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680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的改良。
技术背景近年来,作为车辆用燃料开始使用以酒精为主成分的燃料以取代来源于化石燃料的汽油。然而,由于酒精比汽油沸点低,所以在低温时启动发动机就会变得困难。为了提高低温时发动机的启动性,仅在启动时使用汽油或是富含汽油的酒精,储存这种启动用燃料的副燃料箱是与主燃料箱分开设置在车身上的。作为具有所述副燃料箱的现有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公知有在车身框架的前上部配置主燃料箱并在车身框架的中间部配置副燃料箱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 - 164872号公报 以下通过图1对专利文献1进行说明。车身框架A包括设置在前端的头管1;从该头管l向斜后下方 延伸的主管2;从该主管2的中间部向后方延伸的座椅4巴杆4;用于 主管2的下部和座椅把杆4的中间部连接的后撑条5。以跨过头管2 前部的方式配置主燃料箱9,在由主管1、座椅把杆4以及后撑条5 围成的三角形状的空间8中设置副燃料箱10。在除主燃料箱9外还设置副燃料箱10的情况下,在两轮摩托车 等小型车辆中,其设置空间较小,如不加改进地进行配置则会使车辆 变大,因此如何防止车辆大型化就成为一个要解决的课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具有主燃料箱和副燃料箱的车辆的小型化。本发明的第l技术方案为在一种车辆中,除具有车辆用发动机 的主燃料箱之外,还具有将用于提高启动性的启动用燃料存储起来的 副燃料箱,其中,副燃料箱配置在主燃料箱内。其作用在于,由于在已有的主燃料箱内配置副燃料箱,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配置副燃料箱的车身内空间。如果在主燃料箱以及副 燃料箱分别储藏混合在一起时也不会有问题的燃料,即使结构上不完全分离也可以,从而能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中,副燃料箱的供油口设置在主燃料箱的 供油口的内侧。其作用在于,由于副燃料箱的供油口配置在主燃料箱的供油口的 内侧,所以能够使主燃料箱的供油口与副燃料箱供油口共用的部分的 结构简单化,与分别独立地设置主燃料箱的供油口与副燃料箱的供油 口的情况相比,结构变得简单。而且,由于主燃料箱的供油口与副燃料箱的供油口靠近,所以连 续提供主燃料和副燃料时效率变高。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中,在主燃料箱的供油口的盖的内侧设置 有把副燃料箱的供油口塞住的小盖。其作用在于,在用盖塞住主燃料箱的供油口时,同时用小盖也将 副燃料箱的供油口塞住。而且,在车身倾斜时,由于小盖而使得主燃 料不与副燃料混合。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为在一种车辆中,除具有两轮摩托车用 发动机的主燃料箱之外,还具有将用于提高启动性的启动用燃料储存 起来的副燃料箱,其中,副燃料箱配置在主燃料箱附近的车辆前侧的 单脊骨架形式的主框架的周围。其作用在于,通过更靠近主燃料箱地配置副燃料箱,使得车辆不 会变得大型化。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中,从副燃料箱引出的燃料配管延伸连接 到下方的吸气装置。其作用在于,可以使燃料配管不会过于弯曲地从副燃料箱配置到 吸气装置。而且,利用副燃料箱与吸气装置的落差可以将燃料供给到吸气装置。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中,在从副燃料箱引出的燃料配管上设置 有对燃料的流动时间进行控制的电磁阀、和仅允许燃料从该电磁阀 侧向吸气装置侧流动的止回阀。其作用在于,通过开闭电磁阀,来控制燃料通过止回阀流向吸气 装置的流动时间即燃料供给量。通过止回阀使得燃料不会从吸气装置 逆流到副燃泮+箱侧。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中,在燃料配管途中设置副燃料泵,该副 燃料泵的喷出压力比主燃料箱用的主燃料泵的喷出压力高,并且使该其作用在于,由于副燃料泵的喷出压力比主燃料泵的喷出压力 高,所以即使主燃料泵处于工作中,副燃料箱内的副燃料也能通过主 燃料箱被燃料喷射阀供给到上游侧燃料通路。