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卸平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854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装卸平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在车辆上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该系统具有一个平台和一个基本成平行四边形状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用于支撑平台的水平间隔开的支撑臂、一个用于使平台从其垂直的行驶位置摆动到其水平的工作位置中并反向摆动的平行缸以及一个用于使平台在其工作位置中提升和下降的升降缸,其中,该升降缸作用在一个可围绕支撑臂摆动轴线偏转的升降缸杠杆上并且与该升降缸杠杆一起构成一个力三角形,其中的一个支撑臂、即第一支撑臂在提升方向上弹性地与升降缸杠杆运动耦合,另一个支撑臂、即第二支撑臂借助一个扭转成型件与升降缸杠杆连接。
这种类型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例如通过EP-A-0 980 786已被公知。
在从EP-A-0 980 786中已知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中,升降缸杠杆相对于对应配置的第一支撑臂在水平方向错开。升降缸杠杆和第一支撑臂被支承得可相互独立地围绕共同旋旋转轴线线转动并且相对共同旋旋转轴线线具有径向间距地通过一个销子相互连接,这样,第一支撑臂的平台侧自由端部在提升方向上弹性地与升降缸杠杆运动耦合。在平台提升到货车装载面高度后通过对升降缸进一步加载使升降缸杠杆继续提升运动,该提升通过扭转管传递到第二支撑臂上。因此可以达到从平台到货车装载底板之间无台阶和无间隙的过渡,即使在平台一侧装货时也能保证这一点。
EP-A-0 808 747也公开了一种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在该系统中第一支撑臂布置在两个平行间隔开的臂之间。这两个臂与升降缸一起构成一个力三角形并且可围绕两个支撑臂的旋转轴线转动。第一支撑臂相对旋转轴线在径向上隔开距离地通过一个横梁焊接在两个臂上,从而其平台侧的自由端在提升方向上弹性地与升降机构运动耦合。
此外EP-A-1 106 431也公开了一种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在该系统中一个弹簧支撑在与升降缸一起构成力三角形的臂上,该弹簧在另一端支撑平台。平台借助这个弹簧在提升方向上弹性地与升降机构运动耦合。
EP-A-1 221 399公开了一种升降装卸平台系统,该系统带有一个水平布置在第一支撑臂旁的平行臂,该平行臂可独立于第一支撑臂围绕同一旋转轴线转动并且在其另一端通过一个十字万向节与第一支撑臂连接。升降缸作用在第一支撑臂与平行臂之间的十字万向节上。通过一个一侧支撑在第一支撑臂上、另一侧支撑在扭转管上的弹性元件,第一支撑臂在提升方向上弹性地与升降机构运动耦合。
最后,DE-C-102 05 669还公开了一种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在该系统中,升降缸通过一个弹性补偿单元作用在第一支撑臂上。该弹性补偿单元克服弹簧的作用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支撑臂上并使得平台在提升到货车装载平面的高度后通过对升降缸继续加载使补偿单元克服弹簧的作用继续移动。该移动通过扭转管传递到第二支撑臂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简化开头所述类型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
按照本发明,该任务的解决方案是,弹性的运动耦合通过一个弹簧单元形成,该弹簧单元一端支撑在第一支撑臂上、另一端支撑在升降缸杠杆上或升降缸端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和升降缸杠杆被支承得可相互独立地围绕共同的旋转轴线转动。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相对于其旋转轴线具有径向距离(例如约100mm)地可转动地支承在升降缸杠杆上。
弹簧单元优选具有一个压力弹簧,尤其是一个螺旋弹簧或橡胶弹簧(例如由聚氨酯制成)。
升降缸杠杆最后具有两个平行间隔开的臂,第一支撑臂布置在这两个臂之间。为了避免升降缸杠杆的这两个臂相对扭转,在升降缸杠杆的一个臂上、尤其在内侧的臂上,固定了一个承载扭转成型件的连接装置,该装置安放在另一个臂上。
