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人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03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行人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能件,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大量交通事故表明行驶中的汽车正面碰撞行人,如果没有行人保护装 置,行人受到极大的伤害。在欧洲、北美等对行人保护有相关法规,国内在 这方面的关注还不如国外,没有相关法规要求。随着行人安全越来越受重视, 相信国内关于行人保护方面的法规也很快出现。作为企业,无论是针对国内 外法规要求,还是承担保护行人安全的社会责任,都要求我们在汽车设计时 考虑在车上安装行人保护装置。
目前,行人保护装置主要有行人安全气囊和加海绵缓冲块。行人安全气 囊系统采用电子控制,这类行人保护装置成本高,控制策略复杂,技术难度 大,开发周期长,而且不够成熟,易发生误爆。另外,也有很多汽车在前保 险杠和前防撞梁之间加海绵等实心缓冲块作为行人保护装置,但是效果不是 很好,因为海绵等实心缓冲块往往只有缓冲作用,无法或者只能极为少量地 吸收行人碰撞产生的能量,前保险杠受挤压直接与前防撞梁接触使行人小腿 受到前防撞梁产生的巨大反冲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价低,并且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能有效地保 护行人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前
3保险杠、前防撞梁以及吸能件,所述吸能件呈褶皱状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 前防撞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呈褶皱状的吸能件连接于所述前 保险杠、前防撞梁之间,因而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褶皱状的吸能件縮溃 吸收能量,并且无法恢复原状,避免产生较大的反冲击力,因此,能有效地 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保护行人免受伤害或降低伤害,并且本实用新型造 价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吸能装置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前保 险杠1、前防撞梁2以及吸能件3,所述吸能件3呈褶皱状连接于所述前保 险杠1、前防撞梁2之间。所述呈褶皱状的吸能件3能够在车辆发生正面碰 撞时,縮溃吸收能量,并且无法恢复原状,因此可以避免产生较大的反冲击 力,因此,能有效地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保护行人免受伤害或降低伤害, 同时该吸能件3结构简单,且很容易获得,造价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上述呈褶皱状的吸能件3优选情况下由金属板折叠而成,如铝、铁、钢 等金属板制成,为了更加有效的吸收能量,以及节省材料,本实施例中,金 属板较薄。由此类薄金属材料折叠制成的吸能件3,其强度和刚度比前保险 杠1和前防撞梁2都要小,但塑性好,因此,能保证碰撞时吸能件3能受前
4保险杠1和前防撞梁2挤压变形而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而又无法恢复原
状,故不会产生或产生很小的反冲击力,从而保护行人免受伤害或降低伤害。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吸能件3呈Z型折叠,当然这只是一种折 叠方式,只要能保证碰撞时吸能件3能受前保险杠1和前防撞梁2挤压变形 而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任何折叠形状均可,如呈U型折叠等。
所述吸能件3的一端固接有安装板4,所述吸能件3通过所述安装板4 固定在前防撞梁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具有安装孔41,所述前防 撞梁2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板4上的安装孔41相对应的螺栓孔21,螺栓5 穿过所述安装孔41及螺栓孔21与螺母6配合将吸能件3 —端固定在前防撞 梁2上。当然,也可通过焊接将安装板4焊接到前防撞梁2上,而实现将吸 能件3 —端固定在前防撞梁2上。
所述前保险杠1内侧设置有安装框ll,所述吸能件3的另一端嵌入所述 安装框11中,从而使吸能件3的另一端支撑连接在保险杠1上。如图2和 图3所示,Z型折叠状吸能件3的另一端为方形平板,该方形平板嵌入方形 的安装框11中,从而使吸能件3的另一端支撑连接在保险杠1上。当然, 当吸能件3折叠形状不同时,相应地安装框11形状也不同。
所述吸能件3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吸能件3包括第一吸能件 31、第二吸能件32及第三吸能件33,所述第一吸能件31位于前防撞梁2 中部,所述第二吸能件32及第三吸能件3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吸能件31 的两侧。将吸能件3均匀布置在前防撞梁2的前、中、后部,能使吸能件3 均匀吸收能量,从而扩大行人保护的区域。当然,吸能件3的数量与布置方 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车辆的实际需要而定。
安装时,先把吸能件3—端用螺栓5安装在前防撞梁2上,另外一端嵌 入相对应前保险杠的安装框11中,再固定前保险杠1,利用前保险杠1和前 防撞梁2将吸能件3预压紧,保证吸能件3的方向并使吸能件3固定可靠。当汽车正面撞击行人时,行人膝部或者小腿与前保险杠1接触,迫使前
保险杠1向前防撞梁2 —侧变形,与车身连接的前防撞梁2本身强度、刚度 很大。这样,易于压縮变形的吸能件3受到前保险杠1和前防撞梁3的挤压 而溃縮,且无法恢复原状,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而不会产生或产生很小的 反冲击力,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前保险杠、前防撞梁以及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呈褶皱状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前防撞梁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 件由金属板折叠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 件呈Z型折叠。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 件的强度及刚度小于前保险杠和前防撞梁的强度及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 件的一端固接有安装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板具有安装孔,所述前防撞梁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螺 栓孔,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及螺栓孔与螺母配合将吸能件固定在前防撞梁 上。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 险杠内侧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吸能件的另一端嵌入所述安装框中。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包括第一吸能件、第二吸能件及第三吸能件,所述第一吸能 件位于前防撞梁中部,所述第二吸能件及第三吸能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吸 能件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行人保护装置,该装置位于车辆的前部。该装置包括前保险杠、前防撞梁以及吸能件,所述吸能件呈褶皱状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前防撞梁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造价低,并且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能有效地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从而保护行人免受伤害或降低伤害。
文档编号B60R19/24GK201343009SQ200820235748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5日
发明者炜 陈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