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芯子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234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器芯子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 种将汽车等的散热器支承于车身上的散热器 芯子支架。
背景技术
以往,在日本特开2000—18874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散热 器芯子支架,其分别在其车辆前方侧配置有冷凝器、且在其车 辆侧后侧配置有散热器。在该冷凝器配管的车辆侧连接端部贯 穿在散热器芯子支架上形成的贯通孔并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的状 态下配设该冷凝器。
专利文献l:曰本净争开2000—18874号7>冲艮
但是,在以往的散热器芯子支架中,由于在贯通孔与配管 之间存在有间隙,因此存在将配管的车辆侧连接端部连接于车 辆侧的连接配管时配管不稳定而很费力这样的问题。
另外,上述间隙是在将冷凝器装设于散热器芯子支架上时 的限制方面、或在容许冷凝器和散热器芯子支架的产品精度的 误差方面所必需的间隙。
另外,在以往的散热器芯子支架中,可能存在发动机侧的 热气通过上述间隙吹回到冷凝器的车辆两方侧,降低冷凝器的 冷却性能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可以将冷凝器配管的车辆侧连接端部顺利地连接于车辆侧, 并且可以防止发动机侧的热气通过配管与贯通孔之间的间隙吹回到冷凝器的车辆前方侧的散热器芯子支架。
在本发明的散热器芯子支架中,在散热器芯子支架的车辆 前方侧配置冷凝器,并在使上述冷凝器配管的车辆侧连接端部 贯穿在散热器芯子支架上形成的贯通孔并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的 状态下配设该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散热器芯子支架中 设有可在封闭了配管与贯通孔之间的间隙的状态下固定支承该 配管的托架。
在本发明的散热器芯子支架中,在散热器芯子支架的车辆 前方侧配置冷凝器,并在使上述冷凝器配管的车辆侧连接端部 贯穿在散热器芯子支架上形成的贯通孔并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的 状态下配设该冷凝器,在上述散热器芯子支架中设有可在封闭 了配管与贯通孔之间的间隙的状态下固定支承该配管的托架, 因此,可以将冷凝器配管的车辆侧连接端部顺利地连接于车辆 侧,并且可以防止发动机侧的热气借助配管与贯通孔之间的间 隙吹回到冷凝器的车辆前方侧。


图l是表示装设了冷凝器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芯子支 架的前方立体图。
图2是表示装设了冷凝器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芯子支 架的后方立体图。
图3是散热器芯子支架的前方立体图。 图4是散热器芯子支架的后方立体图。 图5是冷凝器的前方立体图。 图6是冷凝器的后方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散热器和冷凝器内部的各自的流体介质 流动的模式图。图8是冷凝器的在图5中圓A所示的范围附近的放大图。 图9是冷凝器的在图6中圆B所示的范围附近的放大图。 图IO是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ll是用于说明固定托架与配管的图,图11(A)是表示 将配管固定于托架上之前的状态的图,另外,图11(B)是表 示将配管固定于托架上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托架的固定状态的前方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托架的固定状态的后方立体图。
附图标记j兌明
Dl、 D2、 D3、 D4:分隔板(divide plate); 01、 02: 开口部;p:车辆装设销;Pl:输入口 ; P2:输出口; R1、R2、 R3、 R4、 R5、 R6:室;1:散热器芯子支架;2: —体型换热 器;3:散热器芯子支架上部;4:散热器芯子支架下部;4a: 固定孔;5:散热器芯子支架侧部;6:护罩(shroud)部;7a、 7b:开口部;8:贯通孔;9:前照灯支架(headlamp stay ); 10:冷凝器;12a、 12b:容器;13、 20:芯部;14、 21:管; 15:散热片;16、 17a、 17b:连接管;17:储存罐;18、 19: 容器;21a、 21b:加强件(reinforce); 22:螺紋孔;23:螺 钉;30、 31:配管;30a、 31a:车辆侧连接端部;40:托架; 41、 42:贯通孑L; 43:弹性体;43a、 43b:分割体;44a、 44b: 铰链部;45a、 45b:转动部;46:固定孔;47:孔;48:突 起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对本实施例的散热器芯子支架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散热器芯子支架设置于汽车的车身前部,构成 车身的一部分。