本发明的其它有利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从说明书和附图中得知。上面提到的和下面还要指出的特征同样可以单独地或多个任意组合地应用。所指出的和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应被理解为终结的列举,而是具有对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特征。
附图表示

图1本发明升降装卸平台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该系统中,第一支撑臂和升降缸杠杆被支承得可相互独立地围绕共同的旋转轴线转动;图2本发明升降装卸平台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该系统中,第一支撑臂相对其旋转轴线具有径向距离地可转动地支承在升降缸杠杆上,与图1的描述相似;图3升降装卸平台系统的在图中处于左侧的支撑机构在图2中用III指示的一个侧视图,带有图2中未示出的连接装置;和图4图3所示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左侧支撑机构的一个顶视图。
在图1中示意所示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1中,为了表示清楚,省去了在车架上的固定。支承平台2的系统点是A1和B1、A2和B2以及D1和D2。
该升降装卸平台系统1具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状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的基本元件是两个支撑臂3和4,这些支撑臂被支承得可围绕车辆侧旋转中心A1及A2内的共同的旋转轴线5摆动。在一个支撑臂、即第一支撑臂3的下面布置有一个升降缸杠杆6和一个升降缸7。在车辆侧,升降缸7被支承得可围绕旋转中心C1摆动、升降缸杠杆6被支承得在A1处可独立于第一支撑臂3围绕旋转轴线5摆动。升降缸7在C2处作用在升降缸杠杆6上,由此与该升降缸杠杆一起构成一个力三角形C1、C2、A1。升降缸7的力在点C2处被引入到升降缸杠杆6内,该升降缸杠杆围绕其旋转中心A1进行半径运动。
转动运动和力从升降缸杠杆6到第一支撑臂3上的传递通过一个在它们之间起作用的弹簧单元8进行、到第二支撑臂4上的传递通过一个相对较长的扭转和弯曲成型件(扭转管)9进行。因为该扭转管还附加具有防下移(Unterfahrschutz)的功能,它不能处于两个支撑臂3、4的区域内,因此它在这些支撑臂的下面分别通过连接装置(图1中未示出)不相对转动地固定在升降缸杠杆6上及第二支撑臂4上。由于扭转和弯曲成型件9相对较长,因此在相同负荷下产生较大的扭转角。这种力传递当然具有大得多的弹性,因此导致较大的弹性绕曲,它使得第二支撑臂4围绕其旋转中心A2的转角比第一支撑臂3围绕其旋转中心A1的转角更大。
因为扭转管9固定在升降缸杠杆6上,该扭转管根据负荷不同使第一支撑臂3的转角超前,所以,由此补偿了大的扭转角和连接装置的弹性。因此达到,第一和第二支撑臂3、4始终相互同步地运动。
一个平行缸10在车辆在点D1内铰接和平台2上在D2处铰接,具有如闭合平台等功能,这是普遍公知的,因此在此不对此进行说明。它此外还用于平行导向并且为此平行于第二支撑臂4布置,向内相对于第二支撑臂4水平错开。在升降运动中,该平行缸10起到静态受压斜撑的作用。
弹簧单元8由一个橡胶弹簧11构成,该橡胶弹簧可被压缩这样多(最大弹簧行程F),直至升降缸杠杆6的一个挡块贴靠到第一支撑臂3的一个挡块上。
图2中所示升降装卸平台系统1′与该升降装卸平台系统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支撑臂3′相对其旋转轴线5具有径向距离(例如100mm)地在旋转中心A1中可转动地支承在升降缸杠杆6上。
在平台2提升到货车装载平面的高度后,通过对升降缸7继续加载可以使升降缸杠杆6继续提升运动,该提升运动通过扭转管9传递到第二支撑臂4上。这种情况特别适用于未装载的平台。由此可以达到从平台2到货车装载底板的无台阶和无间隙的过渡,即使在平台2单侧、局部或完全装载的情况下。
图3表示出,扭转杆9在升降缸侧借助一个连接装置12固定在升降缸杠杆6上。如图4中所示,升降缸杠杆6由两个平行间隔开的臂6a、6b构成,第一支撑臂3′布置在这两个臂之间。连接装置12包括两个相互用螺纹连接的连接板13、14。
连接板13被两次弯边并且有一个大的窗口15,第一支撑臂3′、升降缸杠杆6的两个臂6a、6b和升降缸7穿过该窗口延伸,该连接板还有一个上部的接片16,连接板13利用该接片安放在两个臂6a、6b上。连接板13相对于升降缸杠杆6的旋转中心C3隔开100mm距离借助一个贯穿的螺栓17固定,该螺栓穿过升降缸杠杆6的两个臂6a、6b且带有一个将两个臂6a、6b间隔开的间隔(空心)撑条18。第一支撑臂3′支承在该间隔撑条18上,该支撑臂在另其一端安放在橡胶弹簧11上。连接板13的第二处固定通过一个第二螺栓19实现,该螺栓只将升降缸杠杆6的内侧的臂6a与连接板13连接。该螺栓连接只用于使连接装置12在外部防下移力的作用下不能向上转动并且其窗口14的下部区域不撞到升降缸活塞杆。从升降缸7或其力三角形经过升降缸杠杆6的臂6a、6b导入到连接装置12内的工作力只通过形状配合的连接传递,两个臂6a、6b将这些工作力传递到连接装置12的上部的接片16上。如果连接板13不安放在外侧的臂6b上,则存在这样的危险整个提升臂,即支撑臂3′、臂6a、6b和升降缸7由于连接板13单侧固定在内侧的臂6a上而负载下发生偏转。
