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133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 安全气囊设备。
背景技术
这种安全气囊设备包括安全气囊,能够通过气体发生器给该安 全气囊充气以保护车辆乘员;接收器,特别地呈所谓模块外壳的形式, 安全气囊布置在其中作为折叠的和/或压縮的安全气囊包;接收器的出 口开口 (外壳开口),在充气的过程中,能通过气体发生器使安全气 囊展开通过该出口开口并且安全气囊能通过该出口开口膨胀到外壳之 外的外部空间中;以及柔性保护罩,该柔性保护罩在出口开口的区域 中覆盖安全气囊包。
柔性保护罩首先用于规定定位并用于在充气之前将安全气囊包保 留在相关的接收器内。此外,柔性保护罩能够用于控制安全气囊在充 气过程中的展开以及用于在膨胀过程中避免对安全气囊的伤害,即在 相关的接收器(模块外壳)的一个边缘上、在增强元件、紧固装置等 等上对安全气囊的伤害。
从DE 10 2004 023 780A1知道,由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例 如,呈织物层的形式)形成保护罩,所述保护元件(沿规定方向)紧 固到模块外壳的彼此相反的紧固区域并且所述保护元件通过至少一个 可分离的撕裂线彼此相连。这个柔性保护罩在横截面上以基本上U形 的方式包围安全气囊包并且在充气的过程中沿着可分离的撕裂线分离 成两个分离的柔性保护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罩的撕裂线特征在于与保护罩包括的其余材 料相比,即与形成保护罩的保护元件相比,它相对于在安全气囊被充 气时产生的载荷(压力)具有较小的抵抗力。这意味着由于在安全气 囊展开时施加在柔性保护罩上的压力一_在达到力和/或压力的特定水 平时,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在片状保护元件不损坏它们本身的情 况下沿着撕裂线彼此分离。由于在充气的过程中通过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引导安全 气囊,其中保护元件分别在一侧上位于膨胀的安全气囊的侧面,所以 能够确保安全气囊沿着规定方向朝着待保护乘员(例如乘客)的特定 展开和膨胀,同时(至少在膨胀的初始阶段)防止了可能导致使待保 护乘员受伤害的沿其他方向的膨胀。在所谓的OOP-位置的情况下,这是特别有利的,在OOP-位置中,待保护乘员位于正常位置之外,非常靠近相应的安全气囊模块。这种安全气囊设备例如适合于用作布置在机动车辆仪表板的后面 的乘客安全气囊模块。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标是进一步改进上述类型的安全气囊设备。 根据本发明,该问题由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因而,在上述类型的安全气囊设备中,进一步如下设置在保护 罩和由保护罩覆盖并在接收器中被压縮为安全气囊包的安全气囊之 间,布置例如呈薄膜层或织物层形式的柔性引导层,该柔性引导层永 久地与片状保护元件中的一个(第一个)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片状 保护元件在安全气囊的充气过程中与所述柔性引导层一起形成位于安 全气囊侧面的复合层。引导层与第一片状保护元件的永久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被理解为这 样一种连接,如果在安全气囊的充气和展开的过程中,保护罩的两个 保护元件沿着撕裂线彼此分离,则该连接仍被维持。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具有下列优点仅仅与独自考虑的保护元 件相比,由形成保护罩的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中的第一个以及额外的 引导层所形成的复合层具有更大的膨胀。因此,对应地较大的障碍物, 例如位置非常靠近安全气囊模块的车辆乘员的头部,在安全气囊的充 气、展开和膨胀的过程中被覆盖,以使得展开的安全气囊在膨胀的过 程中沿着所述复合层滑动而不与所述障碍物即车辆乘员的头部直接接 触。由于复合层充当摩擦调节器,即当与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外套配合 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所以在与安全气囊和车辆乘员的头部之间直 接接触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负载相比,相应的车辆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显著减小的情况下,安全气囊沿着所述复合层滑动。为此,摩擦系数优选地在O.l以下,该摩擦系数表现了摩擦阻力(摩擦力)与安全气囊-复合层材料对的法向力(垂直于安全气囊在安全气囊-复合层材料对上 沿着复合层的移动方向起作用的力)之比的特征。这例如可以通过涂 覆复合层的面向安全气囊的表面,即用滑动层来实现(与复合层的多 层设计相对应),或复合层完全由具有合适性质的材料生产(复合层 的单层设计)。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同样有利地是,当引导层位于安全 气囊和相关的保护罩之间时,用额外的引导层形成扩大的柔性复合层 要求在安全气囊的折叠过程中没有干涉。替代地,可以将安全气囊作 为传统的预折叠的和/或压縮的安全气囊包插入为其提供的接收器中, 即插入模块外壳中并且由保护罩覆盖,引导层已经固定地连接到其上 以使得它自动位于安全气囊包和保护罩之间。优选地,保护罩的(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例如通过粘 接固定到安全气囊接收器的基本上彼此相反的紧固部分。