在副燃料泵不工作的情况下,单向阀使主燃料泵喷出的主燃料不会流到副燃料箱中。在本发明的第l技术方案中,由于在主燃料箱内配置副燃料箱, 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主燃料箱内的空间。而且,主燃料箱以及副燃料 箱的结构变得简单,能够防止车辆的大型化。例如,如果在主燃料箱 的左右 一侧的底部配置副燃料箱,则能够有效的利用主燃料箱的死 角。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主燃料箱的供油口的内侧配 置了副燃料箱的供油口,能够实现供油口结构的简单化。而且,能够 使主燃料箱的供油口与副燃料箱的供油口彼此靠近,从而高效地进行 供油工作。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中,由于在主燃料箱的供油口的盖的内侧 设置了把副燃料箱的供油口塞住的小盖,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2个供 油口的开闭,而且,相对于车身倾斜等的油面变动,能够防止主燃料箱内的燃料与副燃料箱内的燃料混合。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中,副燃料箱配置在主燃料箱附近的、 车辆前侧的单脊骨架形式的主框架的周围,因此能够更靠近主燃料箱 地配置副燃料箱,从而能够防止车辆的大型化。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中,从副燃料箱引出的燃料配管延伸至 下方的吸气装置并与之连接,由此从副燃料箱引出的燃料配管不会过 于弯曲,能够提高空气流动性。而且,由于能够利用燃料的落差,所 以能够容易地将燃料供给到吸气装置,以提高发动机的启动性。在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中,在从副燃料箱引出的燃料配管上设 置有对燃料的流动时间进行控制的电磁阀、和仅允许燃料从该电^t 阀侧向吸气装置侧流动的止回阀,因此能够通过电磁阀容易地控制流 向吸气装置的燃料供给量。而且,通过止回阀能够防止燃料从吸气装 置向副燃津+箱侧逆流。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中,在燃料配管中设置副燃料泵,该副燃 料泵的喷出压力比主燃料箱用的主燃料泵的喷出压力高,并且使该副由此,能够在主燃料箱侧和副燃料箱侧共用燃料喷射阀,能够通过部 件数量的减少实现成本降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燃料箱的横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4为本发明的主燃料箱的供油口的说明图(第1实施方式)。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止回阀的说明图(第2实施方式、第3实施 方式)。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副燃料箱的配置的说明图(第6实施方式以 及第7实施方式)。图10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8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9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IO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1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1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车辆 12...发动机33、 151、 155、 161…主燃料箱82、 94…燃料泵83…主燃料箱的供油口84、 152、 156、 171…副燃料箱96…启动用燃料(副燃料)91...燃料喷射阀98、 131、 172…燃料配管(燃料供给管)106…副燃料箱的供油口128...小盖(小盖部)132...电石兹阀133…止回阀146…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附图标 记的方向为观看附图的方向。图1为采用了本发明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后的车辆的侧视 图。