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830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汽车中的用于来回移动(座椅)头枕的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用在汽车中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该装置可通过向后推而使汽车头枕来回移动或者返回原始位置。
背景技术
汽车头枕通常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的顶部,并设计成通过倾斜装置在一轴上枢转。头枕用作头部支承件,为了乘客的方便它可以被抬起、降低或倾斜。头枕还可以起到支承乘客头部的后部以防止乘客的颈部在汽车追尾事故中受伤的作用。
最近,已知其上安装有监视器的可倾斜汽车头枕,该监视器用于使后座上的乘客观看屏幕上的电视节目或可视交通信息。
示例包括本发明人的美国专利No.6000760中的一种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该专利公开引用在此作为参考。如图1至3b所示,该装置包括撑杆10,该撑杆具有水平部分11和一对从该水平部分11的两端延伸的平行的垂直部分12;棘齿件20,该棘齿件固定到撑杆10的水平部分11上并且具有多个齿21和爪22;倾斜调节装置30,该调节装置具有一对平行侧板,每个侧板都具有与撑杆10的水平部分11枢转接合的下部;安装在撑杆10的水平部分11上的第一扭转螺旋弹簧40;止挡件(check member)50,该止挡件具有齿51和一爪以防止倾斜调节装置30反向转动;第二扭转螺旋弹簧60,该弹簧的相对的端部分别挂在倾斜调节装置30的一个侧板31和止挡件50的上部;来回移动装置100,该装置设有两对杆件90并设置成可来回移动罩壳80;以及将来回移动装置100连接到倾斜调节装置30上的可动轴95。
在上述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中,通过两对前后杆件90使罩壳80来回移动。当头枕要从中间或后部位置返回到原来的前部位置时,进一步向后推罩壳80,从而使头枕本身移动到最靠后部的位置。
当止挡件50的齿51与棘齿件20的齿21完全啮合后,施加在罩壳80上的推力和第二扭转螺旋弹簧60的力使齿51与齿21脱离啮合,从而在移去推力后由来回移动装置100支承的头枕可通过第一扭转螺旋弹簧40的力返回到原始位置。
然而,由于需要分别设置倾斜调节装置和来回移动装置,上述来回移动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及时间并降低了制造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在汽车中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其中倾斜调节装置和用于头枕的来回移动装置组合在一起,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工作效率。
根据用于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在汽车中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撑杆,该撑杆安装在座位靠背的顶部并具有水平部分和一对平行的垂直部分;棘齿件,该棘齿件设有由爪和多个齿形成的齿部;倾斜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对均具有与撑杆的水平部分枢转接合的下部的平行连接件;止挡件,该止挡件包括一个或一对可枢转齿轮,该可枢转齿轮具有用于在所安装的棘齿件的齿上移动并与其啮合的齿,以便可以防止倾斜调节装置倒转;来回移动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对平行杆件,该平行杆件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撑杆的水平部分上并且设置成可来回移动头枕;第一扭转螺旋弹簧,该弹簧的两端分别钩在撑杆的水平部分上和倾斜调节装置的一个连接件或来回移动装置的一个杆件上;一个或一对第二扭转螺旋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钩在可枢转齿轮上;以及可动轴,该轴安装成沿轴向通过来回移动装置的平行杆件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包括一个或一对固定在可动轴上的安装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棘齿件具有两个位置固定的齿部,并且该棘齿件安装在倾斜调节装置或来回移动装置的一个平行构件上,还安装在撑杆的水平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倾斜调节装置或来回移动装置的平行构件通过一轴安装成与撑杆的水平部分枢转接合,该轴穿过在棘齿件或用于可枢转齿轮的支承件上的枢轴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可枢转齿轮具有用于与棘齿件的爪相作用的爪,并且安装在固定于撑杆的水平部分的支承件上或者安装在倾斜调节装置或来回移动装置的两个平行构件中的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第一扭转螺旋弹簧绕撑杆的水平部分缠绕,而该弹簧的一端钩在棘齿件上或用于可枢转齿轮的支承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第二扭转螺旋弹簧的一端可钩在用于可枢转齿轮的支承件上,而另一端钩在倾斜调节装置或来回移动装置的平行构件中的一个上。