重要的是, 将片状保护元件固定到接收器以使得当在安全气囊的展开和膨胀过程 中产生导致保护罩沿着撕裂线分开的力时,片状保护元件仍然连接到 各自相关的接收器紧固部分。在保护罩在安全气囊的充气和膨胀过程中沿着至少一个撕裂线分 离成分离的、片状的保护元件之后,所述保护元件在一个相应的侧面 上位于进一步展开的安全气囊的侧面,片状保护元件中的第一个与永 久地与其相连的引导层一起形成扩大的复合层,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外 套能在膨胀的过程中沿着该扩大的复合层滑动。为了形成规定的、扩大的复合层,优选地,引导层特别地在保护 罩的撕裂线附近沿着连接线通过第一端部永久地连接到第一片状保护 元件,该连接线沿着所述撕裂线延伸。另外,引导层通过固定部分可释放地固定在接收器中,所述固定 部分由引导层的第二端部形成,该第二端部与用于与保护罩永久连接 的第一端部隔开。引导层的可释放的固定也有利地出现在保护罩上, 即第二片状保护元件上,该第二片状保护元件不同于引导层永久地与 其相连的第一片状保护元件。引导层在接收器内的可释放固定是这样的,以使得所述引导层在 安全气囊的充气和膨胀过程中被释放并且固定部分随后形成位于安全 气囊侧面的复合层的自由端,固定部分的释放优选地仅仅发生在两个 片状保护元件沿着保护罩的撕裂线的分离之后。为了引导层的可释放固定,可以提供可撕裂的固定装置,例如撕 裂接缝或具有有限粘合作用的粘合装置。此外,它可以是由在安全气 囊的展开过程中所产生的力释放的形状配合固定,即呈穿过相关的狭缝的至少一个突舌的形式的形状配合固定。在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 突舌可以被非形状配合地(用能以非破坏性的方式克服的有限的力) 保持在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突舌穿过狭缝或突舌可以具有加宽部 分,它通过加宽部分接合在狭缝后面。
优选地,引导层永久地连接到保护罩的第一片状保护元件,以使 得由它们形成的、在安全气囊的充气和膨胀过程中位于展开的安全气 囊侧面的复合层面向待由安全气囊保护的乘员,以便当安全气囊设备 被触发时,例如在碰撞的情况下,当所述乘员在安全气囊的展开过程 中位于太靠近的地方时,悬垂部能靠在身体部分上方,例如所述乘员 的头部上方。
为了另外地实现特别地膨胀的引导层的用途以形成由其产生的对 应地大的复合层,可以将引导层折叠在安全气囊和保护罩之间。保护 罩的撕裂线一方面可以由保护罩的材料弱部,例如穿孔部形成,或另 一方面由两个片状保护元件之间的可分离的连接部,例如撕裂接缝形 成,其中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在安全气囊的充气和膨胀过程 中沿着该撕裂线彼此分离。
保护罩的第一片状保护元件和引导层之间的永久连接优选地是材 料连接并且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实现。然而,连接也可以通过接缝产 生。


在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细节和优点将 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la表示呈乘客安全气囊模块形式的安全气囊设备的示意侧视 图,其中模块外壳被保护罩封闭;
图lb表示图la的装置的平面图2表示当使容纳在模块外壳中的安全气囊充气和膨胀时的图la的装置;
图3表示图la的装置,其与待保护车辆乘员一起被安排在机动车 辆的乘客侧上,其中安全气囊已经基本上膨胀; 图4表示图lb的装置的变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la和lb中,以侧视图(图la)以及以平面图(图lb),以 乘客安全气囊模块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安全气囊设备。
安全气囊模块包括呈模块外壳M形式的接收器,被折叠起来形成 安全气囊包的安全气囊G布置在模块外壳M中,以及用于给安全气囊 G充气的气体发生器(充气机I)。在其远离气体发生器I的侧面上, 模块外壳M具有暴露的顶部表面D,其形成用于在充气过程中通过气 体发生器I展开和膨胀的安全气囊的出口开口 (外壳开口)。出口开口 被柔性保护罩1覆盖和封闭,该柔性保护罩1分别通过粘合到模块外 壳M的紧固部分B1、 B2的粘合装置13a、 14a固定到彼此相对的两个 部分13、 14。
大约在两个紧固部分Bl、 B2之间的中心区域中,由穿孔形成的 撕裂线10沿着柔性保护罩1延伸,该撕裂线10将柔性保护罩1分成 呈薄膜层形式的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11、 12。
在紧邻撕裂线10的第一薄膜层11上,也由薄膜层形成的片状的 柔性引导层2 (例如通过粘接或焊接)永久地连接到端部21 (连接部 分)以使得相关的连接线(在连接线上引导层2连接到第一片状保护 元件11)沿着撕裂线IO延伸。
在其另一个端部22 (固定部分)上,引导层2通过突舌22a固定, 该突舌22a穿过第二柔性的片状引导元件12的相关狭缝12a,可释放 地固定到第二柔性的片状引导元件1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夹紧力将突舌22a保持在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它们穿过各自相关的狭缝12a。 为此,可以如下设置在模块的装配过程中,用突舌区域将所述模块 压靠在布置于机动车辆仪表板中的元件上。作为其备选方案,能提供 另外的夹紧带,其通过螺钉接合到外壳并且同时压在突舌22a上。
在两个端部21、 22之间的中心部分20中,引导层2被折叠并在 被压縮为模块外壳M中的安全气囊包的安全气囊G和封闭模块外壳M 的保护罩1之间延伸。
图2表示根据图la的处于侧视图中的图la和lb的安全气囊设备 (乘客安全气囊模块),其处于由碰撞触发的安全气囊G的充气和展 开的开始时,其中气体发生器I已经被点火,以使得所述气体发生器释 放用于填充安全气囊G的气体。