车辆10为两轮摩托车,在车身框架11的中央部配置发动机12, 前叉13可转向地被支承在车身框架11的前端,后叉14可上下摆动地被支承在车身框架11的后下部。使用酒精或者汽油与酒精的混合 油作为主燃料,使发动机启动时,例如,仅在气温低发动机启动性不 好时使用的汽油或者汽油与酒精的混合油(但,汽油的混合比比主燃 料的高)作为副燃料。车身框架11由以下部分构成设置在前侧的头管21;从该头管 21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22;从该主框架22的中间部向下方延伸的中 央框架23;分别与主框架22的后部以及中央框架23的下部连接的辅 助框架24;和从头管21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下框架26。车身框架11 是由多个冲压成形部件结合而成的架构部件。头管21是可旋转地安装有前叉13的部分,在前叉13的上部安 装有杆状把手31,在前叉13的下部安装有前轮32。在主框架22的前部横跨地安装有主燃料箱33,在后部安装有坐 垫34。主燃料箱33的内部设置有后面详细描述的副燃料箱。中央框架23是与下框架26 —起支承发动机12的部分,设置在中央框架23上的枢轴36为后叉14的摆动轴。在后叉14的后端安装有后轮35。后緩沖单元37搭架安装在后叉14的后部与主框架22的后部上。下框架26是借助托架38支承发动机12的部分。在发动机12后部一体地设置有变速器41,在向上方延伸的气缸部43上设置有气缸盖44,在该气缸盖44的后部连接有吸气装置46,在气缸盖44的前部连接有排气装置47。吸气装置46由以下部分构成 一端与气缸盖44连接的吸气管51;一端与该吸气管51的另一端连接的节流阀体52;以及通过连接管53与该节流阀体52的另一端连接的空气过滤器54。排气装置47由一端与气缸盖44的前部连接且从发动机12的前方先向下方然后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56、与该排气管56的另一端连接且向后方延伸的消音器57构成。图中的标记61为前机罩,62为前灯,63为前挡泥板,64为覆盖空气过滤器54侧面的侧盖,66为后侧盖,67为后挡泥板,68为尾灯, 71为主支架,72为变速器41的输出轴,73为安装于输出轴72上的 驱动链轮,74为一体安装于后轮35的从动链轮,76为挂在驱动链轮 73和从动链轮74上的链条,77为链条盖。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主 燃料箱33具有燃料泵82,燃料泵82在底部81的后部以向上竖起的 形式安装,主燃料箱33是鞍形容器,内设有从供油口 83向下方延伸 的筒状副燃料箱84,主燃料箱33用于储存主燃料86。并且,标记87 为主燃料箱33的左右中央的底部。主燃料泵82通过燃料供给管88与安装于节流阀体52上的燃料 喷射阀91连接。并且,标记92为在节流阀体52内设置的节流阀。副燃料箱84为在底部93具有燃料泵94的容器,用于储存副燃 料96。燃料泵94通过燃料供给管98与安装于节流阀体52上的燃料 喷射阀97连接。图3为本发明中的主燃料箱的横剖视图(第l实施方式)。主燃 料箱33的左右中央的底部87的两侧形成有向下方鼓出的左鼓出部 101以及右鼓出部102,在主燃料箱33内的主燃料86的残量减少时 它们能够分别独立地储存主燃料86,并在左鼓出部101的底部设置燃 料旋塞104,由此左鼓出部101内的主燃料86可^f吏用到最后,由于在 右鼓出部102的底部存储的少量主燃料86不能引出,所以这里成为 了所谓的"死角"(dead space)。通过在该右鼓出部102设置副燃 料箱84,能够有效地利用死角。图4 (a) 、 (b)为本发明的主燃料箱的供油口的说明图(第1 实施方式)。(a)示出了主燃料箱33 (参照图2)的供油口 83。在供油口 83 的内侧设置有副燃料箱84 (参照图2)的供油口 106。供油口 83具有前后方向长的椭圆状的外缘部111;在该外缘部 111的内侧开设的主燃料箱33用的供油孔112以及副燃料箱84用的 供油孔113。并且,标记115为供油孔112周围的底壁,116为供油孔113周围的底壁。副燃料箱84的供油口 106由供油孔113构成。 图中的"REG"表示普通汽油,"ALC"表示酒精。 如上所述,由于设置了两个供油口,所以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b)为相当于(a)的沿b-b线的剖视图,在供油口 83上安装 有罩盖118。