如图l、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器芯子支架l具有由冷凝器和散热器构成的一体型换热器2。
如图3、图4所示,散热器芯子支架l由延伸设置于车宽方 向上的散热器芯子支架上部3、与该散热器芯子支架上部3平行 配置的散热器芯子支架下部4、将散热器芯子支架上部3和散热 器芯子支架下部4的两端部彼此之间结合起来的左右的散热器 芯子支架侧部5、 5、从上述散热器芯子支架上部3、散热器芯 子支架下部4、散热器芯子支架侧部5、 5向车身内侧突出并形 成有2个开口部01、 02的护罩部6构成,散热器芯子支架l整体 由树脂一体形成。
另外,在两散热器芯子支架侧部5、 5的上端部形成有开口 部7a、 7b,该开口部7a、 7b从车辆后方侧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 吸气管道或空调的吸气管道等连接,并且,与该开口部7a相接 近地在车辆上下方向形成有4交长的矩形状的贯通孔8。
另外,在散热器芯子支架侧部5、 5的中途部设置有向车宽 方向突出的前照灯支架9、 9。
另外,在散热器芯子支架下部4的左右上表面设置有固定 孑L4a、 4a。
另外,散热器芯子支架l不限于树脂制,也可以全部由金 属制,或者整体的一部分为金属制、其余的由树脂模制。
如图5、图6所示, 一体型换热器2由冷凝器10与配置于该 冷凝器10的车辆后方侧的散热器ll构成。
冷凝器10由一对容器12a、 12b和配置于该一对容器12a、 12b之间的芯部13构成。
芯部13由分别穿过并固定于所对应的容器12a、 12b中的多根管14和与各管14交替配置的多个散热片15构成。
另外,如图7所示,冷凝器10的容器12a的内部用分隔板 Dl、 D2分隔形成3个室R1、 R3、 R6,除此之外,如图8、图9 所示,借助连接器15以与室R1连通的状态设置配管30,借助连 接管16和连接器15以与室R6连通的状态下设置配管31。
另一方面,容器12b的内部用分隔板D3、 D4分隔形成3个 室R2、 R4、 R5,除此之外,借助连接管17a、 17b(参照图5) 以与室R4、 R5连通的状态设置储存罐17。
散热器11由一对容器18、 19和配置于该一对容器18、 19 之间的芯部20构成。
在容器18的上部后表面以与该容器18内部连通的状态设 有输入口P1,在容器19的下部后表面以与该容器19内部连通的 状态设有输出口 P2。
芯部20由分别穿过并固定于所对应的容器18、 19中的多根 管21和与各管交替配置且与冷凝器10共用的多个散热片15构 成。另外,芯部20也可以不必与冷凝器10共用散热片15,而是 分别4皮此独立地设置。
另外,在一体型换热器2中用 一对加强件21a、 21b连接加 强有芯部13、 20,该一对加强件21a、 21b分别穿过并固定于所 对应的容器12a、 12b、 18、 19中。
另外,在一体型换热器2的左右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向车 辆上下方向突出的车辆装设销P。
如图8、图9所示,两配管30、 31配设成从连接器15向车辆 前方侧弯曲成大致3字状后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另外,还在各 车辆侧连接端部3 0 a 、 3 0 b附近安装有后述的托架4 0 。
如图IO所示,托架40由可封闭散热器芯子支架1的贯通孔8 的大小的树脂制板材构成,另外在其大致中央上下分开地形成具有比各自对应的配管30、 31的外径大一些的直径的贯通孔 41、 42,并且,在各贯通孔41、 42上分别接合有由2个半圆柱 形的分割体43a、 43b形成的弹性体43。另外,本实施例l的弹 性体由橡胶制,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弹性材料。
另外,不是一定要设置弹性体43,也可以用与配管30、 31 的外径相同大小的直径形成贯通孔41、 42。
另外,如图ll (A)所示,托架40具有转动部45a、 45b, 该转动部45a、 45b以将两分割体43a、 43b分开使其开口的方 式可借助薄壁的4交鋒部44a、 44b向内外方向转动,在打开了两 转动部45a、 45b的状态下,将配管30、 31的车辆侧连接端部 30a、 31a配置于各自对应的分割体43b的内侧之后,如图ll( B ) 所示,通过关闭两转动部45a、 45b而将托架40安装于配管30、 31上。