图1是US专利No.6000760中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3a和3b是示出图1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操作的侧向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透视图;图5是图4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变型装置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8a至8e是示出图4或图6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操作的侧向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透视图;图10是图9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1a至11d是示出图9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操作的侧向剖视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透视图;图13是图12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4a至14e是示出图12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操作的侧向剖视图;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变型装置的透视图;图16是图15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7a至17d是示出图15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操作的侧向剖视图;图1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另一变型装置的透视图;以及图19是图18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图4和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视图。如图所示,该来回移动装置包括撑杆114,该撑杆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部并设有垂直部分110和水平部分112;棘齿件RM,该棘齿件具有相对的齿部116并固定地安装在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上;倾斜调节装置TAD,该装置包括一对平行连接件118,每个连接件都具有与棘齿件116枢转接合的下部;止挡件CM,该止挡件包括一对与平行连接件118可枢转地接合的可枢转齿轮120;来回移动装置MD,该装置包括一对平行杆件128,所述杆件的下端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棘齿件116并且所述杆件设置成可来回移动头枕;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该弹簧支承在棘齿件116和一个平行杆件128之间;一对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这对弹簧分别设置在平行连接件118和可枢转齿轮120之间;可枢转地连接平行杆件128的上部的可动轴122;以及一对安装板124,该对安装板可枢转地连接到平行连接件118的上部并固定在可动轴122的两端。
撑杆114通过弯曲钢条制成,并安装在座椅的顶部,该撑杆包括一对彼此间隔开的垂直部分110和连接所述垂直部分110的上端部的水平部分112。
棘齿件RM由ㄩ形板制成并固定在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的中央。相对的齿部116形成有多个用于啮合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的齿116a和一用于与对应的可枢转齿轮120的爪120b相互作用的爪116b,该可枢转齿轮120通过枢轴可转动地联接到对应的平行连接件118上。
两个平行连接件118的下端都与轴117可枢转地接合,轴117设置成穿过在棘齿件RM的齿部116的后侧部的枢轴孔。各平行连接件118的上端可枢转地连接到对应的安装板124的后侧。
在各平行连接件118的上部形成有挂孔118a,以使各优选为圆线弹簧(wire spring)的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的一端可钩在该孔中,而各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的另一端钩在各可枢转齿轮120的挂孔120c中。
通过弯曲板件制成的各安装板124沿轴向安装到各平行连接件118上并固定在可动轴122的相应端部。
安装板124的表面124a可固定到头枕的罩壳126的内表面或者设置成支承监控器或小电视机。
各平行杆件128的一端通过轴117’可枢转地安装在棘齿件RM的齿部116的内表面上,而其另一具有枢轴孔128a的端部可枢转地接纳可动轴122。
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是用于使来回移动装置MD、安装板124并最终使头枕返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的弹性装置。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可支承在棘齿件RM和一个平行杆件128之间,该弹簧的一端挂在棘齿件RM或轴117、117’中的任意一个上,而另一端插入一个平行杆件128的挂孔128b中。
由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支承的可枢转齿轮120可枢转地安装在平行连接件118上,以使齿120a可与棘齿件RM的齿116a啮合。
另外,具有或不具有安装板124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覆盖有头枕罩壳126,其内的空间可通过已知的发泡方法进行填充以完成头枕的制造,而安装板设置成可选择地承载监控器或小电视机。
图6和7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变型装置。在该变型装置中,在棘齿件RM的一个齿部116的顶部形成有多个齿116a,两个平行连接件118和两个平行杆件128分别被具有相对的连接部的平行连接组件118’和具有相对的杆部的平行杆组件128’代替,而扭转螺旋弹簧130支承在棘齿件RM和一个连接部之间。因为其它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所以在此不再对它们进行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8a至8e说明上述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操作。
当后座上的乘客将处于如图8a所示的原始位置的头枕向后拉时,一体连接到头枕罩壳126的安装板124向后移动,同时来回移动装置MD的通过可动轴122连接到安装板124上的平行杆件128(或平行杆组件128’)向后枢转。支承在棘齿件RM和一个平行杆件128(或平行杆组件128’的两个杆部中的一个)上的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在平行杆件128或来回移动装置MD上施加弹性回复力。
