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中的上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2510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悬架中的上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汽车悬架结构中的上控制臂。
背景技术
现代公路车辆的悬架系统通常包括一些形式的储能介质例如弹簧、控制弹簧运动的装置 例如阻尼器,以及控制车轮运动动态的连接装置。这些部件之间相应的组合所构造成的悬架 系统将客室与由于路面的不规则引起的车轮干扰隔离开来,允许车轮以可控方式上提并越过 公路不规则处。
上控制臂在悬架系统的连接装置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方面,上控制臂作为车身的连接和 导向机件,其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承受着各种复杂的作用力,因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以抵抗施加在其上的实际负荷;另一方面,在越来越追求优化设计的前提下,要求上控制臂 的重量应尽可能的小,以降低整个悬架系统的重量和减少自身的负荷。而己有技术中,对于 上控制臂在为保证其强度和减小自身重量的要求上顾此失彼,即保证了强度,却加大了重量、 增加了体积,提高了自身的负荷,并要求有更大的安装空间;反之降低了重量同时也降低了 强度,使行驶安全得不到保证。
上控制臂在冲压方面,不乏一些重量轻便且具有有效结构性能特性的悬架,但由于加工 工艺的限制,使得一些上控制臂虽然具有一定的刚度但强度不够;在锻制的上控制臂中,虽 然强度能保证了,但往往重量过大且刚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保证足够强度和刚度 的前提下,同时有效减轻构件重量的汽车悬架中的上控制臂。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汽车悬架中的上控制臂,其结构特点是呈马蹄形设置左右两悬臂,在所述悬 臂的两侧部对称设置减重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悬臂两侧部减重凹槽的设置形成具有"工"字梁形式的悬臂结构。
在其整体不同的面之间采用圆弧过渡。
所述上控制臂为铝材锻造件。
与己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 本实用新型在悬臂侧部设置减重凹槽,既可减轻重量,又能保证强度。
2、 本实用新型"工"字梁结构配合于马蹄形设置的左右悬臂结构,能更进一步提高强 度,并保证刚度。
3、 本实用新型在不同平面之间采用圆弧过渡,避免面与面之间的直角棱边,大大消除 了应力集中,使应力更加合理地均匀分布。
4、 本实用新型采用铝材锻造件,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构件的力学性能,增强了构件强 度,获得更加优越的强度重量比和刚度重量比。


图l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臂横断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l悬臂、2减重凹槽、3球铰孔、4衬套孔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呈马蹄形设置左右两悬臂1,控制臂是通过两个衬套孔4和一 个球铰孔3分别与车架(或车身)和轮胎转向节连接,以传递车架(或车身)与轮胎之间的 力和力矩。
本实施例中,在悬臂1的两侧部对称设置减重凹槽2,形成具有如图3所示的"工"字 梁形式的悬臂结构。
具体实施中,上控制臂为铝材锻造件。
权利要求1、汽车悬架中的上控制臂,其特征是呈马蹄形设置左右两悬臂(1),在所述悬臂(1)的两侧部对称设置减重凹槽(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中的上控制臂,其特征是所述悬臂(1)两侧部减重 凹槽(2)的设置形成具有"工"字梁形式的悬臂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中的上控制臂,其特征是在其整体不同的面之间采 用圆弧过渡。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中的上控制臂,其特征是所述上控制臂为铝材锻造件。
专利摘要汽车悬架中的上控制臂,其特征是呈马蹄形设置左右两悬臂,在所述悬臂的两侧部对称设置减重凹槽,形成具有“工”字梁形式的悬臂结构。作为汽车悬架系统中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性为前提,既能保证构件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有效减轻了构件重量同,有利于整体优化设计。
文档编号B60G7/00GK201058563SQ20072003836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2日
发明者勇 王, 玮 王, 陈东林 申请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