粘合剂层14。该图中从左数第二个微突起20使得0°≤θ≤60°,并且其基本上仅以顶端20a接触具有粘合性的粘合剂层14,但是根据粘合性,与顶端20a相邻的侧表面20b的部分也接触粘合剂层14。如在图中从左数第三个微突起20中所示,随着θ接近90°,在侧表面20b和粘合剂层14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在图中右端的微突起20'使得θ>90°,并且基本上整个侧表面接触粘合剂层14。随着在微突起20和粘合剂层14之间的接触表面的面积比r增加,剥离力f增加。注意,即使微突起20具有相同的维度和形状,面积比r也根据粘合剂层14的粘合性和基材层18的柔韧性而改变,由此改变剥离力f。

微突起20可具有与上述构造不同的各种构造。图5a至5i为基本上对应图2b的图并且示意性地示出由各种构造的微突起20的顶端20a绘出的图案。每个图的微突起20的构造如下。

图5a:壁状部分22设置成组合多个环形壁部分24。

图5b:壁状部分22设置成通过多个线性壁部分26连接多个环形壁部分24。

图5c:设置具有彼此相交的多个线性壁部分24、26的壁状部分22和在由壁部分24、26包围的矩形或菱形空间中安置成与壁状部分22隔开的柱状部分42。柱状部分42通过其顶端接触粘合剂层14的主要部分14a(图1c)。

图5d:壁状部分22设置成组合多个波纹状壁部分24、26。

图5e:壁状部分22设置成安置多个线性壁部分24,因此它们彼此平行并且以预定的间隔隔开。在该情况下,壁状部分22部分地包围在粘合剂层14和剥离层12之间的空气层16(图1c)。根据制品10的应用,即使具有这种壁状部分22,可以保护与空气层16相邻的粘合剂层14的主要部分14a(图1c)不被污染。

图5f:壁状部分22设置成组合多个三角形壁部分24。

图5f:壁状部分22设置成组合多个梯形壁部分24。

图5f:壁状部分22设置成组合多个六边形壁部分24。

图5i:壁状部分22设置成以不同间隔安置彼此相交的多个线性壁部分24、26中的每一个。微突起20设置有这种壁状部分22,该壁状部分22具有使得剥离层12的剥离力根据剥离层12沿粘合剂层14的剥离方向改变的形状。在所示的示例中,当沿顺序剥离具有宽间隔的壁部分24的方向(即,与壁部分26基本上平行的方向)剥离剥离层12时的剥离力小于当沿顺序剥离具有窄间隔的壁部分26的方向(即,与壁部分24基本上平行的方向)剥离剥离层12时的剥离力。

图6a和6b示意性地示出微突起20的顶端20a可具有的各种表面形状。在图6a中所示的微突起20的情况下,顶端20a的表面形状是平面的。在图6b中所示的微突起20的情况下,顶端20a具有不是平面的表面形状。例如,在图6b中的左侧的微突起20的情况下,顶端20a为具有多个凹陷和凸起的粗糙表面,并且在图6b中的右侧的微突起20的情况下,顶端20a为作为弧或弧形的曲面。在微突起20的顶端20a具有不是平面的表面形状的构造的情况下,粘合剂层14越硬,面积比r(并且因此剥离力)的可减小程度越大。

实施例

制品10表现出的与剥离力f有关的上述各种效应通过以下实验1至5评估。

实验1

制造图2a和2b中所示的剥离层12,其中微突起20的参数i、ii和iv是变化的,并且制备样品1至5。通过在用均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90/10共混物作为材料制造200-μm厚的烯烃片之后挤压烯烃片,同时加热到具有微突起20的凹模的金属模板上制造每个样品1至5。同时,将由均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90/10共混物制造的200-μm厚的平坦烯烃片制成根据比较例1的剥离层12'。

使每个样品的参数i、ii和iv如下:

样品1:h=100μm,p1=p2=500μm,r=6.9%

样品2:h=100μm,p1=p2=800μm,r=4.3%

样品3:h=100μm,p1=p2=1,000μm,r=3.5%

样品4:h=75μm,p1=p2=800μm,r=4.3%

样品5:h=125μm,p1=p2=800μm,r=3.5%

使其它参数iii和v相同,使得w1=w2=35μm并且θ=40°。

作为具有粘合剂层14和基材层18的有机硅胶带(下文中“条带1”),如下制备:在通过加热并在非织造织物上堆叠25-μm(1密耳)聚酯弹性体膜制成的基材层18的聚酯-弹性体-膜侧上堆叠jp2012-507608a(实施例24)中描述的粘合剂使得在固化之后制成100μm厚的粘合剂层14。条带1的宽度为25mm,并且粘合剂层14的厚度为100μm。

样品1至5的剥离层12和比较例1的剥离层12'各自堆叠在上述条带1的粘合剂层14上并且2kg重的辊每次在条带1的基材层18上前后滚压,以获得根据各种实施例的制品10和根据比较例的制品10'。在将这些制品10、10'暴露于条件1(保持在室温(23℃)环境中20分钟)和条件2(保持在60℃环境中7天)之后,执行剥离试验,其中单个制品10、10'的条带1沿180°方向以300毫米/分钟的速度从剥离层12、12'剥离,并且测量剥离力f(n/25mm)。测量结果(三次试验的平均值)指示在表1中。

表1

如表1中所指示,证实,虽然在加热时并且随着从初始状态(条件1)的时间推移(条件2)具有比较例1的剥离层12’的制品10’的剥离力f增加,但是即使在加热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样品1至5的剥离层12的制品10的剥离力f也几乎不改变。