供油孔112的上端面112a位于比底壁115高的位置,供油孔113 的上端面113a位于比底壁116高的位置,底壁116位于比底壁115 高的位置。通过这样设定各高度,从供油孔112、 113溢出的主燃料 能够通过设置在底壁115的排出用软管121排出。罩盖118由外板部124和在该外板部124的内侧安装的橡胶126 构成,并具有与供油口 83的外缘部111的内表面llla嵌合的环状 部127,塞住供油孔112的大盖部128,以及塞住供油孔113的小盖 部129。而且,标记U3b是用于使副燃料箱84内的副燃料96在溢出 时流到主燃料箱33内的排出孔。(c )为示出了副燃料箱202的变形例的主燃料箱201的横剖视图, 并示出了在鞍形的主燃料箱201内的上部配置了副燃料箱202的情 况。副燃料箱202在车宽度方向上尺寸大。从而,即使车身左右倾斜 时,副燃料96也易于留在副燃料箱202的左或右。并且,标记205 为覆盖供油口的罩盖。(d)为表示主燃料箱201的供油口 201a以及副燃料箱202的供 油口 202a的要部剖视图。主燃料箱201的供油口 201a被辅助罩盖206 塞住,副燃料箱202的供油口 202a被辅助罩盖207塞住,这些辅助 罩盖206、 207的上方由罩盖205覆盖。在构成副燃料箱202的箱主体202b与供油口 202a之间设置有间 隙202c,在向副燃料箱202供油的过程中,从箱主体202b溢出的副 燃泮+ %通过间隙202c流到主燃^F箱201内。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用燃料供给管88连接主燃料箱33的燃料泵82和节流阀体52侧的燃料 喷射阀91,用燃料供给管131连接副燃料箱84内部和节流阀体52, 在该燃料供给管131途中设置对副燃料96的流动时间、即燃料流量 进行控制的电磁阀132,在燃料供给管131的节流阀体52侧的端部设 置止回阀133。在电磁阀132通电而打开时,因副燃料箱84内储存的副燃料96 与止回阀133之间有落差H,副燃料箱84内的副燃料96会向止回阀 133流动,止回阀133使得这种流动只能从副燃料箱84单向流向节流 阀体52。当发动机启动时,副燃料96从止回阀133 ^皮供给到节流阀 体52内。图6(a) ~ (d)为表示本发明的止回阀的说明图。在(a)中,第2实施方式中的止回阀133由阀壳135、和阀体136 构成。球状的、树脂制的阀体136用于对形成在该阀壳135—端的锥 形开口通路135a进行开闭。在阀壳135的另一端具有多个切口状通路135b。在该图中,止回 阀133为关闭状态。在(b)中,当打开电磁阀132而副燃料按箭头向节流阀体52流 动时,止回阀133的阀体136被副燃料推开而与阀壳135的另一端接 触。阀壳135的另一端设置有切口状通路135b,因此副燃料通过切口 状通^各135b流到节流阀体52内。(c) 、 (d)为表示止回阀的另一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 说明图。在(c)中,止回阀141为引导阀,由薄板弹簧142、将该薄 板弹簧142的端部固定于节流阀体52的固定部件143构成。在该图 中,止回阀141为关闭状态。在(d)中,当打开电磁岡132而副燃料按箭头向节流阀体52流 动时,止回阀141的薄板弹簧142被副燃料推开而阀被打开,从而副 燃料流到节流阀体52内。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用 燃料供给管88连接主燃料箱33的燃料泵82和节流阀体52侧的燃料喷射阀91,用燃料供给管98连接副燃料箱84的燃料泵94和燃料喷 射阀91,在该燃料供给管98途中设置有单向阀146。单向阀146仅允许副燃料从燃料泵94向燃^牛喷射阀91流动。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用 燃料供给管88连接主燃料箱33的燃料泵82和节流阀体52侧的燃料 喷射阀91,用燃料供给管131连接副燃料箱84的燃料泵94和节流阀 体52,在该燃料供给管131途中设置有电磁阀132,在燃料供给管131 的节流阀体52侧的端部设置有节流喷嘴148。节流喷嘴148是形成有限制副燃料流量用的节流孔的部件,节流 喷嘴148配置在比燃料喷射阀91更靠吸气装置46的下游侧,由此如 果从燃料喷射阀91喷射主燃料86时从节流喷嘴148滴下副燃料,那 么利用被喷射的主燃料86能够促进副燃料96与空气的予混合,得到 稳定的燃烧。图9(a) ~ (d)为表示本发明中的副燃料箱的配置的说明图(第 6实施方式以及第7实施方式)。(a) 为俯视图(第6实施方式),表示构成鞍形的主燃料箱151 的左右前部的左鼓出部151a以及右鼓出部151b中,在左鼓出部151a 中设置隔壁151c,而形成副燃料箱152(交叉阴影线的部分)的情况。