这时,由于被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的弹力偏压,安装在平行连接件118上的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在棘齿件RM的齿116a上移动。
当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将要到达棘齿件RM的爪116b上(见图8b)并且由乘客施加的拉力克服弹簧121的弹力时,可枢转齿轮120在枢轴上转过一定角度,从而齿120a与棘齿件RM的齿116a脱离啮合(见图8c)。
然后,由于被弹簧121的弹力支承,在枢轴上转过一定角度的可枢转齿轮120被保持在所述位置。
当在与棘齿件RM分开的可枢转齿轮沿相同方向再向后移动一定距离后移除拉力时,因为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平行杆件128向前枢转并由此到达原始位置(见图8d),所以安装板124被强制返回到原始位置。同时,爪120b被棘齿件RM的爪116b卡住,使可枢转齿轮120转动并使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再次与棘齿件RM的齿116a的前部啮合(见图8e)。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被乘客来回移动至所希望的位置或返回到原始位置。
(实施例2)图9和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视图。如图中所示,该来回移动装置包括撑杆114,该撑杆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部并设有垂直部分110和水平部分112;包括可枢转齿轮120的止挡件CM,该可枢转齿轮120具有齿120a而且与支承件182可枢转地接合,该支承件182固定在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上并且在两平行壁上设有两对枢轴孔;倾斜调节装置TAD,该装置包括具有相对的连接部的ㄩ形平行连接组件118’,该组件118’的下部与支承件182枢转接合;棘齿件RM,该棘齿件具有与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接合的多个齿116a和两个相对的爪116b,并且该棘齿件固定地安装在平行连接组件118’的一个连接部的内表面上;来回移动装置MD,该装置包括具有相对的杆部的平行杆组件128’,该平行杆组件128’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支承件182上并且该组件设置成可来回移动头枕;支承在支承件182和平行连接组件118’的一个连接部之间的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设置在支承件182和可枢转齿轮120之间的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可枢转地连接平行杆组件128的上端的可动轴122;以及一对安装板124,该对安装板可枢转地连接到平行连接组件118’的上部并固定在可动轴122的两端。
倾斜调节装置TAD的平行连接组件118’的下端与轴117可枢转地接合,而平行连接组件118’的上端可枢转地连接到安装板124的后侧,其中该轴117穿过位于止挡件CM的支承件182的侧壁后部的枢轴孔。
在用于可枢转齿轮120的支承件182上形成有挂孔,以使优选为圆线弹簧的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的一端可钩在该孔中,而该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的另一端钩在可枢转齿轮120上的挂孔中。
平行连接组件118’的各连接部的一端通过轴117可枢转地安装在止挡件CM的支承件182的壁的内表面上,而其另一具有两个枢轴孔的端部可枢转地接纳可动轴122。
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是用于使倾斜调节装置TAD、安装板124并最终使头枕返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的弹性装置。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可支承在用于可枢转齿轮120的支承件182和倾斜调节装置TAD的平行连接组件118’的一个连接部之间。
由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支承的可枢转齿轮120可枢转地安装在支承件182上,以使齿120a可与棘齿件RM的齿116a啮合。
该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不作进一步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11a至11d说明所述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操作。
当将处于如图11a所示的原始位置的头枕向后推时,一体连接到头枕罩壳126上的安装板124向后移动,同时通过可动轴122连接到安装板124上的平行杆组件128’向后枢转。支承在用于止挡件CM的可枢转齿轮120的支承件182上并支承在平行连接组件118’的一个连接部上的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在平行连接组件118’或倾斜调节装置TAD上施加弹性回复力。
这时,由于被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的弹力偏压,安装在支承件182上的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在棘齿件RM的齿116a上移动从而与止挡件RM的前爪116b相接触(见图11b)。
当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将要到达棘齿件RM的爪116b上并且施加在头枕上的向后的推力克服弹簧121的弹力时,可枢转齿轮120在枢轴上转过一定角度,从而齿120a与棘齿件RM的齿116a脱离啮合(见图11c)。
然后,由于被弹簧121的弹力支承,在枢轴上转过一定角度的可枢转齿轮120被保持在所述位置。
当在与棘齿件RM分开的可枢转齿轮120沿相同方向再向后移动一定距离后移除推力时,因为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平行连接组件118’向前枢转并到达原始位置,所以安装板124被强制返回到原始位置。同时,齿120a被棘齿件RM的爪116b卡住,使可枢转齿轮120转动并使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再次与棘齿件RM的齿116a的后部啮合。