安全气囊G在充气的过程中展开并膨胀通过模块外壳M的形成于 暴露的顶部表面D上的出口开口,通过其外套对保护罩1和引导层2 起作用。由于与其相关的压力,所以柔性保护罩1沿着撕裂线10分离 成两个分离的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11、 12 (呈薄膜层的形式),其分 别在一侧上位于展开且膨胀的安全气囊G的侧面(在模块外壳M上的 相应的紧固部分B1、 B2附近)。
这时,柔性引导层2—方面通过其第一端部21 (连接部分)永久 地连接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 (在撕裂线10附近),以及另一方面, 仍然通过其第二端部22 (固定部分)借助于紧固突舌22a可释放地固 定在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上(在相关的紧固部分B2的区域中)。
在给安全气囊G进一步充气的过程中,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 11、 12不断增加地向外侧改变方向,模块外壳M上的相关的紧固部分 Bl、 B2分别形成铰接线,并且安全气囊G最初由第一片状保护元件 11与引导层2—起覆盖(安全气囊G同时己经展开),所述引导层2永久地与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相连。
可以看到,与独自考虑的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 (其与独自考虑的 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的尺寸基本上相同)相比,由第一柔性的片状引 导元件11以及与其永久地相连的引导层2形成的复合层具有显著较大 的膨胀。
图3表示处于一状态中的一一装配在机动车辆中作为乘客安全气 囊模块的一一图la、 lb和2的安全气囊设备,在所述状态中,安全气 囊G已经基本上从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仪表板T中的模块外壳M展开, 以使得它位于挡风玻璃W和待保护车辆乘员之间。因而,装置是这样 的以使得由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和引导层2形成的复合层在面向待保 护车辆乘员的侧面上位于安全气囊G的侧面,同时第二片状保护元件 12在面向挡风玻璃的侧面上位于安全气囊G的侧面。
在这种情况下,同时由于在安全气囊G的展开和膨胀期间起作用 的力,当将突舌22a保持在相关狭缝12a中的夹紧力被克服时,引导层 2的第二端部22向第二柔性保护元件12的固定被释放。从而,引导层 2的第二端部22形成由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和引导层2形成的复合层 的自由端部。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在安全气囊G从模块外壳M展开的情况下, 待保护车辆乘员(乘客)以特定条件被表示为处于一位置中,在该位 置中,其头部k_—偏离车辆乘员的正常位置一_位于太靠近安全气 囊模块的地方。因此,存在增大的危险当膨胀的安全气囊G在充气 和展开的过程中用其外套沿着车辆乘员的头部k摩擦,相应地很大的 力作用在车辆乘员的颈部区域N中时,它可能导致车辆乘员的颈部区 域N中的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一柔性保护元件11和引导层2形成的复合层防止了这种情况,其中引导层2在安全气囊G的外套和车辆乘员的头
部之间延伸。由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和引导层2形成的复合层在车辆 乘员面向安全气囊G的区域中覆盖了车辆乘员的头部K并形成滑动表 面,沿着该滑动表面安全气囊G可以在展开和膨胀的过程中滑动,外 套不会与车辆乘员的头部K直接接触。由于复合层2、 11的面向安全 气囊G外套的表面是分层的,从而膨胀的安全气囊可以在尽可能小的 摩擦力的情况下沿着复合层2、 11滑动,所以机动车辆乘员的颈部区 域N的负载被相当大地减小,因而受伤的危险相应地减小。在这种情 况下,复合层2、 11可能支撑在待覆盖的障碍物上,例如车辆乘员的 头部K上。
可以分别选择引导层2的膨胀以使得由引导层2和第一片状保护 元件11形成的复合层2、 11能覆盖在安全气囊G的展开过程中在其面 向车辆内部(待保护车辆乘员)的侧面上可能出现的障碍物,并避免 相应的障碍物与安全气囊G的外套的直接接触。为此,如图la中所示, 引导层2可能被折叠成相应数量的折,以便能将所述引导层容纳在作 为安全气囊包存在的安全气囊G和柔性保护罩1之间。
如果用于引导层2以及第一柔性保护元件11的材料没有足够好的 滑动性质,则为了确保在膨胀的安全气囊G与复合层2、 11的配合过 程中所需的低摩擦系数,复合层2、 11可以在面向膨胀的安全气囊G 的表面上具有一涂层,该涂层确保改善的滑动性能(具有最低的可能 摩擦系数)。
图4以平面图的方式表示图la和lb的安全气囊设备的变型,不 同之处在于引导层2的第二端部22(固定部分)在第二片状保护元件 12上的可释放固定位于模块外壳M的相关紧固部分B2的区域中(看 图la)。根据图4,为此,使用设在引导层2的第二端部22上的突舌 22b,该突舌22b具有加宽部分以使得它们在其边缘上接合在第二片状 保护元件12的相关狭缝12b的后面。当展开且膨胀的安全气囊施加在引导层2上的压力大得足以将具有相应变形的加宽突舌12b拉过第二