此时,配管30、 31与各自对应的弹性体43无间隙地紧密接触。
另外,在托架40的上部贯穿形成有圆形的固定孔46,另外 在各个部分形成有多个以轻重量化为目的的有底的孔47。即, 托架40形成为具有从形成贯通孔41、 42的支承部分向托架40 的外周侧框架部分呈放射状延伸的肋,该贯通孔41、 42内插入 有配管30、 31。
而且,如图9所示,在托架40的转动部45a、 45b的背面和 其周边形成有多个突出的突起部48。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散热器芯子支架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这样构成的 一体型换热器2装设于散热器芯子支架1 上时,首先,从散热器芯子支架l的车辆前方侧斜着插入安装 有托架40的一体型换热器2之后,借助未图示的装配橡胶将左 右下端的车辆装设销P载置于散热器芯子支架下部4的各自对应的固定孑L4a内。
接着,在使一体型换热器2向车辆后方侧转动立起了的状 态之后,借助未图示的装配橡胶和托架将左右上端的车辆装设 销P固定于散热器芯子支架上部3。
此时,配管30、 31的车辆侧连接端部30a、 31a所贯穿的贯 通孔8沿车辆上下方向形成为较长的长孔,因此,可以容许两 酉己管30、 31转动并避免该贯通孔8的周缘与配管30、 31相接触。
接着,如图12所示,将螺钉23从托架40的固定孔46穿过并 固定于散热器芯子支架1的螺紋孔22 (参照图3)内,从而将托 架40固定于散热器芯子支架1上。另外,托架40的固定部件不 限于螺钉23,也可以采用夹具或螺栓等。
此时,利用托架40使贯通孔8与配管30、 31之间的间隙呈 完全封闭的状态,另外,如图13所示,使托架40背面的突起部 48卡定于贯通孔8的周缘,并且将两转动部45a、 45b维持在关 闭了的状态。
因此,配管30、 31的车辆侧连接端部30a、 31a呈在借助托 架4 0被各弹性体4 3弹性固定支承了的状态下向车辆后方侧突 出的状态。
在这样结构的散热器芯子支架l上以面对开口部Ol、 02的 状态安装有风扇(未图示),另外,在各部安装了各种周边构件 的状态下将散热器芯子支架1装设于车辆上。
而且,在冷凝器10的配管30、 31的车辆侧连接端部30a、 30b分别与车辆侧连接配管连接,散热器11的输入口P1、 P2分 别与发动机侧连接配管连接。
具体来说,在配管30的车辆侧连接端部30a连接有未图示 的压缩机侧连接配管,在车辆侧连接端部31a连接有未图示的 蒸发器侧连接配管。此时,酉己管30、 31的车辆侧连接端部30a、 31a附近被托架 40固定支承而刚性变高,因此,在将车辆侧连接端部30a、 31a 连接于车辆侧连^妾配管时,可以不产生不产生晃荡地将双方稳 定且顺利地连接起来。
而且,如图7所示,散热器ll如下述那样发挥散热器的功 能,借助输入口 Pl从发动机侧流入到容器18的大约ll(TC左右 的流通介质X,在流经芯部20的各管21期间借助散热片15与通 过芯部20的车辆行驶风或由未图示的风扇产生的强制风进行 热交换而将其冷却到大约60°C左右,然后流入到容器19并从输 出口 P2排出。
另一方面,冷凝器10如下述那样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借 助配管30和连接器15从压缩机侧流入到容器11的室Rl的大约 7CTC左右的流通介质Y,在流过芯部13的与室R1、 R2相对应的 各管14期间借助散热片15与通过芯部20的车辆行驶风或由风 扇产生的强制风进行热交换,然后流入到容器12b的室R2。
接着,室R2内的流通介质Y流经芯部13的与室R2、 R3相 对应的各管14后流入到容器11的室R3,接着,室R3内的流通 介质Y在流经芯部13的与室R3、 R4相对应的各管14期间,借助 散热片15与通过芯部13的车辆行驶风或由风扇产生的强制风 进行热交换,然后流入到容器12的室R4。
接着,室R4内的流通介质Y借助连接管17a在储存罐17进 行气液分离后借助连接管17b流入到室R5,接着,室R5的液体 流通介质Y在流经芯部13的与室R5 、 R6相对应的各管14期间, 借助散热片15与通过芯部13的车辆行驶风或由风扇产生的强 制风进行热交换,由此冷却到大约4 5 °C左右后流入到容器11的 室R6。
最后,室R6内的流通介质Y借助连接管16、连接器15、配管31排出到未图示的蒸发器侧从而起到冷凝器的作用。
此时,如上述那样,散热器芯子支架1的贯通孔8与配管30、 31的间隙一皮托架40封闭,因此,可以防止发动才几侧热气吹回到 一体型换热器2的车辆前方侧,可以防止一体型换热器2的冷却 性能降低。
另外, 一体型换热器2 (包含冷凝器IO)相对于散热器芯 子支架l进行柔性装配(softmount),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借助 弹性体43将配管30、 31弹性固定支承于托架40上,因此,可以 吸收配管30、 31的振动,不用担心会对一体型换热器2和散热 器芯子支架l的振动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可以防止托架40与配管30、 31接触而产生接触声响、 或托架40产生裂紋、破损。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散热器芯子支架的效果进行说明。