按照这样一个过程,头枕被乘客来回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或返回到原始位置。
(实施例3)图12和1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视图。如图所示,该来回移动装置包括撑杆114,该撑杆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部并设有垂直部分110和水平部分112;棘齿件RM,该棘齿件具有由爪116b和多个齿116a形成的齿部116并且固定地安装在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上;包括平行杆件128的来回移动装置MD,所述平行杆件128在上端部相接触而它们的两个下端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在撑杆114的水平部分上,该来回移动装置设置成可来回移动头枕;支承在棘齿件RM和一个平行杆件128之间的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包括可枢转齿轮120的止挡件CM,该可枢转齿轮120具有齿120a和爪120b并且与一个平行杆件128可枢转地接合;设置在可枢转齿轮120和另一个平行杆件128之间的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包括一对平行连接件118的倾斜调节装置TAD,每一平行连接件118都具有与两个相对地固定在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上的支承件196中的一个枢转接合的下部;可枢转地连接平行杆件128的上部的可动轴122;以及一对安装板124,该对安装板可枢转地连接到平行连接件118的上部并固定在可动轴122的两端。
棘齿件RM由L形板制成并且固定在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的中央。齿部116形成有多个用于与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啮合的齿116a和一用于与可枢转齿轮120的爪120b相互作用的爪116b,该可枢转齿轮120通过枢轴可转动地联接到一个平行杆件128上。
平行连接件118的两下端部都可枢转地与相应支承件196接合,所述支承件196固定在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上并且具有用于在其中接纳相应枢轴的枢轴孔。各平行连接件118的上端部可枢转地连接到对应的安装板124的后侧。
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是用于使来回移动装置MD、安装板124并最终使头枕返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的弹性装置。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支承在棘齿件RM和一个平行杆件128之间。
在另一平行杆件128的上部形成有挂孔,以使优选为圆线弹簧的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的一端可钩在该孔中,而该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的另一端钩在可枢转齿轮120上的挂孔中。
各平行杆件128具有相对着的枢轴孔以用于接纳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和可动轴122。
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其它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在此作进一步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14a至14e说明上述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操作。
当后座上的乘客将处于如图14a所示的原始位置的头枕向后拉时,一体连接到罩壳126上的安装板124向后移动,同时包括平行杆件和连接在安装板124上的可动轴122的来回移动装置MD向后枢转。支承在棘齿件RM和一个平行杆件128上的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在平行杆件128或来回移动装置MD上施加弹性回复力。
这时,由于被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的弹力偏压,安装在一个平行杆件128上的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在棘齿件RM的齿116a上移动。
当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将要到达棘齿件RM的爪116b上(见图14b)并且由乘客施加的拉力克服弹簧121的弹力时,可枢转齿轮120在枢轴上转过一定角度,从而齿120a与棘齿件RM的齿116a脱离啮合(见图14c)。
然后,由于被弹簧121的弹力支承,这样转动的可枢转齿轮120被保持在所述位置。
当在与棘齿件RM分开的可枢转齿轮120沿相同方向再向后移动一定距离之后移除拉力时,因为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平行杆件128向前枢转并由此到达原始位置(见图14d),所以安装板124被强制返回到原始位置。同时,爪120b被棘齿件RM的爪116b卡住,使可枢转齿轮120转动并使可枢转齿轮120的齿120a再次与棘齿件RM的齿116a的前部啮合(见图14e)。
通过重复这一过程,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被乘客来回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或返回到原始位置。
图15和16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变型装置,其中颠倒了棘齿件RM和可枢转齿轮120的位置。在该变型装置中,用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行杆组件128’类似的平行杆组件128’替换了第三实施例的两个上端部接触在一起的平行杆件128,可枢转齿轮120固定到安装在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上的支承件208上,棘齿件RM固定到平行杆组件128’的相对的杆部中的一个的内表面上,而其它部件与第三实施例的部件相同。