副燃料箱152配置成靠近车身框架11的前部,具体地为靠近主 框架22前部的侧面。(b) 为(a)的侧视图(第6实施方式),表示在与主燃料箱151 的左右中央的底部151d的前部相同高度的位置设置上壁151e,在该 上壁151e下方及隔壁151c的前方形成副燃料箱152的情况。从而, 能够有效地利用鞍形的主燃料箱151的死角。副燃料箱152配置成从侧面观察时与车身框架11的前部重合的 状态。(c) 是俯视图(第7实施方式),表示在构成鞍形的主燃料箱 155的左右前部的左鼓出部155a以及右鼓出部155b中,在左鼓出部 155a形成有向内侧开口的凹部155c,在该凹部155c配置与主燃^f牛箱155分体的副燃料箱156(交叉阴影线的部分)的情况。这样,通过在凹部155c内配置副燃料箱156,副燃料箱156不会比主燃料箱155更向外方突出,能够防止车辆的大型化。副燃料箱156配置成靠近车身框架11的前部,具体地为靠近主框架22的前部的侧面。(d)为(c)所示的主燃料箱155以及副燃料箱156的侧视图(第7实施方式)。副燃料箱156例如配置在比主燃料箱155的左右中央的底部155d更靠下方的位置。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鞍形的主燃料箱155的死角。副燃料箱156配置成靠近车身框架11的前部,具体地为靠近主 框架22的前部的侧面。副燃料箱156配置成从侧面观察时与车身框架11的前部重合的状态。图10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8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主 燃料箱161的底部161a安装燃料泵82,在该燃料泵82内设置1次过 滤器162,通过燃料供给管163将2次过滤器164连接到燃料泵82, 通过燃料供给管167将节流阀体52侧的燃料喷射阀91连接到在该2 次过滤器164上安装的止回阀166,燃料返回配管169从在2次过滤 器164上安装的压力调节器168延伸至主燃料箱161内。止回阀166仅允许从2次过滤器164向燃料喷射阀91的燃料流动。压力调节器168具有以下功能在燃料喷射阀91不喷射的情况 下,使主燃料86通过燃料返回配管169流到主燃料箱161内,由此 防止燃料泵82的喷出压过高。由于1次过滤器162的网眼比2次过滤器164的粗,所以网眼不 宜堵塞,从而能够延长更换周期,并且能够长时间维持燃料泵82的 喷出性能。由于2次过滤器164是与燃料泵82分别配置且配置在外 部,所以更换容易。而且,在主燃料箱161的供油口 161b的下部设置副燃料箱171,燃料供给管172从该副燃料箱171向下方延伸,该燃料供给管172的 前端部插入到设置在节流阀体52的下部的浮箱173内。在浮箱173内部配置有上下延伸的燃料吸入管176、通过电磁 阀177与该燃料吸入管176的前端连接的节流喷嘴178、浮于副燃料 96中的浮体181、通过支承片182安装在该浮体181的针阀183。节 流喷嘴178的前端突出到节流阀体52内,针阀183配置在燃料供给 管172中并相对于燃料供给管172的前端可进退。如果浮箱173内的副燃料96减少到规定量,则针阀183从燃料 供给管172的前端退出,从而副燃料96从燃料供给管172流到浮箱 173内,如果浮箱173内的副燃料96储存到规定量,则针阀183将插 入燃料供给管172的前端,从而燃料供给管172的前端被针阀183关 闭,副燃料96从燃料供给管172的流出停止。当电磁阀177通电打开时,副燃料96通过燃料吸入管172、电磁 阀177以及节流喷嘴17S而喷入到节流阀体52内。图11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9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燃料 供给管186从在主燃料箱161内的上部配置的副燃料箱171向下方延 伸,该燃料供给管186的前端部与安装于吸气管51上的节流喷嘴148 连接,在燃料供给管186途中设置有单向打油泵187。单向打油泵187是副燃料96仅从副燃料箱171向节流喷嘴148 侧流动时通过手动操作或自动操作使副燃料从节流喷嘴148强制喷射 的部件。图12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IO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燃料 供给管191从在主燃料箱161内的上部配置的副燃料箱171延伸至燃 料泵82的附近,燃料供给管191的前端配置在燃料泵82的燃料吸入 口的周围,在燃料供给管191途中设置有单向打油泵187。