如以上说明, 一种散热器芯子支架,在本实施例l的冷凝 器10的配管固定结构方面,将冷凝器10配置于散热器芯子支架 的车辆前方侧,并在使冷凝器10的配管30、 31的车辆侧连接端 部30a、 31a贯穿在散热器芯子支架上形成的贯通孔8并向车辆 后方侧突出的状态下配设该冷凝器,在散热器芯子支架l上设 有可在封闭了配管30、 31与贯通孔8之间的间隙的状态下固定 支承该配管30、 31的托架40,因此,可以顺利地将冷凝器IO 的配管30、 31的车辆侧连接端部30a、 31a连接于车辆侧,并且 可以防止发动机侧的热气借助配管3 0 、 31与贯通孔8之间的间 隙吹回到冷凝器10的车辆前方侧。
另外,由于使配管30、 31弹性固定支承于托架40上,因此, 即使在将冷凝器10柔性装配于散热器芯子支架1上的情况下, 也可以-使其相对应,并且可以吸收配管30、 31的一展动。
以上,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使存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 于本发明中。
例如,托架40、弹性体43的材质可以根据具体部位的形状
适当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由冷凝器10与散热器11一体形成 的一体型换热器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它们也可以配置成分 别独立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以冷凝器10的配管31、 31贯穿了 贯通孔8的状态配设冷凝器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两 配管30、 31贯穿同一个贯通孔,也可能有分别贯穿不同的贯通 孔的情况。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于提供一种使冷凝器的配管贯穿在散热器上形成 的贯通孔那样的散热器芯子支架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器芯子支架,在散热器芯子支架的车辆前方侧配置冷凝器,并在使上述冷凝器配管的车辆侧连接端部贯穿在散热器芯子支架上形成的贯通孔并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的状态下配设该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散热器芯子支架中设置有托架,该托架可在封闭了配管与贯通孔之间的间隙的状态下固定支承该配管。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器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 将配管弹性地固定支承于上述托架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芯子支架,其特征在 于,上述配管具有2根配管,上述托架通过使上述托架的上方部分以该上端侧为中心进 行转动而可开口为可从下方侧插入上述配管中的一才艮配管,并 且通过使上述托架的下方部分以该下端侧为中心进行转动而可 开口为可从上方侧插入上述配管中的另 一根配管。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芯子支架,其 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具有从形成贯通孔的支承部分向托架的外周侧框 架部分呈放射状延伸的肋,该贯通孔插入有上述配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器芯子支架,在散热器芯子支架(1)的车辆前方侧配置冷凝器(10),并在使冷凝器(10)的配管(30、31)的车辆侧连接端部贯穿在散热器芯子支架(1)上形成的贯通孔(8)并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的状态下配设该冷凝器(10)。在散热器芯子支架(1)上设置有可在封闭了配管(30、31)与贯通孔(8)之间的间隙的状态下固定支承配管(30、31)的托架(40)。
文档编号B60K11/02GK101300149SQ200680041229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4日
发明者上原智明, 泉水达也 申请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