因为上述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以与第二实施例的装置相同的方式操作—这可从附图11a至11d和附图17a至17d中看出,所以在此将不再对上述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15和16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可以变型为图18和19的装置,在该变型装置中与平行连接件118平行设置有一对附加平行连接件118”,该对附加平行连接件118”的下部可枢转地联接到固定在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上的共用支承件220上。
如图17a至17d所示,图18和19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以与图15和16的装置相同的方式操作。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明白,在本发明的教导的范围内可以对在此说明并示出的任一实施例进行变型和修改。
本发明并不限于在此示出和说明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变型。
工业适用性因为倾斜调节装置和前后调节装置结合成一个一体式装置,所以本发明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具有装置结构简化、制造成本降低和制造过程中生产效率提高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包括具有水平部分(112)和一对平行的垂直部分(110)的撑杆(114);棘齿件(RM),该棘齿件设有由爪(116b)和多个齿(116a)形成的齿部(116);倾斜调节装置(TAD),该倾斜调节装置包括一对均具有与所述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枢转接合的下部的平行构件;止挡件(CM),该止挡件包括一个或一对可枢转齿轮(120),所述可枢转齿轮具有用于在所述棘齿件(RM)的齿(116a)上移动并与其啮合的齿(120a),以便可以防止所述倾斜调节装置(TAD)倒转;来回移动装置(MD),该装置包括一对平行构件,所述平行构件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上并且设置成可来回移动头枕;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该弹簧的两端分别钩在所述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上和所述倾斜调节装置(TAD)或所述来回移动装置(MD)的一个平行构件上;一个或一对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该弹簧的一端钩在所述可枢转齿轮(120)上;以及可动轴(122),该轴沿轴向安装以穿过所述来回移动装置(MD)的平行构件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一对固定在所述可动轴(122)上的安装板(12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件(RM)安装在所述撑杆(114)的水平部分上或者安装在所述倾斜调节装置(TAD)或所述来回移动装置(MD)中任意一个的一个平行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件(RM)具有两个相对着的齿部(116)并且该棘齿件安装在所述撑杆(114)的水平部分上或者安装在所述倾斜调节装置(TAD)或所述来回移动装置(MD)中任意一个的一个平行构件上。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枢转齿轮(120)具有用于与所述棘齿件(RM)的爪(116b)相互作用的爪(120b),并且该可枢转齿轮(120)可枢转地设置在固定于所述撑杆(114)的水平部分(112)上的支承件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倾斜调节装置(TAD)或所述来回移动装置(MD)的两个平行构件中的一个上。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调节装置(TAD)或所述来回移动装置(MD)的平行构件通过一轴安装成与所述撑杆(114)的水平部分枢转接合,该轴穿过在所述构件和所述棘齿件(RM)或所述用于所述可枢转齿轮(120)的支承件上的孔。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的一端钩在所述棘齿件(RM)上或钩在固定于所述撑杆(114)的水平部分上的用于所述可枢转齿轮(120)的所述支承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绕所述撑杆(114)的水平部分缠绕。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扭转螺旋弹簧的另一端钩在所述倾斜调节装置(TAD)或所述来回移动装置(MD)的平行构件中的一个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在汽车中的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其中,倾斜调节装置和来回移动装置结合成一个一体式装置。该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包括撑杆(114)、棘齿件(RM)、倾斜调节装置(TAD)、止挡件(CM)、来回移动装置(TAD)、第一扭转螺旋弹簧(130)、一个或一对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21)和用于该来回移动装置(MD)的可动轴(122)。
文档编号B60N2/48GK1774354SQ200480010130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4日
发明者丁海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宇宝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