发动机启动时通过操作单向打油泵187,从燃料泵82的燃料吸入 口吸引副燃料箱171内的副燃料96,通过2次过滤器164由燃料喷射 阀91喷射,由此在发动机的燃烧室,副燃料96与主燃料86 —起燃 烧,提高了发动机的启动性。图13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1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主燃料箱190的供油口 190a的下部安装的副燃料箱191的底部191a比 主燃料箱190的供油口 190a的下端190b高,燃料供给管193从副燃 料箱191延伸到燃料泵82的附近,燃料供给管193的前端配置在燃 料泵82的燃料吸入口的周围,在燃料供给管193途中设置有燃油阀 194。即使在主燃料86注满主燃料箱190且达到供油口 190a的下端 190b的情况下,与主燃料86的液面86a和燃料供给管193的前端193a 之间的落差Hl相比,副燃料箱191的底部191a和燃料供给管193的 前端193a之间的落差H2较大,因此在燃油阀194打开时,能够总是 使副燃料箱171内的副燃料从燃料供给管191的前端191a喷出。从 而,能够从燃料泵82的燃料吸入口将副燃料96与主燃料86 —起吸 入,并能够通过2次过滤器164从燃料喷射阀91喷射。图14为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1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燃料 供给管186从在主燃料箱161内的上部配置的副燃料箱171向下方延 伸,该燃料供给管186的前端部与安装于吸气管51的节流喷嘴148 连接,在燃料供给管186中设置有对副燃料96的流动时间即燃料流 量进行控制的电石兹阀211。由燃料喷射阀91产生的主燃料86的喷射量被ECU(发动机控制 单元)基于发动机转数、吸气负压、节流开度、排气氧气浓度、吸气 温度、发动机温度控制。而且,ECU根据排气氧气浓度预测E浓度(酒精浓度)从而得知 由电磁阀211产生的燃料流量,并且基于该E浓度、吸气温度、发动 机温度来控制所述的燃料流量。具体地,酒精度高(E100MAP状态)的发动机在冷机状态下且 在低温(15。C以下)时向进气总管(吸气管51 )内吹出必要量的普通 汽油(E22)。如以上的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l技术方案为在一种车 辆10 (参照图1 )中,除了车辆用发动机12的主燃料箱33夕卜,还具有将用于提高启动性的启动用燃料作为副燃料96存储起来的副燃料 箱84,其中,副燃料箱84配置在主燃料箱33内。由此,能够有效利用主燃料箱33内的空间,而且,主燃料箱33 以及副燃料箱84的结构将变得简单,能够防止车辆10的大型化。例 如,如果在主燃料箱33的左右一侧的底部(即,右鼓出部102)设置 副燃料箱84,则能够有效利用主燃料箱33的死角。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如图2、图4(a)、 (b)所示,副燃料 箱84的供油口 106设置在主燃料箱33的供油口 83的内侧。由此,能够实现供油口 83结构的简单化。而且,能够使主燃料 箱33的供油口 83与副燃料箱84的供油口 106彼此靠近,能够高效 率地进行供油工作。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中,在作为主燃料箱33的供油口 83的盖 的罩盖118的内侧设置有把副燃料箱84的供油口 106塞住的小盖部 129。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2个供油口 82、 106的开闭,而且,对于 车身的倾斜等油面变动时,能够防止主燃料箱33内的主燃料86与副 燃料箱84内的副燃料96混合。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如图9(a) ~ (d)所示,在一种车辆 10 (图1参照)中,除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12 (参照图1 )的主燃料 箱151、 155之外,还具有将用于提高启动性的副燃料96 (参照图2) 存储起来的副燃料箱152、 156,其中,副燃料箱152、 156配置在主 燃料箱151、 155附近的、车辆前侧的单脊骨架形式的主框架22的周 围。