连接板14借助两个螺栓20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3上。在连接板14中为其中一个螺栓设置了多个固定孔21,这些固定孔位于围绕另一螺栓的半径上,以便可以调整第二连接板14和构成防下移装置的扭转管9的高度。此外,在图3和图4中还示出了车辆侧的连接突缘22,升降缸杠杆6的两个臂6a、6b和升降缸7可转动地支承在该连接突缘上。
权利要求
1.用于固定在车辆上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1;1′),具有一个平台(2)和一个基本成平行四边形状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用于支撑平台(2)的水平间隔开的支撑臂(3,3′,4)、一个用于使平台(2)从其垂直的行驶位置摆动到其水平的工作位置中和反向摆动的平行缸(10)以及一个用于使平台(2)在其工作位置中提升和下降的升降缸(7),其中,该升降缸(7)作用在一个可围绕这些支撑臂(3,3′,4)的摆动轴线(5)转动的升降缸杠杆(6)上并且与该升降缸杠杆一起构成一个力三角形,其中的一个支撑臂、即第一支撑臂(3,3′)在提升方向上弹性地与升降缸杠杆(6)运动耦合,另一个支撑臂、即第二支撑臂(4)借助一个扭转成型件(9)与该升降缸杠杆(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的运动耦合通过一个弹簧单元(8)形成,该弹簧单元一端支撑在第一支撑臂(3,3′)上,另一端支撑在升降缸杠杆(6)上或升降缸(7)的端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臂(3)和升降缸杠杆(6)被支承得可相互独立地围绕共同的旋转轴线(5)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臂(3′)相对于其旋转轴线(5)具有径向距离地可转动地支承在升降缸杠杆(6)上。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弹簧单元(8)具有一个压力弹簧,尤其是一个橡胶弹簧(11)。
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升降缸杠杆(6)具有两个平行间隔开的臂(6a、6b),第一支撑臂(3、3′)布置在这两个臂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升降缸杠杆(6)的一个臂上、尤其是内侧的臂(6a)上,固定了一个支撑扭转成型件(9)的连接装置(12),该连接装置安放在升降缸杠杆(6)的另一个臂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12)在侧面固定在升降缸杠杆(6)的一个臂上、尤其是内侧的臂(6a)上,并且安放在两个臂(6a、6b)上。
8.如权利要求6或7中所述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12)具有一个连接板(13),该连接板带有一个窗口(15)和一个上部的接片(16),第一支撑臂(3、3′)、升降缸杠杆(6)的两个臂(6a、6b)和升降缸(7)通过该窗口延伸,该接片安放在两个臂(6a、6b)上。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固定在车辆上的升降装卸平台系统(1),具有一个平台(2)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状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包括两个支撑平台(2)的水平间隔开的支撑臂(3,4)、一个使平台(2)从其垂直的行驶位置摆动到其水平的工作位置中和反向摆动的平行缸(10)以及一个使平台(2)在其工作位置中提升和下降的升降缸(7),该升降缸(7)作用在可绕支撑臂(3,4)的摆动轴线(5)转动的升降缸杠杆(6)上并与该升降缸杠杆构成一个力三角形,第一支撑臂(3)在提升方向上弹性地与升降缸杠杆(6)运动耦合,第二支撑臂(4)借助扭转成型件(9)与升降缸杠杆(6)连接。按照本发明,弹性的运动耦合通过弹簧单元(8)形成,该弹簧单元一端支撑在第一支撑臂(3)上,另一端支撑在升降缸杠杆(6)上。
文档编号B60P1/44GK1842441SQ200480021834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日
发明者格尔德·贝尔 申请人:格尔德·贝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