片状保护元件12的相关狭缝12b时,该固定被释放。在安全气囊G充 气的过程中所述固定被释放的时间取决于需要哪些力以释放突舌22b 和相关狭缝12b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即将加宽突舌22b拉过狭缝12b。 所述力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突舌22b的宽度与狭缝12b在突舌 22b宽度方向上的扩展的关系。因而,引导层2的第二端部22的固定 的释放时间可以通过选择突舌22b和狭缝12b的几何关系来具体设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包括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能够被充气以保护车辆乘员,接收器,所述安全气囊作为安全气囊包被布置在所述接收器中,并且所述接收器具有出口开口,所述安全气囊在充气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出口开口从所述接收器露出并膨胀,和柔性保护罩,所述柔性保护罩在所述出口开口的区域中覆盖所述安全气囊包,所述保护罩包括分别固定到所述接收器的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所述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通过至少一个可分离的撕裂线彼此相连,并且所述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至少在所述安全气囊膨胀的第一时段中位于处于充气过程中的所述安全气囊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柔性引导层(2)布置在所述保护罩(1)和设置成为安全气囊包的所述安全气囊(G)之间,所述柔性引导层(2)永久地与所述片状保护元件(11,12)中的第一片状保护元件相连,以使得在所述安全气囊(G)的充气期间,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与所述引导层(2)一起形成位于所述安全气囊(G)侧面的复合层(2,1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保护 元件(11, 12)被固定到所述接收器(M)的基本上彼此相对的紧固部 分(Bl, B2)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 保护元件(ll, 12)通过粘合装置(13a, 14a)被固定到所述接收器(M) 的分别相关的紧固部分(Bl, B2)上。
4.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1)的至少一个撕裂线(10)构造为使得所述保护罩(1)在所述安全气囊(G)的充气和膨胀过程中沿着一个撕裂线(10)分成 分离的片状保护元件(11, 12),所述片状保护元件在膨胀过程中分 别位于所述安全气囊(G)的侧面。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引导层(2)在第一端部(21)永久地与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 相连。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引导层(2)在所述撕裂线(10)附近永久地与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 件(11)相连。
7.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引导层(2)沿着连接线永久地与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相连, 所述连接线沿着所述撕裂线(10)延伸。
8.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引导层(2)另外通过固定部分(22)可释放地固定在所述接收器(M) 中。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 (22)由所述引导层(2)的第二端部形成。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保护罩(1)上提供所述引导层(2)的另外的可释放的固定。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 罩(1)的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上提供所述引导层(2)的另外的 可释放的固定,所述引导层(2)没有与所述第二片状保护元件(12)永久地相连。
12. 如权利要求8至11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 于所述固定部分(22)与所述连接部分(21)隔开,所述引导层(2) 通过所述固定部分(22)可释放地固定在所述接收器(M)中,所述引 导层(2)通过所述连接部分(21)永久地与所述保护罩(1)的所述 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相连。
13. 如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 于所述引导层(2)的所述固定部分(22)可释放地固定在所述接收器(M)中,以使得所述固定部分(22)在所述安全气囊(G)的充气和 膨胀过程中被释放,并形成位于所述安全气囊(G)侧面的所述复合层 (2, 11)的自由端。
14. 如权利要求4和13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 导层(2)的可释放的固定的构造,以使得所述接收器(M)中的所述 固定部分(22)仅在两个片状保护元件(11, 12)已经沿着所述保护 罩(1)的所述撕裂线(10)彼此分离时才被释放。