由此,能够更靠近主燃料箱151、 155地配置副燃料箱152、 156, 从而能够防止车辆IO的大型化。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如图IO所示,作为从副燃料箱171引 出的燃料配管的燃料供给管172延伸至下方的吸气装置46并与之连接。由此,从副燃料箱171引出的燃料供给管172不会过于弯曲,从而能够提高空气流动性,而且,由于能够利用副燃料96的落差,所以容易向吸气装置46供给副燃料96,能够提高发动机12的启动性。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在作为从副燃料箱84引 出的燃料配管的燃料供给管131中设置有对副燃料96的流动时间 进行控制的电磁阀132,和仅允许副燃料96从该电磁阀132侧向吸气 装置46侧、具体为向节流阀体52侧流动的止回阀133。由此,能够通过电》兹阀132容易地控制流向节流阀体52的副燃 料的供给量。而且,利用止回阀133能够防止副燃料^^节流阀体52 向副燃辟牛箱84侧逆流。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如图7所示,在副燃料箱84中设置燃 料泵94,该燃料泵94的喷出压力比主燃料箱33用的燃料泵82的喷 出压力高,并且使燃料供给管98从燃料泵94开始,通过单向阀146 连接至主燃料箱33用燃料喷射阀91。由此,能够在主燃料箱33 —侧和副燃料箱84 —侧共用燃料喷射 阀91,减少了部件数量,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适用于摩托车。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用于一种车辆中,该车辆除具有车辆用发动机的主燃料箱之外,还具有将用于提高启动性的启动用燃料储存起来的副燃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燃料箱配置在所述主燃料箱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燃料箱的供油口设置在所述主燃料箱的供油口的内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燃料箱的供油口的盖的内侧设置有将所述副燃料箱的供油 口塞住的小盖。
4、 一种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用于两轮摩托车中,该两轮摩 托车除具有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的主燃料箱之外,还具有将用于提高 启动性的启动用燃料储存起来的副燃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燃料 箱配置在所述主燃料箱附近的、车辆前侧的单脊骨架形式的主框架周围。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连接。 ^' 、 ' 、 、 P 、 一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副燃料箱引出的燃料配管上设置有对燃料的流动时间进行 控制的电磁阀、和仅允许燃料从该电磁阀侧向所述吸气装置侧流动的止回阀。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料配管途中设置有副燃料泵,该副燃料泵的喷出压力比所述 主燃料箱用的主燃料泵的喷出压力高,并且使该副燃料泵通过单向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具有主燃料箱以及副燃料箱的车辆的小型化。一种车辆,除具有车辆用发动机(12)的主燃料箱(33)之外,还具有把用于提高启动性的启动用燃料作为副燃料(96)储存起来的副燃料箱(84),其中,在主燃料箱(33)内配置副燃料箱(84),不必另外设置用于配置副燃料的车身内空间。具体地,在鞍形的主燃料箱(33)的左右鼓出部中,在未设有燃料旋塞的一侧的鼓出部配置副燃料箱(84)。
文档编号B60K15/063GK101244689SQ200810009230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4日
发明者上田稔, 国府志朗, 洼田俊行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