实验2

作为具有粘合剂层14和基材层18的有机硅胶带,制备以下条带2和3。

条带2:涂料浆通过熔融60份的mq树脂(mq803tf(产品名称))(从威凯化学品公司(慕尼黑)(wackerchemieag(munich))获得)作为粘合剂和100份的silonol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流体(wackerelastomer350n(产品名称))(从威凯化学品公司(慕尼黑)(wackerchemieag(munich))获得)来获得。该涂料浆通过刮刀涂布机以0.050mm的厚度在由与实验1的条带1的基材18相同的非织造织物制成的基材18上涂覆并且然后立即暴露于60kgy/180kev的电子束照射以便固化,由此形成粘合剂层14。

条带3:除了使涂料浆的涂层厚度为0.025mm外,在与条带2相同的条件下制造条带3。

样品1至5的剥离层12和比较例1的剥离层12'各自堆叠在上述条带2和3的粘合剂层14上并且2kg重的辊每次在条带2和3的基材层18上前后滚压,以获得根据各种实施例的制品10和根据比较例的制品10'。关于这些制品10、10',在与实验1相同的条件(条件1、条件2)下执行剥离试验以测量剥离力f(n/25mm)。测量结果(三次试验的平均值)指示在表2中。

表2

如表2中所指示,在条带2还有条带3的情况下,证实,虽然在加热时并且随着从初始状态(条件1)的时间推移(条件2)具有比较例1的剥离层12’的制品10’的剥离力f增加,但是即使在加热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样品1至5的剥离层12的制品10的剥离力f也几乎不改变。

实验3

图2a和2b中所示的剥离层12通过相对于图3描述的方法并且在与样品2相同的参数i至v下制造以制备样品6。基重为800g/m2。同时,作为比较例2,制备表面用氟代硅氧烷剥离剂(fujikok1(产品名称))(从富士工株式会社(龟丸市)(fujicoco.,ltd.(marugame-shi))获得)涂覆的剥离层12',并且作为比较例3,制备表面用氟碳化合物剥离剂(scotchpak(商品名称)9741(产品名称))(从3m日本有限公司(东京)(3mjapanlimited(tokyo))获得)涂覆的剥离层12'。

作为具有粘合剂层14和基材层18的有机硅胶带,制备在实验1中使用的条带1。样品6的剥离层12和比较例2和3的剥离层12'各自堆叠在条带1的粘合剂层14上并且2kg重的辊每次在条带1的基材层18上前后滚压,以获得根据实施例的制品10和根据比较例的制品10'。参照这些制品10、10',在与实验1相同的条件(条件1、条件2)下执行剥离试验以测量剥离力f(n/25mm)。测量结果(三次试验的平均值)指示在表3中。

表3

如表3中所指示,证实,虽然在加热时并且随着从初始状态(条件1)的时间推移(条件2)具有比较例2和3的剥离层12’的制品10’的剥离力f都增加,但是即使在加热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样品6的剥离层12的制品10的剥离力f也几乎不改变。在比较例2和3中,据信在加热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剥离剂迁移到粘合剂层14。

实验4

作为具有粘合剂层14和基材层18的有机硅胶带,制备以下条带4。

条带4:涂料浆通过熔融30份的mq树脂(mq803tf(产品名称))(从威凯化学品公司(慕尼黑)(wackerchemieag(munich))获得)作为粘合剂和100份的三甲基甲硅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流体(wackershiliconefluidak1,000,000(产品名称))(从威凯化学品公司(慕尼黑)(wackerchemieag(munich))获得)来获得。该涂料浆通过刮刀涂布机以0.050mm的厚度在由有机硅处理过的pet膜制成的基材18上涂覆并且然后立即暴露于40kgy/180kev的电子束照射以便固化,由此形成粘合剂层14。

样品6的剥离层12和比较例2和3的剥离层12'各自堆叠在上述条带4的粘合剂层14上并且2kg重的辊每次在条带4的基材层18上前后滚压,以获得根据实施例的制品10和根据比较例的制品10'。在将这些制品10、10'暴露于条件3(保持在室温(23℃)环境中7天)和条件2(保持在60℃环境中7天)之后,执行剥离试验,其中单个制品10、10'的条带4沿180°方向以300毫米/分钟的速度从剥离层12、12'剥离,并且测量剥离力f(n/25mm)。测量结果(三次试验的平均值)指示在表4中。

表4

如表4中所指示,证实,虽然与室温环境(条件3)相比,具有比较例2和3的剥离层12’的制品10’的剥离力f在高温环境(条件2)中均更大程度地增加,但是即使在高温环境中,具有样品6的剥离层12的制品10的剥离力f也几乎不改变。在比较例2和3中,据信在高温环境中剥离剂迁移到粘合剂层14。

实验5

在暴露于实验4中的条件3和条件2之后,剥离层12、12'被从制品10、10'剥离;条带4的每个粘合剂层14堆叠在不锈钢板上;并且2kg重的辊每次在基材层18上前后滚压,以将单个条带4附贴到不锈钢板。执行从不锈钢板沿180°方向以300毫米/分钟的速度剥离这些条带4的剥离试验,并且测量从不锈钢板剥离条带4所需要的力(即,粘结强度)(n/25mm)。测量结果(三次试验的平均值)指示在表5中。

表5

如表5中所示,证实,虽然与室温环境(条件3)相比,在比较例2和3的剥离层12’被剥离之后条带4的粘结强度在高温环境(条件2)中均更大程度地增加,但是即使在高温环境中,在样品6的剥离层12被剥离之后条带4的粘结强度也几乎不改变。在比较例2和3中,据信在高温环境中剥离层12'的剥离剂的一部分迁移到粘合剂层14。

[附图标记列表]

10制品

12剥离层

14粘合剂层

16空气层

18基材层

20微突起

20a顶端

22壁状部分

24、26壁部分

40空气层部分

42柱状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