15. 如权利要求8至14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 于,为了所述引导层(2)的可释放的固定,提供可撕裂的固定装置。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 的固定装置由撕裂接缝形成。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 的固定装置由粘合装置形成。
18. 如权利要求8至14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 于提供形状配合的固定装置(12a, 22a; 12b, 22b),用于所述引导层(2)的可释放的固定。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 置包括至少一个穿过狭缝(12a, 12b)的突舌(22a, 22b)。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舌 (22a)被非形状配合地保持在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所述突舌穿过相关的狭缝(12a)。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舌 (22b)具有加宽部分,所述突舌(22b)通过所述加宽部分在其边缘上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相关的狭缝(12b)后面。
22.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层(2)永久地与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相连,以使得 由此形成的且在充气和膨胀过程中位于所述安全气囊(G)侧面的所述 复合层(2, 11)面向将由所述安全气囊(G)保护的乘员。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 (2, 11)能停靠在待保护的乘员的身体部分(K)上方,其中所述待保护的乘员在所述安全气囊(G)的充气过程中位于靠近所述安全气囊 (G)的外套的位置。
24.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层(2, 11)以单层的方式构造。
2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层(2, 11)在其面向所述安全气囊(G)的表面上具有减少 摩擦的涂层。
2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层(2, 11)的在与所述安全气囊(G)的外套配合的过程中 面向所述安全气囊(G)的表面具有小于O.l的摩擦系数。
27.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展开和膨胀的过程中,所述安全气囊(G)通过其外套沿着所述复合 层(2, 11)滑动。
28.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层(2)折叠在设置成为安全气囊包的所述安全气囊(G)和 所述保护罩(1)之间。
29.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撕裂线(10)由所述保护罩(1)的材料弱部形成。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 (10)由所述保护罩(1)的穿孔部形成。
31. 如权利要求1至28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 于所述撕裂线(10)由所述片状保护元件(11, 12)的可分离的连接 部形成。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 (10)由撕裂接缝形成。
33.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层(2)和所述保护罩(1)的所述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 之间的永久连接是材料连接。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连接被构造为粘接或焊接连接。
3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设备被构造为前安全气囊模块。
3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设备被构造为乘客安全气囊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其具有能被充气以保护车辆乘员的安全气囊、接收器和柔性保护罩,安全气囊作为安全气囊包布置在接收器中并且接收器具有出口开口,安全气囊在充气时能通过出口开口从接收器露出并膨胀,柔性保护罩在出口开口的区域中覆盖安全气囊包,保护罩包括至少两个柔性的片状保护元件,每个片状保护元件都紧固到接收器,通过至少一个可分离的撕裂线彼此相连,并且至少在安全气囊膨胀的第一时段中,在充气的过程中位于安全气囊侧面。根据本发明,柔性引导层(2)布置在保护罩和作为安全气囊包提供的安全气囊(G)之间,引导层永久地与片状保护元件(11,12)中的第一个相连,以使得在给安全气囊(G)充气时,第一片状保护元件(11)与引导层(2)一起形成位于安全气囊(G)侧面的复合层(2,11)。
文档编号B60R21/215GK101410276SQ200780010822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7日
发明者亨宁·维格尔, 安德烈·布克霍尔斯, 弗兰克·沃尔尼, 沃尔夫冈·坎普夫曼, 迈克尔·迪贝斯 申请人: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